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頁
那時正值傾國沸騰,漢家崛起大業的最關鍵時期,這麼做影響當然不好。趙桓都還在遲疑呢,但是李綱繞開趙桓,猶如拯救大兵瑞恩那樣,親自下宰相令批示:「不惜一切代價,從歐洲戰場把梁紅玉和高圓圓找到並強制退役,送回來,那是高方平最後的精神寄託,別在讓大魔王失去什麼了。」
反高方平的人那是真不少的,國戰時期發生這種事輿論當然很嚴重,所以這就是李綱罷相的原因。當時趙桓默認了,他當然可以否了李綱的決定,但是他裝傻放水了。
所以對趙金奴女俠客似的毆打,趙桓受夠了她的放肆了,拖出去打屁股,媽的要鳥盡弓藏老子早藏了。還等你說。
當然了,畢竟是大魔王的徒弟,私心趙桓當然有,此番殺了幾個訴棍,又把趙鼎都給罷相了,看似是皇帝在維護「大宋天相高方平的名節」,其實麼趙桓小魔王知道,訴棍越多其實皇權就越弱。趙桓這是在穩固皇家權威,同時為挑選將來大宋接班人做鋪墊。
當初把趙鼎這些人放出來是時代的需要,戰後需要這些人的路線重建,與此同時,趙桓需要自己的威望,需要走出大魔王的影響力之中,媽的當然不能大逆不道的去懟高方平了,那別說良心過不去,首先太上皇肯定不服。
於是呢,只有一定程度啟用趙鼎這類大魔王的對頭。
這些人他們不是壞人,所以大魔王執政時候當然沒害死他們,只是把他們壓製得死死的,套用大魔王的名言,國家不欠他們官位。
在價值觀已經不統一,已經有矛盾的情況下,高方平執政期間又打壓了他們。所以趙桓覺得大魔王是神人,當年他就說過「將來我一定背負罵名,因為我不敢把罵我的人殺絕、也殺不絕」。
現在的訴棍黨還是很強大,趙桓既然學了李世民,那當然不能殺太多,只是處理了幾個典型,於是仍舊不放心之下,親至江西張叔夜老家,請時已八十幾歲的張叔夜說話。
前宰相張叔夜言道:「不想妄評高方平的是非功過的。但不說不行了,在人格和節操上他不能被侮辱。他代表了一個時代,不是最輝煌、卻是最艱苦黑暗的時代,沒有他,整個民族會在更黑暗的環境裡走不出來。」
前宰相李綱言道:「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情燃燒的偉大領袖,高方平於民族崛起大業中的功績,永不可磨滅!」
其後,前宰相趙鼎言道:「那些年,高方平猶如一條進了山的瘋狗,多次踐踏大宋律,其行事作風相當猥瑣,過河拆橋之舉多不可數。所幸人品道德上沒有虧欠,乃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我趙鼎堅持認為他無罪,但他應該被否定。」
前宰相的兒子趙明誠言道:「那個傢伙,他在民族崛起戰爭最關鍵的時期任性,把梁紅玉弄回後方,梁紅玉和他兒子是娘生的,難道其他戰士不是嗎?」
一代文宗李清照言道:「這個我喜歡了一生的男人,他有很多缺點,但我都不怪他。遙想當年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這一切仿如昨日,猶在眼前。我活在幻想里、活在多年以前。」
一代雄主趙桓言道:「一代人做一代事,朕管不了天下人說話,你們可以罵他。但為了紀念民族崛起戰爭以來所犧牲烈士們的榮耀,在朝廷和皇家層面他不能被否定,朕還在一天,就不許有人否定這個大宋奠基人,老相公他當然有錯,但是誰又能無錯?還有弄回梁紅玉她們不是高方平的鍋,是李綱批示的,為此李綱被罷相了你們還要咋地?」
其實麼,當然是高方平護犢子,就是要保護小虎頭和兒子。當然是趙桓放水,就是要李綱背鍋。媽的這就是政治,大魔王總是那麼猥瑣,大魔王教出來的徒弟也不遑多讓。
……
高方平晚年並不孤單,兒子雖然跑個沒影子,但是有個女兒的,乃是遼國寶璣娘生的。當年是時局不對。後來趙桓把遼國一統了,高方平也卸任了,就沒了後顧之憂。
然後還有個近似女兒的虎頭玉陪在身邊,高方平想把她嫁給韓世忠,然而她不干,她要在高方平的身邊,幫著一起照顧姐姐。
另外還有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是趙金奴。
因為趙佶說了「朕家大業大兒女多,不需要你榮德了,小高兒女少,你去做小高的女兒吧」。
沒有什麼原因,趙佶一生都護著高方平,因為他是個昏君老頑童。
趙金奴就此哭瞎了,老娘從娃娃時候就想做他夫人,你們全都瞎搞亂搞,老都老了,還說我是他女兒?
最後一提:很多年後趙桓死了,趙金奴死了,高方平死了,李清照死了,梁紅英死了,小朵死了,賈曉紅死了,富安也死了。高俅雖然有點痴呆,卻仍舊活著,趙佶也活著,那個出家當和尚、慫恿趙佶退位的段和譽也活著。
三個相當變態的老不死,成為了大宋首批百歲老人。
彼時的人們,翻開史書看到的是:高方平收服了燕雲,奠定了工業基礎,然而也就這樣。他還有相當猥瑣的一面,犯渾逼著皇帝把虎頭玉和兒子從戰場弄了回來。他不完美,一生都安全第一相當猥瑣。
真正統一天下的雄主是趙桓。
這就是趙桓的猥瑣之處了,當年他不否定大魔王,卻始需要擺脫大魔王的影響力,有自己的功業,於是趙桓不否定、卻在一定程度放任人們罵大魔王。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反高方平的人那是真不少的,國戰時期發生這種事輿論當然很嚴重,所以這就是李綱罷相的原因。當時趙桓默認了,他當然可以否了李綱的決定,但是他裝傻放水了。
所以對趙金奴女俠客似的毆打,趙桓受夠了她的放肆了,拖出去打屁股,媽的要鳥盡弓藏老子早藏了。還等你說。
當然了,畢竟是大魔王的徒弟,私心趙桓當然有,此番殺了幾個訴棍,又把趙鼎都給罷相了,看似是皇帝在維護「大宋天相高方平的名節」,其實麼趙桓小魔王知道,訴棍越多其實皇權就越弱。趙桓這是在穩固皇家權威,同時為挑選將來大宋接班人做鋪墊。
當初把趙鼎這些人放出來是時代的需要,戰後需要這些人的路線重建,與此同時,趙桓需要自己的威望,需要走出大魔王的影響力之中,媽的當然不能大逆不道的去懟高方平了,那別說良心過不去,首先太上皇肯定不服。
於是呢,只有一定程度啟用趙鼎這類大魔王的對頭。
這些人他們不是壞人,所以大魔王執政時候當然沒害死他們,只是把他們壓製得死死的,套用大魔王的名言,國家不欠他們官位。
在價值觀已經不統一,已經有矛盾的情況下,高方平執政期間又打壓了他們。所以趙桓覺得大魔王是神人,當年他就說過「將來我一定背負罵名,因為我不敢把罵我的人殺絕、也殺不絕」。
現在的訴棍黨還是很強大,趙桓既然學了李世民,那當然不能殺太多,只是處理了幾個典型,於是仍舊不放心之下,親至江西張叔夜老家,請時已八十幾歲的張叔夜說話。
前宰相張叔夜言道:「不想妄評高方平的是非功過的。但不說不行了,在人格和節操上他不能被侮辱。他代表了一個時代,不是最輝煌、卻是最艱苦黑暗的時代,沒有他,整個民族會在更黑暗的環境裡走不出來。」
前宰相李綱言道:「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情燃燒的偉大領袖,高方平於民族崛起大業中的功績,永不可磨滅!」
其後,前宰相趙鼎言道:「那些年,高方平猶如一條進了山的瘋狗,多次踐踏大宋律,其行事作風相當猥瑣,過河拆橋之舉多不可數。所幸人品道德上沒有虧欠,乃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我趙鼎堅持認為他無罪,但他應該被否定。」
前宰相的兒子趙明誠言道:「那個傢伙,他在民族崛起戰爭最關鍵的時期任性,把梁紅玉弄回後方,梁紅玉和他兒子是娘生的,難道其他戰士不是嗎?」
一代文宗李清照言道:「這個我喜歡了一生的男人,他有很多缺點,但我都不怪他。遙想當年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這一切仿如昨日,猶在眼前。我活在幻想里、活在多年以前。」
一代雄主趙桓言道:「一代人做一代事,朕管不了天下人說話,你們可以罵他。但為了紀念民族崛起戰爭以來所犧牲烈士們的榮耀,在朝廷和皇家層面他不能被否定,朕還在一天,就不許有人否定這個大宋奠基人,老相公他當然有錯,但是誰又能無錯?還有弄回梁紅玉她們不是高方平的鍋,是李綱批示的,為此李綱被罷相了你們還要咋地?」
其實麼,當然是高方平護犢子,就是要保護小虎頭和兒子。當然是趙桓放水,就是要李綱背鍋。媽的這就是政治,大魔王總是那麼猥瑣,大魔王教出來的徒弟也不遑多讓。
……
高方平晚年並不孤單,兒子雖然跑個沒影子,但是有個女兒的,乃是遼國寶璣娘生的。當年是時局不對。後來趙桓把遼國一統了,高方平也卸任了,就沒了後顧之憂。
然後還有個近似女兒的虎頭玉陪在身邊,高方平想把她嫁給韓世忠,然而她不干,她要在高方平的身邊,幫著一起照顧姐姐。
另外還有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是趙金奴。
因為趙佶說了「朕家大業大兒女多,不需要你榮德了,小高兒女少,你去做小高的女兒吧」。
沒有什麼原因,趙佶一生都護著高方平,因為他是個昏君老頑童。
趙金奴就此哭瞎了,老娘從娃娃時候就想做他夫人,你們全都瞎搞亂搞,老都老了,還說我是他女兒?
最後一提:很多年後趙桓死了,趙金奴死了,高方平死了,李清照死了,梁紅英死了,小朵死了,賈曉紅死了,富安也死了。高俅雖然有點痴呆,卻仍舊活著,趙佶也活著,那個出家當和尚、慫恿趙佶退位的段和譽也活著。
三個相當變態的老不死,成為了大宋首批百歲老人。
彼時的人們,翻開史書看到的是:高方平收服了燕雲,奠定了工業基礎,然而也就這樣。他還有相當猥瑣的一面,犯渾逼著皇帝把虎頭玉和兒子從戰場弄了回來。他不完美,一生都安全第一相當猥瑣。
真正統一天下的雄主是趙桓。
這就是趙桓的猥瑣之處了,當年他不否定大魔王,卻始需要擺脫大魔王的影響力,有自己的功業,於是趙桓不否定、卻在一定程度放任人們罵大魔王。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