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步峰後悔的不行,不得不從其他幾地調來些兵馬,親自領兵追了去。

  可是一夜間,兩方兵馬都不見,江家難以起事,容國難以應戰,出現了很荒唐的局面。

  兩位始作俑者卻帶著各自的人馬來到了早先準備好的營地里,這兒是一處深山,一但入了山,江臨城與葉楚非相繼設下迷陣,兩方兵馬皆出不去,除非兩人共同破開迷陣。

  而葉含玉被江臨城親自解了繩索,江臨城並向她道歉。

  葉含玉到了這山窩裡看到了葉楚非,再前後一回想,終於明白了所有事,原來兩人一開始就勾結在一起了,阻止江家造反,同時阻止容國滅江家。

  外頭到底亂成什麼樣子,除了江臨城和葉楚非,誰也不知道。

  就這樣,葉含玉與江臨城這一處山窩裡過著平靜的生活,轉眼過去三個月,終於有了正確的消息傳來,忠勇侯回了燕北鎮守,而容國也只派了禁衛軍過來修繕了一下城門,安撫了百姓。

  同時皇室並沒有打算追究忠勇侯的罪行,兩邊都很奇怪,著實是各自的兒子都不見了,他們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找回兒子才是,然而沒有半絲線索,這麼多人馬,說不見就不見,除非他們事先做好的準備。

  而在這小山窩裡,原本對立的兩方兵馬卻稱兄道弟的在一起喝酒打獵,還卸甲種田,很是和諧。

  葉含玉看向兩人,問兩人以後的打算,葉楚非便看向江臨城,笑話他說道:“若不是江大公子沉迷於美色,也不會有今日的和諧,不過也多虧得江大公子的主意,不動一刀一槍,天下就太平了,百姓不必受戰亂。”

  江臨城倒也不反駁,的確,要是沒有葉含玉,他或許就真的隨父起事了,事後是成是敗都難說,畢竟葉楚非也不是吃素的,民心雖不穩,但也不是這麼好奪位。

  “接下來,等各自都歇了火氣,就輪到咱們威脅他們的時候了。”

  江臨城補充了一下。

  葉含玉奇怪的看著他們,“怎麼逼?”

  “若是他們都不放權,我們就不出去了,就在這兒甘心種田,讓他們都沒有了兒子,且怎麼辦吧,實在不行,我還能出門一趟,將他弟弟江臨月也給綁了來。”

  兩個不聽話的弟弟呆一起。

  葉楚非說得很輕鬆,江臨城卻是隨他,若能天下太平,那自是再好不過。

  葉含玉噗嗤一聲笑了,她感覺自己穿越過來後,生活像過山車,起起落落,若不是她心態好,她怕是得恨江臨城和葉楚非一輩子。

  好在兩人都疼著她,事情平息下來,兩人都很誠懇的向她認了錯。

  外界榮帝已經沒脾氣了,得知燕北忠勇侯也失了一個兒子,知道不是忠勇侯將太子扣下的,他也就放了心,開始著人四處尋找,也不知兩兒子在哪兒。

  半年過去了,某日夜裡,江臨月在燕北侯府莫名失蹤,這一下江步峰終於失了耐心,開始向各地傳了消息,先前大兒子所說的,將忠勇侯之位傳給二兒子,他同意了,他願意退下來,辭了這官。

  而榮帝卻是收到了兩個兒子的信,大兒子竟然沒有死,卻綁走了二兒子,二兒子寫來的是求救信,說被大哥給關押了,逃不出來了。

  榮帝當真是又喜又憂,當初失了一兒,頭髮都白了大半,如今得知大兒子沒死,他什麼都願意了。

  聽了國師的話,不出征,這一場浩劫也就這麼過去了,還當真是真的,既然大兒子想讓自己退位,他也同意了,不如退位下來,好生休息一下。

  當兩人都同意了要求後,終於葉楚非和江臨城都出現。

  葉楚非將弟弟葉楚凌帶了回來,並將他殺兄的罪證也一併呈上,榮帝到這時才知道兄弟二人竟然早已經生了二心。

  嫡長為尊,福王不該起了反心的。

  福王葉楚凌奪去王位和封號,貶為庶人,以後陪在帝王帝後身邊盡孝,待二人百年後,他再回到民間去。

  而葉楚非卻登基成帝,立江鳳美為後,正是容國太平盛世的開端。

  後來史記上記載著,若沒有葉楚非的強勢歸來,容國將不復存在,而後來的太平盛世,卻也離不開駙馬江大人的輔佐,江大人變法,深得民心,而他本人一生為駙馬,雖參與朝政,卻沒有官職,待稅政平穩下來,將權交給了丞相大人,而他卻成了閒散駙馬爺,帶著長樂公主四處雲遊。

  此為後話,眼下葉楚非登基,燕北之地,江臨月成了忠勇侯,江步峰退下後上書朝堂,寫下三頁責己書,從此往後,江步峰歸老吳郡,不再參與任何朝堂政務。

  而江臨城和葉含玉卻在燕北暫時管制著弟弟江臨月,不容許他造反,同時帶著弟弟走上正途。

  一日夜裡,葉含玉收到京城大哥葉楚非的來信,信中還有一封信,說是容朝第一國師寫給她的信,她可不認得什麼國師。

  不過在她展信一看後,只見裡頭寫著幾個字:“既來之則安之。”

  莫非她穿越的身份這位神秘的國師算了出來不成?這麼神乎的呢?不過她能穿越過來,想必這世上也有這種無法解釋的神人,她應該存著敬畏之心,再說她早已經做好了既來之則安之的打算,自是不可能再回去了。

  第33章 懷孕了(番外)

  泰興三年初春,從燕北往京城的官道上來了一隊車馬,跟著的護衛都是禁衛軍,通行無阻,走在官道上,被不少人側目,不過很快有人傳出,這是駙馬和公主的馬車,正是從燕北回京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