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面那句話,可作兩層意思來了解,也可以說是孟子立身處世的大原則。歷史上,現實的社會中,一個人的立身出處,隨時隨地都可能遭遇這種類似事件的攻擊。只要多讀些歷史,多經歷人生,反而覺得是很平常的事,一切都會處之泰然,看得無所謂了,就如孟子對樂正子最後的結論。

  我曾經寫過四句只像偈語不像詩的話,也正好在這裡提供大家作一參考。“身入名場事可憐,是非爭競奈保天。看來都是因人我,無我何妨人盡賢。”其實,在大道理上,都是因為分別人我而有此煩惱。縮小在現實範圍來講,都是利害的衝突。人就是這樣渺小可憐,但是這只是對個人自處的修養來講。倘使要作一番事業,作一個領導人,就不能馬虎,任憑情緒的衝動而聽信讒言了。不然,因此而錯失得力的人才,甚至牽一髮而動全局,那就太不明智了。

  到這裡,《梁惠王》的上下兩章,大概都研究完了,這也是研究《孟子》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梁惠王》上下兩章的內容,是孟子一生中,一心一意想拯救當時極其動亂的戰國時代的理想和抱負。他有救世的思想,所以他遊歷魏齊之間,希望能受重於一個政權,透過這個政權,推行他的思想,對天下,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而他的思想當中,最高的政治原則,哲學基礎,就包含在這兩章書中。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學問成就以後,從中年到晚年,出來遊歷國際間的傳記縮影。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