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見周培公那心驚膽戰的神情,猛然醒悟過來,意識到剛才自己在盛怒之下,有些失態了。他鎮定了一下情緒,回到座位上:

  “都起來說話吧。夏侯俊,誰讓你來拿人的?”

  “回萬歲的話,刑部和理藩司的上憲派人知會奴才,說有一個民女阿紅,因投狀訴冤被駁回,她不肯回去,卻在京師彈唱小曲,穢言惑眾,命奴才把她押解回鄉……”

  “哼!穢言惑眾?真正穢言惑眾的你們一個也沒有拿到,只會在弱小女子身上抖威風!朝廷養你們這些酒囊飯袋何用?)——讓小紅進來!”

  夏侯俊嚇得大氣兒不敢出,一疊連聲地躬身稱是。

  小紅進來了。這個女孩子十分聰明,已經猜出上邊坐著的年輕人來歷不凡,肯定比刑部的老爺們官大,便朝上深蹲兩個萬福:“大人傳喚小女,不知要聽什麼曲子?”說著,見桌上茶水淋漓,忙上前仔細揩乾,撿起地下的碎瓷片把茶桌腿支穩了,說道:“這好比康熙爺的江山——讓它穩穩噹噹才好····”

  “你……說什麼?”康熙激動得聲音發抖。

  “小女說這茶桌支好了。就像康熙爺的江山,穩穩噹噹。”

  康熙立起了身子來回踱步。這民女的話,比內務府暢音閣供奉們奏的鈞天之樂還要好聽一千倍!康熙問:“好,說得好,你家是務農的?”

  “嗯。共五畝地。二畝茶,三畝田。”

  “你的曲子唱得很不錯。都是真的麼?”

  “句句都是真的。民女已經家破人亡,沒有什麼害怕的,又何必說謊騙人?”

  “那杭州府又為什麼拘押你的叔叔?”

  “案子不結,他們不肯放人。”

  “嗯,你來京控告,三法司都處置不了,為什麼不去擊登聞鼓?”登聞鼓設在西長安街,是專為百姓有冤控告不准,叩閽告御狀用的。小紅聽了深思一下才說:“告御狀民女不敢,”

  “那又為什麼?”

  “民女已經想開了,兇手在五華山,朝廷也拿不住他。”

  康熙的心一下子沉了下來。這個小紅年紀雖小,忠孝心俱全。她的冤案自己做為天子的卻辦不來!思索了一會兒,康熙又問道:“小紅,那你為什麼要在這裡賣唱?”

  “小女子要掙一些盤纏回江南。再說,唱唱苦情,心裡也好過些……這是北京。說不定皇上聽到小女的曲子,能早些為小女作主呢,”

  “唔,好好,他已經聽到了。索額圖,你進來!”

  “奴才在。”

  “這個女孩子要回杭州。你派人用船妥送回去,告訴浙江梟司,把他的叔叔放出來,若再有刁難之事,惟他們是問!”

  “扎!”

  “慢!”康熙見牆角一張小桌上有專為客人備的文房四寶,便過去提筆寫了一行字,取出隨身小璽蓋了,遞給小紅:“姑娘,你回去後生計也不容易。這張紙你帶回去給杭州縣令,免了你家賦捐,叫他再資助你們些,就好渡日了。”

  “小女不識字,這紙條能派那麼大用場?”

  “能,能!去吧!哈哈哈哈”

  小紅出去後,康熙轉過臉問夏侯俊:“這就是你說的穢言惑眾?下去好好想想,你自己告訴吏部,罰俸半年!”

  夏侯俊沒想到皇上的處置如此之輕,怔了一下,連忙又喏喏連聲地答應著出去了。

  康熙讓圖海在下面坐了,又對周培公說:

  “周培公,你自稱知兵,朕可要考問你一下了。你就站著回話吧。”

  “是。臣不曾自言知兵。夫兵者,凶也,乃至危至險之道,豈可輕言知兵。古之趙括,蜀漢馬謖,都曾爛讀兵書,狂言知兵,卻兵敗身死,貽笑千古。臣適才所說,是用兵。”

  “什麼叫用兵呢?”

  “戰無常例,兵無成法,要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照你這麼說,孫子兵法也沒用了?”

  “不,孫子兵法乃千古不變的用兵道理。但敵我雙方,皆讀此書,卻有勝有敗。所以,不能死守兵法,要善於隨機應變。”那麼,你願意做個什麼樣的將軍呢?”

  “回萬歲,臣願意做善敗將軍!”

  “什麼?善敗將軍?”

  “對!善敗將軍並非常敗將軍。小敗之後,連兵結陣,透徹敵情,就可再造勝勢,一鼓而定。這樣的善敗將軍,比那項羽雖然百戰百勝,卻在烏江一敗塗地,不是要好得多麼?”

  “嗯,說得好。圖海,你帶了半輩子兵了,他說的有道理嗎?”

  “回萬歲,周培公此說皆是用兵之妙言。”

  周培公更加興奮:“陛下,臣請從南方軍事,向萬歲進言。”

  “啊,你講!”

  “臣以為,南方一旦有事,岳陽,荊州或者南京將為決戰之地。”

  “你說詳細點。”

  “是。萬歲,三藩如果叛變,必將奪取岳州,衡陽,以為立足之地,然後奪取荊襄,東下南京。水路沿運河北上,陸路由宛移直向中原,會師於直隸。或者由於叛軍內部將驕兵悍,尾大不掉,加上指揮不一,民心不從,那麼,將出現劃江而治的局面。”

  “嗯,有道理,那麼朝廷當如何應付呢?”

  “請皇上以湖南為決戰之地,沿長江布防八旗勁旅。以浙江江西為東線,陝甘四川為西線,切斷敵軍聯絡。這樣敵勢雖大,不難各個擊破。”

  “好。你先退下,叫索額圖、明珠進來。”

  明珠已經聽說周培公懷揣著伍次友的信,卻不肯來拜見他,心中很有些不痛快,這會兒,見周培公出來傳呼,便嘻笑著說:“周先生,恭喜呀。你這番邀了皇恩,不日就又可大展宏圖了,啊,哈哈…”但是,周培公只是向他拱手一禮卻沒有答話。康熙待索額圖和明珠進來,大聲說道:

  “傳旨,賜周培公進土出身,賞兵部主事銜,在圖海的步軍統領衙門內參贊軍務。”

  “扎!”

  ------------------

  十六 傳謠言煽動回族亂 查實證安撫教民心

  十六 傳謠言煽動回族亂 查實證安撫教民心

  轉眼之間,到了康熙十年春未。這一年來,三藩的叛亂計劃,在加緊進行,康熙的“撤藩方略”,也在一步步地實施著。

  一直風平浪靜的北京城裡,突然傳出來一股天下即將大亂的流言,街頭上,小孩們唱著一支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的歌謠:

  “四張口兒反,天下由此散;日月雙照五星聯,時候到了一齊完——勸君早從善。”

  康熙召了熊賜履、索額圖等滿漢大臣,像猜謎語一樣地把這個童謠猜了半天,才算明白了。四張口是兩個回字,日月雙照是個明字。合起來,是回回要造反,推翻滿清恢復明朝。圖海又報告了這樣一件怪事:說連日以來,京城回民們一到傍晚,便集合在各個清真寺里。他們夜聚明散,不知幹些什麼事。尤其是牛街清真寺里,去的人最多。把這個情況和街上的流言連在一起,說明回民的叛亂正在加緊準備,指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暴發了。於是,按照康熙的旨意,為防患於未然,一個鎮壓回民叛亂的計劃形成了。這天下午,九門提督圖海遞牌子求見,叩拜之後,圖海低聲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