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現在或許他要樹立形象,或許他皇位還沒有坐穩,一旦皇位坐穩,他第一個就會收拾自己,這也就是幾個月內的事情。
坦率說,李顯現在治理得很好,但他畢竟是皇帝,他連自己妹妹都不容,還會容他李臻嗎?
他李臻又該何去何從?
這時,狄燕走進書房,將一杯參茶放在桌上,她從後面抱住丈夫,將貼在丈夫的背上,「夫君,你昨晚說的事情真會發生嗎?」
李臻轉身拉著妻子的手道:「我說的都是將來會發生之事,我已經五次辭去敦煌郡王,他都不准,可見他就不打算給我善後了。」
「那我們怎麼辦?」狄燕害怕地說道:「孩子們還那么小,我不想他們——」
李臻笑道:「不用擔心,我已經有對策了,明天你們收拾一下,還是和上次一樣先去長安。」
「什麼時候離去?」
「等我的安排,等我出征後,張黎會幫你們離去。」
「夫君,他會放我們走嗎?」
李臻將妻子擁入懷中,安慰她說:「不用擔心,或許這是一個條件,他不得不答應。」
……
次日一早,大唐天子李顯在應天門召見了拔汗那國王子阿倫,阿倫穿一件白色的長袍,心情格外緊張,他在一名侍衛的帶領下,雙腿哆嗦著走上了應天城樓。
在門樓前等了片刻,有侍衛高聲宣喝:「宣拔汗那使臣覲見!」
「宣拔汗那使臣覲見!」
一聲呼喊傳出,阿倫連忙整理一下衣冠,回憶一下昨天下午他學習的禮節,便走上長長的地毯,一直走到天子的鑾駕前,他跪下磕頭,高聲道:「拔汗那使臣阿倫拜見大唐天子,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顯穿一身常服,在他身後坐著輔助政務的昭儀上官婉兒,下面坐著兩排相國和六部以及鴻臚寺、光祿寺等等高官,李臻坐在安國相國李旦身旁,平靜地注視著阿倫。
李顯對接見拔汗那國王子並沒有興趣,和武則天不同,李顯缺乏一種開疆拓邊的雄才大略,他更偏重於守成,注重國內民生,注重完善各種禮制,他估計要用數年的時間,才能將武則天時代的各種約定成俗糾正過來。
相反,衛王李重俊卻顯得興趣十足,他對阿倫居然會一口流利的漢語很好奇,低聲對李臻笑道:「大將軍,這個特使漢語說得很好啊!」
李臻微微欠身,「他曾在長安讀書十年。」
「原來如此,難怪漢語說得流利。」
「我聽說明年他將登基為國王,好好籠絡他,對於碎葉的穩定至關重要。」
李重俊點點頭,他昨天看過地圖,拔汗那就是當年的大宛,漢朝大軍曾遠征大宛,不知唐朝的軍隊是否有這個機會。
李顯笑道:「免禮賜座!」
「謝陛下!」
阿倫從懷中取出國書和進貢禮單,交給旁邊的宦官,這才起身在一旁軟墩上坐下,宦官將國書和禮單呈給李顯,李顯打開看了看,又笑問道:「拔汗那離洛陽有多遠?」
阿倫連忙欠身道:「回稟陛下,相隔數萬里,行程約四個月。」
「確實太遠了,當年玄奘法師好像也去過那裡,再轉道向南去天竺,拔汗那直接和天竺相連嗎?」
旁邊上官婉兒低聲笑道:「陛下,中間還隔一個吐火羅,距離天竺也是相隔數千里。」
不知為什麼,提到吐火羅,李顯立刻想到了阿緩王,又想到了舍利案和毒經案,他瞥了一眼李臻,對這個拔汗那國開始沒有興趣了。
但出於禮節,他依然勉強地問了問拔汗那的風土人情,聽到迷糊處,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被拔汗那王子阿倫看到了,他心中大急,不顧禮節,又跪下泣道:「陛下,大食軍隊數次進犯拔汗那,拔汗那兵微將寡,無力抵抗大食軍隊,懇請陛下發兵,驅逐西夷,保護邊疆。」
李顯笑道:「讓朕派兵去打哪裡?拔汗那並沒有被滅,朕出兵無名啊!」
「陛下!吐火羅三十六國已經被大食所滅,粟特各國也都被大食征服,他們名義上是大唐的屬國,實際上已經被大食控制,大食還派有官員和國王共治,徵收高昂的賦稅,陛下,大食一旦平定了波斯叛亂,就會立刻兵指拔汗那,拔汗那不保,碎葉也難保啊!」
「這……也罷,讓朕和大臣們商議一下,你路途辛勞,先下去休息吧!」
不等阿倫再說,鴻臚少卿李林甫便走上前道:「請吧!」
阿倫無奈,只得行一禮,退下去了。
等他走遠,李顯才笑了笑對眾臣道:「各位愛卿說說,拔汗那來求救,朕救還是不救?」
禮部尚書楊再思心思敏捷,他看懂了李顯的心意,上前奏道:「陛下,拔汗那路途遙遠,行程數萬里,大唐軍隊難以顧及,如果出兵少,將無濟於事,如果出兵多,那糧食補給又無法解決,臣覺得可再觀望,視情況而定。」
兵部尚書唐休璟急道:「陛下,微臣長期鎮守西域,非常清楚大食東擴情況,一旦大食軍隊占領拔汗那,不僅大唐蔥嶺以西的各羈絆州全部喪失,而且將嚴重威脅碎葉軍鎮,同時會威脅到西域的安全,拔汗那是大唐西域屏障,不可不救!」
「那請問唐尚書,軍隊補給怎麼解決?」
「我大唐在西域建立了各處軍鎮,補給完全可以解決,南線走高昌、龜茲、疏勒到碎葉,北線可以走伊吾、輪台到碎葉,沿途有無數小國,他們都可以提供補給,大漢軍隊尚能攻到大宛,為何我大唐軍隊卻視為登天?」
坦率說,李顯現在治理得很好,但他畢竟是皇帝,他連自己妹妹都不容,還會容他李臻嗎?
他李臻又該何去何從?
這時,狄燕走進書房,將一杯參茶放在桌上,她從後面抱住丈夫,將貼在丈夫的背上,「夫君,你昨晚說的事情真會發生嗎?」
李臻轉身拉著妻子的手道:「我說的都是將來會發生之事,我已經五次辭去敦煌郡王,他都不准,可見他就不打算給我善後了。」
「那我們怎麼辦?」狄燕害怕地說道:「孩子們還那么小,我不想他們——」
李臻笑道:「不用擔心,我已經有對策了,明天你們收拾一下,還是和上次一樣先去長安。」
「什麼時候離去?」
「等我的安排,等我出征後,張黎會幫你們離去。」
「夫君,他會放我們走嗎?」
李臻將妻子擁入懷中,安慰她說:「不用擔心,或許這是一個條件,他不得不答應。」
……
次日一早,大唐天子李顯在應天門召見了拔汗那國王子阿倫,阿倫穿一件白色的長袍,心情格外緊張,他在一名侍衛的帶領下,雙腿哆嗦著走上了應天城樓。
在門樓前等了片刻,有侍衛高聲宣喝:「宣拔汗那使臣覲見!」
「宣拔汗那使臣覲見!」
一聲呼喊傳出,阿倫連忙整理一下衣冠,回憶一下昨天下午他學習的禮節,便走上長長的地毯,一直走到天子的鑾駕前,他跪下磕頭,高聲道:「拔汗那使臣阿倫拜見大唐天子,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顯穿一身常服,在他身後坐著輔助政務的昭儀上官婉兒,下面坐著兩排相國和六部以及鴻臚寺、光祿寺等等高官,李臻坐在安國相國李旦身旁,平靜地注視著阿倫。
李顯對接見拔汗那國王子並沒有興趣,和武則天不同,李顯缺乏一種開疆拓邊的雄才大略,他更偏重於守成,注重國內民生,注重完善各種禮制,他估計要用數年的時間,才能將武則天時代的各種約定成俗糾正過來。
相反,衛王李重俊卻顯得興趣十足,他對阿倫居然會一口流利的漢語很好奇,低聲對李臻笑道:「大將軍,這個特使漢語說得很好啊!」
李臻微微欠身,「他曾在長安讀書十年。」
「原來如此,難怪漢語說得流利。」
「我聽說明年他將登基為國王,好好籠絡他,對於碎葉的穩定至關重要。」
李重俊點點頭,他昨天看過地圖,拔汗那就是當年的大宛,漢朝大軍曾遠征大宛,不知唐朝的軍隊是否有這個機會。
李顯笑道:「免禮賜座!」
「謝陛下!」
阿倫從懷中取出國書和進貢禮單,交給旁邊的宦官,這才起身在一旁軟墩上坐下,宦官將國書和禮單呈給李顯,李顯打開看了看,又笑問道:「拔汗那離洛陽有多遠?」
阿倫連忙欠身道:「回稟陛下,相隔數萬里,行程約四個月。」
「確實太遠了,當年玄奘法師好像也去過那裡,再轉道向南去天竺,拔汗那直接和天竺相連嗎?」
旁邊上官婉兒低聲笑道:「陛下,中間還隔一個吐火羅,距離天竺也是相隔數千里。」
不知為什麼,提到吐火羅,李顯立刻想到了阿緩王,又想到了舍利案和毒經案,他瞥了一眼李臻,對這個拔汗那國開始沒有興趣了。
但出於禮節,他依然勉強地問了問拔汗那的風土人情,聽到迷糊處,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被拔汗那王子阿倫看到了,他心中大急,不顧禮節,又跪下泣道:「陛下,大食軍隊數次進犯拔汗那,拔汗那兵微將寡,無力抵抗大食軍隊,懇請陛下發兵,驅逐西夷,保護邊疆。」
李顯笑道:「讓朕派兵去打哪裡?拔汗那並沒有被滅,朕出兵無名啊!」
「陛下!吐火羅三十六國已經被大食所滅,粟特各國也都被大食征服,他們名義上是大唐的屬國,實際上已經被大食控制,大食還派有官員和國王共治,徵收高昂的賦稅,陛下,大食一旦平定了波斯叛亂,就會立刻兵指拔汗那,拔汗那不保,碎葉也難保啊!」
「這……也罷,讓朕和大臣們商議一下,你路途辛勞,先下去休息吧!」
不等阿倫再說,鴻臚少卿李林甫便走上前道:「請吧!」
阿倫無奈,只得行一禮,退下去了。
等他走遠,李顯才笑了笑對眾臣道:「各位愛卿說說,拔汗那來求救,朕救還是不救?」
禮部尚書楊再思心思敏捷,他看懂了李顯的心意,上前奏道:「陛下,拔汗那路途遙遠,行程數萬里,大唐軍隊難以顧及,如果出兵少,將無濟於事,如果出兵多,那糧食補給又無法解決,臣覺得可再觀望,視情況而定。」
兵部尚書唐休璟急道:「陛下,微臣長期鎮守西域,非常清楚大食東擴情況,一旦大食軍隊占領拔汗那,不僅大唐蔥嶺以西的各羈絆州全部喪失,而且將嚴重威脅碎葉軍鎮,同時會威脅到西域的安全,拔汗那是大唐西域屏障,不可不救!」
「那請問唐尚書,軍隊補給怎麼解決?」
「我大唐在西域建立了各處軍鎮,補給完全可以解決,南線走高昌、龜茲、疏勒到碎葉,北線可以走伊吾、輪台到碎葉,沿途有無數小國,他們都可以提供補給,大漢軍隊尚能攻到大宛,為何我大唐軍隊卻視為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