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哼,我不屑做這種事!她那種人半路出家,而且還是駱老頭兒那種沒天賦的廚師帶出來的徒弟,廚藝怎麼可能比我好?”

  說完,他氣吼吼地轉手就奪門而去,老王在後面叫了兩聲都沒見他回頭,也就算了。

  老王的同事看著這一幕,紛紛搖頭。

  “這個小伙子卻是是有天賦,但是比起易小姐來說差遠了。而且他自以為有天賦,所以根本就沒有人家努力!”

  另外一個專門做店裡甜點的廚師也點頭,說道:“我專門去打聽了,人家易小姐的店在樂鎮那邊火爆地不行,一道菜幾百塊錢都有人搶著吃。

  而且易小姐之前家裡出了火災,她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為了做出更好吃的菜,每天練習到三四點。這樣的天才還這麼努力,小吳這輩子怕是都趕不上她了!”

  吳嚴清因為老王的關係,經常來這個店裡,所以廚師們多少也認識。

  本來他們最開始聽老王的描述,也覺得吳嚴清有天賦,只要肯努力以後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大廚。

  但是現在看來,吳嚴清的心性不行,也吃不得苦。

  老王這一次也沒有幫他說話,只嘆了一口氣,說:“易小姐在做菜學習的時候,這小子都在忙著學生會那些事情,想要出風頭。

  但是真的大廚怎麼可能是全憑天賦就可以的?這孩子,可惜了。”

  他一邊說,一邊和同事們一起回了後廚。

  而此時易溪也已經找到了松一銘,兩邊說了會兒話,她就把隨身帶著的白玉錯金牌飾拿了出來。

  松一銘一看見那玉質,眼睛就亮了起來,連忙雙手接了過來,細細打量起這牌飾來。

  只見這牌飾主體玉色澤柔亮,頂端呈尖角,有兩個鏤空的孔洞,用作串聯隨身佩戴。

  而玉佩的邊緣為半圓邊,平底,整體造型就像是半截葫蘆的剖面一樣,帶有濃厚的西域風格。

  而且,這玉的表面上攀延著金色紋飾,線條粗細不一,中間寬一些的部分內則繪有渦紋。

  這金色紋飾左右遵循了傳統玉佩的特點,左右兩邊完全對稱,使得西域風格與傳統美感相結合。

  鑲金的色澤與潔白的玉地榮威一提,色調相襯,看上去給人一種和諧的舒適感。

  松一銘細細觀賞著這一枚玉佩,越看越覺得喜歡。

  他激動地指著玉佩,對易溪說:“這玉錯金銀製品始於春秋時代,盛行於戰國秦漢,到唐代的時候更加發展壯大起來。

  你的這一枚玉佩,能看出當時成熟的藝術風格,是雕刻繪畫藝術的巔峰,價值非凡啊!”

  松一銘作為國家級文物鑑定師,當然見過不少好東西,但現在摩挲著這玉佩,心裡還是激動得不能自已!

  他很喜歡收藏這些古物,覺得它們承載了過去的文化,具有不可比擬的價值和魅力。

  之前他們家族向博物館捐贈了許多東西,大多是獨一無二的藏品。

  他們家族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傳統文物的美,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以捐出那些藏品,填補了博物館相應的空白。

  但是一些博物館已經有了的東西,他們就留了下來,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在松一銘家族看來,博物館的作用是讓現在的人了解歷史,對歷史產生興趣,觸摸曾經那些遙遠時代的人。

  所以如果是同樣的東西,就沒有必要放許多件,因為博物館的初衷本來就不是古代的聚寶閣一樣,非要把所有古時候的東西全都給放到那裡去。

  而且很多文物的保護也需要財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如果僅僅靠著國家的力量,那是很難的。

  因此,國家是鼓勵有能力的藏家,自行保護文物,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會借用,或者需要他們提供一些照片資料。

  幾千年來,無數的世家大族,靠著家族的力量把許多重要的文獻和文物保存了下來,才讓那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至於毀於戰亂。

  如今如果不是必要,國家也不會讓他們這些老牌家族交出手裡面的藏品,只有部分更適合放在博物館的,對人類有著重大價值的東西,會鼓勵他們捐出去。

  而松一銘現在手上這一件,西安博物院已經有了,但他還是第一次親手碰到!

  他想到這玉佩的價值,忙不迭地問道:“易溪,這玉佩,你真的願意出手轉給我?”

  他知道這玉佩的價值有多大,未來的升值空間也是無限的!

  松一銘自己的家族是不缺那些錢的,也不靠這些古董來發財,但是卻知道這個對於易溪這樣身份的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易溪點點頭,說道:“我不太懂這些,只知道這玉佩放在我這裡,反而可能因為我的原因被認為損壞,所以強行把它留在手裡,才是對它的不尊重。”

  松一銘聽了這話,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別的不怕,就是怕有的人明明沒有保護古物的能力,卻非要把東西捏在手裡,最後讓好好的東西都給弄壞了!

  “好!好樣的!那我就收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關於玉佩外形的描寫,參考西安博物院館藏:白玉錯金牌飾。

  第112章

  易溪和松一銘很快就把玉佩交接完, 然後她就借用了一下這家店的廚房, 做了幾個對心臟好的菜, 拿盒子裝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