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燈塔國在第一次東西方大戰時被滅亡,歐洲沒能力在美洲大陸上保證燈塔國的存在,但萬幸的是,中國人也沒欺負人到死。雙方簽署了協議,中國人給出了五年的時間讓燈塔國的六百萬人哪裡來的滾回哪裡去。這六百萬人很大一部分都定居在了歐陸,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還有一部分則到了英國。邱吉爾的母親的家族就是如此。

  有著這樣的一個母親,邱吉爾內心中對中國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與此同時,邱吉爾與共濟會的接觸也變得非常非常簡單了。因為那時候的共濟會與返回到英國的燈塔國後裔有著太深太深的牽扯了。並且邱吉爾認可的兒媳婦,也就是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邱吉爾的妻子,那也是一個燈塔國後裔。

  西方世界從給給華夏跪下的二十年裡,共濟會就像一頭老鼠一樣,在全世界人人喊打。

  大量外圍力量和老朋友選擇與之劃清界限。共濟會從一個顯赫一時的公開組織漸漸淪為了西方密黨,而且活動範圍從開始的整個歐陸,甚至是整個世界,漸漸縮回到了英倫三島。

  現如今邱吉爾和他身邊重要頭目的落網,可以代表著共濟會的破滅。雖然肯定有殘餘分子存在,但共濟會這個組織在無數人的心目中,伴隨著邱吉爾父子的落網,已經不復存在了。

  邱吉爾被收押之後,等待他的是漫長的寂寞。英國政府正在準備證據,然後好一舉將邱吉爾釘在鐵板上,順應陳漢方面的意思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就連邱吉爾家族,也就是馬爾巴羅公爵家族,都對邱吉爾理也不理了。當初在邱吉爾的身份被暴漏之後,他親愛的父親就宣布與邱吉爾斷絕關係。而現在不僅是他的父親,他的舅舅,他的岳父等人也不搭理他了。

  第二次東西方大戰是西方世界對華仇視能量的一次大爆發,幾十年繼續下的憤怒和仇恨伴隨著戰爭的結束也要煙消雲散了。

  就像邱吉爾的舅舅,那對華夏的仇恨值就遠不如邱吉爾的姥爺高。但問題是,邱吉爾的姥爺人已經死去十多年了。

  時間是抹消仇恨的最好辦法。

  陳漢帝國已經成立140年了,中國人的承天大帝死於敬天三年。中國的第二任順天皇帝在位十五年,他在65歲的時候也選擇了退位禪讓,他的兒子繼位,改年號為敬天。

  也就是說,陳漢帝國的開國大帝死都死81年了,燈塔國亡國都亡了93年了。

  97年前中美雙方在巴黎簽署了最終的全面協議,中國給了五年的時間,五年之後建國三十五年的燈塔國就不復存在了。

  六百萬美國人剔除掉大部分的黑奴後,還剩下五百萬出頭,這些人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去了法國。因為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不僅僅是美國人內心中印象最好的國家,更是整個歐洲信仰環境最最寬鬆的國家。

  這裡沒有強制性、歧視性的信仰規則,也沒有限制性的教育環境。

  而英國,這位燈塔國的大表兄,原時空的英帝國直到1858年才出台新的大學法案,開始修改章程和教學內容。而且從16世紀中晚期開始,在英國,誰想獲得碩士頭銜、學院官職或教授席位,都必須宣誓信奉《三十九條信綱》。二百五十年前就開始實行的這一信奉英國國教的聲明將羅馬一神教徒、猶教徒和其他持不同宗教信仰者排除在牛橋門外。而且學生們也必須每天去禮拜堂祈禱。

  英國國內腐朽、不合時宜的制度比比皆是,很多制度在那時的眼光看來都是荒唐和可笑的。所以別看英國是燈塔國的大表兄,燈塔國的遺產,英國人也只接受了三分之一。

  這些人顯然是歐洲對華仇恨的源泉之一,加上第一次東西戰爭之後,西方世界傷而不死,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力量,歐洲人自然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信心和勇氣。

  就是這各方面共同推動促成的社會因素,三十年前的西方社會進入了瘋狂狀態。

  那是西曆的1884年,徹底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實力突飛猛進的西方世界有種自己很強大的感覺,終於想硬起腰板來跟陳漢干一架了。

  雙方從光明正大的備戰到兩邊官面接觸,然後是徹底談不攏了,各自招呼兄弟開片,一共用了八年。

  然後彼此的數百萬海陸軍從俄羅斯戰場到高加索戰場,從埃及戰場到中南非戰場,是打的不可開交。

  不到兩年的時間,歐洲人幾十年積攢下的家底資本就被揮霍個一乾二淨。這一次中國對西方世界的懲罰雖然看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可要是與上一次的懲罰做對比,那可就慘的多了。

  帶著鮮血的教訓總是那麼的令人深刻。很多歐洲人都沒有了對抗華夏的信心。雖然戰爭的傷亡讓華夏在歐洲世界又大大豐收了一波仇恨,鮮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同樣令歐洲人記憶深刻。

  同時也因為這次歐洲跪的更乾淨利索,歐洲各國在一定意義上就喪失掉了一部分主權。比如說公開化的反華主義,這是陳漢政府堅決不允許的。

  陳漢甚至於可以坐視俄國發生赤化,也堅決不允許歐洲各國公開出現反華思想。

  二十年的時間是一段很漫長的日子,二十年後的歐洲,各國國內的反華思想已經淡化了很多。特別是年輕的下一輩人。

  就像後世的很多哈日族無限推崇、追捧日本一樣,很多的歐洲年輕人也無限的推崇起了中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