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頁
「中國擁有著兩千二百年的帝王史,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從古代延續至今的制度與文化。在很多時候,皇室生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文化的活化石和活招牌。皇帝作為中國至高權力的象徵更是深入人心的。」
據說在某私人場合中,當代的中國皇帝這樣說道。
「中國的媒體也早就這一問題進行過深切的討論,在十幾二十年前,最後的結論是:在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中國皇室起到了內閣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陳氏皇室因為其得國之正堪比朱明,因為它曾經創造過的輝煌,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個日不落帝國的主宰,更會被舉國民眾視為是民族利益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是維護國家統一和華夏民族大團結的中心力量。」
「它的存在就是在提醒著民眾,中國曾有過的日不落的輝煌歷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所以,時間走到新漢歷二百年的三十年代,皇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種話題,已經不需要再討論了。
現在皇室已經沒有了實權,就連大內侍衛的名額都被限制在了一百人,而且不得持有重武器。但皇室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卻是依舊崇高。中國的國歌依舊是二百多年前被承天大帝定下的《赳赳武夫》,每當這個歌聲響起的時候,無數中國人心中總會回憶起中國那無比輝煌的過去。承天大帝的生日在他逝世近二百年後依舊是中國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
中國皇帝這個概念在權利上已經被弱化,但在中國人的眼中意義卻越重大,沒有一個地方比中國本土擁有更多比例的崇拜皇室的人民。中國皇室所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幾乎讓人看不到『消失』的時刻。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歷史都非常的尊重,每一個中國孩子從小就會了解中國的歷史,那很自然的就會對將中國從腐朽、愚昧的韃靼人手下解救出來,並且帶領中國占領了大半個地球的承天大帝,以及他的後人所塑造的光輝的帝國歷史由衷的崇拜與尊重。在中國的民間,對於承天大帝的崇拜是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種精神上的教育被視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是國家鞏固和統一的必要條件。
孟德斯鳩有個著名的論斷:君主制依賴的是榮譽。而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中國的社會價值體系,就不難發現,中國人個體價值,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值——按照與皇室親疏遠近、榮譽等級排列。中國現如今的政府官員固然依舊警惕皇室於社會中的巨大影響力,但同時他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渴望拿到以皇室名義頒發的勳章。如果被授爵,那簡直是人生最大的喜事,是他這一生的政治作為的最高體現。那些曾經大肆抨擊皇室生活奢侈、腐朽的文化界名人們、評論家們,也無不視在年三十這一天接到皇室的宮廷晚宴邀請為莫大的榮譽。
這些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了中國社會現如今擁有著一個現成的、穩定的、成熟的而且相對客觀的,為國民大眾所共同認可的文化、價值體系,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好處了。
任何國家都要有類似的系統,社會榮譽稱號,國家榮譽勳章,但恐怕都不如中國的強大、客觀。
在中國,給一個人、一個企業貼上與皇室關係的標籤,並不是由任何一個人說了算,而是由整個體制影響下的皇室、貴族、政府官員、社會友好人士等等諸多群體共同決定。而他們決定的依據,也不是皇帝個人的喜好,而是皇室代表下的中國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中國的主流社會意識,因為中國皇室的獨立和超然,而獨立超然,兩者緊緊地綁在了一切,而不會受到哪一任內閣政策風向的變化而變化。
況且,因為龐大的華盟的存在,皇室作為華盟的建立者和首腦,還起著維繫華盟紐帶的作用,在外交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當國家內部政策、派系力量有表現的勢均力敵或發生嚴重矛盾時,皇室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進行調解,作出決定,有助於保持國家內部的穩定,化解紛爭。它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緩衝器。
這就是中國皇室在新的時代里的社會定位,自身定位。這些年來,中國皇室已經學會了在公開場合中對於國內外的政治決策從來不做正面表態的遊戲規則了。
不過依舊還存在,但早就沒有了當年小內閣之稱的侍從室,卻是依然還是無數年輕人想往的天堂。
因為侍從室的社會地位相當高,距離皇家近麼,福利待遇也高,雖然沒有了權利,但如此的工作依舊常年蟬聯『中國最受歡迎崗位』的榜首。
現在侍從室的編制不到百人,人員最多的就是近些年才增添的網絡部。
後者不僅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同時也是一種新的生活因素。
網民的數量以一種坐火箭的速度在迅速躥高,網絡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第二交際社會』。
侍從室網絡部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網絡上尋找、發現有辱皇室形象的帖子、文章和視頻等,然後迅速轉交政府部門的網絡監察部門。
當然他們也要在工作中發『一些』有助於皇室樹立更好形象的帖子、文章等等。
都是套路麼,這個社會都他媽滿滿的套路。有什麼辦法呢?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的人心。皇室也改變不了整個社會不是?
「社會在與時俱進,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網上已經有人在叫著皇室干涉言論了,我們現在需要立刻的扭轉這一點。今後網上的負面信息要進行分級評估,最高等級【黑】,次要等級【綠】,負面新聞【黃】,不實報導【白】。這當中的最高等級是一經發現,就要立刻予以追究的;次要等級也要重點關注,保證可以隨時把它們清理乾淨。至於負面新聞和不實報導,這完全可以多放幾天。」
據說在某私人場合中,當代的中國皇帝這樣說道。
「中國的媒體也早就這一問題進行過深切的討論,在十幾二十年前,最後的結論是:在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中國皇室起到了內閣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陳氏皇室因為其得國之正堪比朱明,因為它曾經創造過的輝煌,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個日不落帝國的主宰,更會被舉國民眾視為是民族利益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是維護國家統一和華夏民族大團結的中心力量。」
「它的存在就是在提醒著民眾,中國曾有過的日不落的輝煌歷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所以,時間走到新漢歷二百年的三十年代,皇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種話題,已經不需要再討論了。
現在皇室已經沒有了實權,就連大內侍衛的名額都被限制在了一百人,而且不得持有重武器。但皇室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卻是依舊崇高。中國的國歌依舊是二百多年前被承天大帝定下的《赳赳武夫》,每當這個歌聲響起的時候,無數中國人心中總會回憶起中國那無比輝煌的過去。承天大帝的生日在他逝世近二百年後依舊是中國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
中國皇帝這個概念在權利上已經被弱化,但在中國人的眼中意義卻越重大,沒有一個地方比中國本土擁有更多比例的崇拜皇室的人民。中國皇室所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幾乎讓人看不到『消失』的時刻。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歷史都非常的尊重,每一個中國孩子從小就會了解中國的歷史,那很自然的就會對將中國從腐朽、愚昧的韃靼人手下解救出來,並且帶領中國占領了大半個地球的承天大帝,以及他的後人所塑造的光輝的帝國歷史由衷的崇拜與尊重。在中國的民間,對於承天大帝的崇拜是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種精神上的教育被視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是國家鞏固和統一的必要條件。
孟德斯鳩有個著名的論斷:君主制依賴的是榮譽。而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中國的社會價值體系,就不難發現,中國人個體價值,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值——按照與皇室親疏遠近、榮譽等級排列。中國現如今的政府官員固然依舊警惕皇室於社會中的巨大影響力,但同時他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渴望拿到以皇室名義頒發的勳章。如果被授爵,那簡直是人生最大的喜事,是他這一生的政治作為的最高體現。那些曾經大肆抨擊皇室生活奢侈、腐朽的文化界名人們、評論家們,也無不視在年三十這一天接到皇室的宮廷晚宴邀請為莫大的榮譽。
這些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了中國社會現如今擁有著一個現成的、穩定的、成熟的而且相對客觀的,為國民大眾所共同認可的文化、價值體系,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好處了。
任何國家都要有類似的系統,社會榮譽稱號,國家榮譽勳章,但恐怕都不如中國的強大、客觀。
在中國,給一個人、一個企業貼上與皇室關係的標籤,並不是由任何一個人說了算,而是由整個體制影響下的皇室、貴族、政府官員、社會友好人士等等諸多群體共同決定。而他們決定的依據,也不是皇帝個人的喜好,而是皇室代表下的中國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中國的主流社會意識,因為中國皇室的獨立和超然,而獨立超然,兩者緊緊地綁在了一切,而不會受到哪一任內閣政策風向的變化而變化。
況且,因為龐大的華盟的存在,皇室作為華盟的建立者和首腦,還起著維繫華盟紐帶的作用,在外交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當國家內部政策、派系力量有表現的勢均力敵或發生嚴重矛盾時,皇室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進行調解,作出決定,有助於保持國家內部的穩定,化解紛爭。它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緩衝器。
這就是中國皇室在新的時代里的社會定位,自身定位。這些年來,中國皇室已經學會了在公開場合中對於國內外的政治決策從來不做正面表態的遊戲規則了。
不過依舊還存在,但早就沒有了當年小內閣之稱的侍從室,卻是依然還是無數年輕人想往的天堂。
因為侍從室的社會地位相當高,距離皇家近麼,福利待遇也高,雖然沒有了權利,但如此的工作依舊常年蟬聯『中國最受歡迎崗位』的榜首。
現在侍從室的編制不到百人,人員最多的就是近些年才增添的網絡部。
後者不僅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同時也是一種新的生活因素。
網民的數量以一種坐火箭的速度在迅速躥高,網絡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第二交際社會』。
侍從室網絡部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網絡上尋找、發現有辱皇室形象的帖子、文章和視頻等,然後迅速轉交政府部門的網絡監察部門。
當然他們也要在工作中發『一些』有助於皇室樹立更好形象的帖子、文章等等。
都是套路麼,這個社會都他媽滿滿的套路。有什麼辦法呢?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的人心。皇室也改變不了整個社會不是?
「社會在與時俱進,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網上已經有人在叫著皇室干涉言論了,我們現在需要立刻的扭轉這一點。今後網上的負面信息要進行分級評估,最高等級【黑】,次要等級【綠】,負面新聞【黃】,不實報導【白】。這當中的最高等級是一經發現,就要立刻予以追究的;次要等級也要重點關注,保證可以隨時把它們清理乾淨。至於負面新聞和不實報導,這完全可以多放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