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頁
會後,阮銘川與陳子錕見面,告訴他祖國大陸正在發生的種種激動人心的事情,而陳北一家的死,以及女兒陳嫣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卻讓陳子錕心灰意冷,婉拒了阮銘川請他回去看看的邀請。
第十五章 尾聲
一九九三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來自香港的波音747客機緩緩降落,這是一架私人包機,能運載四百人的飛機上只坐了十餘名旅客。
行程是保密的,中國政府並沒有派員接待,這些人通關之後乘車去往香格里拉酒店下榻。
汽車經過一處城市綠地花園,一群退休老人正在打太極,領頭的是一個穿唐裝的老人,鶴髮童顏,動作舒緩,打完一套拳法,大伙兒圍上來道:「閻師傅,累了吧,喝口水。」
白髮蒼蒼的閻志勇拿起罐頭瓶喝著茶水,道:「小趙,你也來了啊。」
趙家勇道:「還小趙,都快入土的人了,退休了沒事幹,鍛鍊一下身體,爭取活到一百歲。」
汽車從旁經過,車上坐著的耄耋老人看向另一個方向,沒有看到花園裡的故交老友。
兩個小時後,夏日陽光刺眼,樹上知了不停叫著,耄耋老人走出香格里拉酒店,身後跟著一對二十來歲年輕男女,打扮入時,一看就是華僑。
酒店服務員揮手叫來一輛日本公爵王轎車,殷勤的拉開車門,老人擺擺手示意不用,自己走出了酒店來到大街上,攔了一輛黃色的天津大發麵包車。
面的司機是北京土著,一口京片子喋喋不休介紹著首都名勝,老人只是微笑聽著,並不插言,望著窗外熟悉而陌生的景色,眼前浮現出一幕幕黑白映畫。
「師傅,到前門火車站。」老人開口了,也是一口地道的京音。
「喲,老爺子,您是老北京了。」司機樂了,「打哪兒來,坐火車麼,前門火車站可早沒了。」
「我們從美國來,我外公就是想參觀一下故地,不坐火車。」年輕女子說道,她的普通話也很標準,但卻沒了那股京味。
「您是美國華僑啊,大款啊,怎麼坐我這面的呢,您這身份,該做皇冠、公爵王啊。」司機貧嘴的很。
「我啊,就好這一口,面的,不就是以前的膠皮麼。」老人笑道。
司機樂了:「老爺子,您門清啊,還知道洋車叫膠皮,不瞞您說,我祖上也是拉車的。」
女孩子道:「那當然,我爺爺就拉過黃包車,不過後來……」
老人示意外孫女不要說,拿出一疊兌換券道:「小伙子,看你很熱情,今天包你的車了,三百塊夠不夠。」
「哎喲,您這話哪兒說的,三百塊,太夠了,還是兌換券,我太謝謝您了,那啥,我全程導遊,義務的。」
司機很高興,兌換券按說和人民幣等值,但在黑市上要高出三成來,能進特供商店,購買進口貨,這年頭外企白領的工資都是拿兌換券發的,拿在手裡也倍兒有面子。
面的開到老前門火車站,如今的鐵路職工俱樂部,門庭冷落車馬稀,老人下了車,恍惚間看到一排排洋車、巍峨的前門樓下,一個高大的青年背著行李卷隨著人流走出回車站,躊躇滿志,虎視鷹顧,不遠處一個穿陰丹士林棉袍的苗條女孩子靜靜站著,她的父親正在和行李員討價還價,站前廣場上,一個瘦小的少年正搜尋著地上的菸蒂。
七十四年了,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宛如昨日重現。
「外公。」女孩子輕輕拉一拉老人的衣袖。
「走了,到處轉轉吧,北京變了,變得我都不敢認了。」老人終於從回憶長河中走了出來。
司機開著黃面的帶著他們到處逛,頤和園、圓明園、故宮、北海、天安門廣場,走馬觀花的看著,還介紹:「北京的橋可是一大景,各式各樣的立交橋,那是嗯們北京的驕傲,亞運村去不,那地兒也很有代表性,高樓大廈,很能代表北京的發達程度。」
來自紐約的客人似乎對立交橋和大樓並不感興趣,反而對一些舊東西感興趣,轉了大半天,面的沒空調,把老人熱的滿頭汗,司機一看十一點半了,道:「咱中午哪兒吃去。」
老人道:「先到頭髮胡同去。」
司機樂了:「巧了,我家就住頭髮胡同,要不您到嗯們家吃去。」
老人道:「小伙子,你貴姓啊。」
「免貴,我姓薛,薛強,要說嗯們家當初也是大戶,北京城赫赫有名的紫光車廠,那就是我爺爺的爸爸開的,四盞汽燈,紫色的車廂,北京城獨一號,後來解放了,公私合營就都給國家了。」
老人道:「那你爺爺的爸爸還在麼。」
「早去世了,他老人家要是活到現在,得有九十好幾了。」
「那就到你家去看看吧。」
「好嘞。」
面的開到頭髮胡同,停在牆邊,紫光車廠大門依舊,但裡面加蓋了許多小屋,四合院已經完全沒了當初的樣子,院子裡是一條羊腸小道,各種電線如同亂麻,屋檐下掛著鳥籠子,煤球爐上燉著熱水,看樣子住了不少人。
薛強家住堂屋,條件相對不錯,他的父母都是運輸公司的工人,熱情招待了兒子的美國客人,包餃子,下炸醬麵,在胡同口繁茂的大樹下支起桌子,打了散裝啤酒來喝。
薛家的老爺子是離休幹部,住在武漢部隊干休所,兒子當兵轉業回了祖籍北京,分配到爺爺的單位接了班,老爺爺叫薛大栓,當過運輸公司經理,人民代表,活了八十歲,熬到四人幫倒台才去世。
第十五章 尾聲
一九九三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來自香港的波音747客機緩緩降落,這是一架私人包機,能運載四百人的飛機上只坐了十餘名旅客。
行程是保密的,中國政府並沒有派員接待,這些人通關之後乘車去往香格里拉酒店下榻。
汽車經過一處城市綠地花園,一群退休老人正在打太極,領頭的是一個穿唐裝的老人,鶴髮童顏,動作舒緩,打完一套拳法,大伙兒圍上來道:「閻師傅,累了吧,喝口水。」
白髮蒼蒼的閻志勇拿起罐頭瓶喝著茶水,道:「小趙,你也來了啊。」
趙家勇道:「還小趙,都快入土的人了,退休了沒事幹,鍛鍊一下身體,爭取活到一百歲。」
汽車從旁經過,車上坐著的耄耋老人看向另一個方向,沒有看到花園裡的故交老友。
兩個小時後,夏日陽光刺眼,樹上知了不停叫著,耄耋老人走出香格里拉酒店,身後跟著一對二十來歲年輕男女,打扮入時,一看就是華僑。
酒店服務員揮手叫來一輛日本公爵王轎車,殷勤的拉開車門,老人擺擺手示意不用,自己走出了酒店來到大街上,攔了一輛黃色的天津大發麵包車。
面的司機是北京土著,一口京片子喋喋不休介紹著首都名勝,老人只是微笑聽著,並不插言,望著窗外熟悉而陌生的景色,眼前浮現出一幕幕黑白映畫。
「師傅,到前門火車站。」老人開口了,也是一口地道的京音。
「喲,老爺子,您是老北京了。」司機樂了,「打哪兒來,坐火車麼,前門火車站可早沒了。」
「我們從美國來,我外公就是想參觀一下故地,不坐火車。」年輕女子說道,她的普通話也很標準,但卻沒了那股京味。
「您是美國華僑啊,大款啊,怎麼坐我這面的呢,您這身份,該做皇冠、公爵王啊。」司機貧嘴的很。
「我啊,就好這一口,面的,不就是以前的膠皮麼。」老人笑道。
司機樂了:「老爺子,您門清啊,還知道洋車叫膠皮,不瞞您說,我祖上也是拉車的。」
女孩子道:「那當然,我爺爺就拉過黃包車,不過後來……」
老人示意外孫女不要說,拿出一疊兌換券道:「小伙子,看你很熱情,今天包你的車了,三百塊夠不夠。」
「哎喲,您這話哪兒說的,三百塊,太夠了,還是兌換券,我太謝謝您了,那啥,我全程導遊,義務的。」
司機很高興,兌換券按說和人民幣等值,但在黑市上要高出三成來,能進特供商店,購買進口貨,這年頭外企白領的工資都是拿兌換券發的,拿在手裡也倍兒有面子。
面的開到老前門火車站,如今的鐵路職工俱樂部,門庭冷落車馬稀,老人下了車,恍惚間看到一排排洋車、巍峨的前門樓下,一個高大的青年背著行李卷隨著人流走出回車站,躊躇滿志,虎視鷹顧,不遠處一個穿陰丹士林棉袍的苗條女孩子靜靜站著,她的父親正在和行李員討價還價,站前廣場上,一個瘦小的少年正搜尋著地上的菸蒂。
七十四年了,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宛如昨日重現。
「外公。」女孩子輕輕拉一拉老人的衣袖。
「走了,到處轉轉吧,北京變了,變得我都不敢認了。」老人終於從回憶長河中走了出來。
司機開著黃面的帶著他們到處逛,頤和園、圓明園、故宮、北海、天安門廣場,走馬觀花的看著,還介紹:「北京的橋可是一大景,各式各樣的立交橋,那是嗯們北京的驕傲,亞運村去不,那地兒也很有代表性,高樓大廈,很能代表北京的發達程度。」
來自紐約的客人似乎對立交橋和大樓並不感興趣,反而對一些舊東西感興趣,轉了大半天,面的沒空調,把老人熱的滿頭汗,司機一看十一點半了,道:「咱中午哪兒吃去。」
老人道:「先到頭髮胡同去。」
司機樂了:「巧了,我家就住頭髮胡同,要不您到嗯們家吃去。」
老人道:「小伙子,你貴姓啊。」
「免貴,我姓薛,薛強,要說嗯們家當初也是大戶,北京城赫赫有名的紫光車廠,那就是我爺爺的爸爸開的,四盞汽燈,紫色的車廂,北京城獨一號,後來解放了,公私合營就都給國家了。」
老人道:「那你爺爺的爸爸還在麼。」
「早去世了,他老人家要是活到現在,得有九十好幾了。」
「那就到你家去看看吧。」
「好嘞。」
面的開到頭髮胡同,停在牆邊,紫光車廠大門依舊,但裡面加蓋了許多小屋,四合院已經完全沒了當初的樣子,院子裡是一條羊腸小道,各種電線如同亂麻,屋檐下掛著鳥籠子,煤球爐上燉著熱水,看樣子住了不少人。
薛強家住堂屋,條件相對不錯,他的父母都是運輸公司的工人,熱情招待了兒子的美國客人,包餃子,下炸醬麵,在胡同口繁茂的大樹下支起桌子,打了散裝啤酒來喝。
薛家的老爺子是離休幹部,住在武漢部隊干休所,兒子當兵轉業回了祖籍北京,分配到爺爺的單位接了班,老爺爺叫薛大栓,當過運輸公司經理,人民代表,活了八十歲,熬到四人幫倒台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