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他一眼看到跟打掃道士說話的少年。
真的是少年,個頭不高,身段看著也偏瘦,頭髮高高束起,露出的脖頸纖細白皙,身上穿著灰色短打,外面還有件灰色的外衫,看著有些像道士的打扮。
他差點喊出林梓的名字,又苦笑著搖搖頭,心想怎麼可能,林梓早不在了……
人參早甩下他蹦到人家身邊上去了,站他身後又是想撲上去又有些膽怯,
何槐仔細看去,那個少年袖口隱隱約約有黑色的東西動來動去。
站那少年前面的道士見他後面的人參那仿佛憋尿的樣子忍不住開口說,「公子,你身後的那位有話要說。」
「誒?」
林梓轉過身子,被人參那醜樣子嚇一跳,「你……」
「我我我……我能摸摸你的……」人參結結巴巴地說著,不過他理智還在,沒直接說龍,他急得滿臉通紅,自己上前一把抱住他纏有龍的胳膊,胳膊里的龍察覺情況趕緊又往林梓袖口裡又爬了爬。
人參一靠近過來,林梓就察覺到這小傢伙不一般,心想這人參也不怕被人家扔鍋里跟母雞一起燉了……
「公子,門口那位好像也有話要說。」小道士又弱弱地說。
林梓扭頭看過去。
門口的何槐還愣在原地,林梓心想這趟來得不虧,自己本還想找他呢……
他笑了笑,腿上拖著人參走過去,「真是……好久不見。」
「好,好久不見。」
作者有話要說: 到這裡就完結啦,寫了大概九十六個鬼(其實我找的資料里也沒有一百個鬼,大概八十多個,中間混有幾個家仙來著……剩餘幾個在百鬼之類,給你們整理一下,看看就行了)
敫桂英
相傳有一個名叫敫桂英的青樓女子,偶然救下落魄書生王魁,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後來敫桂英傾其所有助王魁上京趕考,可王魁卻在中舉後休了敖桂英,迎娶了丞相之女,桂英於是因愛生恨自縊而死,死後化為厲鬼向王魁索命。後來人們便把那些因為情人負心而自尋短見的女子稱為敫桂英。
鬼母
鬼母,住在南海小虞山,又叫鬼姑神,虎龍足,蟒眉蛟目,形狀奇偉古怪。這種鬼最大的本領就是生鬼,據說一次能生十個鬼,早晨生下來,晚上就把兒子們當點心吃了。這身份有點像造物主,可惜是鬼,吃兒子的行為也實在不體面,所以終於只好是「鬼母」罷了。
七郎
北宋「楊家將」有位英勇威猛的楊七郎,生來性如烈火,暴躁如雷。因打死潘豹,被潘豹之父潘仁美在洗塵宴上灌醉,然後綁在柱子上,用亂箭射死。七郎死後化鬼,在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妬婦津神
晉朝人劉伯玉的妻子段氏心胸狹窄,是個醋罈子。劉伯玉經常作詩,表達想和美貌的水神會面。段氏怒火中燒,投水而死。死後七天,她給劉伯玉託夢說:「你不是想娶水神嗎?老娘現在就是水神啊!」嚇得劉伯玉從此不敢渡河。
真的是少年,個頭不高,身段看著也偏瘦,頭髮高高束起,露出的脖頸纖細白皙,身上穿著灰色短打,外面還有件灰色的外衫,看著有些像道士的打扮。
他差點喊出林梓的名字,又苦笑著搖搖頭,心想怎麼可能,林梓早不在了……
人參早甩下他蹦到人家身邊上去了,站他身後又是想撲上去又有些膽怯,
何槐仔細看去,那個少年袖口隱隱約約有黑色的東西動來動去。
站那少年前面的道士見他後面的人參那仿佛憋尿的樣子忍不住開口說,「公子,你身後的那位有話要說。」
「誒?」
林梓轉過身子,被人參那醜樣子嚇一跳,「你……」
「我我我……我能摸摸你的……」人參結結巴巴地說著,不過他理智還在,沒直接說龍,他急得滿臉通紅,自己上前一把抱住他纏有龍的胳膊,胳膊里的龍察覺情況趕緊又往林梓袖口裡又爬了爬。
人參一靠近過來,林梓就察覺到這小傢伙不一般,心想這人參也不怕被人家扔鍋里跟母雞一起燉了……
「公子,門口那位好像也有話要說。」小道士又弱弱地說。
林梓扭頭看過去。
門口的何槐還愣在原地,林梓心想這趟來得不虧,自己本還想找他呢……
他笑了笑,腿上拖著人參走過去,「真是……好久不見。」
「好,好久不見。」
作者有話要說: 到這裡就完結啦,寫了大概九十六個鬼(其實我找的資料里也沒有一百個鬼,大概八十多個,中間混有幾個家仙來著……剩餘幾個在百鬼之類,給你們整理一下,看看就行了)
敫桂英
相傳有一個名叫敫桂英的青樓女子,偶然救下落魄書生王魁,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後來敫桂英傾其所有助王魁上京趕考,可王魁卻在中舉後休了敖桂英,迎娶了丞相之女,桂英於是因愛生恨自縊而死,死後化為厲鬼向王魁索命。後來人們便把那些因為情人負心而自尋短見的女子稱為敫桂英。
鬼母
鬼母,住在南海小虞山,又叫鬼姑神,虎龍足,蟒眉蛟目,形狀奇偉古怪。這種鬼最大的本領就是生鬼,據說一次能生十個鬼,早晨生下來,晚上就把兒子們當點心吃了。這身份有點像造物主,可惜是鬼,吃兒子的行為也實在不體面,所以終於只好是「鬼母」罷了。
七郎
北宋「楊家將」有位英勇威猛的楊七郎,生來性如烈火,暴躁如雷。因打死潘豹,被潘豹之父潘仁美在洗塵宴上灌醉,然後綁在柱子上,用亂箭射死。七郎死後化鬼,在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妬婦津神
晉朝人劉伯玉的妻子段氏心胸狹窄,是個醋罈子。劉伯玉經常作詩,表達想和美貌的水神會面。段氏怒火中燒,投水而死。死後七天,她給劉伯玉託夢說:「你不是想娶水神嗎?老娘現在就是水神啊!」嚇得劉伯玉從此不敢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