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正是王源想要的結果,此時尚未成規模的霹靂炮在攻城中的妙用便是破壞城牆。王源不確定爆炸的威力是否能辦到這一點,但集中轟炸的結果顯然證明了這麼做是有用的。即便城門左近的城牆只是轟塌了半邊,但對攻城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準備攻城。」王源高聲喝道。

  宋建功大聲應諾,但見令旗揮動,神威炮停止了轟炸,但與此同時,唐軍兵馬開始向山坡上衝鋒。密密麻麻的劍南士兵像潮水湧上灘頭一般鋪滿了城下的緩坡,雖然氂牛城的守軍早已在城外設下了無數的陷阱拒馬尖刺壕溝,但無法阻擋劍南軍呼嘯而來的人海。

  在付出少量傷亡之後,唐軍士兵跨越了四百餘步的距離衝到了氂牛城下。他們沿著倒塌的城牆豁口,從滾燙的還冒著白煙的土石斜坡上衝上豁口之中。吐蕃兵馬尚來不及在此處組織有效的防守,劍南軍上千士兵已經從豁口沖了上去。他們一部分從豁口進入城中,一部分繼續爬上兩側的城牆,城上城下頓時陷入了一片亂戰之中。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唐軍占據絕對的兵力優勢,吐蕃的一萬兵馬守城或許能堅持,但正面交鋒便只能敗退。守城將領見大勢不妙,發出撤退之令。千餘吐蕃騎兵跟隨守將衝出東城絕塵而去。劍南軍也並不追趕,只全力絞殺城中的殘兵。

  戰鬥在王源的規定時間內終於結束。短短兩個時辰,做好了一切守城措施嚴陣以待的氂牛城便已易手。守城一萬吐蕃兵馬死傷七千餘,其餘的逃之夭夭。唐軍付出的代價竟有一千餘人的傷亡,可謂是一場完勝。

  眾將簇擁著王源進入野牛城中,經過城門口那處坍塌的城牆是盡皆驚駭無語。城門處的城牆竟然大多數是青石壘就,堅固異常。但正是這樣的堅固城牆,硬是在霹靂彈的轟擊下被轟塌了半邊,可見霹靂彈的威力之強。

  全軍開進氂牛城中打掃戰場進行休整,王源帶著眾將進入城主府中落座於大堂之上。

  宋建功首先上前拱手道:「如此攻城之法,卑職今生未見,比之南詔之戰攻擊羊且咩城時還要迅速有效。大帥,有此霹靂彈神物,我劍南大軍還有何城不克?何堅不摧?」

  眾將一起附和稱是,此次出征眾將其實心中都有些打鼓,王忠嗣兵敗石堡城之事讓所有人都對吐蕃兵馬敬畏三分。此次隨大帥出征,大帥選擇了往南攻擊,這會遭遇到更強大更多的吐蕃兵馬,眾將心中隱隱覺得此次進軍恐難善終。但今日之戰之後,這些人的信心全部都高漲到爆棚,瞬間覺得吐蕃人弱爆了,根本就不是敵手。

  王源微笑道:「霹靂彈之威固然難以抵擋,但你們可莫要以為擁有此物便可無所畏懼。事實上霹靂彈並不能保證我大軍所向披靡,此物的局限性顯而易見。霹靂彈造價昂貴,我們所攜有限,這一戰耗費了四百餘顆,我大軍總計只攜帶不到一千顆,這已經耗損了近一半了。再遇幾次堅城,恐便無霹靂彈可用了。」

  「造啊,可勁的造這玩意便是。」一名將領叫道。

  「說的輕巧,你可知一顆霹靂彈造價幾何?人工和藥物在一起每顆合錢二十貫,剛才一下子扔了四百顆,那便是八千貫沒了。這東西是大帥自己弄出來的,朝廷沒給一文錢,大帥為了這一批霹靂彈都差點傾家蕩產了,你倒是說的輕巧。」劉德海斥道。

  那將領吐吐舌頭,這玩意居然這麼貴,剛才一頓亂砸便是八千貫沒了。自己全部家當在一起不足五百貫,一個月自己的軍餉不足十貫,那可是一輩子自己也賺不到的巨款。

  王源笑道:「倒也不至於傾家蕩產,但確實有些吃力。這還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這霹靂彈對敵有缺陷之處,氂牛城的城牆雖然被轟塌,但這只是一座小城而已。氂牛城的城牆比並不太堅固。高不足一丈五,寬不足一丈,這樣的城牆只能算是一般。若遇到像是高達兩丈,寬達一丈五巨石夯土築造的堅城城牆,怕是我們用光了所有的霹靂彈也未必能建功。而且此物用在攻城和守城上確有奇效,但若是在兩軍對壘的大戰之中便用處不大了,因為太過笨重,安裝拆卸太耗時間。若是兩軍正面交戰,還沒等派上用場,怕是已經是混戰之局了。」

  眾人被王源潑了一瓢涼水,漸漸冷靜下來。王源所言不假,此物雖然威力巨大,但局限性也不小。若是吐蕃人和己方擺開架勢正面交戰,神威炮確實作用有限。正面的交鋒還是靠馬步兵的衝鋒和正面肉搏。神威炮怕是還沒等發射,便被敵軍迫近失去了作戰的距離,接下來便是被搗毀的命運了。

  王源是不想讓眾將有輕敵自喜之心才自爆神威炮的局限性,局限性確實有,但改進的辦法也不是沒有。火藥的用途也不僅是在於製造神威炮的炮彈,近戰中的使用是重點的研究方向。只是局限於科技和材料的制約,不知什麼時候有所突破罷了。

  第592章 相隔

  大唐兵馬再次來襲,吐蕃王廷上下卻以早已預料到這個結果。早在石堡城之戰大敗王忠嗣之後,大丞相倚祥葉樂便上奏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赤德祖贊),提醒尺帶珠丹做好唐朝報復反撲的準備。

  這位尺帶珠丹贊普便是金城公主的丈夫。中宗時金城公主入藏嫁給此人為妻,大唐王朝本擬以和親之策保證吐蕃和大唐之間的和平,然而事與願違,尺帶珠丹人也要仗也要打,和大唐之間的戰事不斷。金城公主早已於開元末年香消玉殞,吐蕃和大唐之間最後的一絲親情紐帶早已斷絕,這也是自開元末年到天寶七年之間大唐和吐蕃之間爆發大規模戰事最為密集的時間,雙方早已撕破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