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含玉正猶豫著,聽到管事的這話,腳步一頓,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於是躲在草從里看形式。

  前頭那一伙人只為布匹而來,並無心去殺人,也不想停留,將護衛隊給滅了後,就大搖大擺的將驢車全部趕走了,餘下的皆是一些管事和苦力。

  有不少沒有逃的,從草從里出來,總管事已經無顏面對東家,只好將人召集齊了,要將他們帶回楊州去。

  葉含玉一聽,就不樂意了,她好不容易才來到這外頭,而且已經走了一個月,豈能半途而廢。

  大部分人都是願意回去的,除了逃走的那小部分人,他們已經不知去向。

  葉含玉本就不是他們的人,與她一樣尋求庇護而交了銀子的也有四五位,他們有的願意再回到楊州城去,卻也有一位不願意的,是一位老婦人,她姓秦,大家都叫她秦大娘。

  秦大娘不打算回程,正好葉含玉也有此意,於是兩人結伴同行。

  大管事心地還算好,於是告訴她們,此處正是龍水郡地界,如果可以,先入城再想辦法租馬車。

  如今商隊的驢車與馬車所剩下沒有幾輛,皆是不運貨的,自然也不可能給葉含玉和秦大娘一輛,如此一來,兩人只能徒步而行了。

  與商隊分開,葉含玉和秦大娘接著朝前走。

  路上,葉含玉得知秦大娘是去廣州尋兒子,原來她兒子半年前運送一批繡品去海夷道上,卻是至今未歸,而且音信全無。

  原本是母子二人做了個小作坊,秦大娘會雙面繡,繡品在楊州城裡那可是出了名的好。

  有一日她兒子聽到外地商人說海夷道上賺錢,只要他敢出一趟遠門,那都是商機,於是她兒子不聽勸,就押送了一批繡品去了,後來就沒有了下文。

  這一次千里尋子,秦大娘不尋到兒子絕不回去。

  葉含玉聽著也是動容,在這個時代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不便,音訊難以傳達,耗時耗力。

  兩人既然結伴而行,自然得相互照顧,秦大娘決定在人前時認葉含玉為兒子,兩人是母子二人,去往廣州探親。

  先前她們受商隊庇護,還是有驢車坐的,雖然顛簸,可是不用自己走路,也至少快上一些,可是現在一步一步都得靠人來走,走了半日,葉含玉就受不了。

  兩人響午尋了一處不顯眼的荒郊坐下來吃些乾糧,對前頭的路,兩人有些迷茫,葉含玉吃著干硬的餅子,不由得想起了江臨城,不知他發現自己不見了,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找她。

  但葉含玉又自嘲一笑,他怎麼可能來找她,人海茫茫,去哪兒找,想必也不能耽擱了他的大事才是,她只要沒有回京城,他的計劃便不會再變。

  所以要是她的話,只要派人將京城官道上盯緊,其他的就不必操心了。

  葉含玉越是這麼想著越是心頭難受的很,她以為身邊的兩丫鬟很單純,她以為江家只是不喜歡她而傲慢,她以為江臨城是她的本命,沒想一切都是她自做多情。

  秦大娘忽然開口說道:“葉姑娘,咱們也該走了,不然天黑了,也擔心這山地里有野獸。”

  有野獸?三個字將葉含玉拉回神來,她還沒有想過這山中的野獸呢,可是以前在走商隊裡有護衛守著,很是安生。

  於是兩人接著朝前走,天黑時,卻仍舊沒能走到龍水郡,只好尋了一處荒郊休息,可是兩人這一夜都不敢睡著,睜眼到了天亮,終於又開始起程,這一次可不管腳痛不痛,只管往前去。

  一路上走下來,居然官道上不曾碰到半個人影,山地兩邊也不見村莊,好在還有兩人結伴而行的。

  走了四日的路,終於看到了城池,上面寫著龍水郡,兩人鬆了一口氣,然而在入城門的時候,就見城外長長的隊伍,不少百姓入城,從四面八方而來。

  兩人排好隊,心想著今個兒晚上能睡一個好覺了,誰知卻在此時,官道上來了一隊人馬,他們背上背著大刀,一看就不是好惹事的,沒想城門上的守城兵得見,立即下令關城門。

  可是大部分百姓都還沒有入城,怎麼忽然要關城門了?而且他們若是夜晚來臨前不能入城,就得住在外頭的荒郊,如今世道不好,能活下來就不容易。

  而那邊官道上匆匆而來的人,一看就不好惹,為了保命,城門處的百姓一股腦的往城門內跑,守城兵沒法,手中長矛直接下殺手,那些想沖入城中的百姓血濺當場,後頭的人不敢往前沖了,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城門被關上。

  而後頭來的一隊人馬已經衝上來了,百姓們四處逃竄,秦大娘拉著葉含玉往旁邊閃躲,避開了前頭衝鋒軍的鋒茫,只見城牆上的守城兵已經架上弓劍開戰了。

  葉含玉躲在草從中,她第一次看到這個時代打仗,沒有歷史上記載的起戰鼓,也沒有什麼攻城車,他們就這麼動起了手。

  葉含玉此時聽到旁邊有百姓驚恐的說道:“化外之地,長年戰亂,皇上也不曾派兵增援,苦的正是咱們這些百姓。”

  旁邊有人問道:“這又是誰在造反?”

  那先前發話的人卻是噓了一口,他小聲說道:“莫再猜測了,今個兒姓張的起義,明個兒姓李的滅了姓張的,後個兒姓劉的又起義,總歸一句話,化外之地,知州與地方知縣都不作為,百姓日子過不下去,自然就有了反心,他們不過只是為了求得一口飽食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