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頁
庫爾班德答應一聲,率領一隊騎兵回去調兵,蘇達羅望著南方,他的眼睛裡閃爍著貪婪地目光,翰耳朵八里,那是一個堆滿了金銀珠寶的地方,他一揮手,烏雲般的黠戛斯鐵騎浩浩蕩蕩向南方開去。
……
五月的長安還不算太熱,芬芳柔和的暖意充斥著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這是夏收前最令人陶醉的一段時光,但兩個月前開始頒布的土地實名制就仿佛陽光下的一片陰雲,籠罩在長安城的上空,使溫暖地五月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意。
一輛華麗地馬車在十幾名侍衛的環護下駛進了安業坊,來到裴佑地府前,但它並沒有停在大門前,而是駛到側門前停下,從馬車裡先出來兩名丫鬟,扶著一名貴婦人下了馬車。直接進了側門,這名貴婦人便是裴佑的妻子,剛從大明宮回來,裴佑地原配夫人在十五年前便因病去世了,這名貴婦人是他的續弦,娘家姓錢,是長安大戶人家。錢夫人進了裴府便走向裴佑的書房,腳步頗為匆忙。她急著要向丈夫稟報進宮得到了消息。
一個月前,裴佑已經辭去了吏部尚書的職務,退出政事堂,改任太子太保,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歲,還有四年退仕,與他同時辭去相國之位的還有六十七歲的崔寓。他出任尚書右僕射,接替崔寓相位的並非是崔賢,而是鹽鐵監令劉晏,而接替裴佑相國之位地也並非是眾望所歸的裴明遠,竟然曾兩次擔任過京兆尹,現任陝州刺史地黎干,這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過驚愕之後,又讓人不得不佩服張煥的識人之明。劉晏號稱大唐財神,在他主管鹽鐵監的四年時間裡,每年朝廷從鹽稅上得到的財政收入就高達七百萬貫,而鹽價又在百姓能承受的範圍之內,主要得益於他對私鹽的打擊和鹽業專賣中灰色環節地清理,他出任戶部尚書;而黎干精明練達、體察民情。在擔任京兆尹時口碑極佳,而且他又以耿直敢諫著稱,由他出任門下侍郎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隨著崔、裴兩家淡出大唐高層政壇,這就意味著七大世家時代的正式落幕,不過七大世家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世家勢力的衰敗,事實上各大世家在地方上仍然有著很強的實力,他們通過聯姻、門生等關係在朝中依然有著盤根錯節的影響,最主要是他們的實力雄厚,有足夠地財力物力培養家族子弟,崔、裴、韋、盧、房、王、楚、長孫等等世家大族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是為了徹底斬斷世家的根基,張煥祭出了土地實名制這一最大利器。令各大世家們驚恐不已,仿佛到了窮途末日一般,這兩個多月,各大世家紛紛秘密串聯,尋找對策,裴佑就是他們之中最為積極者之一。
書房內,裴佑正在給準備赴廣州出任刺史的次子裴勝交代一些注意事項,裴勝是慶治十四年進士,從主簿、縣丞、縣令一步步做到刺史,有著豐富的地方官經驗,按照君相分權原則,從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御史台、各部侍郎、各州刺史的任命都屬於皇帝的權限,這次張煥任命裴勝為廣州刺史,也算是對裴佑退出相國地一種照顧。
不過裴勝卻並不高興,廣州地處嶺南,自古就是荒蠻流放之地,雖然有港口可以做貿易,但和他條件相仿的許多官員都出任河東、河北、江淮等豐腴之地的刺史,相比之下,他覺得自己是被貶黜了,和父親告別就顯得有些傷感。
「孩子這次遠到萬里之外,不知何時才能返回長安,孩兒不能在父親身邊伺候,望父親保重身體,不要讓孩兒牽掛。」
裴佑也有些傷感,不過他看出了兒子情緒消沉,知道他是嫌廣州是荒蠻之地的緣故,他還不懂皇上任命他為廣州刺史的深意,便耐心地開導他道:「吾兒不要以為廣州是荒蠻之地,事實上這是極有前途的地方官,可惜崔賢那個傻蛋不懂這一點,竟白在廣州做了這麼長的刺史,我兒能到廣州為刺史,我倒認為這是皇上的恩寵,可比那些在江淮、河東為官的刺史更有前途。」
他見兒子愣住了,便繼續笑著開導他道:「我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是因為我大唐即將和大食締結和平協議,作為其中一個附件就是鼓勵雙方發展貿易,按照朝廷的規劃,廣州就將是我大唐對大食海上貿易地最主要港口,將來不僅僅是大食商船雲集廣州,朝廷也會鼓勵我大唐商人出海貿易,我可以想像,明年開始廣州商業之繁榮地景象,數年之後商業繁盛將不亞於揚州,皇上曾給我說過,他有打算將市舶監從現在的揚州遷到廣州,這是其一,其次嶺南氣候炎熱且降水充沛,那裡地水稻據說能一年三熟,為了保證我大唐糧食的產量,皇上已經下令嶺南五府經略使實行軍屯,另一方面朝廷也在考慮移民廣州,使廣州能成為我大唐的另一個糧倉,而作為廣州刺史。無論在對外貿易還是農業開發,這都是一個極容易做出政績地寶地,我兒正當壯年,要爭取在廣州做兩任刺史,這將會成為你將來入相的最大資歷。」
父親的話使裴勝豁然開朗,他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種異樣的光芒,這一刻他恨不得自己插翅飛向廣州。去實現他的抱負,裴佑見兒子已經被自己勸通。他也感到十分欣慰,又進一步鼓勵他道:「人人都說裴明遠才是裴家的未來,但我看未必,如果我兒能抓住這次機會,在廣州做出卓越地政績,在百姓中贏得良好的口碑,你將來地成就將不在為父之下。」
……
五月的長安還不算太熱,芬芳柔和的暖意充斥著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這是夏收前最令人陶醉的一段時光,但兩個月前開始頒布的土地實名制就仿佛陽光下的一片陰雲,籠罩在長安城的上空,使溫暖地五月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意。
一輛華麗地馬車在十幾名侍衛的環護下駛進了安業坊,來到裴佑地府前,但它並沒有停在大門前,而是駛到側門前停下,從馬車裡先出來兩名丫鬟,扶著一名貴婦人下了馬車。直接進了側門,這名貴婦人便是裴佑的妻子,剛從大明宮回來,裴佑地原配夫人在十五年前便因病去世了,這名貴婦人是他的續弦,娘家姓錢,是長安大戶人家。錢夫人進了裴府便走向裴佑的書房,腳步頗為匆忙。她急著要向丈夫稟報進宮得到了消息。
一個月前,裴佑已經辭去了吏部尚書的職務,退出政事堂,改任太子太保,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歲,還有四年退仕,與他同時辭去相國之位的還有六十七歲的崔寓。他出任尚書右僕射,接替崔寓相位的並非是崔賢,而是鹽鐵監令劉晏,而接替裴佑相國之位地也並非是眾望所歸的裴明遠,竟然曾兩次擔任過京兆尹,現任陝州刺史地黎干,這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過驚愕之後,又讓人不得不佩服張煥的識人之明。劉晏號稱大唐財神,在他主管鹽鐵監的四年時間裡,每年朝廷從鹽稅上得到的財政收入就高達七百萬貫,而鹽價又在百姓能承受的範圍之內,主要得益於他對私鹽的打擊和鹽業專賣中灰色環節地清理,他出任戶部尚書;而黎干精明練達、體察民情。在擔任京兆尹時口碑極佳,而且他又以耿直敢諫著稱,由他出任門下侍郎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隨著崔、裴兩家淡出大唐高層政壇,這就意味著七大世家時代的正式落幕,不過七大世家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世家勢力的衰敗,事實上各大世家在地方上仍然有著很強的實力,他們通過聯姻、門生等關係在朝中依然有著盤根錯節的影響,最主要是他們的實力雄厚,有足夠地財力物力培養家族子弟,崔、裴、韋、盧、房、王、楚、長孫等等世家大族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是為了徹底斬斷世家的根基,張煥祭出了土地實名制這一最大利器。令各大世家們驚恐不已,仿佛到了窮途末日一般,這兩個多月,各大世家紛紛秘密串聯,尋找對策,裴佑就是他們之中最為積極者之一。
書房內,裴佑正在給準備赴廣州出任刺史的次子裴勝交代一些注意事項,裴勝是慶治十四年進士,從主簿、縣丞、縣令一步步做到刺史,有著豐富的地方官經驗,按照君相分權原則,從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御史台、各部侍郎、各州刺史的任命都屬於皇帝的權限,這次張煥任命裴勝為廣州刺史,也算是對裴佑退出相國地一種照顧。
不過裴勝卻並不高興,廣州地處嶺南,自古就是荒蠻流放之地,雖然有港口可以做貿易,但和他條件相仿的許多官員都出任河東、河北、江淮等豐腴之地的刺史,相比之下,他覺得自己是被貶黜了,和父親告別就顯得有些傷感。
「孩子這次遠到萬里之外,不知何時才能返回長安,孩兒不能在父親身邊伺候,望父親保重身體,不要讓孩兒牽掛。」
裴佑也有些傷感,不過他看出了兒子情緒消沉,知道他是嫌廣州是荒蠻之地的緣故,他還不懂皇上任命他為廣州刺史的深意,便耐心地開導他道:「吾兒不要以為廣州是荒蠻之地,事實上這是極有前途的地方官,可惜崔賢那個傻蛋不懂這一點,竟白在廣州做了這麼長的刺史,我兒能到廣州為刺史,我倒認為這是皇上的恩寵,可比那些在江淮、河東為官的刺史更有前途。」
他見兒子愣住了,便繼續笑著開導他道:「我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是因為我大唐即將和大食締結和平協議,作為其中一個附件就是鼓勵雙方發展貿易,按照朝廷的規劃,廣州就將是我大唐對大食海上貿易地最主要港口,將來不僅僅是大食商船雲集廣州,朝廷也會鼓勵我大唐商人出海貿易,我可以想像,明年開始廣州商業之繁榮地景象,數年之後商業繁盛將不亞於揚州,皇上曾給我說過,他有打算將市舶監從現在的揚州遷到廣州,這是其一,其次嶺南氣候炎熱且降水充沛,那裡地水稻據說能一年三熟,為了保證我大唐糧食的產量,皇上已經下令嶺南五府經略使實行軍屯,另一方面朝廷也在考慮移民廣州,使廣州能成為我大唐的另一個糧倉,而作為廣州刺史。無論在對外貿易還是農業開發,這都是一個極容易做出政績地寶地,我兒正當壯年,要爭取在廣州做兩任刺史,這將會成為你將來入相的最大資歷。」
父親的話使裴勝豁然開朗,他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種異樣的光芒,這一刻他恨不得自己插翅飛向廣州。去實現他的抱負,裴佑見兒子已經被自己勸通。他也感到十分欣慰,又進一步鼓勵他道:「人人都說裴明遠才是裴家的未來,但我看未必,如果我兒能抓住這次機會,在廣州做出卓越地政績,在百姓中贏得良好的口碑,你將來地成就將不在為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