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朝廷未穩,別著急削藩。王承元雖是將才,但到底是異族,以後難保沒有異心。可封高官厚祿,將他留在長安,阻斷他跟河朔地區的聯繫。十年之內,不要再動別的藩鎮。”貞元帝一邊咳嗽,一邊交代道。
他說話的時候,目光主要是看向李淳。
在他眼裡,李誦難有大作為,想必天下江山的興盛,還要放在年青一代的身上。李誦父子倆一一應下,貞元帝的力氣幾乎都耗盡了,最後說道:“當年延光一案,雖然是由李謨而起,但朕也有私心,在其中推波助瀾,對不起她。如今,事情已經過去多年,為她和太子妃平反吧。准她的遺骸,遷回皇家陵園,再厚葬她。”
“聖人放心,我們已經在整理舊時的卷宗,隨時都可為姑母翻案。那李相……是否要召回朝中?”李誦問道。
貞元帝望著窗外的初夏景色,緩緩地搖了搖頭:“李絳封為節度使,就在外地任職吧。新宰相的人選,由你自己來定。”
這些年,皇室給李家的恩寵太多,才會出現李昶那樣的事。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趙郡李氏也到了衰敗的時候了。而且李絳的施政方針,對於新君來說,未必合適。一朝天子一朝臣,貞元帝駕崩後,朝廷也該換新面貌了。
“朕累了,你們都出去吧。”貞元帝疲憊地說道。
李誦和李淳原本還想多陪他會兒,可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恭敬地退出去了。貞元帝這才從枕頭下面,摸出那半塊玉玦,說道:“延光,小時候父皇便最寵你,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你,包括這塊相傳有龍氣的玉玦。朕當然嫉妒你,你可會原諒朕?但願到了九泉之下,你還會認朕。”
貞元帝閉上眼睛,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小男孩和小女孩兒在御花園裡天真無憂地追逐著。他嘴角含笑,一片花瓣自窗外飄進來,落在他的身側,他的手慢慢垂落下去。
貞元三十一年,天子駕崩,享年六十四歲,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太子李誦繼位,封長子廣陵王為太子,開詹事府,任命崔時照為少詹事。
天子入葬皇陵的那日,剛好延光長公主也回遷皇陵,整個儀式十分隆重,新皇和太子都出席了。李曄和嘉柔站在山崗上遠遠地看著,兩個皆穿素服,神情肅穆。
等到那邊儀式即將完成,鐘鼓響徹山頭,李曄才轉頭問嘉柔:“我什麼都沒有要,以後,你要跟著我這個平民了,可會覺得委屈?”
嘉柔笑道:“有什麼好委屈的,大不了我養你啊。我的嫁妝可是很豐盛的。”
李曄捏了捏她的臉:“表兄的耳朵雖然無法恢復如初,右耳只恢復了一層的聽力,但是不影響他做官。只是,恐怕會影響到他的婚事。”以崔家的門楣,非高門不能做正媳。但那些高門大戶的千金,哪個願意找位有耳疾的夫君?怕是會淪為整個長安的笑柄。
“說到這個,阿娘給我來信,說順娘希望到表兄的身邊照顧他。順娘自知身份卑微,不敢要名分。我知道表兄肯定不願,但順娘執意如此,阿娘也沒辦法。”嘉柔說道。
李曄望著崇陵的方向說道:“他們也有他們的造化,如此未嘗不可。走吧,我們該離開了,否則該找不到歇腳的地方了。你想去哪兒?是去泰山,還是去江南?”
嘉柔跟著李曄,好奇地問道:“你不去跟太子道個別嗎?還有阿姐……我聽說太子一直在找你,看來還是想許你個大官。”
李曄搖了搖頭,只說到:“不如相忘於江湖。”以今時今日,他跟李淳的立場,註定是無法共存了。無論李淳心中是怎麼想的,他們都不適合再見面。
嘉柔知道徐氏已經被處死,對外只說是暴斃。而虞北玄帶著老夫人和長平回了蔡州,新皇加以褒獎,短期之內,朝廷應該不會對藩鎮進行鎮壓。這一世的結局跟上一世完全不一樣了,雖然她不知道自己在整個時間的長河裡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和作用,但終究是各歸各位。
她想起很久沒回南詔,便搖著李曄的手臂說道:“我們先回南詔吧?聽說靈芫被阿弟扣在那裡,不肯她走呢。”
李曄還沒說話,孫從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你們倆是不是太不地道了,用完了就把我一腳踹了?我也要去南詔,去接靈芫。”
他的臉臭臭的,背上還有行囊。
李曄無奈:“開陽,你跟著我們夫妻兩個是不是太礙眼了?”
“師兄,你真的不需要我?你可別後悔啊。”孫從舟得意地看著嘉柔說道。
嘉柔臉微紅,低下頭,不說話。
李曄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那邊孫從舟剛要開口,嘉柔搶先說道:“我,我有喜了。早上的時候,他查出來的,剛才沒找到機會跟你說。”
李曄一愣,隨即把嘉柔抱了起來:“昭昭,可是真的?”他還有點不敢相信,這麼快就又有了好消息。
嘉柔點了點頭,雙手按著他的肩膀,輕聲說道:“郎君,這回肯定是個健康的孩子。”
李曄的臉頰也染了一層紅暈,眼睛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發亮,不顧孫從舟在旁邊看著,將嘉柔緊緊地抱在懷裡。山風吹襲而來,他此刻,比得到天下江山,還要開心。
他說話的時候,目光主要是看向李淳。
在他眼裡,李誦難有大作為,想必天下江山的興盛,還要放在年青一代的身上。李誦父子倆一一應下,貞元帝的力氣幾乎都耗盡了,最後說道:“當年延光一案,雖然是由李謨而起,但朕也有私心,在其中推波助瀾,對不起她。如今,事情已經過去多年,為她和太子妃平反吧。准她的遺骸,遷回皇家陵園,再厚葬她。”
“聖人放心,我們已經在整理舊時的卷宗,隨時都可為姑母翻案。那李相……是否要召回朝中?”李誦問道。
貞元帝望著窗外的初夏景色,緩緩地搖了搖頭:“李絳封為節度使,就在外地任職吧。新宰相的人選,由你自己來定。”
這些年,皇室給李家的恩寵太多,才會出現李昶那樣的事。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趙郡李氏也到了衰敗的時候了。而且李絳的施政方針,對於新君來說,未必合適。一朝天子一朝臣,貞元帝駕崩後,朝廷也該換新面貌了。
“朕累了,你們都出去吧。”貞元帝疲憊地說道。
李誦和李淳原本還想多陪他會兒,可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恭敬地退出去了。貞元帝這才從枕頭下面,摸出那半塊玉玦,說道:“延光,小時候父皇便最寵你,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你,包括這塊相傳有龍氣的玉玦。朕當然嫉妒你,你可會原諒朕?但願到了九泉之下,你還會認朕。”
貞元帝閉上眼睛,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小男孩和小女孩兒在御花園裡天真無憂地追逐著。他嘴角含笑,一片花瓣自窗外飄進來,落在他的身側,他的手慢慢垂落下去。
貞元三十一年,天子駕崩,享年六十四歲,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太子李誦繼位,封長子廣陵王為太子,開詹事府,任命崔時照為少詹事。
天子入葬皇陵的那日,剛好延光長公主也回遷皇陵,整個儀式十分隆重,新皇和太子都出席了。李曄和嘉柔站在山崗上遠遠地看著,兩個皆穿素服,神情肅穆。
等到那邊儀式即將完成,鐘鼓響徹山頭,李曄才轉頭問嘉柔:“我什麼都沒有要,以後,你要跟著我這個平民了,可會覺得委屈?”
嘉柔笑道:“有什麼好委屈的,大不了我養你啊。我的嫁妝可是很豐盛的。”
李曄捏了捏她的臉:“表兄的耳朵雖然無法恢復如初,右耳只恢復了一層的聽力,但是不影響他做官。只是,恐怕會影響到他的婚事。”以崔家的門楣,非高門不能做正媳。但那些高門大戶的千金,哪個願意找位有耳疾的夫君?怕是會淪為整個長安的笑柄。
“說到這個,阿娘給我來信,說順娘希望到表兄的身邊照顧他。順娘自知身份卑微,不敢要名分。我知道表兄肯定不願,但順娘執意如此,阿娘也沒辦法。”嘉柔說道。
李曄望著崇陵的方向說道:“他們也有他們的造化,如此未嘗不可。走吧,我們該離開了,否則該找不到歇腳的地方了。你想去哪兒?是去泰山,還是去江南?”
嘉柔跟著李曄,好奇地問道:“你不去跟太子道個別嗎?還有阿姐……我聽說太子一直在找你,看來還是想許你個大官。”
李曄搖了搖頭,只說到:“不如相忘於江湖。”以今時今日,他跟李淳的立場,註定是無法共存了。無論李淳心中是怎麼想的,他們都不適合再見面。
嘉柔知道徐氏已經被處死,對外只說是暴斃。而虞北玄帶著老夫人和長平回了蔡州,新皇加以褒獎,短期之內,朝廷應該不會對藩鎮進行鎮壓。這一世的結局跟上一世完全不一樣了,雖然她不知道自己在整個時間的長河裡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和作用,但終究是各歸各位。
她想起很久沒回南詔,便搖著李曄的手臂說道:“我們先回南詔吧?聽說靈芫被阿弟扣在那裡,不肯她走呢。”
李曄還沒說話,孫從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你們倆是不是太不地道了,用完了就把我一腳踹了?我也要去南詔,去接靈芫。”
他的臉臭臭的,背上還有行囊。
李曄無奈:“開陽,你跟著我們夫妻兩個是不是太礙眼了?”
“師兄,你真的不需要我?你可別後悔啊。”孫從舟得意地看著嘉柔說道。
嘉柔臉微紅,低下頭,不說話。
李曄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那邊孫從舟剛要開口,嘉柔搶先說道:“我,我有喜了。早上的時候,他查出來的,剛才沒找到機會跟你說。”
李曄一愣,隨即把嘉柔抱了起來:“昭昭,可是真的?”他還有點不敢相信,這麼快就又有了好消息。
嘉柔點了點頭,雙手按著他的肩膀,輕聲說道:“郎君,這回肯定是個健康的孩子。”
李曄的臉頰也染了一層紅暈,眼睛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發亮,不顧孫從舟在旁邊看著,將嘉柔緊緊地抱在懷裡。山風吹襲而來,他此刻,比得到天下江山,還要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