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想起往事,何嬪眼中隱隱有淚,「賀…奶奶,那邊有1排一排的瓦屋,還有幾頭用來翻地的牛,每戶人家屋裡都有好幾種的菜種子,豬圈裡都有小豬,也有人分到的是一整群的小雞,人人都以為在作夢,一直想打聽善人名字,那人死不肯說,後來被逼急了,只說了主人家姓賀——所以我入宮時才說自己姓何,與其跟著我那沒良心的爹的姓,我寧願跟著恩人相似的姓。」
天哪,這何嬪跟賀家居然有這樣的淵源……老天,命運真的在幫賀家。
誰能想到賀彬蔚當年的善心之舉會在幾年後救了自己一命?
這何嬪跟自己差不多年紀,算算,應該在城郊住了兩三年,然後入宮當粗使,沒想到運氣好,一日成主。
何嬪把裝著十萬兩的匣子放到徐靜淞手中,「這銀子你拿回去,我的母親跟弟弟,現在都還在那裡住著,我若收了這銀子,真豬狗不如了。恩公那邊,我自然會去張羅,賀三奶奶不用擔心。」
徐靜淞緊繃的心情這才放鬆下來,突然想哭,但又忍住,顫抖著回答,「民婦多謝何嬪娘娘。」
太好了,賀家有救了!
「雖然不能保證多快,但至少讓他們知道宮中的何嬪在追這件事情,自然會有人動手去辦,我問過宮中的老嬤嬤,若是這樣,快的話三年就能出來了。」
三年,很快了,原本想說要十幾年,甚至沒窮盡的,畢竟沒人關照,賀家暫時又沒現銀可以送,官府哪會辦這種事情。
徐靜淞再也忍不住,眼眶一紅,「民婦愚昧,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能表達,多謝何嬪娘娘大恩大德,民婦回家一定同太婆,婆婆給娘娘抄寫平安經,祝娘娘跟南善公主身體平安。」
回到家,賀家女眷聽聞這遭遇,都傻了。
賀彬蔚安置朝然寺乞兒的事情,他並沒怎麽跟人說起,家人也都不知道,一千兩對當時的賀家來說也不過小錢,沒了就沒了,誰會去追問一個爺們銀子花哪裡。
楊氏最是心急,「這何嬪娘娘真說蔚哥兒是『恩公』!」
如果是,那真是老天開眼了。
他們賀家一直愁朝中無熟人,宮中無熟人,無法幫忙講話,現在若真有這淵源,何嬪斷然不會見死不救,那老爺,文哥兒,蔚哥兒就有希望快點出來了。
她這幾日都無法睡好,總是作夢,夢見文哥兒,蔚哥兒小時候,還有她那隻活了六年的宜哥兒。醒來總是眼淚漣漣,她已經失去一個兒子,那太苦了,眼淚像不會流乾一樣,就算到今天她還無法釋懷,她不能再失去文哥兒跟蔚哥兒,她不要再白髮人送黑髮人,那對一個母親來說迠最嚴厲的懲罰,她要她的孩兒們回來。
「是,媳婦看得出來何嬪娘娘對三爺很是感激,說母親跟弟弟現在都還住那兒,所以無論如何不願意收這筆銀子。」
「那就好。」楊氏一下紅了眼眶,「要是我的哥兒能過得了這一關,就算我立刻死了也甘願。」
徐靜淞忙勸,「婆婆說什麽呢,您要長命百歲,不然等大伯子還有三爺回來,子欲養而親不待,那要多傷心。」
賀老太太瞪了她一眼,「我都還活著,你說什麽死。」
楊氏被婆婆一罵,不敢了,「媳婦說錯了,婆婆恕罪。」
小楊氏跟賀文江夫妻感情不睦,自然沒那麽關心,反而奇怪另一件事情,「憑何嬪現在身分,怎麽不另外安置母親跟弟弟?」
冉艘嫂笑說:「肯定是老太太住城郊習慣了,不肯走,不然以何嬪娘娘現在的聲勢,要安排母親跟弟弟過上富貴生活,不過一句話。」
徐靜淞拿出匣子,「這裡是十萬兩,還請老太太收下。回來路上,想到公公,大伯子,三爺幾年內就能回來,對老天爺很是感激,孫媳婦不才,有個想法請老太太聽一聽。」賀老太太心情很好,於是笑著點頭,「說吧。」
「這好消息自然要傳給公公,大伯子,還有三爺聽,讓他們有點企盼。」
楊氏跟小楊氏都點頭如搗蒜,這是當然的。
「媳婦聽說原本教導三爺的郭先生出去後,有在招學生,束修一個月四十兩,因此現在還沒學生上門,媳婦想一個月多給他一些,讓他每日進大牢里去給三爺講課,當然另外要打點獄卒,睜隻眼閉隻眼。」
賀老太太眼中精光一閃,很快又斂去,「你想讓蔚哥兒在牢中準備進士考試?」
「是,既然何嬪娘娘肯替我們張羅,幾年內肯定能出來,也能還上清白,與其在牢中白費歲月,不如就順便準備考試,等出得牢獄,什麽時候可以考,就去考。」徐靜淞頓了頓,「三爺的人生不過稍微耽擱,還是能跟以前一樣,考進士,捐官,當官爺。」
賀老太太審視她,「經過這一回,你不怕?」
「不怕,當官是三爺一直以來的願望,總不能因為小人誣陷就改了人生志向。越是這種時候,越要顯示出男子漢的擔當與肩膀。」
賀老太太慢慢露出一絲笑意,「媳婦,你給蔚哥兒挑的這媳婦不錯,蔚哥兒有福。」
徐靜淞一喜,「老太太這是答應了?」
「銀子我來出吧。」
徐靜淞連忙說:「那怎麽行,這樣倒顯得孫媳婦要敲詐老太太了,三爺的束修,當然是他自己出。」
眾人都笑了起來。
天哪,這何嬪跟賀家居然有這樣的淵源……老天,命運真的在幫賀家。
誰能想到賀彬蔚當年的善心之舉會在幾年後救了自己一命?
這何嬪跟自己差不多年紀,算算,應該在城郊住了兩三年,然後入宮當粗使,沒想到運氣好,一日成主。
何嬪把裝著十萬兩的匣子放到徐靜淞手中,「這銀子你拿回去,我的母親跟弟弟,現在都還在那裡住著,我若收了這銀子,真豬狗不如了。恩公那邊,我自然會去張羅,賀三奶奶不用擔心。」
徐靜淞緊繃的心情這才放鬆下來,突然想哭,但又忍住,顫抖著回答,「民婦多謝何嬪娘娘。」
太好了,賀家有救了!
「雖然不能保證多快,但至少讓他們知道宮中的何嬪在追這件事情,自然會有人動手去辦,我問過宮中的老嬤嬤,若是這樣,快的話三年就能出來了。」
三年,很快了,原本想說要十幾年,甚至沒窮盡的,畢竟沒人關照,賀家暫時又沒現銀可以送,官府哪會辦這種事情。
徐靜淞再也忍不住,眼眶一紅,「民婦愚昧,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能表達,多謝何嬪娘娘大恩大德,民婦回家一定同太婆,婆婆給娘娘抄寫平安經,祝娘娘跟南善公主身體平安。」
回到家,賀家女眷聽聞這遭遇,都傻了。
賀彬蔚安置朝然寺乞兒的事情,他並沒怎麽跟人說起,家人也都不知道,一千兩對當時的賀家來說也不過小錢,沒了就沒了,誰會去追問一個爺們銀子花哪裡。
楊氏最是心急,「這何嬪娘娘真說蔚哥兒是『恩公』!」
如果是,那真是老天開眼了。
他們賀家一直愁朝中無熟人,宮中無熟人,無法幫忙講話,現在若真有這淵源,何嬪斷然不會見死不救,那老爺,文哥兒,蔚哥兒就有希望快點出來了。
她這幾日都無法睡好,總是作夢,夢見文哥兒,蔚哥兒小時候,還有她那隻活了六年的宜哥兒。醒來總是眼淚漣漣,她已經失去一個兒子,那太苦了,眼淚像不會流乾一樣,就算到今天她還無法釋懷,她不能再失去文哥兒跟蔚哥兒,她不要再白髮人送黑髮人,那對一個母親來說迠最嚴厲的懲罰,她要她的孩兒們回來。
「是,媳婦看得出來何嬪娘娘對三爺很是感激,說母親跟弟弟現在都還住那兒,所以無論如何不願意收這筆銀子。」
「那就好。」楊氏一下紅了眼眶,「要是我的哥兒能過得了這一關,就算我立刻死了也甘願。」
徐靜淞忙勸,「婆婆說什麽呢,您要長命百歲,不然等大伯子還有三爺回來,子欲養而親不待,那要多傷心。」
賀老太太瞪了她一眼,「我都還活著,你說什麽死。」
楊氏被婆婆一罵,不敢了,「媳婦說錯了,婆婆恕罪。」
小楊氏跟賀文江夫妻感情不睦,自然沒那麽關心,反而奇怪另一件事情,「憑何嬪現在身分,怎麽不另外安置母親跟弟弟?」
冉艘嫂笑說:「肯定是老太太住城郊習慣了,不肯走,不然以何嬪娘娘現在的聲勢,要安排母親跟弟弟過上富貴生活,不過一句話。」
徐靜淞拿出匣子,「這裡是十萬兩,還請老太太收下。回來路上,想到公公,大伯子,三爺幾年內就能回來,對老天爺很是感激,孫媳婦不才,有個想法請老太太聽一聽。」賀老太太心情很好,於是笑著點頭,「說吧。」
「這好消息自然要傳給公公,大伯子,還有三爺聽,讓他們有點企盼。」
楊氏跟小楊氏都點頭如搗蒜,這是當然的。
「媳婦聽說原本教導三爺的郭先生出去後,有在招學生,束修一個月四十兩,因此現在還沒學生上門,媳婦想一個月多給他一些,讓他每日進大牢里去給三爺講課,當然另外要打點獄卒,睜隻眼閉隻眼。」
賀老太太眼中精光一閃,很快又斂去,「你想讓蔚哥兒在牢中準備進士考試?」
「是,既然何嬪娘娘肯替我們張羅,幾年內肯定能出來,也能還上清白,與其在牢中白費歲月,不如就順便準備考試,等出得牢獄,什麽時候可以考,就去考。」徐靜淞頓了頓,「三爺的人生不過稍微耽擱,還是能跟以前一樣,考進士,捐官,當官爺。」
賀老太太審視她,「經過這一回,你不怕?」
「不怕,當官是三爺一直以來的願望,總不能因為小人誣陷就改了人生志向。越是這種時候,越要顯示出男子漢的擔當與肩膀。」
賀老太太慢慢露出一絲笑意,「媳婦,你給蔚哥兒挑的這媳婦不錯,蔚哥兒有福。」
徐靜淞一喜,「老太太這是答應了?」
「銀子我來出吧。」
徐靜淞連忙說:「那怎麽行,這樣倒顯得孫媳婦要敲詐老太太了,三爺的束修,當然是他自己出。」
眾人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