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思歸微笑嘆道:「二郎是個坐懷不亂的君子,真是難得。」

  柳熏直大笑道:「他只是個懼內的君子罷了。」

  ……

  連續數日,王源都在左相府中沒有出門,雖然這幾日的日子過的也甚是舒坦,上下人等都對王源甚為禮遇,但是王源卻很是有些不開心,因為他發現自己似乎像是被囚禁的囚犯一般,竟然出不去這左相府了。

  而且詩會之後這幾日時間,王源竟然都沒能見到李适之一面,每次求見,都說最近公務繁忙,左相無法接見人,請等待左相傳喚云云。

  王源甚是疑惑,好在柳熏直在旁安慰,悄悄告知王源朝中確實近日又掀起波瀾,韋堅和皇甫惟明的案子又被翻出來重新說事,左相一直在為此事奔走。而柳熏直解釋的之所以不讓王源隨意出左相府的原因,則有些讓王源覺得甚是奇怪和可笑。

  「二郎,你怕是不知道吧,自詩會之後,你的名字便響徹長安城文壇之中了,你呆在府里固然不知外邊的情形,外邊關於你的傳言已經傳瘋了。左相府的三處大門前每天都有人蹲守,便是要見你王源一面。鑑於此,為了你的安全著想,左相才吩咐不准你出府。你若是覺得悶的慌,大可在府中隨便溜達,除了內宅,左相府無你不可去之地。」

  王源愕然無語,照柳熏直的說法,自己現在已經在長安城火起來了,而且火到崇拜者狗仔隊都在左相府前蹲守自己,進而會對自己的安危不利,所以自己只能縮在左相府中不能出門。王源既覺得荒謬也覺得不可相信,知道那幾首詩會引起波瀾,那也正是王源想要達到的目的,但要說火到這般程度,王源是絕不相信的。

  第56章 名士

  然而王源不知道的是,柳熏直所言固然有誇大的成分,但大多都是事實。雖然李适之禁止王源出府是出於另外的原因所致,但正如柳熏直所言的一樣,這幾日王源這個名字在長安城的文人圈名士圈中卻是大紅大火。

  梨花詩會上的幾首詩作很快便瘋傳開來,各類聚會詩會之中,這是必談的一個話題。這當中自然有王維王昌齡顏真卿等名士大加讚賞的功勞,更是有李适之府中的柳熏直梁思歸等人刻意散布的功勞。

  大唐長安是座神奇的城市,雖然大部分人都被圈養,似乎與世隔絕,但每一個話題每一件事情都會在很短時間內形成一股潮流。譬如去年夏天,當宮中貴妃的三位姐姐的車馬被召進長安,虢國夫人身著的大紅牡丹花鳥的抹胸裝以及插著長長雀翎的遮陽青花寬檐布帽,便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長安貴婦們的新寵。

  去年夏天,只要你在長安街上走,遍地可見大紅抹胸裙和插著雀翎的帽子。據說因為這種帽子的流行,嶺南一帶的彩孔雀被殺了成千上萬隻,便是為了得到孔雀頭上的翎毛來做帽子。

  文壇中也是一樣,一首好詩可以在數日之內成為長安文士們議論的焦點,而這種議論會立刻引起相關圈子的主意,比如平康坊的眾多青館。其中商業頭腦敏銳的數家青館,很快便集中樂師為王源的幾首詩配了曲,用不到半天時間,便可在絲竹悠揚的平康坊繁華的街道上聽到正當紅的詩作譜成的曲子。

  若想要知道長安城最近誰的詩最火,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去平康坊聽聽青館之中唱的是誰的詩作。要知道長安城最近最流行的髮飾,最流行的衣服樣式,最流行的妝容是什麼,在平康坊中一樣可以找到最正確的答案。

  很奇怪,但很合理,大唐的流行文化就是如此的敏銳,文壇和官場,官場和青樓,文壇和青樓,就像同時旋轉的同心圓,總是同步的運轉,相互的影響。

  王源在李适之府中呆了四五日,天天聽柳熏直梁思歸他們說自己現在在長安城已經名聲大噪之類的話,聽得都有些反胃。本來王源以為這些都是他們的客套,事實或許沒那麼誇張。但一遍是客套,三五遍是客套,難道三十遍五十遍也是客套?王源自己也有些信了,同時也更渴望出府去瞧瞧。

  王源決定親自去外邊看看自己到底火到什麼程度了,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自己也要去辦。詩會上那個平康坊秋月館中的蘭心惠有個謊言尚沒圓謊,約好了三天後自己去找她聽她的解釋,現在過去四五日了,也該去瞧瞧蘭心惠編的故事是否合乎邏輯了。好歹有個說法,這既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讓自己附身的這幅皮囊原來的那具靈魂得到安息。

  二月初八午後,王源裝作午睡後悄悄起身,換了身僕役的服飾扮作出入左相府的僕役模樣順利的溜出了左相府。

  出了府門,王源果真看到不少人在門口晃悠,大多是一些文士,也有少數陌生魁梧眼中精光閃爍的不明身份之人,不過總體而言還算正常,並沒有看到柳熏直口中那種人頭濟濟翹首以盼的情形,而且自己露面之後,也沒見這些人哭著喊著朝自己奔來要簽名的情形,甚至連個跟自己打招呼的人都沒有。

  「這位兄弟,那王源王公子可在左相府中麼?」有幾人圍上來問王源。

  王源瞬間明白這些人為何對自己視而不見了,因為自己這身裝束很好的掩飾了身份。青衣小帽的僕役打扮自然不可能是王源王公子,而李左相府中這種打扮的僕役每日出入何止上百人,這些人大多沒見過王源,又哪裡能認出來。

  「在府里啊,怎麼了?」王源頑皮心起,笑著跟他們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