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52] 節選自羅伯特・弗洛斯特的《火與冰》。
[53] 拉特莫斯(Latmos):本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座山的名稱,安迪密恩牧羊的地方。
[54] 《神曲》中描述的第九層地獄是一片冰湖。
[55] 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也就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
[56]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義大利雕塑家、金銀工藝師、作家,文藝復興晚期藝術中的風格主義代表人物。
[57] 由聖道明於1215年建立的托缽修會派別。
[58] 尤利烏斯二世(1443-1513),1503年至1513年任教皇,時處文藝復興時期,是他授命米開朗琪羅繪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1511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為免義大利落入法國之手,曾聯合各城市及西班牙拼湊成反對法國的“神聖聯盟”,但被法國擊敗。
[59] 即拉斐爾展覽室,位於梵蒂岡宮殿的右端,波吉亞寓所之上,在第二層,一共有4個展室,每一個展室有自己不同的主題:火災之屋、署名室、埃里奧多拉之屋、君士坦丁大帝之屋。
[60] 署名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天花板壁畫《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馳譽於世,是拉斐爾在25歲左右的作品,該室四幅主畫為:《聖體的爭論》《雅典學院》《三大德性》《帕納索斯山》。後文中提到的那幅壁畫即是《雅典學院》。
[61] 古希臘哲學家,出生於小亞細亞的愛非斯城,是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萬物的始基是“火”,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是永恆的活火,是運動變化的。他指出宇宙中存在著矛盾、對立和轉化,鬥爭是萬物之王。他具有豐富的自發辯證法思想,被列寧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論自然》,最著名的論斷是“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
[62] 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家,與同時期的列昂納多・達・芬奇各領風騷,曾參與設計聖彼得大教堂。
[63] 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畫家。原名圭多・迪彼得羅(Guido di Pietro),安基利科(意為天使)是後人給他的美稱。現存最早作品是1429年完成的祭壇畫《聖彼得殉教》,他的代表作還有《受胎告知》《從十字架上放下基督遺體》和他在聖馬可修道院各僧房、樓梯過道等處的45幅壁畫。
[64] 平托瑞丘是文藝復興晚期繪畫風格的代表,技法獨特細膩,造型強調流暢曼妙的線條,有拉斐爾秀美筆法的遺風,設色和動態克制溫文,但柔媚有餘,力度不足,構圖上面也顯得散亂漫不經心,缺乏戲劇性和高潮。
[65] 歐洲中世紀時的刑具,外表像個人形棺材,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可活動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
[66] 《聖經·創世紀》中說道:“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畫家德拉克羅瓦曾以此畫過一幅畫,表現了一天使拿著火焰之劍將亞當和夏娃驅逐出伊甸園。
[67] 利奧十世:1513年繼位,他聘請拉斐爾為他歌功頌德,繪製壁畫,這使拉斐爾窮於應付,不得不招收大量徒弟作為幫手。有些大構圖壁畫就是由他起草讓學生們繪製的,然後再由拉斐爾做些修改與潤飾,但教皇的肖像仍由拉斐爾親手繪製,是他去世前3年完成的傑作。
[68] 汪達爾人和西哥特人皆為日耳曼人的分支,都曾攻占羅馬。
[69] 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中,普洛斯彼羅是義大利北部米蘭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東尼奧利用那不勒斯國王阿隆佐的幫助,篡奪了他的寶座,致使普洛斯彼羅和三歲的小女兒歷盡艱險漂流到一座島上,他用魔法降服了島上的精靈和妖怪,之後用魔法喚起一陣風暴,使其弟和那不勒斯國王的船傾覆在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無恙,登岸後依然鉤心斗角,最後普洛斯彼羅用魔法降服了弟弟和阿隆佐,他們答應恢復他的爵位,並一起回到了義大利。
[70] 原為伊朗東北部一城市名。
[71] 澳大利亞灌木,具有稠密的花狀圓柱形尖刺,上帶大量長而突出的雄蕊,形如瓶刷。
[72] 穆斯林國家中相當於紅十字會的組織的會徽。
[73] 鑄在赫耳墨斯所持權杖上的標誌,用於象徵醫生這一職業。
[74] 鐵皮人、稻草人、獅子都是《綠野仙蹤》里的角色。
[75] 蠼螋是一種昆蟲,傳說會通過耳朵進入大腦。
[76] 原文為法語。
[77] 相干光:具有干涉性,振動方向、幅度和相位保持恆定的波,最典型的相干光就是雷射。
[78] 源自弗雷德里克・麥克西米蘭・馮・克林格(1752-1831)的一部戲劇。
[79] 能量或功的單位,相當於一達因的力在移動一厘米時所做的功。
[80] 此處選用屠岸譯本,在原譯文基礎上略有修改。
[81] 這首詩摘自濟慈的《希臘古瓮頌》。此處選用查良錚譯本,在原譯文基礎上略有修改。
[82] 希臘神話中,月之女神發現了睡夢中的安迪密恩,她被年輕牧羊人的英俊相貌所傾倒,捨不得離去,並希望他能長睡不醒,以便每晚都能看到他。因此她求助於宙斯,讓他永葆青春,長眠不醒。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53] 拉特莫斯(Latmos):本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座山的名稱,安迪密恩牧羊的地方。
[54] 《神曲》中描述的第九層地獄是一片冰湖。
[55] 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也就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
[56]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義大利雕塑家、金銀工藝師、作家,文藝復興晚期藝術中的風格主義代表人物。
[57] 由聖道明於1215年建立的托缽修會派別。
[58] 尤利烏斯二世(1443-1513),1503年至1513年任教皇,時處文藝復興時期,是他授命米開朗琪羅繪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1511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為免義大利落入法國之手,曾聯合各城市及西班牙拼湊成反對法國的“神聖聯盟”,但被法國擊敗。
[59] 即拉斐爾展覽室,位於梵蒂岡宮殿的右端,波吉亞寓所之上,在第二層,一共有4個展室,每一個展室有自己不同的主題:火災之屋、署名室、埃里奧多拉之屋、君士坦丁大帝之屋。
[60] 署名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天花板壁畫《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馳譽於世,是拉斐爾在25歲左右的作品,該室四幅主畫為:《聖體的爭論》《雅典學院》《三大德性》《帕納索斯山》。後文中提到的那幅壁畫即是《雅典學院》。
[61] 古希臘哲學家,出生於小亞細亞的愛非斯城,是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萬物的始基是“火”,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是永恆的活火,是運動變化的。他指出宇宙中存在著矛盾、對立和轉化,鬥爭是萬物之王。他具有豐富的自發辯證法思想,被列寧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論自然》,最著名的論斷是“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
[62] 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家,與同時期的列昂納多・達・芬奇各領風騷,曾參與設計聖彼得大教堂。
[63] 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畫家。原名圭多・迪彼得羅(Guido di Pietro),安基利科(意為天使)是後人給他的美稱。現存最早作品是1429年完成的祭壇畫《聖彼得殉教》,他的代表作還有《受胎告知》《從十字架上放下基督遺體》和他在聖馬可修道院各僧房、樓梯過道等處的45幅壁畫。
[64] 平托瑞丘是文藝復興晚期繪畫風格的代表,技法獨特細膩,造型強調流暢曼妙的線條,有拉斐爾秀美筆法的遺風,設色和動態克制溫文,但柔媚有餘,力度不足,構圖上面也顯得散亂漫不經心,缺乏戲劇性和高潮。
[65] 歐洲中世紀時的刑具,外表像個人形棺材,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可活動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
[66] 《聖經·創世紀》中說道:“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畫家德拉克羅瓦曾以此畫過一幅畫,表現了一天使拿著火焰之劍將亞當和夏娃驅逐出伊甸園。
[67] 利奧十世:1513年繼位,他聘請拉斐爾為他歌功頌德,繪製壁畫,這使拉斐爾窮於應付,不得不招收大量徒弟作為幫手。有些大構圖壁畫就是由他起草讓學生們繪製的,然後再由拉斐爾做些修改與潤飾,但教皇的肖像仍由拉斐爾親手繪製,是他去世前3年完成的傑作。
[68] 汪達爾人和西哥特人皆為日耳曼人的分支,都曾攻占羅馬。
[69] 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中,普洛斯彼羅是義大利北部米蘭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東尼奧利用那不勒斯國王阿隆佐的幫助,篡奪了他的寶座,致使普洛斯彼羅和三歲的小女兒歷盡艱險漂流到一座島上,他用魔法降服了島上的精靈和妖怪,之後用魔法喚起一陣風暴,使其弟和那不勒斯國王的船傾覆在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無恙,登岸後依然鉤心斗角,最後普洛斯彼羅用魔法降服了弟弟和阿隆佐,他們答應恢復他的爵位,並一起回到了義大利。
[70] 原為伊朗東北部一城市名。
[71] 澳大利亞灌木,具有稠密的花狀圓柱形尖刺,上帶大量長而突出的雄蕊,形如瓶刷。
[72] 穆斯林國家中相當於紅十字會的組織的會徽。
[73] 鑄在赫耳墨斯所持權杖上的標誌,用於象徵醫生這一職業。
[74] 鐵皮人、稻草人、獅子都是《綠野仙蹤》里的角色。
[75] 蠼螋是一種昆蟲,傳說會通過耳朵進入大腦。
[76] 原文為法語。
[77] 相干光:具有干涉性,振動方向、幅度和相位保持恆定的波,最典型的相干光就是雷射。
[78] 源自弗雷德里克・麥克西米蘭・馮・克林格(1752-1831)的一部戲劇。
[79] 能量或功的單位,相當於一達因的力在移動一厘米時所做的功。
[80] 此處選用屠岸譯本,在原譯文基礎上略有修改。
[81] 這首詩摘自濟慈的《希臘古瓮頌》。此處選用查良錚譯本,在原譯文基礎上略有修改。
[82] 希臘神話中,月之女神發現了睡夢中的安迪密恩,她被年輕牧羊人的英俊相貌所傾倒,捨不得離去,並希望他能長睡不醒,以便每晚都能看到他。因此她求助於宙斯,讓他永葆青春,長眠不醒。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