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周……”徐素想了想,終究還是只用了玩笑的語氣說出來,“平平雖是哥哥,但也就大了一時半刻,他同樣也是一個小孩子呢,你也要多喜歡他一些啊,不然他會不高興的。”

  自己妻子的心思,除了少數幾次猜不透之外,其他時候黎池那是一猜一個準的。她是怕把女兒養得嬌縱了,又怕兒子心中生怨。

  “安安作為女兒,在家裡能待多久呢,自要好好地疼她寵她,到她十二三歲了,她也能聽懂話了,再狠下心來,教她各項為婦的本領也不遲。

  至於平平,他以後是要頂門立戶的,里外的擔子都要挑在肩上,責任重大。如此,就要從小培養他吃苦耐勞的品性,不然以後如何能肩挑重擔?且如今這個世道,對男子比對女子,總要寬厚許多,他也不會有多累。”

  見丈夫心中有數,徐素也不再多說。

  既然丈夫多疼女兒一些,那她就不能再偏疼女兒了,她要兩個一樣地疼,不然兒子就太可憐了。

  ……

  接了賞賜聖旨,黎池又脫掉官服,換回常服之後,才叫了轎子出門往內務府總管的府上去。

  黎池先前在皇帝那裡時,已經承諾過,等他回府之後,就挑揀幾筐紅薯和‘紅薯吃法合集‘,還有從洋商那裡淘來的鐘表、鼻煙壺等稀奇玩意兒,以及他作的那幅油畫,使人一起送進宮裡去。

  說是那麼說,當然不可能是派自家小廝,將這些東西送進宮裡去的,那不合適,也送不進去。

  諸如此類都是走內務府的道,讓內務府派人去搬運,然後存進內務府庫,皇帝要看要用的時候,吩咐了取來就是。

  黎池到內務府總管的府上,打了個轉叫上人,就一起往京城運河港口去了。

  之後,黎池帶著內務府總管,將早就收拾好了要進獻皇帝的東西,一一指給他看,核對清楚,就將登記冊給了他。

  這之後的事情,比如派人搬進宮裡去,存入府庫等,都是內務府總管的事情了。

  即使之後的事情,不用黎池去操心了,但就照著登記冊核對這一項,也花了他不少時間。點完之後,天色業已不早,估摸不能在關城門和宵禁前回去,於是就歇在了官船上。

  第二天一早,黎池方才趕早起床,洗漱妥當後出發進了城。

  ……

  八月初五,正是五日一朝的早朝小朝會。

  朝會之上,貞文帝特意點了黎池,讓他匯報他此行外出公務的情況。

  不說前天貞文帝單獨召見過黎池,述職早已算是做過,就說之前在羊城時,黎池每隔三個月,就會上奏一封季報奏摺,對最近一季度的工作總結匯報。

  黎池在外公務的情況,貞文帝是清楚地知曉的。而此時在早朝上,貞文帝特意讓他再匯報一遍,純粹是讓黎池在朝臣面前顯功,可說是用心良苦。

  貞文帝此舉,是真心實意地在為黎池打算:雖離京兩年多,他黎和周,依舊還是那個能幹且得寵的黎和周!

  皇帝的這份苦心,黎池在心中領受了。

  然後黎池就不吹不擂,只原原本本地,將自己的工作成果匯報了一遍。

  因黎池此行功績著實不小,即使未有任何美飾,只是照實陳述出來而已。可匯報完之後,也在殿上激起了一陣交頭接耳地議論。

  在朝堂之上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是失儀的行為。然而高坐龍椅上的皇帝,並未訓斥,任由下面朝臣驚訝完了,然後才誇獎了黎池一番。

  朝上的人精老臣,哪裡看不出皇帝是在為黎和周造勢?

  於是也都面帶欣賞和欣慰,高高興興地、老老實實地站著,到有需要的時候,還會跟著誇讚黎池幾句,以示對黎和周這個後輩的欣賞和歡迎。

  事實上,人精老臣們的欣賞和欣慰,倒也不全是裝模作樣,還是有幾分出自真心的。

  黎池的那些功績,若一一細數下來,實在是趕得上他們一輩子的功績,怕是還不止呢!

  他們都已不是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大多人的脾性都琢磨得圓滑了,‘後浪推前浪‘的事實,也已經無奈地接受了。

  如今有一個優秀的後輩,來接替他們,繼續為大燕的昌盛綿延鞠躬盡瘁,他們是欣慰的。

  朝中老臣們面對黎池,能夠如此心胸寬廣,而不是嫉妒、不容。不得不說,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好官。

  其實明君與賢臣、昏君與佞臣,是呈正相關的,貞文帝是一個明君,那麼朝中的賢臣就會占據絕對優勢。

  因此除了各為其主導致的利益陣營的爭鬥外,純粹因‘見不得別人好‘而導致的爭鬥構陷,並不會很多。

  所以大燕朝廷之中,大多數的朝臣,本性還是不壞的。如此一來,也容得下黎池。

  至於容不下黎池?不相信他帶回的紅薯和玉米有所說那樣高產?

  今年收了一茬土豆之後,那些容不下、不相信的人,就已乖乖地閉上嘴了。

  原來還捏著‘年輕‘作藉口,認為黎池不配入內閣的朝臣,有了黎池這次帶回來的紅薯、玉米和棉花之後,也就無顏再拿出來說了。

  朝野上下,對於黎池年僅二十四,就升任三品高官,授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之事,再無反對聲音。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