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皇太后笑道:“你爺爺、你父親都是教人讀《三國》,那書雖好,可我總瞧著有點調唆著人不安分的味兒,如今也該學點正經學問了。”

  康熙笑了:“皇祖母說得對。這正是‘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的道理。看起來,老佛爺也是聖人!”太皇太后笑著又絮絮叨叨地安排了好一陣子,才啟駕回慈寧宮去。

  康熙對吳六一的事心裡不踏實,笑問蘇麻喇姑道:“哎,方才太皇太后說吳六一、查伊璜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

  蘇麻喇姑笑道:“姓查的是吳六一的大恩人,萬事都聽他調遣!”

  見康熙半信半疑,蘇麻喇姑便對他慢慢他講了起來:“被關的這個查伊璜是福建海寧人,也是世家出身,在順治爺時期當過孝廉,年輕時也是個眼高心大的。那年隆冬,海寧下了一場大雪,他帶了四五個僮僕挑著酒食野遊,到一個破觀子裡頭看雪賞梅,卻見大殿前頭有一個石瓮大的古鐘,旁邊有一行腳印被雪蓋了薄薄一層,鐘上的雪也嫁被入撞動過……”

  “大雪天,誰到鍾跟前做什麼?”康熙問道。

  “是啊,查伊璜覺得奇怪,便到跟前俯身瞧鍾底下,只見裡頭有個竹筐子,感到奇怪,就命那幾個隨從合力去掀。”

  “裝的什麼?”

  “不料掀了半天,幾個人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了,就是掀不動,那鍾恰如生根一般,查孝廉心裡更覺奇怪,索性獨自坐在廊下飲酒觀雪,他想看看究竟是誰來取竹筐,”蘇麻喇姑平靜他說著,好像自己也身歷其境。康熙也聽得入神,“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雪地里來了個討飯的,不過二十上下年紀,把要來的一堆乾糧放在鍾旁,一隻手掀起鍾來,另一手抓著乾糧放進筐里,往往返返五六次才放完,然後扣起鍾就走了。“過了一會兒,這個乞丐又來了,旁若無人地坐在鍾前雪地里,掀起鍾拿塊乾糧就啃,吃完再掀再拿,像開箱子那麼容易。”

  “這真是奇人奇事。”康熙聽呆了,驚嘆他說。

  “是啊!”蘇麻喇姑道,“查伊璜大吃一驚,這個人怎麼有這麼大的神力呢,便親自來到他的跟前,在背後冷丁說了一句‘這等一個好男兒,為何要行乞呢?’

  “那乞丐回頭看了一眼查孝廉,邊吃邊道:‘好男兒不做英雄,寧為乞丐!”

  “說得好!”康熙驚嘆道:“後來呢?”

  “查孝廉猛然心動,長嘆一聲道:聽得人言,海寧城有一乞丐,手不拖杖,口若銜板,破衣如鎢,三餐不飽而無饑寒之色,人稱‘鐵丐’的,可是你麼?”

  康熙此時猛然醒悟道:“原來吳六一號稱‘鐵丐’,得之於此!”

  “那人直:‘是,我就是鐵丐吳六一。’孝廉又問:‘能飲酒嗎?’”

  “鐵丐哈哈大笑道:‘不能飲酒,算什麼大丈夫?’”

  “於是孝廉就邀他到廊下,二人對座而飲。孝廉喝一杯,鐵丐喝一碗,直飲了三十多回合,鐵丐面不改色,查孝廉已大醉,只說了句:‘好一個鐵丐,你真是海量!便扶醉而歸。’”

  “這查某也真豁達!”康熙贊道,頗有欽羨之意。

  “當晚酒醒,查孝廉忽然想道,天氣如此嚴寒,怎麼就沒有邀鐵丐來家避雪,趕緊命人把自己的狐裘和袍子送到觀廟裡去,那鐵丐欣然接受,也不感謝。

  “第二天下午查孝廉去拜訪鐵丐,見他依舊赤足露肘,便驚訝地問:‘我送你的袍子和狐裘呢?’

  “‘換酒吃了’,鐵丐淡淡一笑,‘一個討飯的要那麼好的衣服有什麼用處?’”

  “孝廉聽了更覺此人不可等閒視之,仔細詢他的出身,才知這鐵丐原也是世家子弟,父親吳道大是前明的觀察,死後家道敗落他便淪為乞丐,游遍天下。閒談中,吳六一談論起江南山隘河道形勝險阻、安營下寨,用兵布陣,頭頭是道。

  “查孝廉不禁大驚,道:‘吳賢弟,我錯看了你!你是海內奇傑,拿你當酒友,真是失敬失敬!”

  康熙聽至此,覺得周身熱血奔涌,興奮得不知說什麼才好。“後來,查孝廉就吳六詣到家裡,每日上賓相待,說:‘賢弟乃蚊龍,暫且在我這小池裡待些時。方今天下大亂,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

  “查孝廉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沒有英雄的慧眼哪能識得真正的英才!”康熙道:“後來又怎麼樣了?”

  “我大清天兵入關,洪承疇打到浙江,查孝廉資助鐵丐盤纏,讓他投了洪承疇。他直從福建打到廣州,血戰百餘陣,功勞並不次於鰲拜。先前聽說做過一次循州知府,後來才晉升為九門提督。”

  聽至此,廉熙才舒了一口氣。又問道:“那姓查的怎地又入了獄呢?”

  “吳六一發跡之後不忘查伊璜的大恩,派長差至海寧尋找查孝廉,才知道查伊璜家遭了兵災,窮病潦倒,以賣字為生。吳六一當即贈金三千兩,幫助查孝廉恢復家業。那查孝廉在鐵丐花園游賞時,偶然誇了一句園中的假山,第二天鐵丐就命人拆掉,用兵艦直送海寧。萬歲爺想想,這是何等的情分!”

  “他是一個知府哪來那麼多錢?”康熙驚奇地問道。

  蘇麻喇姑笑道:“主子偏愛盤根問底兒——羊毛出在羊身上,打仗年頭,哪個帶兵將軍不是金山銀海!”

  康熙點頭道:“你且說說姓查的入獄這件事。”

  蘇麻喇姑笑道:“‘也是命里該當,有個叫莊廷龍的人,閒著沒事弄來一本前明的什麼《朱相國史概》的書。寫序的人想著查孝廉的名氣大,不言聲地把他的名字也署了進去,順治爺查究這本書時,就將他抓了起來。”

  “哦!”

  “吳六一聽說這事就慌了手腳,請了一個姓何的先生,是個大手筆,給他寫奏摺。一個月連上了七折,非要用自己的官職換查孝廉一命不可。瞧著洪老頭的面子和這吳六一的功勞情分,順治爺才免了查伊璜一死。”說至此,蘇麻喇姑一笑,“萬歲爺您若把查伊璜放出來,吳六一能不感激報恩麼?”

  聽完這個故事,康熙陷入了沉思,久久沒有說話。

  ------------------

  十九 結同心矢忠保君主 邀摯友大義除jian佞

  魏東亭從索額圖府議完事出來,已是子夜時分,此時風停雨住,偶爾月亮從雲fèng中灑下一片清光,照著闃無人聲的街巷,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三人密議結果,組織布庫少年、動手擒鰲拜的差使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想到自己就要為聖上效忠,頓覺得渾身是勁。可是想到鰲拜的勢力遍布京華,心裡又是一沉:究竟該挑選些什麼樣的人?他心果正在從認識的熟人中一個個掂量著想想他們的人品才能,長處、短處,一下子列了好多人,有孫殿臣、張萬強、趙逢春、狼譚、明珠……不知不覺,竟放轡來到了西直門東北的葦子巷,他忽然想到此地離悅朋店不遠了,倒不如去會會何桂柱,連夜將他帶走。他如不肯,也只好滅口了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