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是啊,我聽我鄰居說起,宋將軍和太子殿下在北境,和大家都是同吃同住,她這麼個小女子,在那冰天雪地里啃著干饅頭就著雪水,咱們倒是安安穩穩待在京城。如今凱旋迴來了,卻是又被關進了大理寺。”
“宋將軍雲岩山一役中了那北狄亡國太子的埋伏,身負重傷又受了寒涼,在那陰濕的牢房裡頭,可怎麼受得住喲。”
眾人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皆是為宋蕪和宋家鳴不平。
“嘿,讀書人,”一老者對著那書生說道,“不如你寫個請願書,老朽願附上姓名,為宋將軍請命。”
“我也願!”
“算我一個!”
不日,集了城內百姓上萬人姓名的請願書便經由京兆府送至了秦瑄手上。秦瑄瞧了,是既怕失了民心,又懼此次若是不能將宋家的兵權除了,日後便是個極大的隱患。一時間對宋蕪的恨意反倒更甚了。
這頭宋蕪還被關著,外頭的端午宮宴卻是沒有因為她這位天晉有史以來第一位剛打了勝仗,回來就被關進大牢的大將軍而停辦。
秦墨早兩日便入宮,將端午那日會有人將他母后接出宮去的安排告訴了祁皇后。
而秦逾那邊,自是知道如實告之是行不通的,早安排宮人到時在蘇貴妃的飲食里加些“佐料”,無傷身體,卻會讓人倦怠昏睡。到時將人帶出宮,這皇城內的紛爭,他也就管不著了。
秦墨這兩日又趁著御林軍輪值的機會,叫暗衛潛進了將軍府,同宋家人通了氣,待端午宮宴之時,會以城外的焰火為信號,領軍入皇城,到時會有人來將軍府門前解圍。而大理寺那邊的部署也已安排好,到時候接了他們跟著一道入宮,以宋家如今在軍中的威望,和宋蕪在那些退守京城的將士心中的分量,介時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便能少上不少。
秦墨秉承宋蕪的那套“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理論,為此事流血之人,越少越好。
各方準備就緒,只待端午宮宴來臨。
這日天色漸暗,宋蕪聽著外頭若有似無的喧鬧聲,想著去年今日,自己與秦墨在宮宴上還只是點頭之交,如今卻已是心意相通的換命之情。只是前幾日還想著要趕回武寧來過端午,卻不料如今,自己是在牢房裡頭過的。雖說這些獄卒待自己也是頗為客氣,吃食茶水從未短過,只這短短數日,自己的思念之情卻像是久經雨露的小池塘,滿滿溢了出來。
這五月初五的天氣,牢房裡的陰濕卻是讓她有些瑟縮。裹了裹秦墨差人送來的小被子,瞧著那與外頭相連的一小方鐵窗出著神。
想到獄卒那日送來的東西便覺得好笑,這人還真是把她當個長不大的小女孩了。
正發著呆,偶見高聳的小窗上有飛蛾掠過,左右轉了轉眼珠便從領口取出了那支小墨笛。嘰嘰嘎嘎吹了兩聲。
宋蕪眯著眼睛掏了掏耳朵,心說自己這個藝術方面的才能,估計是這輩子都激發不出來了。
不待片刻,那隻雀鷹就和她見了第二回面。
宋蕪看著它在上頭探頭探腦的樣子,樂著招手道:“下來下來。”
那雀鷹似是聽得懂人話,撲棱著小翅膀就飛了下來。
宋蕪見狀,伸手揉了揉它的羽毛,小傢伙也沒有反抗。
“這回倒不是逗你玩兒了,想叫你帶兩句話呢,卻是找不到紙筆了。”宋蕪無奈道。
忖了片刻,又伸手薅了一把頭髮,揪了一根髮絲下來。
“小傢伙別動啊。”宋蕪招呼著,將那髮絲在雀鷹的小爪子上認認真真綁了個蝴蝶結。
“青絲寄相思。我可是難得文藝一回,你可要幫我把信帶到啊。”宋蕪兩掌托著它,盯著小東西的眼睛囑咐道。說完雙手一托,“去吧。”
雀鷹展翅又飛了出去。
這頭秦墨正坐著馬車準備進宮,卻是聽到車廂外頭有些異樣的聲響,撩開車簾一看,倒是一怔。隨即將它放了進來。待細細一看,便瞧見了雀鷹腿上那個綁得還怪好看的髮絲。
秦墨見狀,淺淺勾笑,將那縷青絲輕輕解了下來,盯著它眼神空了片刻。待將那青絲妥帖收好,再抬眼時,已是只見清明。
端午宮宴如期熱鬧舉行,大家都默契地不提宋家之事。只是今日皇帝身旁兩側,先是蘇貴妃因為身體不適未來赴宴,後又是一向端莊持重的皇后娘娘因為喝了幾杯西域來的葡萄美酒,不勝酒力提前離了席。
其他倒也和往年無異。眾人該吃喝的吃喝,該看歌舞的看歌舞,倒也沒什麼特別。只是各人心中懷著什麼心思,卻是不好說了。
正待眾人耳熱酒酣之際,卻是聽到大殿之外陣陣焰火騰空響徹天際之聲。
“噯?誰人在外頭放焰火?”端午這日很少有人家會燃放焰火的,大殿之上有人疑道。
秦墨聽見這最後一役的號角已然吹響,卻仿佛這事與自己並無關係一般,迤迤然地端著茶盞抿了一口。
“聖上!聖上不好啦!”大內侍衛統領連跑帶跪地闖了進來。
秦瑄蹙了蹙眉,復又恢復了往日的淡然模樣,似是玩笑道:“何事如此驚慌?怎麼,今年又瞧見殿內有暗器射出了?”
底下群臣聽了這話,想到去年宋蕪在殿上玩角黍的那一幕,一時間有附和著尬笑的,有低頭喝酒悶不做聲的。場面頗為尷尬。
“宋將軍雲岩山一役中了那北狄亡國太子的埋伏,身負重傷又受了寒涼,在那陰濕的牢房裡頭,可怎麼受得住喲。”
眾人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皆是為宋蕪和宋家鳴不平。
“嘿,讀書人,”一老者對著那書生說道,“不如你寫個請願書,老朽願附上姓名,為宋將軍請命。”
“我也願!”
“算我一個!”
不日,集了城內百姓上萬人姓名的請願書便經由京兆府送至了秦瑄手上。秦瑄瞧了,是既怕失了民心,又懼此次若是不能將宋家的兵權除了,日後便是個極大的隱患。一時間對宋蕪的恨意反倒更甚了。
這頭宋蕪還被關著,外頭的端午宮宴卻是沒有因為她這位天晉有史以來第一位剛打了勝仗,回來就被關進大牢的大將軍而停辦。
秦墨早兩日便入宮,將端午那日會有人將他母后接出宮去的安排告訴了祁皇后。
而秦逾那邊,自是知道如實告之是行不通的,早安排宮人到時在蘇貴妃的飲食里加些“佐料”,無傷身體,卻會讓人倦怠昏睡。到時將人帶出宮,這皇城內的紛爭,他也就管不著了。
秦墨這兩日又趁著御林軍輪值的機會,叫暗衛潛進了將軍府,同宋家人通了氣,待端午宮宴之時,會以城外的焰火為信號,領軍入皇城,到時會有人來將軍府門前解圍。而大理寺那邊的部署也已安排好,到時候接了他們跟著一道入宮,以宋家如今在軍中的威望,和宋蕪在那些退守京城的將士心中的分量,介時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便能少上不少。
秦墨秉承宋蕪的那套“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理論,為此事流血之人,越少越好。
各方準備就緒,只待端午宮宴來臨。
這日天色漸暗,宋蕪聽著外頭若有似無的喧鬧聲,想著去年今日,自己與秦墨在宮宴上還只是點頭之交,如今卻已是心意相通的換命之情。只是前幾日還想著要趕回武寧來過端午,卻不料如今,自己是在牢房裡頭過的。雖說這些獄卒待自己也是頗為客氣,吃食茶水從未短過,只這短短數日,自己的思念之情卻像是久經雨露的小池塘,滿滿溢了出來。
這五月初五的天氣,牢房裡的陰濕卻是讓她有些瑟縮。裹了裹秦墨差人送來的小被子,瞧著那與外頭相連的一小方鐵窗出著神。
想到獄卒那日送來的東西便覺得好笑,這人還真是把她當個長不大的小女孩了。
正發著呆,偶見高聳的小窗上有飛蛾掠過,左右轉了轉眼珠便從領口取出了那支小墨笛。嘰嘰嘎嘎吹了兩聲。
宋蕪眯著眼睛掏了掏耳朵,心說自己這個藝術方面的才能,估計是這輩子都激發不出來了。
不待片刻,那隻雀鷹就和她見了第二回面。
宋蕪看著它在上頭探頭探腦的樣子,樂著招手道:“下來下來。”
那雀鷹似是聽得懂人話,撲棱著小翅膀就飛了下來。
宋蕪見狀,伸手揉了揉它的羽毛,小傢伙也沒有反抗。
“這回倒不是逗你玩兒了,想叫你帶兩句話呢,卻是找不到紙筆了。”宋蕪無奈道。
忖了片刻,又伸手薅了一把頭髮,揪了一根髮絲下來。
“小傢伙別動啊。”宋蕪招呼著,將那髮絲在雀鷹的小爪子上認認真真綁了個蝴蝶結。
“青絲寄相思。我可是難得文藝一回,你可要幫我把信帶到啊。”宋蕪兩掌托著它,盯著小東西的眼睛囑咐道。說完雙手一托,“去吧。”
雀鷹展翅又飛了出去。
這頭秦墨正坐著馬車準備進宮,卻是聽到車廂外頭有些異樣的聲響,撩開車簾一看,倒是一怔。隨即將它放了進來。待細細一看,便瞧見了雀鷹腿上那個綁得還怪好看的髮絲。
秦墨見狀,淺淺勾笑,將那縷青絲輕輕解了下來,盯著它眼神空了片刻。待將那青絲妥帖收好,再抬眼時,已是只見清明。
端午宮宴如期熱鬧舉行,大家都默契地不提宋家之事。只是今日皇帝身旁兩側,先是蘇貴妃因為身體不適未來赴宴,後又是一向端莊持重的皇后娘娘因為喝了幾杯西域來的葡萄美酒,不勝酒力提前離了席。
其他倒也和往年無異。眾人該吃喝的吃喝,該看歌舞的看歌舞,倒也沒什麼特別。只是各人心中懷著什麼心思,卻是不好說了。
正待眾人耳熱酒酣之際,卻是聽到大殿之外陣陣焰火騰空響徹天際之聲。
“噯?誰人在外頭放焰火?”端午這日很少有人家會燃放焰火的,大殿之上有人疑道。
秦墨聽見這最後一役的號角已然吹響,卻仿佛這事與自己並無關係一般,迤迤然地端著茶盞抿了一口。
“聖上!聖上不好啦!”大內侍衛統領連跑帶跪地闖了進來。
秦瑄蹙了蹙眉,復又恢復了往日的淡然模樣,似是玩笑道:“何事如此驚慌?怎麼,今年又瞧見殿內有暗器射出了?”
底下群臣聽了這話,想到去年宋蕪在殿上玩角黍的那一幕,一時間有附和著尬笑的,有低頭喝酒悶不做聲的。場面頗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