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帥是說,吐蕃人會出城決戰?」李光弼道。

  「不至於吧,吐蕃人有這麼大膽子?」哥舒翰叫道。

  王忠嗣嘆了口氣道:「你們也是獨當一面的將領了,怎還不懂這個道理。昨日我大軍前來時天色昏暗,吐蕃人摸不清我們有多少兵馬。我所以才下令清晨猛攻城池,配合董延光的兵馬一舉拿下此城。但現在董延光不至,而我大軍全部兵力被對方一覽無餘,你們還以為吐蕃人會輕易的放我們離開麼?」

  哥舒翰和李光弼均神色惻然,王忠嗣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當和董延光前後夾攻的計劃出了紕漏時,吐蕃人知道面前的唐軍數量比自己的兵力少,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唐軍攻城他們固然求之不得,攻城作戰殺傷對手要輕鬆的多。唐軍若不攻城,他們也會主動求戰。

  「快去傳令停止攻城吧。這時候只能賭一賭運氣了。可惜這是在戈壁上,否則倒是可以用疑兵之計。但這裡一覽無餘,連埋伏之處都沒有,吐蕃人是不會害怕的。只希望吐蕃領軍主帥是個膽小之輩,否則決戰必難避免。」王忠嗣沉聲道。

  哥舒翰立刻下達了停止攻城的命令,攻城的士兵如釋重負,潮水般的退了下來,留下了遍地的屍體和在雪地你掙扎呻吟的受傷士兵。

  王忠嗣料事如神,但這一次是他最不願自己料事準確的一回,他多麼希望自己能的判斷能除了錯。然而,事實卻證明他的判斷力依舊一如既往的準確。

  唐軍喘息未定之時,但聽石堡城中號角長鳴,嗡嗡的回聲迴蕩在雪原之上。片刻後,石堡城北城門洞開,一隊隊的吐蕃騎兵和駱駝騎兵如洪流一般湧出城來,不緊不慢的在北門外排成陣型。數萬騎兵鋪天蓋地,像是一塊巨大的氈毯鋪在斑駁的雪地之中。

  哥舒翰和李光弼心中驚懼不已,他們都抱著僥倖心理,希望大帥的判斷是錯誤的,但事實證明大帥說的完全正確。吐蕃人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便立刻出城正面開戰了。

  王忠嗣坐在馬上沉聲開口道:「取我的兵刃來,今日和吐蕃人決一死戰。為我大唐效忠,殺敵立功的機會到了。」

  一名親衛將王忠嗣的兵刃遞上,那是一柄長槍。王忠嗣已經很久沒有用過兵器親自殺敵了,看來他已經做好了死在這裡的打算。

  哥舒翰低聲對李光弼道:「光弼,這一戰凶多吉少,待會你帶著大帥立刻撤退,我領軍斷後,一定要確保大帥安全撤離。」

  李光弼點點頭道:「我也正是這麼想,但我斷後,你護著大帥走。」

  哥舒翰嘿嘿笑道:「光弼,這一次我可不聽你的,打仗我比你在行。我的大砍刀下無一合之將。再說了,你可莫以為我是自尋死路,我會活著回去的。」

  李光弼張張口沒說出話來,只微微拱手道:「那便依你,你一定要活著回來,我還要和你喝酒呢。和你喝酒最對味。」

  哥舒翰哈哈大笑道:「放心,一定。」

  說話間,吐蕃騎兵陣中號角再次吹響,黑壓壓的騎兵開始緩緩的衝鋒,馬蹄踏下積雪飛濺,騰起一片雪粒冰晶籠罩在前方的天空。冬陽高照,這雪粒漂浮在空中竟然折射出七彩之光,形成一道巨大的彩虹。

  這是唐軍將士們此生中見到的最讓人膽寒的一道彩虹了。

  第578章 覆沒

  數萬吐蕃騎兵鋪天蓋地而來,像一道巨浪一般洶湧而至。自開戰以來,吐蕃人連丟兩座城池,不得不龜縮在石堡城中防守,處於絕對的被動。但現在他們終於有機會正面與唐軍開戰,而且面前的唐軍已經不再是數月前洶洶而來的唐軍了,他們又怎會放過這個一雪前恥的機會。

  排山倒海而來的吐蕃騎兵發出,響徹天地的喊殺聲,大地在顫抖,馬蹄揚起的雪塵遮蔽了太陽,像是滾滾而來的沙塵暴一般迅速接近。唐軍士兵一個個膽顫心寒,雖然身子站在原地,但握著武器的顫抖的手和眼中的驚懼難以掩飾他們心中的恐懼。

  此時若是有一人吶喊一聲轉頭逃走,定會一呼百應瞬間潰敗。但沒有人喊出那一句,因為這是王忠嗣手下的河西隴右兵馬,是經過嚴格訓練,軍紀嚴明的兩支兵馬。雖然恐懼,但他們的雙腳依然如釘子一般釘在雪地上,做好了迎敵的準備。

  王忠嗣面色從容的橫槍立馬站在唐軍陣中。眼前吐蕃兵馬衝鋒而來的氣勢雖然攝人,但在王忠嗣看來卻屬尋常。王忠嗣見識過比這多數倍騎兵衝鋒的場景。經歷過近二十萬騎兵相互衝鋒的對戰,那場面才叫真正的大場面。

  當年王忠嗣成名的一戰便是北出雁門關,率十萬騎兵於桑乾河畔三戰三捷大破契丹和奚族的聯軍。那三戰將契丹和奚族的十二萬萬騎兵和五萬步兵組成的聯軍盡數擊潰。最後的那一戰,王忠嗣正是用八萬騎兵和敵方近十萬騎兵於桑乾河旁的草原上正面交鋒,硬撼敵方騎兵,硬生生將以騎兵作戰著稱的奚族和契丹聯軍擊得粉碎。

  在此之前,大唐邊鎮流傳著胡人騎兵不敗的神話,契丹奚族突厥人的騎兵縱橫往來無往不利,往往數百騎兵便可破數千唐軍,唐軍聞之喪膽。但此戰之後,胡人騎兵不敗的神話便徹底被打破。王忠嗣也正是從此役之後崛起,成為大唐邊鎮的定海神針,身兼三鎮節度之職。直至皇甫惟明身死之後,連皇甫惟明的隴右道也交給了他兼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