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劉寧就紅了臉,這一次連霍去病都有些窘迫了,他求情一樣地說,“阿姨——”
“少年意氣固然好,”陳嬌卻沉下臉來,淡淡地道,“但你要明白一件事,你舅舅花了很多心血才在軍界立足,衛家、韓家、陳家雖然也不是沒有飛揚跋扈的紈絝子弟,但在政壇、軍界,卻從來都是謙沖和氣,輕易不與人為敵。你要是把這種輕率的習氣帶到政壇中來,就算戰功再彪炳,那也是為衛家添麻煩。”
“可我這是出去打仗——”霍去病終於流露出對戰事的渴望,跪著向前挪移了幾步,懇求地說,“又不是入仕做事——”
劉寧這時候反而明白了過來,她看了母親一眼,小心翼翼地說,“表哥,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還不懂嗎?母后的意思,軍界就是政界,讓你就算是參軍立功,也別顯擺你的紈絝脾氣!”
陳嬌再忍不住,捂住嘴呵呵地笑起來,她嗔怪劉寧,“早知道,不喊你一塊過來。母后想要敲打敲打你表哥,都被你點破。”
劉寧就撒嬌,“可您喊我過來,不就是為了讓我和您一搭一唱嗎?我還當我這是在幫您呢,沒想到您不誇我不說了,反而還數落我!”
母女倆對視一眼,驀地都笑得花枝亂顫,倒是把霍去病笑得很有幾分無措,他這時候倒沒有順著杆子往上爬了,等兩個女人笑完了,才正正經經地給陳嬌行禮,“娘娘提點得是,我一定謹言慎行,不為家裡添麻煩。”
“這句話,你要時時刻刻記在心裡才好。”陳嬌別有深意地道,“戰場上儘管隨意去打,下了戰場,你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要為你舅舅添太多麻煩就對了。”
她嘆了口氣,“你現在出發,還趕得上你舅舅的軍隊。該怎麼用你,就看他的意思了,這幾年內,對匈奴是肯定不會稍停的,只要你能耐夠大,自己掙個千戶、萬戶侯,也不是什麼難事。”
又看了劉寧一眼,輕聲說,“大漢規矩,列侯尚公主,當利公主是長女,多少人都要求娶,沒有個侯爵位,有些事也不好操辦。別讓阿寧等得太久了,過了十五歲還不成婚,她父親是要著急的。”
按劉寧現在的年紀來說,給霍去病建功立業的時間,也就只有三年了。他現在雖然官職高,但距離列侯卻還有很遙遠的距離。這份挑戰是一點都不簡單,但霍去病卻輕鬆自如地就接受了下來,他自信地說,“下臣必定不會讓娘娘和公主失望,多謝娘娘成全!”
陳嬌露出一絲微笑,把霍去病打發了出去,才轉過來打趣劉寧,“母后對你不差吧?”
劉寧一下就撲到陳嬌懷裡,還有幾分不好意思,“沒想到母后什麼都看在眼裡了!”
陳嬌只是笑——劉寧現在還住在椒房殿裡呢,她的一舉一動要是能瞞得過陳嬌,陳嬌這個皇后,還能當得這麼有滋味?
她愛惜地摸了摸劉寧的鬢髮,多少帶了些欣慰地想:這個孩子,那是養得和她很親的,和劉壽又不一樣,劉壽畢竟是太子,身份要尷尬得多了。
正這樣想,劉寧又坐起身來,她顯然是想要討好母親,便提議道,“閒著也是閒著,我彈一首曲子給母后聽聽?您說練琴可以陶冶情操,我原來還不信——”
多少年前的絮語,一下就又回到了陳嬌耳邊,“到時候,娘娘操琴,子夫鼓瑟,皇長子嘛,就讓他拍拍小鼓,陛下見了,一定高興。”
那時候的衛子夫,也就比現在的劉寧再大了幾歲,正是風華初綻的年紀——劉寧和母親生得很像,略略一低頭時,那豐潤的黑髮斜斜地披下來,就很有當年母親的丰姿。
陳嬌心頭的暖意,忽然間又一點點地淡了去:殺了人家的母親,還想著和人家母女情深,是不是也太諷刺了一點?
94、絕路
劉徹對陳嬌的決定多少有幾分不以為然,“霍去病雖然是個好小伙子,但你這麼一說,要是他沒有掙個千戶侯,那就不好操辦了。難道出爾反爾,還是把阿寧嫁他?那對大姐可就有點不好交代了。要是不嫁給他,阿寧又要鬧得不成樣子了,心不甘情不願的,就是嫁給了曹襄,日子也過得不開心。”
陳嬌倒是淡定得很,“你對霍去病就那麼沒信心呀?”
見劉徹有幾分認真的意思了,只好說,“畢竟是衛青的外甥,要真是無能到一點功勞都沒有,那阿寧肯定也不能嫁他。有了功勞之後,該怎麼封,還不是你這個做爹的一句話?大不了先預支一個千戶侯出來,以後立功沒賞,沒功有罰。”
劉徹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胡鬧!哪有這麼兒戲的?”
“我說不兒戲就不兒戲。”陳嬌難得刁蠻,“要不然,衛青立功不賞,賞給霍去病那也成啊。他們兩情相悅,我可不干拆散鴛鴦的事情,不然阿寧要埋怨我呢。”
畢竟是女兒,嫁給誰其實和大局關係也不大。衛青這幾年來戰功連連,按理來說也是應該多賞賜一番,以便樹立他的威嚴,令他在軍中說話更有分量——畢竟現在誰都看得清楚,將來這十多年中,大漢邊事,也就只能看衛青了。有個公主外甥媳婦,對衛家、霍家來說,至少能令他們在老牌列侯跟前腰杆更直,一些不必要的內耗、摩擦,或許也就再不會發生了。
“那就看看霍去病的表現吧。”劉徹說,“阿壽的婚事,你也該下個決斷了,列侯們現在都學乖了,知道你看著和氣,其實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全都變著法子向我獻美,夸自己家的女兒好,堪為太子妃。就連安樂侯都不例外,看樣子是連宰相都不想做了,寧願家裡出一個太子妃。”
那還不是因為劉徹的丞相實在是太難做了?陳嬌看了劉徹一眼,不接這個話題。“太子妃還是要慢慢看,我看中了一個,是新陽侯家的姑娘,不過今年年紀還太小了一點——”
“多小?”劉徹舒展開眉頭,禁不住就追問,“要是確實好,先定下來,等幾年也不怕的!”
新陽侯一家都是庸才,並且人丁稀少,家事寥落,平時除了關著門過日子,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嗜好。城裡的好事、壞事都和他們無關,太子妃出自這樣的家庭,對太子、對劉徹來說,都是好事。
陳嬌看了劉徹一眼,慢吞吞地說。“三歲。”
劉徹氣得又要拿胡茬子來磨陳嬌的臉,卻也明白了陳嬌的意思:這些列侯人家的女兒,她是沒有一個看得上的。
“但又不能不立高門女。”作為帝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顧慮,“現在邊關正在打仗,裡頭也正在改革,主父偃的推恩令,我覺得很有道理。正預備放手讓他去做,列侯這裡,最好是別出太大的亂子。”
“那也就只有新陽侯好選了。”陳嬌說,“新陽侯夫人是個別人給了氣受都不敢發作的軟性子,新陽侯本人就不必說了,成天求仙問道的,和你倒是很有話說。新陽侯世子和他娘一個樣,什麼事都只聽底下人的擺布,深得‘韜晦’精髓。他們家人口簡單,娃娃長得也不差,再過十年,劉壽二十五六歲,姑娘家十三四歲,也就不覺得年歲差得多了。不過,那之前要是鬧出庶長子來,就不大好看,要選她,你就得自己去敲打阿壽啦。”
劉徹怎麼想都覺得不妥當,他未置可否,又和陳嬌商量,“大王姬把女兒寵得不成樣子,前幾天我讓她到我跟前來,小小年紀,穿金戴銀、奢靡浪費不說,頤指氣使,連對我這個當爹的說話口氣都很驕縱。這樣長大,以後還有誰能治得了她?豈不又是一個小討厭?你得了閒,把大王姬叫到椒房殿裡敲打敲打。”
這幾年來,宮中陸陸續續添了四五個孩子,有的沒有序齒就已經夭折,活下來的就是兩個公主,大王姬身邊的德邑公主年紀比較大,已經四五歲了,還有一位陽石公主剛過兩歲生日,母親卻不大得寵,目前還就只得一個美人位份。餘下的女人還是和當年一樣,再得寵也就是曇花一現。那天左尚署還輾轉和桑弘羊抱怨:要不是修建了上林苑,未央宮恐怕還真裝不下這麼多美人了。
陳嬌這些年來也越來越少過問後宮美人諸事,反正不得寵的一律去永巷居住,得寵的暫且占據了好宮殿,也要給後來者讓路,除非給劉徹生育過子女,才有不錯的宮室居住。椒房霸寵,氣勢凌駕於諸人之上,她又幾乎是絕對公平,因此在後宮的威望,並無一人可以動搖。大王姬和李美人見到她,也從來都不敢粗聲喘氣。至於私底下怎麼和新得寵的美人擺威風,只要不大過分,陳嬌是從來都懶得過問的。
不過,既然天子發話,她也少不得派人把大王姬和李美人叫到椒房殿來。這兩個妃嬪也都機不可失地帶上了女兒,讓她們在皇后跟前獻美。
能得到劉徹留情的,自然都不是什麼庸脂俗粉,所生女兒,也是眉目如畫,打扮得又華貴,看著都像是精緻的瓷娃娃,很是惹人疼惜,再加上母親多半正當盛年,此時加意盛裝,母女坐在一塊,看得陳嬌很想攬鏡自照,又感到一種危機:年過三十,就覺得自己一天天再老,但後宮的年輕女人,卻永不會停止往上爬的腳步。
“《孝經》都讀過沒有?”她開門見山,雖然帶著微笑,但語氣卻很嚴厲。“去年天子生日時,我特意讓人給你們二人送去,以備你們得閒教導公主時使用,劉婉現在已經開始認字了吧?讀的是什麼書?”
似乎是知道自己已經惹得父親不悅,平時劉婉就已經夠懼怕陳嬌了,今天顯得還要更畏縮,藏在母親身後,只露出一邊眼睛,看了陳嬌一眼,又瑟縮到母親懷裡,小手緊緊揪住了大王姬的衣襟,看起來就顯得很楚楚可憐。
大王姬在當年被劉徹發作過之後,就徹底沒了脾氣,比李美人更沒有志氣,見到陳嬌,恨不得把鼻子都貼到地上,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一旦說話,那也必定是溢美之詞。今天倒是要比平時都更有勇氣一點,她略略側過頭,捉住了劉婉的手,低聲對陳嬌請罪。“全是賤妾不好,平時對小公主疏於教導。娘娘送來的《孝經》,因我不識字,也就疏忽了擱置一邊,辜負了娘娘的苦心。請娘娘責罰,小公主她人畢竟還小,並不懂事,娘娘就——”
陳嬌又看了李美人和陽石公主一眼,見陽石公主也是縮在母親懷裡,被母親的雙手呵護輕拍,忽然間便有幾分意興闌珊。
劉壽和劉寧也不能說不親近母親,畢竟是從小在椒房殿裡養起來的。她也不能說不喜歡這兩個孩子——從小看到大的,能不疼嗎?
只是遇事害怕的時候,他們就從來不會想到依偎在陳嬌懷裡。劉壽的心事話,多半是楚服傳達給她知道,劉寧也有自己的養娘,雖然在椒房殿裡居住,但陳嬌是沒有把他們朝夕帶在身邊的,她對他們來說,雖然是個不錯的養母,但始終不是親生母親。這份溫情到了真正的母女跟前,高下立見。
“少年意氣固然好,”陳嬌卻沉下臉來,淡淡地道,“但你要明白一件事,你舅舅花了很多心血才在軍界立足,衛家、韓家、陳家雖然也不是沒有飛揚跋扈的紈絝子弟,但在政壇、軍界,卻從來都是謙沖和氣,輕易不與人為敵。你要是把這種輕率的習氣帶到政壇中來,就算戰功再彪炳,那也是為衛家添麻煩。”
“可我這是出去打仗——”霍去病終於流露出對戰事的渴望,跪著向前挪移了幾步,懇求地說,“又不是入仕做事——”
劉寧這時候反而明白了過來,她看了母親一眼,小心翼翼地說,“表哥,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還不懂嗎?母后的意思,軍界就是政界,讓你就算是參軍立功,也別顯擺你的紈絝脾氣!”
陳嬌再忍不住,捂住嘴呵呵地笑起來,她嗔怪劉寧,“早知道,不喊你一塊過來。母后想要敲打敲打你表哥,都被你點破。”
劉寧就撒嬌,“可您喊我過來,不就是為了讓我和您一搭一唱嗎?我還當我這是在幫您呢,沒想到您不誇我不說了,反而還數落我!”
母女倆對視一眼,驀地都笑得花枝亂顫,倒是把霍去病笑得很有幾分無措,他這時候倒沒有順著杆子往上爬了,等兩個女人笑完了,才正正經經地給陳嬌行禮,“娘娘提點得是,我一定謹言慎行,不為家裡添麻煩。”
“這句話,你要時時刻刻記在心裡才好。”陳嬌別有深意地道,“戰場上儘管隨意去打,下了戰場,你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要為你舅舅添太多麻煩就對了。”
她嘆了口氣,“你現在出發,還趕得上你舅舅的軍隊。該怎麼用你,就看他的意思了,這幾年內,對匈奴是肯定不會稍停的,只要你能耐夠大,自己掙個千戶、萬戶侯,也不是什麼難事。”
又看了劉寧一眼,輕聲說,“大漢規矩,列侯尚公主,當利公主是長女,多少人都要求娶,沒有個侯爵位,有些事也不好操辦。別讓阿寧等得太久了,過了十五歲還不成婚,她父親是要著急的。”
按劉寧現在的年紀來說,給霍去病建功立業的時間,也就只有三年了。他現在雖然官職高,但距離列侯卻還有很遙遠的距離。這份挑戰是一點都不簡單,但霍去病卻輕鬆自如地就接受了下來,他自信地說,“下臣必定不會讓娘娘和公主失望,多謝娘娘成全!”
陳嬌露出一絲微笑,把霍去病打發了出去,才轉過來打趣劉寧,“母后對你不差吧?”
劉寧一下就撲到陳嬌懷裡,還有幾分不好意思,“沒想到母后什麼都看在眼裡了!”
陳嬌只是笑——劉寧現在還住在椒房殿裡呢,她的一舉一動要是能瞞得過陳嬌,陳嬌這個皇后,還能當得這麼有滋味?
她愛惜地摸了摸劉寧的鬢髮,多少帶了些欣慰地想:這個孩子,那是養得和她很親的,和劉壽又不一樣,劉壽畢竟是太子,身份要尷尬得多了。
正這樣想,劉寧又坐起身來,她顯然是想要討好母親,便提議道,“閒著也是閒著,我彈一首曲子給母后聽聽?您說練琴可以陶冶情操,我原來還不信——”
多少年前的絮語,一下就又回到了陳嬌耳邊,“到時候,娘娘操琴,子夫鼓瑟,皇長子嘛,就讓他拍拍小鼓,陛下見了,一定高興。”
那時候的衛子夫,也就比現在的劉寧再大了幾歲,正是風華初綻的年紀——劉寧和母親生得很像,略略一低頭時,那豐潤的黑髮斜斜地披下來,就很有當年母親的丰姿。
陳嬌心頭的暖意,忽然間又一點點地淡了去:殺了人家的母親,還想著和人家母女情深,是不是也太諷刺了一點?
94、絕路
劉徹對陳嬌的決定多少有幾分不以為然,“霍去病雖然是個好小伙子,但你這麼一說,要是他沒有掙個千戶侯,那就不好操辦了。難道出爾反爾,還是把阿寧嫁他?那對大姐可就有點不好交代了。要是不嫁給他,阿寧又要鬧得不成樣子了,心不甘情不願的,就是嫁給了曹襄,日子也過得不開心。”
陳嬌倒是淡定得很,“你對霍去病就那麼沒信心呀?”
見劉徹有幾分認真的意思了,只好說,“畢竟是衛青的外甥,要真是無能到一點功勞都沒有,那阿寧肯定也不能嫁他。有了功勞之後,該怎麼封,還不是你這個做爹的一句話?大不了先預支一個千戶侯出來,以後立功沒賞,沒功有罰。”
劉徹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胡鬧!哪有這麼兒戲的?”
“我說不兒戲就不兒戲。”陳嬌難得刁蠻,“要不然,衛青立功不賞,賞給霍去病那也成啊。他們兩情相悅,我可不干拆散鴛鴦的事情,不然阿寧要埋怨我呢。”
畢竟是女兒,嫁給誰其實和大局關係也不大。衛青這幾年來戰功連連,按理來說也是應該多賞賜一番,以便樹立他的威嚴,令他在軍中說話更有分量——畢竟現在誰都看得清楚,將來這十多年中,大漢邊事,也就只能看衛青了。有個公主外甥媳婦,對衛家、霍家來說,至少能令他們在老牌列侯跟前腰杆更直,一些不必要的內耗、摩擦,或許也就再不會發生了。
“那就看看霍去病的表現吧。”劉徹說,“阿壽的婚事,你也該下個決斷了,列侯們現在都學乖了,知道你看著和氣,其實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全都變著法子向我獻美,夸自己家的女兒好,堪為太子妃。就連安樂侯都不例外,看樣子是連宰相都不想做了,寧願家裡出一個太子妃。”
那還不是因為劉徹的丞相實在是太難做了?陳嬌看了劉徹一眼,不接這個話題。“太子妃還是要慢慢看,我看中了一個,是新陽侯家的姑娘,不過今年年紀還太小了一點——”
“多小?”劉徹舒展開眉頭,禁不住就追問,“要是確實好,先定下來,等幾年也不怕的!”
新陽侯一家都是庸才,並且人丁稀少,家事寥落,平時除了關著門過日子,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嗜好。城裡的好事、壞事都和他們無關,太子妃出自這樣的家庭,對太子、對劉徹來說,都是好事。
陳嬌看了劉徹一眼,慢吞吞地說。“三歲。”
劉徹氣得又要拿胡茬子來磨陳嬌的臉,卻也明白了陳嬌的意思:這些列侯人家的女兒,她是沒有一個看得上的。
“但又不能不立高門女。”作為帝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顧慮,“現在邊關正在打仗,裡頭也正在改革,主父偃的推恩令,我覺得很有道理。正預備放手讓他去做,列侯這裡,最好是別出太大的亂子。”
“那也就只有新陽侯好選了。”陳嬌說,“新陽侯夫人是個別人給了氣受都不敢發作的軟性子,新陽侯本人就不必說了,成天求仙問道的,和你倒是很有話說。新陽侯世子和他娘一個樣,什麼事都只聽底下人的擺布,深得‘韜晦’精髓。他們家人口簡單,娃娃長得也不差,再過十年,劉壽二十五六歲,姑娘家十三四歲,也就不覺得年歲差得多了。不過,那之前要是鬧出庶長子來,就不大好看,要選她,你就得自己去敲打阿壽啦。”
劉徹怎麼想都覺得不妥當,他未置可否,又和陳嬌商量,“大王姬把女兒寵得不成樣子,前幾天我讓她到我跟前來,小小年紀,穿金戴銀、奢靡浪費不說,頤指氣使,連對我這個當爹的說話口氣都很驕縱。這樣長大,以後還有誰能治得了她?豈不又是一個小討厭?你得了閒,把大王姬叫到椒房殿裡敲打敲打。”
這幾年來,宮中陸陸續續添了四五個孩子,有的沒有序齒就已經夭折,活下來的就是兩個公主,大王姬身邊的德邑公主年紀比較大,已經四五歲了,還有一位陽石公主剛過兩歲生日,母親卻不大得寵,目前還就只得一個美人位份。餘下的女人還是和當年一樣,再得寵也就是曇花一現。那天左尚署還輾轉和桑弘羊抱怨:要不是修建了上林苑,未央宮恐怕還真裝不下這麼多美人了。
陳嬌這些年來也越來越少過問後宮美人諸事,反正不得寵的一律去永巷居住,得寵的暫且占據了好宮殿,也要給後來者讓路,除非給劉徹生育過子女,才有不錯的宮室居住。椒房霸寵,氣勢凌駕於諸人之上,她又幾乎是絕對公平,因此在後宮的威望,並無一人可以動搖。大王姬和李美人見到她,也從來都不敢粗聲喘氣。至於私底下怎麼和新得寵的美人擺威風,只要不大過分,陳嬌是從來都懶得過問的。
不過,既然天子發話,她也少不得派人把大王姬和李美人叫到椒房殿來。這兩個妃嬪也都機不可失地帶上了女兒,讓她們在皇后跟前獻美。
能得到劉徹留情的,自然都不是什麼庸脂俗粉,所生女兒,也是眉目如畫,打扮得又華貴,看著都像是精緻的瓷娃娃,很是惹人疼惜,再加上母親多半正當盛年,此時加意盛裝,母女坐在一塊,看得陳嬌很想攬鏡自照,又感到一種危機:年過三十,就覺得自己一天天再老,但後宮的年輕女人,卻永不會停止往上爬的腳步。
“《孝經》都讀過沒有?”她開門見山,雖然帶著微笑,但語氣卻很嚴厲。“去年天子生日時,我特意讓人給你們二人送去,以備你們得閒教導公主時使用,劉婉現在已經開始認字了吧?讀的是什麼書?”
似乎是知道自己已經惹得父親不悅,平時劉婉就已經夠懼怕陳嬌了,今天顯得還要更畏縮,藏在母親身後,只露出一邊眼睛,看了陳嬌一眼,又瑟縮到母親懷裡,小手緊緊揪住了大王姬的衣襟,看起來就顯得很楚楚可憐。
大王姬在當年被劉徹發作過之後,就徹底沒了脾氣,比李美人更沒有志氣,見到陳嬌,恨不得把鼻子都貼到地上,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一旦說話,那也必定是溢美之詞。今天倒是要比平時都更有勇氣一點,她略略側過頭,捉住了劉婉的手,低聲對陳嬌請罪。“全是賤妾不好,平時對小公主疏於教導。娘娘送來的《孝經》,因我不識字,也就疏忽了擱置一邊,辜負了娘娘的苦心。請娘娘責罰,小公主她人畢竟還小,並不懂事,娘娘就——”
陳嬌又看了李美人和陽石公主一眼,見陽石公主也是縮在母親懷裡,被母親的雙手呵護輕拍,忽然間便有幾分意興闌珊。
劉壽和劉寧也不能說不親近母親,畢竟是從小在椒房殿裡養起來的。她也不能說不喜歡這兩個孩子——從小看到大的,能不疼嗎?
只是遇事害怕的時候,他們就從來不會想到依偎在陳嬌懷裡。劉壽的心事話,多半是楚服傳達給她知道,劉寧也有自己的養娘,雖然在椒房殿裡居住,但陳嬌是沒有把他們朝夕帶在身邊的,她對他們來說,雖然是個不錯的養母,但始終不是親生母親。這份溫情到了真正的母女跟前,高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