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而在這個世上,除了母妃,真正關心他的,真正想要幫他們的,就只有謝昭昱,只有他的皇叔。
皇叔是個不苟言笑的人,從小便對他要求極為嚴苛,饒是如此,他卻一直都明白,皇叔這樣做,只是因為皇叔一心想輔佐他登上王位。
但他也同時更加清楚,想要坐上這九五至尊的位置,有多麼的艱難。
而現在,他做到了,哪怕他再不願,哪怕他從未想過,他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終究是成為了這樣的人。
他知道,或許直到現在,都有人始終認為,他當年的一切都不過是偽裝,偽裝成毫不在意權勢的樣子,偽裝成渾渾噩噩的模樣,實際上,卻是為了在緊要關頭,給予那些人最沉重一擊的小人。
可那些人不知道,他們永遠都不知道,他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活得像詩文里寫的那樣,遊歷大江南北,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但他也同樣非常清楚,這是他無論如何都完成不了的心愿,所以這個願望,他從未與旁人講過,就連母妃,他都未曾提起過,除了戚戚。
時隔多年,他都清楚的記得,與她初次相遇那日的風景。
那日,他按照信中所寫,尋了個由頭出宮,一路掩人耳目,偷偷來到廣陽與皇叔見面,商量有關事宜。
他本是打算當日便離開廣陽,卻鬼使神差的在城中逗留了一日,而後又找了個偏僻酒樓,但他剛坐下沒多久,就聽見了樓下的吵鬧聲。
在皇城中長大的孩子,若不是從小便受到父皇、母妃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多數的人都是少年老成,連他也不例外。
在這宮中,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見過許多各懷鬼胎的人,也見過無數趨炎附勢的人,但她不一樣,她與那些人都不一樣。
她雖不像是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但她又和他很不一樣,她隨心而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便她或許也經歷了許多,卻又一直保留著本心,同時又分外勇敢,但很多時候,她卻又單純的一塌糊塗。
她很矛盾,但她又很簡單,簡單到一切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而他與她的相遇,本只是萍水相逢,但這個萍水相逢,卻一直讓他介懷了那麼多年。
可當他知道,她是從廣陽王府出來的時候,他的內心一時之間難免有些複雜。
以前的他,一直是敬著也怕著他的那位皇叔,而送她回廣陽王府,皇叔就勢必會知曉,他沒有按照皇叔所說的,早日回到京城。
一頓責問自然是免不了的,他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始終有些好奇,她與皇叔又是什麼關係?
平日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為所動、冷眼旁觀的皇叔,卻在那日瞧見戚戚喝醉了,瞧見她躲在他的懷中時,動了怒。
甚至,連皇叔自己都未曾察覺,對她的關懷和在意有些過了頭。
但當時,他明明早就感覺到了戚戚的害怕,明明早就察覺到了她希望他能留下來,但他卻因為不敢忤逆皇叔的意思,而最終選擇了離開,選擇了毫不猶豫的離開。
如果,如果當初的他,並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下來,甚至是帶她一起離開,是不是之後與她相關的故事裡,就始終有著他的名字?
但是啊,一切的一切都不會從來,每做出一個選擇,就註定未來的道路,會隨之不斷發生著改變,直到變得翻天覆地,再不復以往的簡單純粹。
就好比當初,他雖知曉,他無望實現自己的願望,但在爭奪皇位和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中,他還是有選擇的權利。
皇叔就算再嚴厲,也不會完全不顧及他的想法,但是爭奪皇位,還是苟延殘喘看人臉色而活,全都是由他自己選的。
當戚戚將那封密函送至他的手中時,他就知道,這是皇叔給他選擇的機會,若他選擇爭奪皇位,便將這封寫滿太子罪證的密函交給皇上,若他不願爭奪皇位,便將這封密函藏起來,日後或許能成為他的一道保命符。
對於皇叔而言,被誣陷刺殺太子一案,雖然人證物證俱在,但皇上心中終究是明白的,再加上皇叔以往與皇上總歸是有些情誼,即便此案事關重大,但還不至於有性命之憂。
而他最後之所以這麼做,之所以呈上密函,只因為在那時,他得到消息,丞相查出了密函在戚戚身上,丞相派人將戚戚給秘密抓了起來。
以他當時的能力,他無力救出戚戚,也更加沒辦法前往權勢滔天的丞相府中逼問,而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呈上密函,替皇叔洗刷冤屈。
說來有些可笑,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只因為他當時早已看出,皇叔心中是有戚戚的,所以,只要皇叔恢復自由,一定會不顧一切的趕去丞相府,一定會救出她。
直到這時,直到他不得不走上爭奪皇位的道路時,他才突然意識到,以前那些無能為力、那些束手無策的時候,有多麼的無助和無奈,更何況,是與她相關的時刻。
以前的他總是認為,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那所有的條條框框一直將他牢牢束縛住在原地。
以至於那些事情,他從來都是想都不敢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去做,看著別人出現在她的面前,看著她對著別人笑。
他卻從來都不敢說,就連送她的手鐲,他也不敢告訴她,那是他母妃讓他送給未來他心愛姑娘的物什。
皇叔是個不苟言笑的人,從小便對他要求極為嚴苛,饒是如此,他卻一直都明白,皇叔這樣做,只是因為皇叔一心想輔佐他登上王位。
但他也同時更加清楚,想要坐上這九五至尊的位置,有多麼的艱難。
而現在,他做到了,哪怕他再不願,哪怕他從未想過,他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終究是成為了這樣的人。
他知道,或許直到現在,都有人始終認為,他當年的一切都不過是偽裝,偽裝成毫不在意權勢的樣子,偽裝成渾渾噩噩的模樣,實際上,卻是為了在緊要關頭,給予那些人最沉重一擊的小人。
可那些人不知道,他們永遠都不知道,他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活得像詩文里寫的那樣,遊歷大江南北,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但他也同樣非常清楚,這是他無論如何都完成不了的心愿,所以這個願望,他從未與旁人講過,就連母妃,他都未曾提起過,除了戚戚。
時隔多年,他都清楚的記得,與她初次相遇那日的風景。
那日,他按照信中所寫,尋了個由頭出宮,一路掩人耳目,偷偷來到廣陽與皇叔見面,商量有關事宜。
他本是打算當日便離開廣陽,卻鬼使神差的在城中逗留了一日,而後又找了個偏僻酒樓,但他剛坐下沒多久,就聽見了樓下的吵鬧聲。
在皇城中長大的孩子,若不是從小便受到父皇、母妃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多數的人都是少年老成,連他也不例外。
在這宮中,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見過許多各懷鬼胎的人,也見過無數趨炎附勢的人,但她不一樣,她與那些人都不一樣。
她雖不像是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但她又和他很不一樣,她隨心而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便她或許也經歷了許多,卻又一直保留著本心,同時又分外勇敢,但很多時候,她卻又單純的一塌糊塗。
她很矛盾,但她又很簡單,簡單到一切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而他與她的相遇,本只是萍水相逢,但這個萍水相逢,卻一直讓他介懷了那麼多年。
可當他知道,她是從廣陽王府出來的時候,他的內心一時之間難免有些複雜。
以前的他,一直是敬著也怕著他的那位皇叔,而送她回廣陽王府,皇叔就勢必會知曉,他沒有按照皇叔所說的,早日回到京城。
一頓責問自然是免不了的,他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始終有些好奇,她與皇叔又是什麼關係?
平日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為所動、冷眼旁觀的皇叔,卻在那日瞧見戚戚喝醉了,瞧見她躲在他的懷中時,動了怒。
甚至,連皇叔自己都未曾察覺,對她的關懷和在意有些過了頭。
但當時,他明明早就感覺到了戚戚的害怕,明明早就察覺到了她希望他能留下來,但他卻因為不敢忤逆皇叔的意思,而最終選擇了離開,選擇了毫不猶豫的離開。
如果,如果當初的他,並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下來,甚至是帶她一起離開,是不是之後與她相關的故事裡,就始終有著他的名字?
但是啊,一切的一切都不會從來,每做出一個選擇,就註定未來的道路,會隨之不斷發生著改變,直到變得翻天覆地,再不復以往的簡單純粹。
就好比當初,他雖知曉,他無望實現自己的願望,但在爭奪皇位和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中,他還是有選擇的權利。
皇叔就算再嚴厲,也不會完全不顧及他的想法,但是爭奪皇位,還是苟延殘喘看人臉色而活,全都是由他自己選的。
當戚戚將那封密函送至他的手中時,他就知道,這是皇叔給他選擇的機會,若他選擇爭奪皇位,便將這封寫滿太子罪證的密函交給皇上,若他不願爭奪皇位,便將這封密函藏起來,日後或許能成為他的一道保命符。
對於皇叔而言,被誣陷刺殺太子一案,雖然人證物證俱在,但皇上心中終究是明白的,再加上皇叔以往與皇上總歸是有些情誼,即便此案事關重大,但還不至於有性命之憂。
而他最後之所以這麼做,之所以呈上密函,只因為在那時,他得到消息,丞相查出了密函在戚戚身上,丞相派人將戚戚給秘密抓了起來。
以他當時的能力,他無力救出戚戚,也更加沒辦法前往權勢滔天的丞相府中逼問,而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呈上密函,替皇叔洗刷冤屈。
說來有些可笑,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只因為他當時早已看出,皇叔心中是有戚戚的,所以,只要皇叔恢復自由,一定會不顧一切的趕去丞相府,一定會救出她。
直到這時,直到他不得不走上爭奪皇位的道路時,他才突然意識到,以前那些無能為力、那些束手無策的時候,有多麼的無助和無奈,更何況,是與她相關的時刻。
以前的他總是認為,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那所有的條條框框一直將他牢牢束縛住在原地。
以至於那些事情,他從來都是想都不敢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去做,看著別人出現在她的面前,看著她對著別人笑。
他卻從來都不敢說,就連送她的手鐲,他也不敢告訴她,那是他母妃讓他送給未來他心愛姑娘的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