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平心而論,你也確實有過人之處。美風儀,善姿容,舉手投足,莫不溫文爾雅;玉容花貌而又顧盼自憐。身為男子而形若處女;出入軍中卻無粗野之舉。每至一處,撩撥得一街兩巷讚不絕口,少男寡女從者若流。嘿嘿,汪先生,除君之外天下誰能有此風流,有此艷遇呢?”

  汪士榮聽出這話音的嘲諷意味了,但自己一向以貌比潘安而自得,又怎能不認這筆帳呢?他還沒想好怎麼說,周培公又開口了:

  “汪先生遊說布道於南北各地,縱橫捭闔於諸侯之間。長歌嘯吟,揮酒論文;臨危不亂,神氣自定。談鋒一起,四座皆驚;提筆千言,頃刻而成。憑著你的機變之能,如簧之舌,往返奔波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以至陝甘、西域之間。或策劃於密室,或鼓譟於軍前。造謠生事,挑撥離問,煽動叛亂,惹起事端,陰險狡詐,坑蒙拐騙,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哼,這等心機,這等手段,普天之下能有第二個人嗎?”

  “你,你……”

  “別著急汪先生,還有呢。你的德行,你的人品,與你那美若少女的容貌,更是差之千里,異若冰炭。你叛君王,欺父兄,背恩義,賣友朋,種種千奇百怪,人所不齒的行為,就是古往今來的元兇大惡也無法與你相比。怎麼,還要我一一說出來嗎?”

  汪士榮忽地站起身來,揮舞著手中玉蕭,狂怒地尖叫著:“弟兄們,不要聽他的胡言亂語!……”

  “哈……汪先生,沒有你的胡作非為,哪有我的胡言亂語呢,我問你:吳三桂是你多年的舊主,你卻背著他與尚之信勾連,為的是什麼?傅宏烈與你有八拜之交,你口口聲聲尊他為兄長,卻先借尚之信之手害他,又把他騙到吳世琮那裡,使他慘遭殺害,這又是為什麼?輔臣將軍及其部下一向敬重你的才華智謀。用你的計策,信你的誓言,可你卻一步步把他們推到了這荒漠之地,推到了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境,如今又要他們信你那五萬精兵的鬼話,這是對待朋友的信義和誠心嗎?當你的父親病重之時,你不在床前盡孝,卻欺母、yín嫂,做出禽獸不如的醜事,以至氣死結髮妻子,惹出漫天的大火。似你這等寡廉鮮恥之徒,這樣的孝心,這樣的名士,真是曠古少有,天下第一!”

  汪士榮不跳了,也不叫了,他頹然跌坐在椅子上,一口濃痰,湧上喉頭,憋得他喘不過氣來,手中玉蕭拄在地上,支撐著他那搖搖欲倒的軀體,可是周培公還是不依不饒地說著:

  “汪先生,就說你這形影不離的玉蕭吧,它來自何人之手,你又為何至今視若性命?假如你今日死了,我問你,你拿著它,又有何臉面去見你的父母兄嫂?是交還給嫂子呢,還是讓你的父親用它來責打你?天哪,天哪,連年的兵災,已經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了,為什麼還要讓汪士榮這樣的衣冠禽獸活在人間呢?”

  周培公話未落音,汪士榮已經掙扎著站起身來,舉起手中玉蕭,“叭”地摔在地上。他踉蹌幾步,噴出一口鮮血,便倒地而亡了!

  就在這時,從城外虎墩的方向,閃過一道火光。悶雷般轟轟隆隆的響聲,划過天際,降落在督軍行轅的後院。劇烈的爆炸震得大廳的樑柱發出咔咔嚓嚓的響聲。在場眾人無不變顏失色,渾身戰慄,王輔臣推席而起,奔到周培公面前跪下:“多謝周先生教誨。王輔臣我,我辜負皇上聖恩,愧對部下將士。我,我罪該萬死啊……”

  平涼城四門洞開,一街兩巷擺滿了香案,全城百姓擁上街頭,為終於逃過陷城之災而歡呼。

  在一陣昂揚的軍樂聲中,大清撫遠大將軍圖海和撫遠參議將軍周培公,身穿吉服,騎在高頭大馬上並轡人城。王輔臣赤膊了上身,跪在城門口,自綁請罪。圖海一見,急忙翻身下馬,搶上幾步,把他扶了起來,並命令部下,立即為王輔臣取來袍服,親切地責備說:“輔臣你這是幹什麼?昨天培公已把你的心意向我說了,你雖然錯走了一步棋,也是形勢所迫嘛。如今,能夠反正歸順,不但救下了這全城百姓,還可穩定西線戰局,這也是一大功勞啊!”

  王輔臣從隨從手中,取過那支豹尾槍。雙手呈給圖海:“圖老將軍,這是聖上欽賜我的豹尾槍,我辜負了聖恩,無顏再享此殊榮,現在呈給軍門,請代我交還聖主。王輔臣願隨你回京待罪……”

  “哎……這是什麼話。我們出京陛辭之時,皇上曾親口囑咐,一定要厚侍將軍。圖海我與你揮軍一戰,也是萬不得己呀。這御賜金槍,輔臣兄還是留在身邊吧。走,下一步的軍事,還要你我攜手並肩,共建新功呢!”

  窮途末路的吳三桂,接到西線戰報,驚得張口結舌,再也說不出話來,起事六年了,滿指望大旗一舉,天下響應,揮軍渡江,直搗黃龍,可是,打來打去,仍陷在衡岳一帶,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憑一時之意氣,先降闖王,又降大清,更不該殺害了永曆皇帝,以致在天下人的面前,弄臭了自己的名產,後悔莫及呀!

  吳三桂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他豎起了叛旗,打出了恢復漢家天下的招牌,可是響應者卻了了無幾。不但降了清朝的漢人罵他。連前明的遺老遺少,也都指著鼻子罵他。弄得吳三桂起兵造反,竟沒有一個叫得響的理由。他知道自己臭,不得不把希望寄託到楊起隆身上,想利用“朱三太子”這個響噹噹的牌子,號召天下。可是,楊起隆不聽他的節制,自行其事,結果弄得一夜之間,灰飛煙滅。楊起隆藏匿起來,再也不敢露頭了。吳三桂打出了大周朝的旗號,可是,他只敢封自己為“大周朝天下都招討兵大元帥”,卻不敢自立為大周朝的皇帝。他怕因為自己稱帝,得罪了天下群雄,而陷入孤立無援之境。可是,就這樣,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王輔臣他們,還是不聽他的,說是要和他共謀大業,卻又各打各的算盤。誰也不對吳三桂掏真心。現在,耿精忠投降了,孫延齡投降了,王鋪臣投降了,唯一保存著實力的尚之信,也在向朝廷暗送秋波。準備投降。吳三桂該怎麼辦呢?

  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著吳三佳的兵力,也磨損著部下的鬥志,軍中已經發現了不少的怨言和牢騷,都在埋怨吳三桂,放著好端端的王爺不當,為什麼非要扯旗造反呢?造了反又不敢立國稱帝,鬧得部下拋妻舍子,除了賣命以外,一點好處都得不到。要在往常,軍中出現這種議論,吳三桂絕不肯放過,輕則八十軍棍,重則殺頭。可是眼下,他不能這樣辦,軍士們的牢騷,都是實情啊。唉,既然是各路兵馬垮的垮了,降的降了,就剩下我獨此一家,也不需再顧慮了,立即建國稱帝,大封眾將,藉此機會激勵將士,重振軍威,說不定還能打出一個局面來。

  可是,康熙皇上卻不肯給吳三桂機會了。吳三桂要封官封爵,激勵將士,也沒有康熙方便。王輔臣降了,以往的過錯,概不迫究,連那個張建勛都官復原職;耿精忠降了,王位照舊;尚之信觀望了幾年,終於也降了,王位還是照舊。康熙對所有的人都寬大為懷,恩怨過錯一筆勾銷,命他們帶罪立功,報效朝廷。不諒、不讓、不饒、不恕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吳三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