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胤礽連忙跪下回奏:“回皇阿瑪,古北口駐軍來京,是正常調防,求父皇聖鑒。”

  康熙勃然變色:“好哇,你的嘴可真甜哪!還知道讓朕‘聖鑒’?你以為在下邊幹了些什麼,朕不知道嗎?”

  太子慌神了:“皇阿瑪,兒臣一向遵從聖訓,認真辦事,並沒有……”

  胤礽還要辯白,康熙怒喝一聲:“住口!你還要強詞奪理嗎?告訴你,朕雖年老,卻是明察秋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幹了什麼,自己心裡清楚,朕也清楚。你放明白點,不要以為朕是可以隨意欺哄的。”康熙說完,袍袖一甩,轉身就走。太子和幾位上書房大臣,不奉旨意,誰也不敢動地方,一個個呆在那裡,望著外邊的大雨出神。胤礽自感不妙,更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心神慌亂,手足麻木,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這次康熙處理太子的事,卻沒有更多的猶豫,也沒有上次那樣的傷神,顯得既果斷而又迅速。馬齊、張廷玉和太子胤礽,並沒有在這兒多等,很快,李德全捧旨出來了。三道聖旨同時頒發:第一道似乎很客氣:“太子胤礽今日不必再回毓慶宮了,就在暢春園聽候處分。”

  第二道旨意,就不那麼順耳了:“著馬齊會同內務府官員,帶領皇宮侍衛,即刻抄檢毓慶宮。文書檔案一律封存,違禁物品要進呈御覽。”

  第三道旨意,更令太子心膽破裂:“著張廷玉去善撲營向趙逢春傳旨。讓趙逢春在今天夜裡,按照皇上擬定的名單,把太子安插在軍中和各部衙門的人,一個不漏的全部逮捕,押往天牢,聽候勘問。”

  康熙這次處置,是這樣的果斷,這樣的堅決,這樣的迅雷不及掩耳,這樣的出乎人們的意料,不但太子毫無思想準備,就是張廷玉、馬齊他們,事先也沒有看出一點預兆。知道內情的,似乎只有方苞一人。但,他也只是在一個時辰之前,接受了皇上了諮詢,聞到了一點氣味,卻絕對沒想到皇上竟是這樣刻不容緩的說辦就辦了,而且辦得不留一點餘地。

  此刻,太子的心情不用說了,用什麼樣的詞句去形容都不會過分的。如果一定要描述一下,那麼,似乎只有一句話:太子胤礽知道,這一次,他是徹底完蛋了!

  ------------------

  三十九 廢太子胤祥再蒙冤 鑑古訓康熙說立儲

  三十九 廢太子胤祥再蒙冤 鑑古訓康熙說立儲

  康熙皇上所以要下決心,堅決廢掉太子,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太子廢而又立的三年多來,不但沒有一件事辦得讓康熙滿意,而且在康熙故意放鬆了對他的管制,甚至奏一本、准一本的情況下,太子不思進取,卻利令智昏,妄圖控制軍權,做奪權的準備,這是康熙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當康熙知道了古北口的駐軍已經調來京師,太子又要率兵出征這些消息之後,這位老皇上十分敏感地覺察到,這事不能再猶豫了。有了這想法,才有前文說過的康熙與方苞的那席談話。當時,方苞說,這事要辦就要快,不要等出了大亂子,鬧到按國法刑律處置的地步,那就傷了皇上仁慈的美名了。這句話,方苞是以“朋友”的身份說的,也確實是肺腑之言。可這句話有分量啊!它促使康熙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下了那三道聖旨。旨意一下,太子胤礽的前途就被完全斷送了。

  這天夜裡,康熙沒住暢春園,卻連夜回到了紫禁城。第二天一早,聖旨傳出,所有的皇子阿哥、京師部院大臣,一律在乾清門外候旨,眾阿哥包括胤礽都來了,和大臣們一道,齊刷刷地跪在方磚地上。不一會兒,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和馬齊並肩出來,當眾宣讀聖旨。這道旨意很長。前邊說,太子為什麼第一次被廢,後來又為什麼重立,朕盼他改惡從善,他又是如何如何的不守規矩、胡作非為。祖宗基業,斷不可付於此等小人,因此要重新廢掉,圈禁起來。這道聖旨的最後還加了一句:今後,誰要再說胤礽已經有了悔改,替他申請復位,以國法嚴處。這就是說,這次廢掉胤礽以後,再不准任何人為他講情,更不允許要求他復位。胤礽終身監禁,已成了不可更改的鐵案了。

  聖旨宣讀完,眾人山呼萬歲。兩個太監走上前來,摘掉了胤礽那象徵太子權位的十二顆東珠和紫金冠。侍衛們架起他來走了。眾人剛要散去,張廷玉和馬齊卻上前一步說;“且慢,皇上有話讓問胤祥呢。”

  老十三心裡咯噔一下,怎麼,又把我牽連進去了。好好好,我算是跟著倒霉了,問吧。

  張廷玉說:“皇上讓問你,豐升運一案,你當時在刑部辦差是知道的,為什麼避重就輕,只判了流配三千里?”

  胤祥磕了個頭說:“回聖上問話,當時兒臣在吏部清查任伯安一案,刑部的事兒沒有過問,有失察之罪。”

  張廷玉知道胤祥冤枉。他心裡也正在納悶兒呢,這回太子倒台,怎麼也挨不上十三阿哥呀。可是皇上讓他問話,他能不問嗎?聽了胤祥的回答,他對馬齊說:“馬齊,咱們記下這句話,豐升運一案,十三爺沒有過問。”

  胤祥心想,好,總算說清一件了。又聽張廷玉接著問:“任伯安的案子是你經手的。他害了那麼多人命,你為什麼不一一追查,卻私自封了他那秘密檔案,這樣做居心何在?”

  胤祥一聽這話就火了。這件案子明明是老九審理的,眾阿哥都知道,皇上也不是不明白,為什麼全栽到我頭上了呢?他那二百五的脾氣上來了:“好好好,就算我是任伯安的死黨吧,請父皇處置。”

  老四胤禎一聽這回答,急了:“十三弟,你不懂規矩了嗎?怎麼能這樣說?”回頭又對老九說:“九弟,你該為十三弟做個證明啊!”

  讓老九做證明?他恨胤祥還來不及呢。紫姑沒把胤祥殺掉,他已經覺得夠虧了,現在父皇向老十三問罪,他能替胤祥說話嗎?“四哥,你這話不對。皇阿瑪又沒問我,我怎好回答呢?”

  老四胤禎這個氣呀!好好好,老九你落井下石,這樣的冤枉十三弟,你,你還有一點骨肉之情嗎?他膝行上前說:“請張大人、馬大人替胤禎回奏。任伯安的案子,全是胤禎一人經手。胤祥有功無罪,請皇上明鑑。”

  張廷玉點了點頭,胤祥也覺得踏實了。可是沒容他多想,張廷玉突然又問:

  “胤祥,皇上讓問你,宮人鄭春華是怎麼死的?你要據實回答。”

  一聽問到這件事,胤祥不覺心頭一顫。啊,我把鄭春華弄出來的事怎麼走露風聲了?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可是,他轉念一想,不,聽皇上問話的口氣,老人家並不知道我已對鄭春華另外做了安置,藏到了一處十分隱秘的地方。這事兒,連四哥我都沒告訴,怕的是出了事讓他受牽連,別的阿哥就更不知道了。哼,我胤祥這回要學聰明點,死也不認這筆帳!想到這兒,他大聲說道:

  “回皇上問話,胤祥不知道宮裡有個叫鄭春華的人。請皇阿瑪示下,她的死與胤祥有什麼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