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玄沄也許是第一次對什麼生出了幾分可稱之為羨慕的感情。
他終究是個人修,人雖被稱為萬靈之首,但身負的業障因果卻也是他者的幾倍。放眼四海,誰又能做到真正的放浪形骸,無拘無束?得道講求的是出世,但在求道的一路上,人卻時時刻刻活在「世」中。
哪怕是修為高深如洞華真人也不得例外。
他原本已至大乘,本可閉關為突破做準備,但因收了玄沄為徒,便時不時分心指點。外加聚清觀諸事繁雜,他雖有心栽培座下大弟子成為下任掌門,但大事上依然要交由他定奪。如此這般,白白耽誤了不少時辰,洞華有一日竟發現自己已有了衰頹之兆,掐指一算,恐是大限將至。
洞華真人現年已有六百一十二歲,在修真者中,這並不能算短壽,但以他的修為而言實數可惜。原本只差一步便可羽化登仙。這放在他人身上或許便要放手一搏,與天爭這最後一線生機。或是趁現在脫離肉身另尋軀殼,奪舍後再續仙緣。
但是洞華真人什麼也沒做。
他只將此事說予了自己的大弟子聽。讓他早做準備,屆時站出來主持大局。虛懷一邊磕頭領命一邊熱淚長流,但怎奈師尊依舊一副樂享天年的模樣,令他無法傾吐心頭滾滾不盡的悲傷和不舍。
「為師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那小師弟。」
洞華真人嘆道。
「他年歲尚小,卻身世坎坷。為師這一去恐怕會有不少人苛責於他。」
「師尊您放心,我一定會護著師弟,讓他專心修煉。」
洞華搖了搖頭。
「怕只怕他自己堪不破……」
那一日,玄沄依然在後山練劍。洞華真人卻忽然出現,沖他招了招手。
「師尊。」
玄沄收劍入鞘,走至老人跟前行禮。
洞華真人沒有問他近日功課,反而拉著他在那後山涼亭坐下,同他絮絮叨叨拉起家常。什麼你三師兄久未歸山,定是又被哪處的美酒給迷住了;你四師兄家中又添一新丁,孩子的名字我都想好了;你六師兄的徒弟與人鬥法惹了大禍,把他氣得拂塵都砸爛了……
玄沄坐在一邊靜靜聽著,從頭至尾沒有出聲。末了洞華真人朝他微微一笑。
「沄兒,為師近日替你占了一卦,你可知算出了什麼?」
「弟子不知。」
「為師算出你命中會苦尋一物,上下求索,卻始終不得門法。」
「……」
「不過你不必擔心。為師連破解之法也一同給你算出來了。你生於土年,屬金抱火,名裡帶水,可見你命中缺木。到時若實在沒法子,就在名里添個木試試吧。」
「……」
洞華真人拈鬚而笑,話頭一轉。
「為師當日問你的話,你想好了沒有?」
玄沄輕輕蹙起了眉。
「弟子愚鈍,日日思索,卻也只想通了一點。」
「哦?」
「若己身之外都可算『外』,那外過多過雜,人若處處順之反受其縛。最終那『外化』也變成了『內化』,得不償失。」
「因而,『外化』並非指化於境,而是指化於道。道雖有千千萬,但大道歸一。就如那草木消長,無論世間如何變換,都以無為而為之。」
洞華點了點頭。
「不錯,你已看到了這一層。但是更深的,恐怕要你自己下山去尋了。」
老人笑道。
「去吧,不化有不化的益處,化也有化的道理,是時候該入世走一遭了。」
之後洞華讓玄沄再將那煜戈劍的八十一式從頭至尾演練一遍。玄沄照做了。這一招一式皆是在洞華的指點下完成。動若疾火,至剛至陽,直中生變,行似驚雷。這套劍法威力驚人卻又極具觀感,想來日後必會震動整個神州大地。這一套練完,不知不覺已是月上中天。
而在那如水的月光下,洞華真人於涼亭之中盤腿而坐,闔目淺笑,已然坐化。
作者有話說: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出自莊子《逍遙遊》;「外化而內不化」,出自《莊子 知北游》
第121章 棲鳥之歌(三)
後來,玄沄總會一遍遍憶起當日師尊說過的話。哪怕他跪於洞華真人的衣冠冢前,依然在一刻不停地思索著對方話里蘊含的真意。
像洞華真人這樣的大能是不能留下屍身的,因為即使魂魄消散,其體內還留有精醇的修為和靈力。為防被奸邪之人盜走,在虛懷的主持下,洞華真人的屍骨在大禮上被一捧真火火化,連骨灰也沒有剩下。
那一日,聚清觀全門上下千餘名弟子齊齊下跪,哀聲慟哭,那哭聲傳至山下百餘里不絕。其他修真門派也紛紛派了代表前來參加大禮。那秀麗的羅浮山仿佛一夜之間身披素縞,萬物同悲。聞者心碎,見者哀淒。
而在大禮上,排在掌門弟子末尾的玄沄卻從頭至尾都未掉過一滴淚。這讓許多人心懷憤恨,甚至在禮畢後破口大罵。
「你這凶星,就是你把掌門給剋死了!你還好意思留在這裡!還不快滾下山去!!」
儘管虛懷立刻控制住了場面,但他越是回護,那些人就越是心懷憤懣,恨不得當堂把這害死掌門的仇人一掌拍死。玄沄看都未看他們一眼,兀自走出了大殿。
他終究是個人修,人雖被稱為萬靈之首,但身負的業障因果卻也是他者的幾倍。放眼四海,誰又能做到真正的放浪形骸,無拘無束?得道講求的是出世,但在求道的一路上,人卻時時刻刻活在「世」中。
哪怕是修為高深如洞華真人也不得例外。
他原本已至大乘,本可閉關為突破做準備,但因收了玄沄為徒,便時不時分心指點。外加聚清觀諸事繁雜,他雖有心栽培座下大弟子成為下任掌門,但大事上依然要交由他定奪。如此這般,白白耽誤了不少時辰,洞華有一日竟發現自己已有了衰頹之兆,掐指一算,恐是大限將至。
洞華真人現年已有六百一十二歲,在修真者中,這並不能算短壽,但以他的修為而言實數可惜。原本只差一步便可羽化登仙。這放在他人身上或許便要放手一搏,與天爭這最後一線生機。或是趁現在脫離肉身另尋軀殼,奪舍後再續仙緣。
但是洞華真人什麼也沒做。
他只將此事說予了自己的大弟子聽。讓他早做準備,屆時站出來主持大局。虛懷一邊磕頭領命一邊熱淚長流,但怎奈師尊依舊一副樂享天年的模樣,令他無法傾吐心頭滾滾不盡的悲傷和不舍。
「為師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那小師弟。」
洞華真人嘆道。
「他年歲尚小,卻身世坎坷。為師這一去恐怕會有不少人苛責於他。」
「師尊您放心,我一定會護著師弟,讓他專心修煉。」
洞華搖了搖頭。
「怕只怕他自己堪不破……」
那一日,玄沄依然在後山練劍。洞華真人卻忽然出現,沖他招了招手。
「師尊。」
玄沄收劍入鞘,走至老人跟前行禮。
洞華真人沒有問他近日功課,反而拉著他在那後山涼亭坐下,同他絮絮叨叨拉起家常。什麼你三師兄久未歸山,定是又被哪處的美酒給迷住了;你四師兄家中又添一新丁,孩子的名字我都想好了;你六師兄的徒弟與人鬥法惹了大禍,把他氣得拂塵都砸爛了……
玄沄坐在一邊靜靜聽著,從頭至尾沒有出聲。末了洞華真人朝他微微一笑。
「沄兒,為師近日替你占了一卦,你可知算出了什麼?」
「弟子不知。」
「為師算出你命中會苦尋一物,上下求索,卻始終不得門法。」
「……」
「不過你不必擔心。為師連破解之法也一同給你算出來了。你生於土年,屬金抱火,名裡帶水,可見你命中缺木。到時若實在沒法子,就在名里添個木試試吧。」
「……」
洞華真人拈鬚而笑,話頭一轉。
「為師當日問你的話,你想好了沒有?」
玄沄輕輕蹙起了眉。
「弟子愚鈍,日日思索,卻也只想通了一點。」
「哦?」
「若己身之外都可算『外』,那外過多過雜,人若處處順之反受其縛。最終那『外化』也變成了『內化』,得不償失。」
「因而,『外化』並非指化於境,而是指化於道。道雖有千千萬,但大道歸一。就如那草木消長,無論世間如何變換,都以無為而為之。」
洞華點了點頭。
「不錯,你已看到了這一層。但是更深的,恐怕要你自己下山去尋了。」
老人笑道。
「去吧,不化有不化的益處,化也有化的道理,是時候該入世走一遭了。」
之後洞華讓玄沄再將那煜戈劍的八十一式從頭至尾演練一遍。玄沄照做了。這一招一式皆是在洞華的指點下完成。動若疾火,至剛至陽,直中生變,行似驚雷。這套劍法威力驚人卻又極具觀感,想來日後必會震動整個神州大地。這一套練完,不知不覺已是月上中天。
而在那如水的月光下,洞華真人於涼亭之中盤腿而坐,闔目淺笑,已然坐化。
作者有話說: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出自莊子《逍遙遊》;「外化而內不化」,出自《莊子 知北游》
第121章 棲鳥之歌(三)
後來,玄沄總會一遍遍憶起當日師尊說過的話。哪怕他跪於洞華真人的衣冠冢前,依然在一刻不停地思索著對方話里蘊含的真意。
像洞華真人這樣的大能是不能留下屍身的,因為即使魂魄消散,其體內還留有精醇的修為和靈力。為防被奸邪之人盜走,在虛懷的主持下,洞華真人的屍骨在大禮上被一捧真火火化,連骨灰也沒有剩下。
那一日,聚清觀全門上下千餘名弟子齊齊下跪,哀聲慟哭,那哭聲傳至山下百餘里不絕。其他修真門派也紛紛派了代表前來參加大禮。那秀麗的羅浮山仿佛一夜之間身披素縞,萬物同悲。聞者心碎,見者哀淒。
而在大禮上,排在掌門弟子末尾的玄沄卻從頭至尾都未掉過一滴淚。這讓許多人心懷憤恨,甚至在禮畢後破口大罵。
「你這凶星,就是你把掌門給剋死了!你還好意思留在這裡!還不快滾下山去!!」
儘管虛懷立刻控制住了場面,但他越是回護,那些人就越是心懷憤懣,恨不得當堂把這害死掌門的仇人一掌拍死。玄沄看都未看他們一眼,兀自走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