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娘,阿爹!”

  同樣穿得一身紅通通的小喜袍的孫小懷遠遠地瞧見他們歸來,歡呼一聲就撲了過去。

  “真好看!”

  孫小懷仰頭看著穿著同款喜袍的爹娘,小臉喜笑顏開。

  他聽小六哥說了,阿爹阿娘成親之後,他們一家人就可以長長久久地住在一處了!

  高策眉眼帶笑,一把將孫小懷舉起來,向天空拋了兩下,逗得小少年發出咯咯笑聲。

  孫釵望著這一對父子,唇角也泛起微微的笑意……

  婚禮過後,高策在自己的大王子府開宴,宴請眾位王弟及弟妹侄子。

  二三五王子妃本是湊到一起就愛比來比去,話帶機鋒。

  二王子家的長子是老高家第三代孫子裡最年長的,也有八歲了。

  原來生得虎頭虎腦,上學也算能坐得住的,很得信王的喜愛。

  二王子就是靠著這個長子,給自己撈了不少好處。

  然而五六位小王孫站在一處,這個後頭冒出來的嫡子長孫有如鶴立雞群,不僅比其他的小王孫長相俊俏得多,甚至比二王子家的長子還要高上半個頭。

  這些小王孫簡直都被襯得灰頭土臉,如小土雞一般。

  更讓他們爹娘可氣的是,待一個時辰下來,這些小王孫都成了孫小懷的迷弟。

  孫小懷說啥,他們就聽啥!

  回府後,二王子和二王子妃逮著長子教育。

  “你比那小傢伙還大一歲,為何要聽他的話?”

  那麼多小王孫都跟在大王子家的私生子屁股後跑,丟人不丟人?

  “懷弟弟很厲害,長得又好看啊!”

  三叔家的小弟要欺負五叔家的小妹,結果被懷弟弟一隻手就給拎了起來,還在半空中轉了個花,又輕輕放下。

  既沒有傷到人,又威懾到了想做壞事的念頭,三叔家的小弟登時轉移了注意,一個勁的要求懷弟弟再來一次。

  更不用說,懷弟弟那個身手,絕對是傳說中的武林大俠!

  而且懷弟弟還去過那麼多地方,見識特別多,就算他是哥哥,也沒辦法跟懷弟弟比啊!

  二王子和二王子妃聽了究竟,不由相視一嘆。

  這還爭什麼?

  大的是母老虎,小的也是小老虎,他們這些普通人,能對上一個回合嗎?

  沒看姚妃母子兄弟,如今是什麼下場?

  同樣的感嘆也發生在其他的王子府里。

  雖然小心思還是有,但實力懸殊,日後漸漸老實。

  再一年,兩地盟軍三十萬開始南征。

  盟軍勢如破竹,只用了五年,便將全部大小勢力給掃蕩一空。

  眼看著北原一統中原,信王高嶸就能進京稱帝。

  然而王城卻發生了一場政變,大批不明勢力的刺客闖入大王子府,企圖將大王子府的人一網打盡。

  結果沒想到碰上了硬岔子,反而全部落網。

  刺客在嚴刑拷打之下,只吐出是受姚家指使。

  只是姚家當時已然沒落,姚妃被軟禁在王府中已有六年,早已狀若瘋婦。

  而且那些刺客里有好幾位是當年跟隨在信王身邊的親信……

  高策以事涉及繼妃為由,將這些被廢了武功的俘虜交給信王處置。

  信王震怒非常,下令嚴查這些人的來歷家小,然而只過了一夜,這些俘虜便全都仰毒自盡。

  而瘋了的繼妃也在宮裡畏罪自殺。

  至於明面上的罪魁禍首姚家,則被抄家滅門。

  從此之後,信王對大王子一家寵愛非常,不絕的誇讚,有如流水的賞賜,時不時地跟重臣談及將來的大位傳承,必是嫡長子一家……

  然而高氏全族風風光光地進了京城。

  各方各派,商議登基大業。

  卻有來自東南的段大人道,既然這中原是兩地聯軍打下來的,讓信王登基顯然不合適。

  豈不是沒有體現出孫王妃的汗馬功勞?

  他這話一出,卻沒想到引來了不少重臣的附和。

  甚至還有不少是信王的鐵桿!

  信王一口老血差點噴了出來。

  心知這大兒子一家必是心知肚明先前那場政變是自己發動的,之前順手推舟,原來後招在這兒。

  然而他早已不復當年勇武,況且當年他也不及孫釵這個彪悍的兒媳。

  心知大勢已去,信王只得妥協,同意由大兒子登基,自己當太上皇。

  誰知就是這妥脅都沒能成功。

  段大人又道,大王子與孫王妃在政績上算是平分秋色,但戰績卻主要是孫王妃的,孫王妃出生入死,卻將帝位拱手讓人,即使是自己的夫君,也未免略有不公,更何況大王子若登基為帝,後宮豈可只有一人?

  若還要再進新人,那又置孫王妃於何地?

  因此最為穩妥,最能安定兩方軍心的法子便是,讓十三歲的小王孫高懷登基為帝。

  信王為太太上皇,大王子高策為太上皇。

  這提議一出,便成了一面倒的局勢。

  信王心裡的老血吐了又吐,信王的兒子更是如遭雷劈,然而大勢本就不在他們這一方,自然也是無可反駁。

  十三歲的高小懷便成了天聖朝第一位帝王。

  這位小皇帝似模似樣地坐上帝位,便先下旨冊封了自己的爺爺,爹娘,還有幾位叔叔嬸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