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在他看來,只要皇后好好活著,不管是前朝還是後宮,都能很穩定。
皇后一旦不在了,變數就大了,陛下是知人善用的有為之君不假。
可他性情飛揚,骨子裡有些好大喜功,若沒有了皇后在一旁跟著時刻提醒,以後的事可還真不好說。
陛下後宮的女人也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只不過長孫皇后實在太過有本事,她的存在就如一桿定海神針在,能穩穩的壓制眾人,只要她在,後宮就穩如泰山。
一旦皇后不在了,皇帝又有那麼多的子女,只怕紛爭就快就會驟起。
蔣太醫本是行走四方的草莽游醫,隋末至唐初那十幾年的戰亂中,他見過了太多的人命如草的人間慘劇,如今好不容易國泰民安,他一點也不希望再出什麼變故。
在他看來,像長孫這樣賢明通透的皇后,實在應該活得久一些,最好能比皇帝活得更久,活得讓太子真正成長起來,擔起得一切重任......
就在蔣太醫胡思亂想的時候,立政殿到了,他一進門,就看到長孫皇后躺在西偏殿的小榻上昏睡,李世民一臉沉重的坐在她的身邊。
蔣太醫看到他,正要上前行禮,李世民已站起來擺了擺手:“不必講這些虛禮,蔣太醫,你先過來看看皇后吧。”
蔣太醫本就是草莽出身的人,皇帝讓他不要行禮,他也不堅持,幾步走到皇后的榻邊坐了下來,接過宮女遞過來的絲絹,覆到皇后的手腕上,開始為她號脈。
這一號就號了半近盞茶的功夫,李世民和他的一應兒女們見狀大氣都不敢出。
好不容易等蔣太醫的手收了回來,李世民忍不住脫口問了一句:“怎麼樣,蔣太醫,皇后怎麼樣?”
“皇后年歲漸長,這些年生育過頻,耗費了過多元氣,再加上心事重,最近又受了驚嚇和風寒,內外交替,實在不太好,估計需要好生調養一段時間了。”
蔣太醫擰著一雙花白的眉毛,沉默了半晌,才接口道。
前年皇后生晉陽公主的時候,他就有心告訴皇帝,別讓皇后繼續生了。
可那時皇后身體還支持得住,皇帝也絲毫沒有讓皇后停止生育的意思,他沒好多說。
第二年皇后又懷了一個,如今這一身精力元氣是耗費得差不多了,他後面的話並沒有說完,皇后這次即便好起來了,以後只怕也只能經常纏綿於病榻,至於壽命麼......
李世民一聽,臉上頓時掠過一抹尷尬,皇后如此頻繁的生育,說白了也是他的功勞。
他喜歡嫡出的子女,以為讓皇后頻繁的生育,是喜愛她的表現,卻忘了皇后當年生麗質的時候的險情......
至於在場的幾個孩子,只有李麗質嫁了人,太子,越王都還不曾取親,驟然聽得蔣太醫這話都感有些尷尬,一時誰也不好接口說什麼。
“我先開幾副藥方,讓娘娘試服一下,看看效果再說。”蔣太醫淡淡的掃了大家一眼,又道。
在他看來,皇后這病,除了是元氣消耗過度之外,心病似乎也很嚴重,他當年進宮的時候,聽孫思邈說過皇后的事,知道玄武門那一道坎是她最大的心病。
當年她差點因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後來足足過了一兩年的時間才慢慢調整過來。
如今去了一趟九成宮,回來就變成這樣,多半是在那邊又發生了什麼觸動皇后記憶的事。
不過這些顯然不是他一個太醫該問的,他只做自己該做的事即可,他開了一個方子,叮囑了服用期間需注意的事項,讓阿丑隨他一同去拿藥了。
“父皇,母后她?”待蔣太醫離去,在場的年紀最小的李治小孩童走到李世民身旁,一臉忐忑的看著病榻上的長孫開口問了一句。
他年方六歲,自出生開始,就一直和長孫住在一起,去年剛從立政殿搬出來,心裡對長孫依戀無比。
現見她重病至此,再聽太醫之言,母后的病似乎又十分嚴重,他心頭十分惶恐。
“吉人自有天相,你母后這一生,從未做過半件害人之事,卻庇佑了不多知多少人,我相信她會好起來的,蔣太醫不是說了麼,你母后只是需要好生調養一段時間。”
李世民抿了抿嘴,伸手輕輕撫了撫幼子的腦袋,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他口中說得肯定,內心卻十分沉重,他深知玄武門的事在妻子心裡的陰影有多重。
她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將其壓下去,這趙長勝一露面,再次又將那血淋淋的記憶拉到了她面前。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轉
長樂、豫章 李承乾,和李泰他們年紀大些,自然不像李治那樣好哄,九成宮那夜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雖然不知道,卻知道這事多少有些刺激到長孫。
只是李世民不肯向他們說明,他們做兒女的也不好多問。
現見蔣太醫那凝重的神色,大傢伙提著的一顆心不僅沒有放下,反而愈發的懸了起來。
“好了,一路奔波,大家都倦了,別都杵在這,都下去休息吧,蔣太醫既然說了你們母后無大礙,自然就不會有事,你們明日再來看他。”李世民掃了幾個兒女一眼,淡淡的道了一句。
李世民發了話,大家雖然擔心,卻也不便都再杵在這裡,只能轉身離去。
待孩子們離開之後,李世民坐到妻子身旁,輕輕執起她的手:“觀音婢,咱們說好了,要相伴一生的,你可不要半程拋下我。”
皇后一旦不在了,變數就大了,陛下是知人善用的有為之君不假。
可他性情飛揚,骨子裡有些好大喜功,若沒有了皇后在一旁跟著時刻提醒,以後的事可還真不好說。
陛下後宮的女人也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只不過長孫皇后實在太過有本事,她的存在就如一桿定海神針在,能穩穩的壓制眾人,只要她在,後宮就穩如泰山。
一旦皇后不在了,皇帝又有那麼多的子女,只怕紛爭就快就會驟起。
蔣太醫本是行走四方的草莽游醫,隋末至唐初那十幾年的戰亂中,他見過了太多的人命如草的人間慘劇,如今好不容易國泰民安,他一點也不希望再出什麼變故。
在他看來,像長孫這樣賢明通透的皇后,實在應該活得久一些,最好能比皇帝活得更久,活得讓太子真正成長起來,擔起得一切重任......
就在蔣太醫胡思亂想的時候,立政殿到了,他一進門,就看到長孫皇后躺在西偏殿的小榻上昏睡,李世民一臉沉重的坐在她的身邊。
蔣太醫看到他,正要上前行禮,李世民已站起來擺了擺手:“不必講這些虛禮,蔣太醫,你先過來看看皇后吧。”
蔣太醫本就是草莽出身的人,皇帝讓他不要行禮,他也不堅持,幾步走到皇后的榻邊坐了下來,接過宮女遞過來的絲絹,覆到皇后的手腕上,開始為她號脈。
這一號就號了半近盞茶的功夫,李世民和他的一應兒女們見狀大氣都不敢出。
好不容易等蔣太醫的手收了回來,李世民忍不住脫口問了一句:“怎麼樣,蔣太醫,皇后怎麼樣?”
“皇后年歲漸長,這些年生育過頻,耗費了過多元氣,再加上心事重,最近又受了驚嚇和風寒,內外交替,實在不太好,估計需要好生調養一段時間了。”
蔣太醫擰著一雙花白的眉毛,沉默了半晌,才接口道。
前年皇后生晉陽公主的時候,他就有心告訴皇帝,別讓皇后繼續生了。
可那時皇后身體還支持得住,皇帝也絲毫沒有讓皇后停止生育的意思,他沒好多說。
第二年皇后又懷了一個,如今這一身精力元氣是耗費得差不多了,他後面的話並沒有說完,皇后這次即便好起來了,以後只怕也只能經常纏綿於病榻,至於壽命麼......
李世民一聽,臉上頓時掠過一抹尷尬,皇后如此頻繁的生育,說白了也是他的功勞。
他喜歡嫡出的子女,以為讓皇后頻繁的生育,是喜愛她的表現,卻忘了皇后當年生麗質的時候的險情......
至於在場的幾個孩子,只有李麗質嫁了人,太子,越王都還不曾取親,驟然聽得蔣太醫這話都感有些尷尬,一時誰也不好接口說什麼。
“我先開幾副藥方,讓娘娘試服一下,看看效果再說。”蔣太醫淡淡的掃了大家一眼,又道。
在他看來,皇后這病,除了是元氣消耗過度之外,心病似乎也很嚴重,他當年進宮的時候,聽孫思邈說過皇后的事,知道玄武門那一道坎是她最大的心病。
當年她差點因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後來足足過了一兩年的時間才慢慢調整過來。
如今去了一趟九成宮,回來就變成這樣,多半是在那邊又發生了什麼觸動皇后記憶的事。
不過這些顯然不是他一個太醫該問的,他只做自己該做的事即可,他開了一個方子,叮囑了服用期間需注意的事項,讓阿丑隨他一同去拿藥了。
“父皇,母后她?”待蔣太醫離去,在場的年紀最小的李治小孩童走到李世民身旁,一臉忐忑的看著病榻上的長孫開口問了一句。
他年方六歲,自出生開始,就一直和長孫住在一起,去年剛從立政殿搬出來,心裡對長孫依戀無比。
現見她重病至此,再聽太醫之言,母后的病似乎又十分嚴重,他心頭十分惶恐。
“吉人自有天相,你母后這一生,從未做過半件害人之事,卻庇佑了不多知多少人,我相信她會好起來的,蔣太醫不是說了麼,你母后只是需要好生調養一段時間。”
李世民抿了抿嘴,伸手輕輕撫了撫幼子的腦袋,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他口中說得肯定,內心卻十分沉重,他深知玄武門的事在妻子心裡的陰影有多重。
她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將其壓下去,這趙長勝一露面,再次又將那血淋淋的記憶拉到了她面前。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轉
長樂、豫章 李承乾,和李泰他們年紀大些,自然不像李治那樣好哄,九成宮那夜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雖然不知道,卻知道這事多少有些刺激到長孫。
只是李世民不肯向他們說明,他們做兒女的也不好多問。
現見蔣太醫那凝重的神色,大傢伙提著的一顆心不僅沒有放下,反而愈發的懸了起來。
“好了,一路奔波,大家都倦了,別都杵在這,都下去休息吧,蔣太醫既然說了你們母后無大礙,自然就不會有事,你們明日再來看他。”李世民掃了幾個兒女一眼,淡淡的道了一句。
李世民發了話,大家雖然擔心,卻也不便都再杵在這裡,只能轉身離去。
待孩子們離開之後,李世民坐到妻子身旁,輕輕執起她的手:“觀音婢,咱們說好了,要相伴一生的,你可不要半程拋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