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頁
澳大利亞人仇視日本人,他們是血海深仇,保加利亞政府總不能說保加利亞人也和日本人有血海深仇,需要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日本人吧?
這麼扯淡的說法,最多忽悠一下七歲以下的小孩,還不能是太聰明的。
「嗯,進行移民吧,阿拉斯加王國和夏威夷王國,都這幫移民感興趣,尤其是阿拉斯加王國他們國內還有一大群的光棍淘金客,想必他們會喜歡這批優質移民的!
再把我們的民族融合法案,複製過去,強制性進行民族融合。」小斐迪南想了想說
眾人相視一笑,保加利亞的人口高達九千多萬,自然不會在乎這點兒澳大利亞人,可是有人需要啊?
在本地這些人可能桀驁不馴,一旦變成了移民換了地方,就變成了乖乖娃兒了。
將裡面的刺兒頭送走了,剩下的人自然就會變成保加利亞人了。
澳大利亞自然就成為了保加利亞的囊中之物了,這對保加利亞未來在太平洋的戰略有非同一般的作用!
還在遊山玩水的斐迪南,還不知道保加利亞政府的胃口這麼大,居然想要一口吞下澳大利亞。
他要是知道了,還是會一口吞下去,那怕是在自家的殖民地裡面種蘑菇雲,那也是在所不惜。
[651.第四十八章、大結局]
世界大戰結束了,英國人倒下留下的戰利品太豐厚了,幾個大國都吃得有些噎著了,現在正忙著消化勝利果實,小國又沒有多少話語權。
在這種背景下,保加利亞在澳大利亞的行動,自然是無人問津了。
有一個好老大不容易,大家的作死屬性沒有那麼強。
相比英國人,保加利亞的國際聲譽要好得太多,至少在明面上保加利亞從來都不坑隊友。
這一點令各國政府非常的滿意,歐洲攪屎棍終於不在了,大家可以安心的發展經濟。
保加利亞不需要挑起各國間的矛盾,也不需要壓制各國的發展,那是坑早就挖好了,看著他們自己跳下去就行了。
比如說現在的世界第二大國,法國人就在高利貸帝國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卻不知道去開發。
本來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體系,在法國政府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過早的開起了去工業化,現在法國人工業總量比起一戰前,幾乎是沒有增加。
又比如說:西俄羅斯,在礦老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個俄國土豪在世界上買買買,就是不願意投資製造業。
隔壁的奧匈帝國也好不了多少,金融業蓬勃發展,製造業嚴重依耐於保加利亞,國內的經濟早就被保加利亞給控制的差不多了。
看上去這三大強國,站在了第二梯隊,實際上他們加起來的綜合國力,都不到保加利亞的一半。
現在還被保加利亞將視線引到了印度地區,這片看起來很肥美的土地,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埋骨之地。
打了一次世界大戰,怎麼可能沒有損失呢?
作為一線參戰國,神聖同盟中除了遠東的那個坑,就數法國人的傷亡最大了,奧匈和西俄是緊隨其後。
表面上來看,神聖同盟打贏了請客戰爭,瓜分了殖民地,獲得了戰爭賠款,實際上這些利益從來都沒有拿到手。
戰爭賠款,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幾個戰敗國都是債台高築,短時間內根本就拿不出來錢。
總不能去人家國內搜刮機械設備抵債吧?這些東西就算是搶回來了,也沒有什麼用啊?
保加利亞的機械設備製造世界第一,看不上他們的產品,法國、西俄、奧匈又不喜歡玩工業,再說這些設備也和國內不配套。
剩下的小國到是眼饞,可惜他們有心無力,不敢付諸行動。
殖民地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再富裕,也可能馬上看到回報,這是一筆長期性的買賣。
在英國戰敗後,印度地區就宣布了獨立,這個初生的政府很快就被三國給擊敗了,現在正忙著鎮壓叛亂。
現在印度地區的起義軍,背後就有英國人的手筆,在撤離的時候,將民族獨立那一套,親自傳授給了當地人。
英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背後還有沒有其他因素,這個就沒有人知道了。
也許是英國人擁有崇高的國際革命主義精神,為印度地區民眾的民族獨立運動奉獻了一把?
斐迪南是值得驕傲的,新的國際秩序,要比歷史上的國際秩序穩定的多,中東戰爭不會爆發了,非洲大混亂也不復存在了。
就連亞洲地區,未來也會變得更加穩定,沒有所謂的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世界的主流已經從帝國主義時代,向和平發展轉變。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就是三十年,斐迪南人生路已經快要走到盡頭,現在他的兒子都退位了,輪到孫子上了。
這三十年裡風雲變幻,不過世界總體還是和平的,保加利亞這個世界老大閉門種田,沒有出去搞風雨,還時常調節國際矛盾,就是想爆發大的戰爭都難。
到了現在,殖民體系已經走到了尾聲,幾大殖民帝國都在苦苦支撐,這個時候他們都無比的羨慕保加利亞。
大家都是殖民帝國,他們的殖民地是風起雲湧,統治成本日漸高漲,很多地區都成了賠本買賣。
唯獨保加利亞這個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是一個例外,在這短短的三十年內,保加利亞完成了對殖民地的整合。
這麼扯淡的說法,最多忽悠一下七歲以下的小孩,還不能是太聰明的。
「嗯,進行移民吧,阿拉斯加王國和夏威夷王國,都這幫移民感興趣,尤其是阿拉斯加王國他們國內還有一大群的光棍淘金客,想必他們會喜歡這批優質移民的!
再把我們的民族融合法案,複製過去,強制性進行民族融合。」小斐迪南想了想說
眾人相視一笑,保加利亞的人口高達九千多萬,自然不會在乎這點兒澳大利亞人,可是有人需要啊?
在本地這些人可能桀驁不馴,一旦變成了移民換了地方,就變成了乖乖娃兒了。
將裡面的刺兒頭送走了,剩下的人自然就會變成保加利亞人了。
澳大利亞自然就成為了保加利亞的囊中之物了,這對保加利亞未來在太平洋的戰略有非同一般的作用!
還在遊山玩水的斐迪南,還不知道保加利亞政府的胃口這麼大,居然想要一口吞下澳大利亞。
他要是知道了,還是會一口吞下去,那怕是在自家的殖民地裡面種蘑菇雲,那也是在所不惜。
[651.第四十八章、大結局]
世界大戰結束了,英國人倒下留下的戰利品太豐厚了,幾個大國都吃得有些噎著了,現在正忙著消化勝利果實,小國又沒有多少話語權。
在這種背景下,保加利亞在澳大利亞的行動,自然是無人問津了。
有一個好老大不容易,大家的作死屬性沒有那麼強。
相比英國人,保加利亞的國際聲譽要好得太多,至少在明面上保加利亞從來都不坑隊友。
這一點令各國政府非常的滿意,歐洲攪屎棍終於不在了,大家可以安心的發展經濟。
保加利亞不需要挑起各國間的矛盾,也不需要壓制各國的發展,那是坑早就挖好了,看著他們自己跳下去就行了。
比如說現在的世界第二大國,法國人就在高利貸帝國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卻不知道去開發。
本來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體系,在法國政府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過早的開起了去工業化,現在法國人工業總量比起一戰前,幾乎是沒有增加。
又比如說:西俄羅斯,在礦老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個俄國土豪在世界上買買買,就是不願意投資製造業。
隔壁的奧匈帝國也好不了多少,金融業蓬勃發展,製造業嚴重依耐於保加利亞,國內的經濟早就被保加利亞給控制的差不多了。
看上去這三大強國,站在了第二梯隊,實際上他們加起來的綜合國力,都不到保加利亞的一半。
現在還被保加利亞將視線引到了印度地區,這片看起來很肥美的土地,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埋骨之地。
打了一次世界大戰,怎麼可能沒有損失呢?
作為一線參戰國,神聖同盟中除了遠東的那個坑,就數法國人的傷亡最大了,奧匈和西俄是緊隨其後。
表面上來看,神聖同盟打贏了請客戰爭,瓜分了殖民地,獲得了戰爭賠款,實際上這些利益從來都沒有拿到手。
戰爭賠款,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幾個戰敗國都是債台高築,短時間內根本就拿不出來錢。
總不能去人家國內搜刮機械設備抵債吧?這些東西就算是搶回來了,也沒有什麼用啊?
保加利亞的機械設備製造世界第一,看不上他們的產品,法國、西俄、奧匈又不喜歡玩工業,再說這些設備也和國內不配套。
剩下的小國到是眼饞,可惜他們有心無力,不敢付諸行動。
殖民地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再富裕,也可能馬上看到回報,這是一筆長期性的買賣。
在英國戰敗後,印度地區就宣布了獨立,這個初生的政府很快就被三國給擊敗了,現在正忙著鎮壓叛亂。
現在印度地區的起義軍,背後就有英國人的手筆,在撤離的時候,將民族獨立那一套,親自傳授給了當地人。
英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背後還有沒有其他因素,這個就沒有人知道了。
也許是英國人擁有崇高的國際革命主義精神,為印度地區民眾的民族獨立運動奉獻了一把?
斐迪南是值得驕傲的,新的國際秩序,要比歷史上的國際秩序穩定的多,中東戰爭不會爆發了,非洲大混亂也不復存在了。
就連亞洲地區,未來也會變得更加穩定,沒有所謂的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世界的主流已經從帝國主義時代,向和平發展轉變。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就是三十年,斐迪南人生路已經快要走到盡頭,現在他的兒子都退位了,輪到孫子上了。
這三十年裡風雲變幻,不過世界總體還是和平的,保加利亞這個世界老大閉門種田,沒有出去搞風雨,還時常調節國際矛盾,就是想爆發大的戰爭都難。
到了現在,殖民體系已經走到了尾聲,幾大殖民帝國都在苦苦支撐,這個時候他們都無比的羨慕保加利亞。
大家都是殖民帝國,他們的殖民地是風起雲湧,統治成本日漸高漲,很多地區都成了賠本買賣。
唯獨保加利亞這個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是一個例外,在這短短的三十年內,保加利亞完成了對殖民地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