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太后看著,在心中低嘆了一句,傻孩子。
願你餘生,怨我恨我,唯獨不要再愛我。
第98章
秋風颯颯,灌滿庭園。
天一日寒似一日,樹都禿了,草也枯了,仿佛是一夜之間,天地變色,生機活力皆遠去,餘下一片看不到盡頭的灰暗荒蕪。
夏侯沛從上林苑穿過,一片梧桐枯葉從樹上緩緩飄下,無聲地落在她腳邊。那並不顯寬闊的石階長路上落滿了枯葉,踩上去,發出細微的響聲。
夏侯沛停駐腳步,看著這毫無綠意的上林。她身後數不盡的宮人皆唯唯諾諾地一併停下,絲毫不敢攪擾她。幾時起,這座與她而言並不算冷酷的宮殿竟無比的嚴冷。
冷風襲來,落葉隨著翻滾,打了幾個卷,風息葉停。落葉在風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風讓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
夏侯沛出神地看著。平順的唇角稍稍地彎起。這兩日阿娘不再疾言厲色了,她每日去見她,阿娘雖仍舊不大與她說話,卻也未與她冷眼相待。這個勢頭下去,她們總有回歸往日的時候。
這樣一想,夏侯沛便覺得高興。
她們總會回去從前的。
鄧眾見夏侯沛神色不似不悅,方趕上去提醒:“聖人,左僕射已在含元殿候了多時。”
夏侯沛有心要秦勃做新相,便開始培養他順手相務,也有拉攏看重之意。
確是不好讓他久等,阿娘知道了,會不高興的。
夏侯沛大步朝含元殿去。
秦勃覲見是為洛陽擁擠之事。
近年來,天下承平,京師人流一日多似一日,商賈走販,世家官宦,人來人往不斷。如此,原本還算綽綽有餘的洛陽便顯得擁窄了。此事,夏侯沛小時出宮便有所察覺,眼下十數年過去,擁擠更甚那時。
秦勃便提議遷都,此話一出,便惹來不少大臣反對,都城關係萬方,何等要緊,怎能說遷就遷。
夏侯沛也有遷都之意,太平日子到來,人口繁衍便會越來越多,往京都湧來的人口也會更甚此事,到時,遷都便是不得不做之事。
不如趁現在,還有時間空餘,慢慢選地,慢慢規劃,儘量做的妥帖。遷都,少說得十年方能成。便令秦勃寫了個計劃來,看看此事眼下是否可行。
秦勃來,就是為這計劃。
秦勃做的十分用心,一條一條地詳細說來。總體來說,遷都之事,功在千秋,宜早作決斷,早作規劃。
夏侯沛一條條看下來,看到後頭,漸露滿意之色:“拿去與丞相看,再潤色潤色,明日早朝,具本奏來。”
便是首肯之意。秦勃面上一喜,行了一禮,恭敬退了下去。
秦勃剛走,又有大理寺卿來,稟的亦是大事。
夏侯沛一一聽了,又做了妥善處置,能決斷的決斷了,一時決斷不得,便留著,待早朝與眾臣商議。
這一忙,便忙到近午。
鄧眾上前來,輕聲道:“聖人,太醫在外面候著,聖人可要召見?”
夏侯沛聞此,即可就擱了筆,起身道:“快召。”
太后病了多日,一直都不見好,夏侯沛心裡著急,每與太后言,太后只說不礙事,她又努力在與太后修補感情,見太后無意多言,她也不敢讓太后厭煩,只得日日都召為太后問診的太醫來細問。
太醫入殿,撩袍下跪,恭恭謹謹地拜見。夏侯沛道:“免禮。太后今日如何?”
“太后之病,因冷熱驟變而起,也因內心鬱結之故,加之這幾日又冷了,便痊癒得慢,得好好養著,方能有起色。”
這說法,與昨日、前日,都沒什麼不同。夏侯沛終是擔憂,問道:“要養多久?如何養?”
太醫遲疑片刻,道:“臣不敢擅言,只是太后之身,素虛弱,只恐要慢些。”
這每一句準話的搪塞聽的夏侯沛一陣惱火,她忍耐著怒意,問:“遲些快些,總得有個准日!”
太醫一聽,忙跪下:“到明年春日,冰消日暖,必可轉好。”
夏侯沛的不悅稍平息了點,只一想到等明年春日,少說還得四五個月,頓時又是一陣惱怒,心底不知怎麼,莫名其妙地就煩亂起來,問:“那這四五月就讓太后病著?”她冷冷一笑:“朕告訴你,五日之內,太后若再無起色,你便戍邊去吧!”
誰敢承天子之怒。原先還算鎮定的太醫額上的細汗不斷,又不敢去拭,片刻間,便有一滴汗,落在地上,他惶恐不已,戰戰兢兢,只跪著,不敢言語。
夏侯沛見此,疑心大起:“莫非你沒有成算?”
“臣、臣……”太醫越說越惶恐,聲音中都帶著顫意,“太后本是畏寒,時氣又日漸寒冷,實在不利於養病。”
就是說治不好了?
“沒本事,也不早說!”夏侯沛氣得很,只是這太醫是一直侍奉太后的那一個,太醫署中也卻是尋不出比他更醫術精湛的了。
這一想,夏侯沛又是一亂,她沉聲道:“你將太后的脈案都好好整理出來,與諸太醫一併會診。”
太醫顯出猶豫之色,似是左右為難,抬頭見皇帝面色低沉,他心頭一跳,忙答應了。
太醫的態度終是讓夏侯沛生起疑心。
哪有總也不好的風寒?
願你餘生,怨我恨我,唯獨不要再愛我。
第98章
秋風颯颯,灌滿庭園。
天一日寒似一日,樹都禿了,草也枯了,仿佛是一夜之間,天地變色,生機活力皆遠去,餘下一片看不到盡頭的灰暗荒蕪。
夏侯沛從上林苑穿過,一片梧桐枯葉從樹上緩緩飄下,無聲地落在她腳邊。那並不顯寬闊的石階長路上落滿了枯葉,踩上去,發出細微的響聲。
夏侯沛停駐腳步,看著這毫無綠意的上林。她身後數不盡的宮人皆唯唯諾諾地一併停下,絲毫不敢攪擾她。幾時起,這座與她而言並不算冷酷的宮殿竟無比的嚴冷。
冷風襲來,落葉隨著翻滾,打了幾個卷,風息葉停。落葉在風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風讓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
夏侯沛出神地看著。平順的唇角稍稍地彎起。這兩日阿娘不再疾言厲色了,她每日去見她,阿娘雖仍舊不大與她說話,卻也未與她冷眼相待。這個勢頭下去,她們總有回歸往日的時候。
這樣一想,夏侯沛便覺得高興。
她們總會回去從前的。
鄧眾見夏侯沛神色不似不悅,方趕上去提醒:“聖人,左僕射已在含元殿候了多時。”
夏侯沛有心要秦勃做新相,便開始培養他順手相務,也有拉攏看重之意。
確是不好讓他久等,阿娘知道了,會不高興的。
夏侯沛大步朝含元殿去。
秦勃覲見是為洛陽擁擠之事。
近年來,天下承平,京師人流一日多似一日,商賈走販,世家官宦,人來人往不斷。如此,原本還算綽綽有餘的洛陽便顯得擁窄了。此事,夏侯沛小時出宮便有所察覺,眼下十數年過去,擁擠更甚那時。
秦勃便提議遷都,此話一出,便惹來不少大臣反對,都城關係萬方,何等要緊,怎能說遷就遷。
夏侯沛也有遷都之意,太平日子到來,人口繁衍便會越來越多,往京都湧來的人口也會更甚此事,到時,遷都便是不得不做之事。
不如趁現在,還有時間空餘,慢慢選地,慢慢規劃,儘量做的妥帖。遷都,少說得十年方能成。便令秦勃寫了個計劃來,看看此事眼下是否可行。
秦勃來,就是為這計劃。
秦勃做的十分用心,一條一條地詳細說來。總體來說,遷都之事,功在千秋,宜早作決斷,早作規劃。
夏侯沛一條條看下來,看到後頭,漸露滿意之色:“拿去與丞相看,再潤色潤色,明日早朝,具本奏來。”
便是首肯之意。秦勃面上一喜,行了一禮,恭敬退了下去。
秦勃剛走,又有大理寺卿來,稟的亦是大事。
夏侯沛一一聽了,又做了妥善處置,能決斷的決斷了,一時決斷不得,便留著,待早朝與眾臣商議。
這一忙,便忙到近午。
鄧眾上前來,輕聲道:“聖人,太醫在外面候著,聖人可要召見?”
夏侯沛聞此,即可就擱了筆,起身道:“快召。”
太后病了多日,一直都不見好,夏侯沛心裡著急,每與太后言,太后只說不礙事,她又努力在與太后修補感情,見太后無意多言,她也不敢讓太后厭煩,只得日日都召為太后問診的太醫來細問。
太醫入殿,撩袍下跪,恭恭謹謹地拜見。夏侯沛道:“免禮。太后今日如何?”
“太后之病,因冷熱驟變而起,也因內心鬱結之故,加之這幾日又冷了,便痊癒得慢,得好好養著,方能有起色。”
這說法,與昨日、前日,都沒什麼不同。夏侯沛終是擔憂,問道:“要養多久?如何養?”
太醫遲疑片刻,道:“臣不敢擅言,只是太后之身,素虛弱,只恐要慢些。”
這每一句準話的搪塞聽的夏侯沛一陣惱火,她忍耐著怒意,問:“遲些快些,總得有個准日!”
太醫一聽,忙跪下:“到明年春日,冰消日暖,必可轉好。”
夏侯沛的不悅稍平息了點,只一想到等明年春日,少說還得四五個月,頓時又是一陣惱怒,心底不知怎麼,莫名其妙地就煩亂起來,問:“那這四五月就讓太后病著?”她冷冷一笑:“朕告訴你,五日之內,太后若再無起色,你便戍邊去吧!”
誰敢承天子之怒。原先還算鎮定的太醫額上的細汗不斷,又不敢去拭,片刻間,便有一滴汗,落在地上,他惶恐不已,戰戰兢兢,只跪著,不敢言語。
夏侯沛見此,疑心大起:“莫非你沒有成算?”
“臣、臣……”太醫越說越惶恐,聲音中都帶著顫意,“太后本是畏寒,時氣又日漸寒冷,實在不利於養病。”
就是說治不好了?
“沒本事,也不早說!”夏侯沛氣得很,只是這太醫是一直侍奉太后的那一個,太醫署中也卻是尋不出比他更醫術精湛的了。
這一想,夏侯沛又是一亂,她沉聲道:“你將太后的脈案都好好整理出來,與諸太醫一併會診。”
太醫顯出猶豫之色,似是左右為難,抬頭見皇帝面色低沉,他心頭一跳,忙答應了。
太醫的態度終是讓夏侯沛生起疑心。
哪有總也不好的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