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見到只有三處起火,不禁寬慰地點了點頭,高興地對穆子煦道:“圖海搭上周培公長進不小,若能拿住賊首,那可……”話沒說完,又聽近處轟地一聲,原來是宮中燭油庫也著了火。

  霎時間,大內一片騷亂。滿宮到處都是人影幢幢,鬼哭狼嚎。養心殿大院也像突然炸了營一樣,太監們沒頭沒腦地大叫大嚷,到處亂竄亂跑。所有燈燭突然一齊滅掉,黑暗中大內一片混亂。

  穆子煦見勢不好,急忙拉了犟驢於,一邊一個護著康熙,站到養心殿的琉璃壁前,以防有人從背後暗算皇上。又高聲叫道:”侯文,掌燈,快掌燈!”

  侯文抱了二十支大蜡燭走了過來,拿著火把,晃晃悠悠地卻怎麼也點不著。穆子煦上前一把把他推了個仰面朝天,搶過火把來一看,原來臘燭的芯全被拋掉了,犟驢子怒火上竄,上前一腳把侯文踏住:“狗奴才,老實說,你是不是楊起隆的人。”

  “不不不姜爺饒命,我……我不是。”

  “哼,不是,不是為什麼抽掉蠟燭燈芯!”他拔出劍來,向侯文心窩猛地一刺:“去你的吧!”

  就在這時,養心殿院的垂花門“轟”地一聲被撞開了,幾十個太監像沒頭蒼蠅一般擁了進來。他們打著火把,舉著大刀,有的叫著“反了,反了”,有的喊著“抓反賊呀。”但卻橫眉立目直撲站在照壁前的康熙皇上。犟驢子怒罵一聲,縱聲迎了上去,“唰唰”兩劍,砍倒了兩個跑在前邊的人,其餘的被他這威勢嚇住了,躲在黑影里,只是吶喊卻不敢上前。突然,垂花門口又進來了一批人,也是打著燈籠火把,卻沒有人吶喊。犟驢子正要闖過去。卻被穆起煦拉住了:“後退,是老佛爺在這裡。”

  太皇太后沉著地走了過來,她的身後是皇后和貴妃。狼譚仗劍護侍在太皇太后身邊。皇后赫舍里氏懷孕已經九個月,卻強自鎮定著。她掃了一眼院內的局勢,聲音不高卻沉穩有力地叫了一聲:“犟驢子在嗎?出來答話!”

  犟驢子閃身出來,跪下答道:“回主子娘娘,奴才犟驢子在!”

  “平身。我乃天下國母,六宮之主,今日賜你改名武丹並特許你在內宮裡開殺戒,懲治叛賊!”

  “謝主子娘娘,奴才武丹領旨。”

  就在皇后和武丹一問一答之際,一個造反的太監突然從黑影里竄出來,揮著大刀向皇后撲去。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墨jú,拼死向前,護著皇后,被那賊一刀砍中小腿,倒了下來。武丹勃然大怒。他原是關東響馬出身,勇猛殘暴,自從被選入大內,當了皇上的貼身侍衛,從來沒有痛快地殺過人。今天,奉了皇后懿旨,再無顧慮,大吼一聲,一把抓過這個太監,“咔察”一劍,將他從腸到腹,來了個大開膛,鮮血和腸子一齊流出來。武丹抓同那個太監的心來,扔給墨jú:“快吃了它,吃了就不疼了!”

  “太皇太后雖然隨軍征戰多年,也從未見過這等兇殘的殺人方法,連忙合掌念佛,皇后更是嚇得心驚肉跳,閉了眼睛,不敢再看。

  武丹見穆子煦和狼譚已經護住了主子,再無後顧之憂,便吼叫著殺向黑影里,只要見到拿著武器的太監,揮手就是一劍。他知道,宮中有嚴規,除侍衛外內宮太監一律不許私帶武器,看準了這一點,他的劍下就不會有冤魂。造反的太監們被逼得再無生路,吶喊一聲猛地反撲過來。狼譚冷眼旁觀,有一個喊得最凶的肯定是他們的頭子,便出其不意,躍上前去,一把抓住,又大叫一聲:“都放了武器跪下,要不然叫你們和他一樣死法。”一邊說,一邊刷刷幾刀,把那個太監大卸八塊。眾反賊個個嚇得魂飛天外,扔下手中刀劍,趴在地上不住地磕頭求饒。

  康熙見滿院子屍體狼藉,血跡斑斑,怕驚嚇了老佛爺和宮眷,便喝令狼譚和武丹停手,吩咐一聲:“把他們交到慎刑司去,嚴加看管聽候審訊。”說完一轉臉,看見魏東亭汗水淋漓地走了過來,忙問:“小魏子,那邊情形怎樣了?”

  “回主子,和這裡差不多,已經處置過了。全宮造反作亂的,只此兩處。”

  太皇太后素來賞識魏東亭,見他身上並未沾血帶污,驚異地問道:“你沒有殺人?”

  “回老佛爺,奴才沒奉聖命、懿旨,不敢殺人。只挑了十幾個人腿筋,殘廢怕是免不了的。”

  太皇太后合掌道:“阿彌陀佛!賞你黃金一百兩,這邊一人五兩!”

  康熙聽祖母如此處置,不禁開懷大笑。

  小毛子的突然出逃,打亂了鍾三郎香堂的叛亂計劃,逼得楊起隆急促起事。按他們原來的計劃,是要在十三處同時舉火的,可是,匆忙之中,只有四處接到了號令,還被圖海派出的綠營兵迅速撲滅。而周培公帶領的大隊人馬,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潞河驛。楊起隆措手不及,只好率眾抵抗。他的香堂會眾,雖然喝了符水,拜了神明,可是碰上真刀真槍的官兵就全都現了原形,剛一交手就被打亂了陣腳。一個個抱頭逃竄,只恨爹娘少生了兩隻腳。眨眼之間,揚起隆的身邊只剩下了二百多個死黨信徒,被節節逼近的官軍,壓縮在紅果園裡。

  此時,天將破曉,軍師李柱清點了一下人數,又逃亡了一半。連口口聲聲說要和楊起隆生死相依的吳應熊,也不知逃往何處了。剩下這夥人,七零八散地坐在樹下的糙叢里,頭上冒著熱汗,嘴裡噴著白霧。人人目光痴呆,個個垂頭喪氣。楊起隆沒想到,三十年苦心經營,卻是這樣一個下場。真是欲哭無淚,欲逃無門了,只得低下頭來,不住地唉聲嘆氣。

  突然,他拾起亮光晶瑩的寶劍,掃視一下眾人:“唉,天喪大明,非人力可以挽回,諸位保重,我去了……”說著,橫劍就要自刎。

  李柱猛撲上來抱住了他:“少主,您千萬不要輕生,天下少了你,大明便永劫不復了。”

  就在這時,一個匪徒慌慌張張地跑過來:“少主、軍師,不好了,又有一大隊官兵開過來了!”

  眾人靜神一聽,果然外邊傳來一陣雜沓的腳步聲,李柱霍然而起,手按腰刀,對大家說:“名位,事已緊急,眼下只有一條出路,有不怕死的跟著我去向圖海自首。”

  張閣老驚呼一聲:“啊!什麼?你要送死去嗎?”

  “對,我們共推一人,假冒三太子的名字去自首投降,官兵必不生疑。這樣,咱們少主才可以乘亂秘密逃走,召集香堂會眾,東山再起。官軍見我們沒了主帥,諒也不至於全部殺頭。即令死了,還有少主給咱們報仇雪恨。”

  張閣老嘿嘿一笑:“算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他最後的“人”字尚未出口,便被朱尚賢從背後一刀捅死。

  朱尚賢大叫一聲:“誰敢不聽,他就是榜樣。’

  楊起隆站起身來,環環一揖說道:“兄弟們,不要這樣,還是死我一人,保護大家的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