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王源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最終在安祿山起兵之後達到了最高峰。當叛軍鐵蹄橫掃河北京畿之地,當天下百姓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之時,蜀地的百姓們在驚駭之餘卻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因為在大帥統率的蜀地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很安穩。當然,在史思明率十八萬大軍攻蜀地之時,百姓們心裡也是極為忐忑的。但他們的大帥沒讓他們失望。六萬兵馬在通州擊潰十八萬來犯之敵。從那一戰之後,大帥便在蜀地軍民心目之中徹底封神。

  蜀地的百姓們是驕傲的,大唐皇帝帶著眾皇子皇族倉皇逃到蜀地之中避禍,這些高高在上的皇族都要靠著大帥來庇佑,這足以說明大帥比他們都強。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蜀地的百姓們心中只有王源而無李唐,也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對於外界傳言的關於王大帥要造反的消息也並不感到驚訝,相反還覺得理所當然。一個如喪家之犬一樣的皇帝,數十萬兵馬像豆腐渣一般被一擊而潰。丟了大唐兩座都城的皇帝,還有什麼資格值得百姓愛戴?更何況這天下的大亂正是緣起於朝廷的愚蠢。就算王大帥真的要造反當皇帝,那又如何?

  正因有著這些微妙的民心的變化,在蜀地之中,百姓們一直都站在王源這邊。在朝廷偏安於成都之後發生的一系列王源和朝廷的矛盾之中,百姓們一無例外的都為大帥忿忿不平。而李唐的貴族們在成都的所作所為也讓他們的形象更進一步的被百姓們厭惡。百姓們心裡甚至都開始希望王大帥能騎兵造反,奪取天下了。這也是在多次公開場合中,百姓們做出跪拜王源高呼萬歲的舉動,這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情緒的表達。

  然而,正當蜀地所有軍民們都以為大帥騎兵奪取天下是順理成章之事時,卻聽到了大帥要保太上皇復辟的消息,這便像是一瓢水倒入了熱油鍋,一下子便炸裂沸騰,難以平息了。

  第1080章 宣戰

  連續數日,王源的府中求見者不斷,神策軍中的將領,各地州府的官員們絡繹不絕的來見王源,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來勸王源三思而行,懇請王源不要做出那樣的決定。

  成都的百姓們也都自發的組織起來,將王源府邸周圍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並選派出有名望的百姓士紳們覲見王源進行規勸。

  面對如此洶湧的民意,王源也有些意想不到。他沒料到這件事的反應竟然如此之大。那些來求見的將領官員和百姓們甚至公然直截了當的提出來說,自己應該奪取天下開創新朝,而不是再走回頭路。言辭激烈懇切,甚至有嚎啕大哭以頭搶地勸誡之舉,讓王源哭笑不得。

  對於王源的這個決定,內宅之中也頗為紛爭。就連公孫蘭都一直不太理解王源這個舉動,更別提李欣兒和其餘眾人了。她們都認為,二郎當不當皇帝這倒是沒什麼,但二郎又要捧了這太上皇當皇帝實在是匪夷所思。即便是為了取得起兵的正當性,也不至於付出如此代價。這會傷了民心,損了軍心。

  秦國夫人和楊玉環兩姐妹的反應更是激烈,王源試圖去解釋原委時,卻吃了個閉門羹,兩姐妹都選擇避而不見。秦國夫人甚至帶話給王源說,若他不改弦更張的話,便從此和楊玉環閉門不納,再不見他。

  王源除了苦笑之外別無他法。一方面他只能苦口婆心的跟這些人解釋一番,但這些解釋的理由有無法讓他們滿意。另一方面,王源又不能將自己決定奉玄宗復辟的真實想法公之於眾,除了取得出兵的合法性,剝奪李瑁皇位的合法性之外,王源其實還有一個見不得人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只有高仙芝知道,除了高仙芝和自己,誰也不知道。王源也絕不可能將這個目標公之於眾。

  但無論如何,王源是不會因為這些反對和規勸便改弦更張的。他一向如此,定下的事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該推進的還是要推進,很少有人能夠讓他回頭。玄宗答應昭告天下宣布李瑁皇位不正的前提,便是要先復辟登基。王源要達到這個目的也只能這麼幹。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王源必須往前推進。

  在王源的命令下,玄宗重新復闢為帝的事情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雖然不必太過隆重,但起碼的禮節是要有的。龍袍冠冕都要準備,禮節流程也要走一走,總要像個樣子。玄宗倒是很焦急,催促了王源多次,甚至表示一切都可以簡化,足見其急切的重登大位之心。

  ……

  輿論的重重反對聲中,玄宗的登基之禮終于于十月初二日在散花樓舉行。當日上午,散花樓底層大廳被布置成金殿的模樣,王源以相國之名召集所有官員將領列位於朝。但除了王源高仙芝之外,幾乎所有人都一臉的漠然,若不是王源下令他們必須到場的話,這些傢伙怕是一個也不會來。

  玄宗倒是很開心,坐在寶座上笑容滿面,榮光煥發。當王源率眾人在殿下叩拜之時,玄宗差點就淚流滿面了。想想這兩年來的遭遇,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原本自己坐擁富庶繁華的大唐天下,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滋潤,但後來漁陽鼓動之聲驚天動地,幾乎在一夜之間自己便喪失了所有。這之後顛沛流離,東躲西藏,被迫退位,又淪落為階下之囚。被自己的兒子差點給折磨死。而現在,自己居然又重回寶座之上,重新成為大唐的皇帝了,這一切豈非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般。

  玄宗心裡也明白,此刻的自己其實只是王源手中的傀儡。但玄宗覺得,此刻的妥協不代表永遠的受制於人。只要王源不敢篡位,那麼自己的目的便達到了。將來也未必便沒機會扭轉局面。況且王源也已經答應了,將來讓自己回到長安,他在蜀地為王,絕不進兵長安一步。只要王源守諾,大唐便還是李家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