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向前邁進一步,忽然“噗嗤”一笑:“請問這位真皇帝你高壽幾何?”

  楊起隆顯然有些狼狽,紅了臉仰著脖子說道:“十七!”

  “好,真是個好角色!”康熙說著轉身向殿中的回民問道:“你們看看這位‘皇帝’像不像十七歲的人?”

  這一說,大殿裡的人群立刻騷動起來。

  “大家不要嚷!聽我問他。請問,你既是皇帝,總該隨身帶有玉璽吧?”

  “朕的玉璽在乾清宮,何勞你來相問?”

  “嘻!你這個真皇帝居然沒有憑證,我這個假皇帝嘛,倒有一顆隨身小璽!”康熙笑著取出一方黃金圖章,在燭光一晃,熠熠生光。說著臉一沉,目視魏東亭道:“這才是真正的謀反之人。知道嗎?”

  魏東亭見康熙暗示動手,在旁大喝一聲“拿下!”

  一聲令下,圖海咆哮一聲“嗖”地從腰問抽出一根一丈余長的柔鋼軟鞭,向朱尚賢抽去,一下子就把他掃倒了。穆子熙、狼譚、犟驢子等侍衛也狂吼一聲,猛虎般撲了過去。

  事態發展,完全出乎楊起隆的意外。他知道,拖延下去後果嚴重,便氣急敗壞地大聲叫道:“快,放火!”他手下打手得令,立即拔掉蠟燭,點燃了帳幔。霎時間,禮拜寺殿堂內濃煙滾滾,烈火熊熊。康熙心中暗暗吃驚:啊,前幾天因不明真相,只聽說回民要造反,就定下了以“在牛街清真寺放火為號,京城裡十二座清真寺上齊動手”的計策。可是,這計策怎麼會讓楊起隆知道了呢?看來,皇宮之內必有內好!幸虧小毛子提醒,也幸虧事先做了安排,取消了放火為號剿殺回民的計劃,不然的話,這場亂干可就鬧大了!”

  大火突然燒起,使得殿堂內一片混亂。回民們驚慌不定。手足失措。婦女和兒童們哭聲震天,紛紛奪路逃走。老阿訇上前一步大聲喊道:“在真主莊嚴的祭壇前,不許歹徒殺人放火。回民兄弟們,快,快捉拿放火人,救下清真寺。”

  天下回民最能團結對敵,一聽阿訇發了話,便同心協力,一致向前。有的救人,有的與歹徒搏鬥、有的圍過來保護康熙。

  圖海的一條柔鋼軟鞭,舞得呼呼風響,遠打近纏,威力無比,把楊起隆帶來的嘍羅們打得鬼哭狼嚎。眾回民見了大聲稱讚:“好厲害的鞭子將軍!”魏東亭等御前侍衛見殿堂里的火越燒越旺,一時間很難撲滅,便趁著圖海得手之際,架看康熙來到寺外大街上。臨出門時,一個受傷倒地的匪徒突然從地上躍起,舉著手中匕首向康熙猛刺過去。魏東亭眼尖,飛起一腳,將那匪徒踢翻在地。圖海怒火中燒,跨前一步,提起那匪徒的兩條腿來,“呀”地一聲狂吼,竟把他活活地撕成了兩半。楊起隆的人哪見過這等勇猛的武士啊!發聲喊,也擁著楊起隆逃出了清真寺。就在這時,只聽“轟”地一聲巨響,火焰已竄上房頂,整個清真寺都被大火籠罩了。

  犟驢子一心要尋假犟驢子的事,寸步不離追趕著打打,假犟驢子被他逼得沒法,便站住了,說道:“爺們,就算你是真的不成?交個朋友嘛,何必欺人太甚?”犟驢子哪裡聽得進這些個,便使了史龍彪傳給他的丹砂掌猛推過去,口裡說道。“先打倒你,再說交朋友的事!”

  假犟驢子見他出掌厲害毒辣,忙使了一個“西施浣紗”,身子一扭躲了過去。哪知犟驢子這是虛招,進前一步一個連環鴛鴦腿向背後踢來。假犟驢子一個踉蹌,未及站穩,已被犟驢子擒在懷裡,正要伸出二指扼他的喉嚨,魏東亭在一旁忙叫道:“賢弟,留個活口!”犟驢子笑一聲,住了手,喝問道:

  “誰的主謀?講!”

  “朱……朱三太子!”

  “誰是朱三太子?”

  “就是那個搖紙扇子的!”

  “賊窩子在哪裡?”

  “嗯?!說不說?”犟驢子伸出手去,“咯叭”一聲便擰斷了他的膀子。

  假犟驢子疼得雙眉緊攢,搖頭喘息道:“不,不要這樣,……在,在鼓……”一言未出,火光中飛來一鏢,穿過犟驢子肘彎,打中假犟驢子的咽喉,他連哼一聲也來不及,臉一歪就死過去了。犟驢子回頭一看,見是那個躲在樹後的假魏東亭放的暗鏢,便大吼一聲跳起來,紅著眼又殺了上去。

  朱尚賢因受傷不敢戀戰,口裡打個呼哨,十多個人聚在一起護定了楊起隆。而楊起隆在火光中仰天大笑:“痛快痛快!十二處清真寺將全部化為灰燼,等著回民們和你這個真康熙算帳吧!”說完十多條黑影一齊竄上高牆,隱沒在黑夜之中。

  阿訇和回民們聽了這話覺得蹬蹺,便轉臉注目康熙。康熙卻平靜地說:“不要理他,圖海,去調兵救人要緊!穆子煦明日傳旨,著戶部撥銀五萬交給這位長老,重修牛街清真寺!”

  阿訇伏地叩頭,“萬歲爺聖明!有萬歲爺這句話,穆斯林們便受用不盡了,願安拉保佑聖主萬壽無疆!”

  康熙點了點頭,從圖海手上接過轡繩,翻身上馬,笑道“老阿訇請起,請轉告回民弟兄,滿、漢、回民都是一家人,你們不要上了壞人的當。安心過節吧。”

  就在牛街清真寺鬧得一蹋糊塗的時候,有一個隔岸觀火的人,正等得著急,誰呀?吳三桂的大公子吳應熊。今天吃過晚飯,內務府管事黃敬和文華殿總管太監王鎮邦都來見他,稟報了鼓樓西街楊起隆親赴牛街清真寺“引人吹風”的消息,吳應熊聽得臉上放光,心頭突突亂跳。

  今夜牛街這台戲,吳應熊稱得上是導演的導演。整齣戲的布局都是經他反覆推敲後,由黃敬和王鎮邦這兩個雙料間諜攛掇著楊起隆發動起來的。

  此刻,吳應熊和黃敬、王鎮邦正坐在花園北邊一個土台子的石墩上,不掌燈,不擺酒,手裡端著茶杯,仰臉望著天空,等候牛街方向的火光。

  吳應熊自信自己已經摸到了那腰纏萬貫,神通廣大的“朱三太子”的脈搏。這個“朱三太子”離開五華山不到半個月,他就接到劉玄初的來信,信中叮囑吳應熊說,對付朱三太子要用十二個字:“不招不惹,若即若離,利用不疑。”吳應熊認為,這十二個字自己使用得恰到好處,甚見成效。只一年多光景,不顯山不顯水,朱三太子屬下總香堂里已有十幾個人被拉過來了。

  吳應熊已經過了二十來年的人質生涯,韜晦之術運用得頗為純熟。但今夜的事可能牽動大局,他卻有點坐不穩這個釣魚台了。

  他知道牛街清真寺這台戲只要演得成功,幾萬回民今夜就要遭塌天大禍,康熙和天下回民頃刻間就會變成生死冤家。有了幾百萬回民和鍾三郎香堂的響應配合,等於增加了一支生力軍。父王吳三桂若能乘勢起兵,何愁天下不亂?即或不能馬上起兵,至少數年內朝廷顧不上整治三藩。父王六十多歲的人了,身子又虛弱,還能有幾天陽壽?只要一伸脖子咽了氣,朝廷能不叫他吳應熊回雲南繼承王位?那時侯……想到這裡,吳應熊端著茶杯站起來,遙望牛街方向,他急著要看到這場大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