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試張榜,黎溏赫然在榜上第十名!

  這可比黎池當初估計的,要好上許多了。不過也不奇怪,“敏學,你這次是占便宜了的……”

  黎溏確實是占了便宜的,因為最後一場策問,考的主題是南北對外貿易。先不說會試前的那場模擬考時,黎池給他出的策問題就是‘論海關之當下與未來‘,與這次會試的策問題是有些沾邊的。

  不說之前的會試模擬考,只是黎溏跟著他兄長,在南海商貿司呆的那一年多時間,就比一般考生要有優勢了。至少他寫出來的東西言之有物,不似大多考生那樣,空中起樓閣,霧中看花。

  不過黎溏有這種便宜可占,也是一種實力了。

  在科考中,會試時基本就已定乾坤了,殿試時若無意外——大多時候都沒意外,會試榜上的貢士們,一個進士功名是穩了的。無非是名次的差異,一甲、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的區別而已。

  作為黎池的親弟,黎溏當然不會是這個意外。他也沒從二甲靠前的位置,跌到三甲同進士里去。

  殿試後,皇榜張貼出來,黎溏的名次又往前進幾名,從會試時的第十名,成了第四名傳臚。

  殿試前十的答卷,都是要拿給皇帝看的,因此黎溏這個傳臚,自然也是由皇帝親自點的。若說黎溏的這個傳臚,沒有皇帝看在黎池面上的原因在,也是不太可能的。

  黎池參加傳臚大典時,聽著殿外自家弟弟唱名的聲音,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當初那個頭髮稀疏枯黃的小孩子,如今也長大了啊!如今已經立業,也該成家了……

  如今黎溏已經是進士功名在身,朝中又有黎池這個親兄長在,他之後的前程也是很為人所看好的。所以黎溏的親事,讓浯陽黎水村的親人來操辦,這是不太可能的,還是得靠黎池這個兄長來為他操心。

  不過黎溏的親事,這事是急不來的,還要慢慢地去琢磨、去相看。

  黎溏考中了進士,又在之後的朝考中,考得一等,成為庶吉士進入了翰林院。

  朝考過後,已經定下以後去向的黎溏,就請了三個月的返鄉探親祭祖假,衣錦還鄉回浯陽去了。

  ……

  黎溏離開京城一個多月後,時間進入夏天。某一天,從浯陽老家寄來一封信,帶來一個噩耗。

  黎池的祖母袁氏,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傍晚,撒手人寰。

  黎池顫抖著手,險些沒有捏住那一張薄薄的信紙,眼眶泛紅地靜坐許久後,他最終決定向皇帝遞折請假,回浯陽奔喪守孝。

  第182章

  大燕定製,父母去世,子為父母斬衰三年。祖父母去世,孫為祖父母齊衰一年。

  袁氏為黎池祖母,袁氏去世,黎池應辭官丁憂一年,與‘丁憂‘相對的,就是‘奪情‘。

  像黎池這樣的三品高官,身上又有重要公務的,在上折請求辭官丁憂時,皇帝一般都會讓其奪情,不允辭官、只在任上穿麻服喪。

  黎池遞上丁憂奏摺後,貞文帝召見他入宮。

  “和周,春季才種下的一茬紅薯、玉米和棉花還未收穫,你還有公務在身。朕欲為和周奪情,和周可否移孝為忠,強忍傷悲為大燕盡忠?”貞文帝說這話時,帶著問詢的語氣,並非強硬要求,還留下了商量的餘地。

  “陛下,然而臣哀思甚濃,怕是即使依舊在朝廷當值,也不能安心。臣驚聞噩耗,就想起貞文二十三年返鄉探親,家人送臣歸京時,祖母拉著我的手不放,只說‘不知此生,還能否再見孫兒‘……

  臣當時哄著祖母道:‘等孫兒下次返鄉探親假,就回來看您。‘可是,臣終究是毀諾了,雖每兩三個月都會寄一封家信回去,可卻是讓祖母等了六年,最終都沒能讓她再見孫兒一面。

  臣心中哀傷與愧疚交雜,實是難以心安,昨夜夢境連連,睡都不能安枕。臣未能讓祖母在生前見孫兒最後一面,祖母如今百年作古了,她的孫兒無論如何,都要去送她最後一程的。”

  一個人步入老年後,各種身體上的變化,幾乎都會移了年輕時的性情。移性的方向大致有兩個極端,要麼性情古怪、尖酸刻薄,要麼寬容大度、慈祥可愛,皇帝亦是一樣。

  至少此刻在黎池面前的這個皇帝,是寬容大度、慈祥可愛的。

  黎池憶及這些年以來,與皇帝的君臣相處,其實用‘君臣相得‘來形容還不甚恰當,皇帝更像是將他當成一個晚輩對待,對他照顧有加。

  說是帝王無情,但黎池覺得於他來說,眼前這個皇帝卻不是這樣的。

  有許多麻煩,皇帝都先替他擋下了,一些細微末節,皇帝難得也替他考慮了,讓他少招惹了許多的怨妒。

  否則,黎池的仕途或許一樣通坦,卻不會走得這樣舒服。仕途上的硌腳小石子,皇帝為他掃開了許多……

  貞文帝聽了黎池的話,神情低落道:“和周,你哀痛未能見到你祖母最後一面,毀了貞文二十三年時許下的諾。但是……或許這一面,也是和周你見朕的最後一面了,你也忍心?即使你忍心,朕卻覺得遺憾不甘。”

  黎池抬眼看著這些年來,經歷病痛折磨的皇帝,臉上瘦得顴骨高聳、眉骨突出,龍袍下的一雙手枯廋如柴,已是油盡燈枯之像,或許再有一個寒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