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說法衍生出來的更為離奇的說法是說,李林甫其實是被陛下毒酒賜死。因為李林甫在貴妃娘娘生辰的酒宴上酒醉發瘋,覬覦娘娘的美色意圖不軌,惹得陛下大怒,然後被賜死在家中。

  更多離奇的謠傳沸沸揚揚,長安百姓們的想像力無窮無盡,能夠以訛傳訛弄出無數個李林甫之死的版本來。誰也不會真的去相信這些版本的真實性,不過是作為相互之間的談資罷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朝中高官貴胄的死對他們並沒什麼影響。李林甫死了,換了另外一個相國就是,總之老百姓還是過著老百姓的日子,李林甫的死也好,活也罷,日子還是那麼樣的過。

  當然,對於朝廷上下來說,李林甫的死震動頗大。痛恨李林甫的人固然喜笑顏開,依附於李林甫的人如喪考妣。但他們都無法迴避這樣一個事實,那便是李林甫之死像是朝廷失去了一個頂樑柱一般,讓所有人的心中都生出迷茫之感。

  自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正式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時開始。十幾年來,所有人都已經習慣生活在這位權相的鐵腕之下。李林甫為相這十幾年來幹了不少讓人側目的事情,他妒賢嫉能殺了不少有才能的人。他排除異己,殺了不少反對他的政敵。他手段殘忍,手下的「羅鉗吉網」讓當朝官員無不喪膽。總而言之,他絕非是個好人。然而,也無法否認,他任職的這十幾年中,大唐朝政穩定,國力穩步提升。玄宗而下,百官被他制的服服帖帖。朝政上也沒有什麼大的紕漏。若以治國才能而論,當朝尚未有大臣能夠像他那樣駕輕就熟沉穩安定。功過之評也實難評說,很長時間內也沒人敢下定論說李林甫到底是個稱職的宰相還是個不稱職的宰相。

  ……

  上午巳時三刻,王源帶著幾名親衛騎馬來到平康坊西南的相國府弔唁。但見高大大相國府門前白燈高懸,黑布纏楣,十幾名相府僕役身著喪服哭喪著臉站在門前迎客。相國前的大道上,前來弔唁的馬匹和車輛密密麻麻,朝臣們也都紛紛前來弔唁。

  王源遞上了名帖,立刻便有專人領著王源進入前院,引入正廳的靈堂之中。一道黑色的布幔將相府大廳一分為二,半人高的楠木棺槨在布外露著一個高大的棺材頭。棺材頭裡的香案上點著白燭上著檀香擺著幾十盆的供品。火盆中,紙錢燒的火焰騰騰,風吹過黑灰飛揚迷人雙目。

  當王源進香拜祭之時,兩側站立的百餘名李林甫的兒女妻妾嚎啕而哭,驚天動地。李林甫兒女眾多,兒子有二十五個,女兒也有二十五個。長子李岫已經年近五十,幼子尚在襁褓之中。妻妾中有人老珠黃的老婦,更有年輕貌美眼波流動的少女。

  王源拜祭已畢,同眾多李林甫的妻妾兒女們一一問候搭禮之後便即迴轉。王源一刻也不想在這裡停留,無論自己對於李林甫懷著怎樣的仇恨,到了這一刻王源還是覺得所有的仇恨都該煙消雲散才是。看著那一群李林甫留下的親眷們,大多數人一副惶然無依的表情,王源便感覺到有些心痛。李林甫在世時他們都在那棵大樹之下得到庇佑,當李林甫一死,他們的天便塌了。如無意外的話,朝中必有人會發起對李林甫的清算。這一點在大唐的歷史上,在前朝的歷史上都無數次的出現過,王源幾乎可以肯定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走在相國府的院子裡,秋陽從相國府院中高大的樹木枝椏間灑下來,驅走了靈堂中陰寒的感覺。王源快步往府門走,簡單的同站在院子裡跟自己打招呼的幾名朝臣寒暄了幾句。弔唁之後,王源便要進宮辭行,他要趕回劍南,他不想在京城看接下來的鬧劇。而且,對於王源而言,李林甫一死,留給自己的時間便已經不多了。

  快到照壁前方之時,一個人影在側首晃了晃,出聲叫道:「王節度使,還請留步!」

  王源皺眉看去,但見李輔國正站在側首的一棵樹下朝自己拱手。王源站住身形詫異道:「李內侍怎在此處?」

  李輔國微笑走來,輕聲道:「你忘了麼?是你推薦太子殿下查出李林甫被毒殺一案。太子殿下怎能不來搜索些線索。咱家也只能跟著太子殿下伺候來了。」

  王源朝院子深處看去,果然在西首的假山之側看到了站在那裡朝這邊張望的太子李亨。

  「殿下要留在這裡看看都是什麼人前來弔唁,哪些人是真心弔唁,哪些人只是走走過場的,所以我們逗留在這裡。」李輔國道。

  王源差點笑出聲來,李亨還真的要裝作一本正經查案的樣子來。賊喊捉賊的樣子當真可笑。

  「原來如此,那麼我便不去打攪殿下辦案了,請代為轉達我對殿下的問候。」王源笑道。

  李輔國微笑點頭道:「我會的。我會轉達你的問候的。」

  王源拱手道:「那麼多謝了,告辭。」

  「且慢!」李輔國忙道:「你這是打算去宮中辭行回劍南了麼?」

  王源微笑道:「是啊,我在京城已經呆了十餘日了,必須要走了。若非出了相國之事,我昨晚便辭行了,現在怕是已經在回劍南的路上了。」

  李輔國微微點頭道:「也好,你是急著遠離是非之地。李林甫死後,京城怕是要亂一陣子了。罷了,那麼便就此別過,一路順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