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頁
他們不敢算到永樂皇帝的身上,畢竟那是皇帝,紀綱就不同了,沒有背景,草根出身,不找他算帳,找誰?
“不用刑?”文景輝聽了武大的分析,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對,就是不用刑的問案方式!”
“可是,不用刑,怎麼能問出東西?”武大這個時候也有些撓頭,他都知道,三木之下,焉有不招?不用刑,怎麼辦?
“你去找紀綱來!”文景輝推了推武大:“我有話跟他說!”
“好!”武大立刻就去了對面的紀家,找紀綱。
此時的紀綱也在家犯愁呢。
“錦衣衛就算我們是個鄉下人都聽說過,那個什麼伯夫人說,當年她公爹,每次上朝前,都跟家裡人告別,是那種死別!就怕被錦衣衛的人抓去,一直是有去無回的啊!”紀家舅媽竟然知道錦衣衛,還很怕錦衣衛。
可如今,這個臭名昭著的活兒,竟然落到了她兒子的身上!
“聖旨都下了,誰敢抗旨啊!”紀綱撓了撓頭:“再說了,漢王這也是為了咱們好。咱們在這裡根基薄,被人挖個坑埋了都不知道,就像這次,若是有個人在錦衣衛里,提前得到消息,豈不好?”
“可名聲還要不要了?”紀家舅舅老實了一輩子,到了兒子這裡卻變的厲害了。
大兒子在老家弄蔬菜大棚,搞的有聲有色;二兒子在金陵,都成了伯爺了還成了錦衣衛副指揮使;三兒子據說在雲南,成了沐府的良醫政!
三個兒子,都外成名就!
就一點不好,三個兒子,就老大有兩個兒子,老二是沒指望了,也不知道老三什麼時候能回來,也該娶妻生子了。
可老二若是做了錦衣衛,名聲可能不好了,到時候老三還能娶到好媳婦嗎?
“舅媽!”就在這個時候,武大到了。
“武大啊,你來得正好,你說你表弟攤上的這叫什麼事兒啊?錦衣衛,是那麼好當的嗎?名聲還要不要了?”紀家二老見到武大就是一通吐苦水。
以前想著兒子當官好,如今看來,當官也不一定就好。
“星宇讓我來帶紀綱過去,他有話和紀綱說,您二老放心,別人當錦衣衛名聲不好,不代表咱們家當錦衣衛名聲就壞了,相信星宇,他有好辦法!”武大向二老保證。
聽到文景輝有好辦法,二老對小大夫還是很信任的,人家是個聰明人。
“好,小綱,你跟著你表哥去,問問先生,有什麼好辦法,可千萬不能壞了名聲啊!你三弟可還沒成親呢!”
“知道了,那我過去了。”紀綱其實也很想知道,文景輝有什麼好辦法教教他。
他自己不在乎名聲,可家裡人在乎啊!
倆人直接又從家裡回到了國公府,文景輝就在書房裡等他呢。
“先生。”紀綱看到文景輝,先行了一禮:“您有什麼好辦法?”
“坐下說。”文景輝笑著受了紀綱一禮,讓他們倆坐下,梁大管家端了熱茶來,親自守在門口,不讓人靠近。
誰也不知道,那一天,屋子裡的三個人都說了什麼,連守門的梁大管家都沒聽清楚。
第二天,文景輝終於放心的收拾了東西,進宮去和義父義母拜別,帶著兩個孩子,和武大一起回了北平府。
臨走的時候,永樂皇帝和徐皇后,皇太子和太子妃,以及皇太孫,和尚未就藩的趙王都送了東西。
而漢王,因為要回開平衛,和文景輝他們可以走一路,只在北平府分開就行了。
因為有漢王同行,護衛的事情,就不用他們操心了。
紀家舅舅和舅媽不放心家裡,紀綱如今又成了錦衣衛副指揮使,二老決定回老家去,那裡是非少,省的在這裡被人算計,連累了兒子就不好了。
所以這樣一來,就剩下紀綱和小丁小范在這邊相互扶特,幸好三個人還有不少同袍在朝,永樂皇帝對紀綱這個男兒媳婦也很看重,倒是不怕被人為難。
辛未,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屬。
甲戌,襄城伯李浚鎮江西。
回到懷柔縣的時候,文景輝特別懷念的看著外頭的風景,這可是老家了。這次他們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衣錦還鄉。
兩位國公,紀家夫妻倆因為紀綱的關係,已經被追封為伯爺和伯夫人了。
一路上,漢王對紀家二老照顧的特別周到!
“漢王還挺有毅力的啊?”文景輝看著漢王圍著二老獻殷勤,這一路上都快成了一景了。
“他到現在都沒能得到舅舅和舅媽的認同,自然要殷勤些啦!”武大難得看到漢王的笑話,特別的得意洋洋,誰讓漢王追的人是他表弟呢。
“還是咱們倆好,我家誰都不用你討好!”文景輝頭一次覺得自己這個孤兒的身份,還蠻不錯的,起碼不用武大費心竭力的討好誰,他倆才能在一起。
“那是!”武大厚臉皮的攬住了小大夫的肩膀。
漢王也算是頭一次上門,走的時候,就請旨,要在懷柔縣徘徊數日,明面上是拜見張三丰老神仙,實際上,去紀家認認門才是目的。
到了懷柔縣,如今懷柔縣的縣令已經變了,一個姓張名福的人擔當,而潘益民潘縣令已經升任北平知府。
設在北京的留守行後軍都督府,武大任都督府的指揮將軍,掌管北平一地軍隊。
“不用刑?”文景輝聽了武大的分析,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對,就是不用刑的問案方式!”
“可是,不用刑,怎麼能問出東西?”武大這個時候也有些撓頭,他都知道,三木之下,焉有不招?不用刑,怎麼辦?
“你去找紀綱來!”文景輝推了推武大:“我有話跟他說!”
“好!”武大立刻就去了對面的紀家,找紀綱。
此時的紀綱也在家犯愁呢。
“錦衣衛就算我們是個鄉下人都聽說過,那個什麼伯夫人說,當年她公爹,每次上朝前,都跟家裡人告別,是那種死別!就怕被錦衣衛的人抓去,一直是有去無回的啊!”紀家舅媽竟然知道錦衣衛,還很怕錦衣衛。
可如今,這個臭名昭著的活兒,竟然落到了她兒子的身上!
“聖旨都下了,誰敢抗旨啊!”紀綱撓了撓頭:“再說了,漢王這也是為了咱們好。咱們在這裡根基薄,被人挖個坑埋了都不知道,就像這次,若是有個人在錦衣衛里,提前得到消息,豈不好?”
“可名聲還要不要了?”紀家舅舅老實了一輩子,到了兒子這裡卻變的厲害了。
大兒子在老家弄蔬菜大棚,搞的有聲有色;二兒子在金陵,都成了伯爺了還成了錦衣衛副指揮使;三兒子據說在雲南,成了沐府的良醫政!
三個兒子,都外成名就!
就一點不好,三個兒子,就老大有兩個兒子,老二是沒指望了,也不知道老三什麼時候能回來,也該娶妻生子了。
可老二若是做了錦衣衛,名聲可能不好了,到時候老三還能娶到好媳婦嗎?
“舅媽!”就在這個時候,武大到了。
“武大啊,你來得正好,你說你表弟攤上的這叫什麼事兒啊?錦衣衛,是那麼好當的嗎?名聲還要不要了?”紀家二老見到武大就是一通吐苦水。
以前想著兒子當官好,如今看來,當官也不一定就好。
“星宇讓我來帶紀綱過去,他有話和紀綱說,您二老放心,別人當錦衣衛名聲不好,不代表咱們家當錦衣衛名聲就壞了,相信星宇,他有好辦法!”武大向二老保證。
聽到文景輝有好辦法,二老對小大夫還是很信任的,人家是個聰明人。
“好,小綱,你跟著你表哥去,問問先生,有什麼好辦法,可千萬不能壞了名聲啊!你三弟可還沒成親呢!”
“知道了,那我過去了。”紀綱其實也很想知道,文景輝有什麼好辦法教教他。
他自己不在乎名聲,可家裡人在乎啊!
倆人直接又從家裡回到了國公府,文景輝就在書房裡等他呢。
“先生。”紀綱看到文景輝,先行了一禮:“您有什麼好辦法?”
“坐下說。”文景輝笑著受了紀綱一禮,讓他們倆坐下,梁大管家端了熱茶來,親自守在門口,不讓人靠近。
誰也不知道,那一天,屋子裡的三個人都說了什麼,連守門的梁大管家都沒聽清楚。
第二天,文景輝終於放心的收拾了東西,進宮去和義父義母拜別,帶著兩個孩子,和武大一起回了北平府。
臨走的時候,永樂皇帝和徐皇后,皇太子和太子妃,以及皇太孫,和尚未就藩的趙王都送了東西。
而漢王,因為要回開平衛,和文景輝他們可以走一路,只在北平府分開就行了。
因為有漢王同行,護衛的事情,就不用他們操心了。
紀家舅舅和舅媽不放心家裡,紀綱如今又成了錦衣衛副指揮使,二老決定回老家去,那裡是非少,省的在這裡被人算計,連累了兒子就不好了。
所以這樣一來,就剩下紀綱和小丁小范在這邊相互扶特,幸好三個人還有不少同袍在朝,永樂皇帝對紀綱這個男兒媳婦也很看重,倒是不怕被人為難。
辛未,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屬。
甲戌,襄城伯李浚鎮江西。
回到懷柔縣的時候,文景輝特別懷念的看著外頭的風景,這可是老家了。這次他們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衣錦還鄉。
兩位國公,紀家夫妻倆因為紀綱的關係,已經被追封為伯爺和伯夫人了。
一路上,漢王對紀家二老照顧的特別周到!
“漢王還挺有毅力的啊?”文景輝看著漢王圍著二老獻殷勤,這一路上都快成了一景了。
“他到現在都沒能得到舅舅和舅媽的認同,自然要殷勤些啦!”武大難得看到漢王的笑話,特別的得意洋洋,誰讓漢王追的人是他表弟呢。
“還是咱們倆好,我家誰都不用你討好!”文景輝頭一次覺得自己這個孤兒的身份,還蠻不錯的,起碼不用武大費心竭力的討好誰,他倆才能在一起。
“那是!”武大厚臉皮的攬住了小大夫的肩膀。
漢王也算是頭一次上門,走的時候,就請旨,要在懷柔縣徘徊數日,明面上是拜見張三丰老神仙,實際上,去紀家認認門才是目的。
到了懷柔縣,如今懷柔縣的縣令已經變了,一個姓張名福的人擔當,而潘益民潘縣令已經升任北平知府。
設在北京的留守行後軍都督府,武大任都督府的指揮將軍,掌管北平一地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