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好!!」馮帆向天空大喊,「你能聽到我嗎?!」能聽到,你用不著那麼大聲,我們連地球上的一隻蚊子的聲音都能聽到。我們從你們行星外泄的電波中學會了這些語言,想同你隨便聊聊。

  「你們從哪裡來?」巨球的表面出現了一幅靜止的圖像,由密密麻麻的黑點構成,複雜的細線把這些黑點連接起來.構成一張令人目眩的大網,這分明是一幅星圖。果然,其中的一個黑點發出了銀光,越來越亮。馮帆什麼也沒看懂,但他相信這幅圖像肯定已被記錄下來,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應該能看懂的。巨球上又出現了文字,星圖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文字的背景,或說桌面。

  我們造了一座山,你就登上來了。

  「我喜歡登山。」馮帆說。

  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我們必須登山。

  「為什麼?你們的世界有很多山嗎?」馮帆問,他知道這顯然不是人類目前迫切要談的話題,但他想談,既然周圍人都認為登山者是傻瓜,他只好與聲稱必須登山的外星人交流了,他為自己爭取到了這一切。

  山無處不在,只是登法不同。

  馮帆不知道這句話是哲學比喻還是現實描述,他只能傻傻地回答:「那麼你們那裡還是有很多山了。」對於我們來說,周圍都是山,這山把我們封閉了,我們要挖洞才能登山。

  這話令馮帆迷惑,他想了半天也沒想出是怎麼回事。 外星人繼續說:我們的世界十分簡單,是一個球形空間,按照你們的長度單位計量,半徑約為三千公里。這個空間被岩層所圍繞,向任何一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一堵緻密的岩壁。

  我們的第一宇宙模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了:字宙由兩部分構成,其一就是我們生存的半徑為三千公里的球形空間,其二就是圈繞著這個空間的岩層,這岩層向各個方向無限延伸。所以,我們的世界就是這固體宇宙中的—個空泡,我們稱它為泡世界。這個宇宙理論被稱為密實宇宙論。當然,這個理論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在無限的岩層中還有其他的空泡,離我們或近或遠,這就成了以後探索的動力。

  「可是,無限厚的岩層是不可能存在的,會在引力下塌縮的。」我們那時不知道萬有引力這回事,泡世界中沒有重力,我們生活在失重狀態中。真正意識到引力的存在是幾萬年以後的事了。

  「那這些空泡就相當於固體宇宙中的星球了?真有趣,你們的宇宙在密度分布上與真實的正好相反,像是真實宇宙的底片啊。」真實的宇宙?這話很淺薄,只能說是現在已知的宇宙。你們並不知道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

  「那裡有陽光、空氣和水嗎?」都沒有,我們也都不需要。我們的世界中只有固體,沒有氣體和液體。

  「沒有氣體和液體,怎麼會有生命呢?」我們是機械生命,肌肉和骨骼由金屬構成,大腦是超高集成度的晶片,電流和磁場就是我們的血液.我們以地核中的放射性岩塊為食物,靠它提供的能量生存。沒有誰製造我們,這一切都是自然進化而來,由最簡單的單細胞機械,由放射性作用下的岩石上偶然形成的PN結進化而來。我們的原始祖先首先發現和使用的是電磁能,至於你們意義上的火,從來就沒有發現過。

  「那裡一定很黑吧。」

  亮光倒是有一些,是放射性物質在地核的內壁上產生的,那內壁就是我們的天空了。光很弱,在岩壁上游移不定,但我們也由此進化出了眼睛。地核中是失重的,我們的城市就懸浮在那昏暗的空間中,它們的大小與你們的城市差不多,遠看去,像一團團發光的雲。機械生命的進化時間比你們碳基生命要長得多,但我們殊途同歸,都走到了對宇宙進行思考的那一天。

  「不過,這個宇宙可真夠憋屈的。」憋屈……這是個新詞彙。所以,我們對廣闊空間的嚮往比你們要強烈,早在泡世界的上古時代,向岩層深處的探險就開始了,探險者們在岩層中挖隧道前進,試圖發現固體字宙中的其他空泡。

  關於這些想像中的空泡,有著很多奇麗的神話.對遠方其他空泡的幻想構成了泡世界文學的主體。但這種探索最初是被禁止的,違者將被短路處死。

  「是被教會禁止的嗎?」不,沒什麼教會,一個看不到太陽和星空的文明是產生不了宗教的。元老院禁止隧洞探險是出於很現實的理由:我們沒有你們近乎無限的空間,我們的生存空間半徑只有3000公里。隧洞挖出的碎岩會在地核中堆積起來,由於相信有無限厚的岩層,那麼隧洞就可能挖得很長,最終挖出的碎岩會把地核空間填滿的!換句話說,是把地核的球形空間轉換成長長的隧洞空間。

  「好像有—個解決辦法:把挖出的碎岩放到後面已經挖好的隧洞中,只留下供探險者們容身的空間就行了。」

  後來的探險確實就是這麼進行的,探險者們容身的空間其實就是一個移動的小空泡,我們把它叫做泡船。但即使這樣,仍然有相當於泡船空間的一堆碎石進入地核空間,只有等待泡船返回時這堆碎石才能重新填回岩壁,如果泡船有去無回,那麼這小堆碎石占據的地核空間就無法恢復,就相當於這一小塊空間被泡船偷走了,所以探險者們又被稱為空間竊賊。對於那個狹小的世界,這麼一點點空間也是寶貴的,天長日久,隨著一艘艘泡船的離去,被占據的空間也很巨大。所以泡船探險在遠古時代也是被禁止的。同時,泡船探險是一項十分艱險的活動,一般的泡船中都有若干名挖掘手和一名領航員,那時還沒有掘進機,只能靠挖掘手(相當於你們船上的槳手)使用簡單的工具不停地挖掘,泡船才能在岩層中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前進。

  在一個剛能容身的小小空洞裡機器般勞作,在幽閉中追尋著渺茫的希望,無疑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

  由於泡船的返回一般是沿著已經挖松的來路,所以相對容易些,但賭徒般的發現欲望往往會驅使探險者越過安全的折返點,繼續向前,這時,返回的體力和給養都不夠了,泡船就會擱淺在返途中.成為探險者的墳墓。儘管如此,泡世界向外界的探險雖然規模很小,但從未停止過。 在泡紀元33281年的一天(這是按地球紀年法,泡世界的紀年十分古怪,你理解不了),泡世界的岩層天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洞,從洞中飛出的一堆碎岩在空中飄浮著,在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微光中像一群閃爍的星星。中心城市的一隊士兵立刻向小破洞飛去(記住泡世界是沒有重力的),發現這是一艘返回的探險泡船,它在八年前就出發了,誰也沒有想到竟能回來。這艘泡船叫「針尖」號,它在岩層中前進了二百公里,創造了返回泡船航行距離的記錄。「針尖」號出發時有二十名船員,但返回時只剩隨船科學家一人了,我們就叫他哥白尼吧。船上其餘的人,包括船長,都被哥白尼當食物吃掉了,事實上,這種把船員當給養的方式,是地層探險早期效率最高的航行方式。

  按照嚴禁泡船探險的法律.以及哥白尼吃人的行為,他將在泡世界首都被處死。這天,幾十萬人聚集在行刑的中心廣場上,等著觀賞哥白尼被短路時美妙的電火花。但就在這時,世界科學院的一群科學家飄過來,公布了他們的一個重大發現:「針尖」號帶回了沿途各段的岩石標本,科學家們發現,地層岩石的密度.竟是隨著航行距離減小的!

  「你們的世界沒有重力,怎麼測定密度呢?」

  通過慣性,比你們的方法要複雜一些。科學家們最初認為,這只是由於「針尖」號偶然進入了一個不均勻的地層區域。但在以後的一個世紀中,在不同方向上,有多艘泡船以超過「針尖」號的航行距離深入地層並返回,帶回了岩石標本。人們震驚地發現,所有方向上的地層密度都是沿向外的方向漸減的,而且減幅基本一致!這個發現,動搖了統治泡世界兩萬多年的密實宇宙論。如果宇宙密度以泡世界為核心呈這樣的遞減分布,那總有密度減到零的距離,科學宗們依照巳測得的遞減率,很容易計算出,這個距離是三萬公里左右。

  「嘿,這很像我們的哈勃紅移啊!」

  是很像,你們想像不出紅移速度能夠大於光速.所以把那個距離定為宇宙邊緣:而我們的先祖卻很容易知道密度為零的狀態就是空間,於是新的宇宙模型誕生了,在這個模型中,沿泡世界向外,宇宙的密度逐漸減小,直至淡化為空間,這空間延續至無限。這個理論被稱為太空宇宙論。

  密實宇宙論是很頑固的,它的占優勢地位的擁護者推出了一個打了補丁的密實宇宙論:認為密度的遞減只是由於泡世界周圍包裹著一層較疏鬆的球層.穿過這個球層,密度的遞減就會停止。他們甚至計算出了這個疏鬆球層的厚度是三百公里。其實對這個理淪進行徵實或證偽並不難,只要有一艘泡船穿過三百公里的岩層就行了。事實上,這個航行距離很快達到了,但地層密度的遞減趨勢仍在繼續。於是,密實宇宙論的擁護者又說前面的計算有誤,疏鬆球層的厚度應是五百公里,十年後,這個距離也被突破了,密度的遞減仍在繼續,而且單位距離的遞減率有增加的趨勢。密實派們接著把疏鬆球層的厚度增加到一千五百公里……

  後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現將密實宇宙論永遠送進了墳墓。 那艘深入岩層三百公里的泡船叫「圓刀」號,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探險泡船,配備有大功率挖掘機和完善的生存保障系統,因而它向地層深處航行的距離創造了記錄。

  在到達三百公里深度(或說高度)時,船上的首席科學家(我們叫他牛頓吧)向船長反映了

  一件不可恩議的事:當船員們懸浮在泡船中央睡覺時,醒來後總是躺在靠向泡世界方向的洞壁上。

  船長不以為然地說:思鄉夢遊症而已。他們想回家,所以睡夢中總是向著家的方向移動。

  但泡船中與泡世界一樣是沒有空氣的,如果移動身體就只有兩方式:一是蹬踏船壁,這在懸空睡覺時是不可能的;另一種方式是噴出自己體內的排泄物作為驅動,但牛頓沒有發現這類跡象。

  船長仍對牛頓的話不以為然,但這個疏忽使他自己差點被活埋了。這天,向前的挖掘告一段落,由於船員十分疲勞,挖出的一堆碎岩沒有立刻運到船底,大家就休息了,想等睡醒後再運。船長也與大家一樣在船的正中央懸空睡覺,醒來後發現自己與其他船員一起被埋在了碎岩中!原來,在他們睡覺時,船首的碎岩與他們一起移到了靠向泡世界方向的船底!牛頓很快發現,船艙中的所有物體都有向泡世界方向移動的趨勢,只是它們移動得太慢,平時覺察不出來而已。

  「於是牛頓沒有藉助蘋果就發現了萬有引力!」

  哪有那麼容易?!但在我們的科學史上,萬有引力理論的誕生比你們要艱難得多,這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當牛頓發現船中的物體定向移動現象時,想當然地認為引力來自泡世界那半徑三千公里的空間。於是,早期的引力理論出現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謬誤:認為產生引力的不是質量而是空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