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欣兒從王源手中取過信來,快速的讀了一遍,臉色發白道:「師傅真的走了?這……這到底怎麼回事?府中誰冒犯師傅了?到底是誰得罪了她了?我去問問,我去問問。」

  王源輕輕搖頭道:「欣兒,誰會冒犯表姐,表姐又怎會因為府中人而生氣離去?」

  「可是,她為什麼離開?臨走前都不跟我們說一聲,就這麼便走了?」李欣兒叫道。

  王源暗嘆一聲,朝阿蘿公主道:「阿蘿,扶著十二娘去歇息一會兒,我單獨在這裡呆一會兒。」

  阿蘿答應了,攙著面色蒼白的李欣兒朝外走去,李欣兒兀自喃喃道:「師傅,這是為什麼?難道欣兒什麼地方又得罪了您了麼?為何說走就走了?」

  兩女離去後,王源靜靜的站在公孫蘭的房間裡,屋內清冷的空氣中仿佛還帶著公孫蘭身上的香味,床上的枕頭上還殘留著幾根長長的秀髮。王源眉頭緊皺,心情低落,他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導致了公孫蘭的突然離開,而在此之前竟然毫無徵兆。

  難道是這段時間自己忙碌於各種事務,冷落的公孫蘭不成?這絕不可能,且不說自己從未冷落過公孫蘭,便以公孫蘭的性格,在府中她寧願自己保持距離,絕不願和自己過多親密。每次王源和公孫蘭親熱都是選擇在夜深人靜之時來到這裡。溫存之後,公孫蘭從不讓王源在自己的房裡留到天亮,因為那會讓人知道兩人之間已經突破了那一層的關係。

  而且公孫蘭拒絕安排婢女來伺候她,李欣兒說了很多次公孫蘭都不答應,只有王源知道原因。公孫蘭便是怕和自己夜間的密會被伺候的婢女得知而傳了開去。再加上公孫蘭也喜歡一人獨居,所以她的院子裡一草一木,鋪床疊被都是自己來,從不麻煩別人。所以大多數時間,公孫蘭其實過得很安靜。

  那麼究竟為何,公孫蘭突然的選擇了離去。難道她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或者說對自己已經毫無愛意,所以選擇了一走了之麼?仔細回憶了一番,王源否定了這種可能。就在大年二十八的夜裡,王源半夜裡鑽進公孫蘭被窩的時候,公孫蘭還極盡溫柔,極為享受這種魚水之歡。在王源跟她說自己的一些設想的時候,公孫蘭還提了不少的建議和看法。一切看上去都和平常一樣,沒有半點的異常,但公孫蘭怎麼就忽然離開了呢?那信上的所謂不得已的原因又是什麼原因。原本約好了一起去浣花溪畔萬里橋上去觀雪尋梅的,怎麼忽然就不辭而別了呢?

  王源百思不得其解,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他坐在冷冷清清的屋子裡,心中還抱著一線期望,期待著公孫蘭的身影會悄無聲息的走進來,對自己薄嗔輕怒一番。然而,從早晨坐到了午後,除了幾名妻妾前來探望之外,那裡有公孫蘭的影子。

  王源終於接受這個事實了,公孫蘭確實是離開了,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她終於還是走了。王源的心像是被挖走了一塊,痛的難以自己。到此時,他在真正意識到公孫蘭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原來她竟然占據了那麼大的一片地方,以至於她的離去讓王源整個人都出於一種游離狀態,出於極度的沮喪之中。

  本來熱熱鬧鬧的新年,因為公孫蘭的突然離去而失去了歡樂的氣氛。李欣兒哭了好幾場,任性的要出去找尋。但在眾人的勸說下才,為了肚子裡的孩兒才放棄了這個念頭。此刻正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一想到公孫蘭獨自一人離開了家,在寒風之中獨自離去,李欣兒便忍不住的哭泣。

  王源總覺得公孫蘭不會離開成都,於是他命人到處暗中尋找,但一個月後,翻遍了成都府也找到公孫蘭的絲毫線索。王源便只能放棄找尋。天地之大,要想找一個刻意躲避自己的人那好比大海撈針,而且這個人還是公孫蘭,就算她在成都,要是刻意的躲避著自己,那麼沒人能找的到他。

  這一個月王源過得很頹廢和艱辛,但很快王源便振作了起來,因為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太多的決策需要他去決定。他不能頹廢,他也沒有時間頹廢,因為他的時間並不寬裕。為了迎接迫在眉睫的大亂,他必須放下心中的煩惱全身心的投入到手中的事務上去。他的世界裡不僅是公孫蘭,他還有李欣兒、阿蘿、青雲兒紫雲兒、蘭心蕙母女。還有黃三,大小妹,還有身邊的所有人。保護他們是王源的責任。

  於是王源放棄了尋找公孫蘭,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劍南道和隴右道的軍隊建設政務處理上。只是每當想起公孫蘭來,心中依舊隱隱作痛。到底她為什麼要選擇離開自己,這似乎成了一個謎。

  第700章 清算

  千里之外的長安城中,李林甫十月初一被毒殺身死之後直到天寶八年二月,這短短的三個月里,朝中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而快速的變化。李林甫死後,他的勢力以極快的速度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便是新任相國楊國忠的勢力大膨脹。

  原屬於李林甫一黨的眾多官員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同楊國忠修好,藉以依附這棵新的大樹。而楊國忠卻也來者不拒,一概接受他們的示好,將他們統統籠絡到自己的手中。這之後,楊國忠開始了大洗牌,利用右相的權力和玄宗的信任,楊國忠將自己的親信黨羽一一提拔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上。

  兩年前他因為初當左相之位而這麼幹過,但差一點被彈劾罷官,關鍵時候若不是王源收服南詔挽救了他,還不知會是什麼情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這時候最大的政敵和威懾李林甫已死,楊國忠盡可為所欲為,而無需擔心任何人對自己的彈劾。在這種情形下,去往楊國忠府上求情送禮希望得到好的官職或者是擔心被貶斥的官員紛至沓來,幾乎踏破了楊國忠的門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