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思晨在蔡氏族學之中做了一個夫子,開始教導其他年輕的學子。蔡仲邇夫婦不願意和蔡思瑾夫婦一樣四處遊歷,他們也選擇了回蔡家村一同經營蔡氏族學。因此張思晨的到來讓蔡仲邇歡喜不已。

  蔡氏族學本來就被蔡仲邇經營得不錯,如今有了張思晨這個“前狀元”“前禮部尚書”的加入,更是聲明暴漲,立馬成了大晏屈指可數的有名書院。

  繆姝彤就做了一個村婦,為丈夫孩子洗手作羹湯,夫婦二人養著兒子。

  他們的兒子張文箏時年二十九歲了,還是沒能斷了湯藥,便是媳婦兒也沒有娶一個。

  兒子身體狀況這麼差,便是成親了也留不了一個後,況且隨時看著都會沒命的樣子,他們如何願意禍害人家好人家的姑娘?

  在他還是吏部尚書的時候,也有不少人願意舍了女兒的幸福與他結親。可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他又如何看得上,又如何敢放在文箏身邊呢?百年之後,若是張文箏沒有媳婦兒,自然可以跟著姐姐過日子,女兒女婿的品性他是相信的。但要是有了媳婦兒,姐姐如何能做的了他的主?他的兒子文箏還不是只能受苦?

  現在這樣就挺好的,他和老妻養著兒子,一家三口誰也不會嫌棄誰,高高興興在一起過日子。

  張思晨是一個最聰明最理智最現實的人,便是年紀大了、老了,也絕不會就此變成一個糊塗蟲的。

  第130章 全文完結

  蔡思瑾和周水靜遊歷了九年之後,他忽而想到上輩子張思晨是死在他六十八歲、自己七十歲的這一年的, 掐指一算, 只剩一年了。

  蔡思瑾嘆了口氣, 對周水靜說道:“靜兒,我們這九年已經遊歷了大晏朝的很多地方,看過了很多風景。近來我有些想家了,要不然我們回邊西省蔡家村去吧。”

  周水靜點了點頭, 最近一年來, 父母和公婆的家書之中都說老人們身子骨大不如前了, 雖然還沒有到臥床不起的地步, 然而畢竟他們年紀大了,還是回家去與他們多相處的好,若不然子欲養而親不待, 豈不是讓人心頭大痛?

  她此生得夫君相伴, 如此有見識,如此灑脫、如此有成就,已經是不悔了。這九年來, 她們夫婦二人攢了不少手稿, 若是好好整理一番,怕是能直接出好幾本《靜思文集》呢。

  就這樣, 蔡思瑾夫婦二人回到了邊西省平江縣蔡家村,侍奉老人,與張思晨夫婦成了鄰居, 一邊整理小夫妻二人的手稿,一邊也抽時間出來在蔡氏族學內上課。

  蔡仲邇如今年紀老邁,已經不太能講課了。如今蔡氏族學裡面最有名的夫子卻不是姓蔡,而是姓張——乃是張思晨是也。

  蔡思瑾回來之後,張思晨還打趣他說道:“總算來了個姓蔡的,要不然我都想把你們這個‘蔡氏族學’的牌匾換掉,改成‘張氏族學’了。”

  蔡思瑾聞言笑著說道:“那也不錯啊,要不改成‘蔡張族學’怎麼樣?那樣就兩邊都平衡了。”

  可是誰知張思晨聞言之後臉上的笑容淡了,他說道:“算了吧,我剛才只是開玩笑,隨口那麼一說的。張氏族人就好比水蛭一般,若是這個學校沾了半點兒‘張’字,日後你可有得煩呢。再說了,我張思晨除了姓張之外,哪裡還受過張氏的恩惠?我倒是恨不得自己是姓蔡的呢。”

  蔡思瑾聞言嘆息一聲,他是知道張思晨的心結的,便不再提及張思晨的那些族人,只與他說些旅途的見聞,與他說些從朝廷邸報之中看到的趣事,張思晨復又開懷起來。

  蔡思瑾打趣到:“清源賢弟,以前你可不會這麼容易就情緒外露啊,怎麼現在喜怒哀樂這麼明顯啊?”

  張思晨也笑著對蔡思瑾一拱手,說道:“致知兄,小弟現在都已經致仕了,只不過是個糟老頭子,還那麼費神隱藏自己的情緒做什麼?又不需要再與誰爭鬥了?那些張氏族人對我而言都是些小魚小蝦,我討厭他們便是討厭他們,不願意給他們好臉色,也不怕得罪不起他們!”

  蔡思瑾嘆了口氣,真難得張思晨也有這麼灑脫的時候,他問道:“回鄉做教書先生的這些年,你快活麼?”

  張思晨露出了一個笑容,笑眯眯地點了點頭,說道:“自然是快活的,我覺得比我在朝堂之中都要快活。對了,致知兄,你的《靜思文集》什麼時候出版,也送我幾本看看唄,讓我足不出戶也能看看大晏朝的秀美風光。”

  蔡思瑾點了點頭,暗中加快了出書的進度,書一付梓趕緊拿來給張思晨看。雖然張思晨現在身體一點兒問題也沒有,但是蔡思瑾總是有些憂心他是否大限將至。

  不過,這輩子他並沒有擔任首輔,或許不會像上輩子一樣怒急攻心,說不準還能多活幾年?事實也是如此,張思晨順利地渡過了他六十八歲那個坎,還奇怪那一段時間蔡思瑾為什麼總是盯著自己?

  待那之後,蔡思瑾鬆了口氣,看來很多東西還是可以改變的,他整個人也變得從容了很多。他整日裡要麼就是在族學裡面教學生,要麼就是和媳婦兒一塊聊天,要麼就是去找張思晨這個老友聊天,曬曬太陽,日子過得很愜意。

  是的,老友。

  這麼多年過去了,經歷過這麼多事,蔡思瑾終於對“前世”那個張思晨釋懷,不再將今世的張思晨與他混同在一起,真正視今生這個張思晨為老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