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這話,說得披肝瀝膽,也說得十分痛切。方苞聽了,不由得潸然淚下:“陛下,臣明白了。”

  康熙沒有理會方苞的激情,自顧自地繼續說下去:“方苞,你聽仔細了。處在這種形勢下,朕不能不多活幾年,不能不慎而又慎地挑選繼承皇位之人,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顧不得兒子們了。所以,朕才故意出了這個‘放太甲於桐宮’的題目,讓這些孽子們,讓這些想爭皇位的阿哥們,去防著胤礽,去跟他斗吧。這樣,朕才能躲過一點災難,保住自己。方苞,你要知道,這不是朕狠心,不是朕不心疼兒子。天家骨肉,不同於尋常百姓,向來是難得保全的。朕這也是迫不得已啊!你看,內有老八四處聯絡,外有老十四手握重兵。萬一他們心懷叵測,起兵發難,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一席話,說得方苞心驚肉跳。他不能不佩服康熙皇上確實是聖慮深遠,他也不能不為這變化莫測的局勢擔憂。眼下,康熙把話說到如此深刻。又如此明白的地步,方苞就是有天大的學問,也無言可對了。

  康熙今天把壓在心頭的鬱悶,把平日無法對人訴說的苦衷和盤託了出來,似乎也用盡了力氣。他不再說話了,默默地向方苞揮了揮手,閉上了眼睛。方苞知趣地悄悄行禮,退出了澹寧居。

  卻說四爺胤禎自從接管了內務府之後,又多了一條心事,就是更加思念那位被圈禁的十三弟了。前些年,哥倆共同辦差,朝夕相處,十三弟被皇上戲稱為“老四的影子”。現在,我得意了,怎麼能忘掉含冤受屈、被圈禁了整整七年的十三弟呢,從感情上說,胤禎恨不得立刻見到十三弟,但從理智上,他又不能不控制自己。因為凡是被圈禁的人,不奉皇上特旨,是不准許任何人探視的。胤禎雖然接管了內務府,可這事兒,還有個宗人府也是正管。自己好不容易混到了這一步,如果感情用事,惹出麻煩來,可怎麼善後呢?

  胤禎的苦悶,瞞不過眼光銳利的鄔思明。這天,四爺回到家裡,鄔思明開門見山就說:“四爺,您和十三爺是知心換命的兄弟,你該去看看他了。”

  胤禎苦笑了一下:“唉,我真後悔。那天議論西徵選將時,沒有推薦十三弟,即令皇上不准,也能聽出點口風啊。可現在要去看他,就要擔風險了。”

  鄔思明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擔風險也得看他!四爺您想想:如今,您的處境和抱負都不同了。戶部、吏部、刑部您親自管著,禮部尚書派了尤明堂,工部尚書是施世綸。六部里五個部都是您的人,再加上內務府,這是多好的機緣,多大的勢力啊!唯一管不住、而且最令人擔心的是兵部、是軍權。可是,您細心想想,近來調到京師的武將中,有多少人擔任著要職,而這些人里,又有多少人是十三爺當年一手提拔的。別看老虎被關在寵子裡了,可是只要它一聲呼嘯,仍然會使山中百獸俱驚。那些十三爺的老部下,哪個不戀舊主,又哪個不想救出十三爺。學生說句孟浪的話,您要是不去看望十三爺,那可只能望軍興嘆了。”

  說曹操,曹操就到了。鄔思明剛提起十三爺的老部下,那個受十三爺恩情最重的張五哥就來登門求見了。胤禎知道,張五哥是十分受皇上信任和器重的,對他不能擺王爺的架子,連忙讓人看座、獻茶:“五哥呀,老長時間不見你了,出去辦差了嗎?”

  張五哥十分規矩地答道:“回四爺,真讓您說著了。前些時,苗疆出了亂子,把縣衙都燒了。皇上派奴才去傳旨給靖西將軍岳仲麒,交代了一些剿撫的事宜。誰知一去就是半年,昨兒個才回來。聽說四爺接了內務府的差,正是我們這些御前侍衛的頂頭上司。所以奴才今日特地前來,一是賀喜,二是參見四爺,聽四爺有什麼吩咐。”

  四爺聽五哥說話得體,高興地笑了起來:“哈哈……五哥呀,你這些年真出息了,怎麼說出話來這麼順溜呢。不過,四爺我也不笨。你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有什麼事,凡是四爺能辦的,一定為你做主。哦,這位是鄔先生,我的朋友。在他面前,什麼都不用避諱。”

  張五哥早聽說鄔先生的大名了,趕緊上前見禮。回過頭來對四爺說:“四爺,奴才實話實說,我想見見十三爺。”

  ------------------

  四十三 鄔思明諄諄說胤禎 四王爺殷殷探兄弟

  四十三 鄔思明諄諄說胤禎 四王爺殷殷探兄弟

  侍衛張五哥求見四王爺胤禎,說他想去探望十三爺,求四爺幫忙。正巧,胤禎和鄔思明也在說這件事呢。聽了張五哥的要求,他和鄔思明交換了一下眼神說:“哎呀,這事兒可不好辦,這是犯著禁例的。你每天守在皇上身邊,為什麼不找個機會直接求皇上呢?”

  張五哥訴起苦來了:“唉,四爺,別提了。這七年裡,我在皇上身邊,從來沒聽見老爺子說過十三爺一個不字。只要提到十三爺,皇上都是誇他。可是,我向皇上請求了多次,說想去看看十三爺,皇上呢,卻只是笑,既不准我去,也沒有訓斥我。我真弄不明白,十三爺到底犯了什麼錯,怎麼一關就是七年呢?四爺您知道,十三爺對我有大恩。他遭了難,我不去看他,心裡難受啊!”說著,說著,這個糾糾武夫竟然失聲哭了起來。

  胤禎走上前去,輕輕地拍著張五哥的肩膀說:“五哥,不要這樣。你的心,我明白,我替十三弟謝謝你這分情意。不過,眼下我不能答應你。雖說我接管了內務府,可這事兒宗人府也管著呢。你去見十三爺,不過是盡一點情誼。可是鬧不好就有殺身之禍呀!”

  張五哥脖子一梗:“四爺,奴才不怕,為十三爺死我也情願。”

  鄔思明微微一笑插言了:“張軍門,學生要說你一句。十三爺的事,皇上的安排是有深意的,你絕對不要意氣用事。我替四爺打個保票,一有機會,四爺會替你安排的。”

  張五哥詫異地看了一下鄔思明,又看看胤禎,只見四爺點了點頭,他放心了:“好,我聽四爺和鄔先生的。四爺,奴才告辭了。”

  張五哥一走,鄔思明立即向胤禎說:“四爺,瞧見了嗎,這就是人心,這就是軍心。從京城駐軍到大內侍衛,全是向著十三爺的。十三爺和您的交情,又無人不知,這步棋您不走不行啊!”

  聽了這話,四阿哥終於下定了決心。第二天下午,他從大內出來,坐上大轎,便直奔十三貝勒府。

  如今的十三爺府與七年前可是不大相同了。沿著府邸原來的院牆,又修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圍牆。府門外邊的高牆下,是一座僅能通過一個人的小門兒,守門的是宗人府派來的人。這宗人府,是清朝專門管理皇族事務的衙門,與內務府是平級的。胤禎來這裡之前查過了,宗人府里,有不少是他正白旗下的旗奴。守門的一見胤禎來了,連忙報信給在十三爺府上管事的筆貼式。那筆帖式出來,胤禎一看,巧了,認識。此人名叫戴福宗,正是四爺府上戴鐸的侄子。戴福宗見四爺來了,趕快上前磕頭:“爺吉祥,奴才戴福宗給您請安了。”一邊說,一邊把四爺讓進門房裡坐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