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七此時已經名為智冠,根本不能再使用原來的法術,四大道訣,太上化龍訣,吞日神猿變,火鴉陣,龍虎總攝統御萬獸真法都不能使用了,只能運使佛門的法術。雖然他也參悟了佛門三識,有四種小神通護身,若是真箇發狠,還能把黃泉魔心調出來。

  但是陳七總覺得有備無患,多些本事傍身,遇到事情時,也好多謝手段解決。

  《龍象金剛經》乃是白象法王畢生修為精萃,蘊含無上妙理,依照《龍象金剛經》的法門,只須按部就班修煉,天資不差,苦功又勤,得了機緣,便能開啟佛門真識,參悟各種小神通。

  陳七閉關念誦了三日,漸漸也領悟出來一些妙用,雖然還未能夠在參悟出來一種小神通,卻讓陳七隱隱感覺,若是自己能從這卷《龍象金剛經》上領悟出來什麼東西,說不定可以突破佛門第四識,領悟鼻識的奧妙。

  陳七可是知道,佛門九識,每一識都奧妙無比,這第四識鼻識,若能煉成,吞納之間,可以過濾天地元氣,讓修煉時的速度,大大倍增,還能分辨諸多氣息,辨識靈草毒藥。修成佛門鼻識,功力便可輕易大進,積累足夠雄渾的法力,去突破第五識身識。

  佛門身識就如道門的鍊氣成罡的境界一般,只有修成身識,才算是佛法小有所成。

  陳七之前從未想過去轉修佛門功法,但是自從煉化黃泉魔心的時候,這顆魔心一路突破,開了佛門五識,煉就了三十二種小神通。讓陳七也不禁有些覬覦。雖然佛門的功法,有一樣不好,就是極靠頓悟,說是能成,一瞬便可,說是不成,數十年也無進步。但是陳七如今已經開了佛門三識,若是再能修成鼻識,身識也自不遠,亦復相當於道門鍊氣成罡的鍊氣士。

  至於能否再進一步,也就不是太過重要,畢竟這一界能夠成就金丹之輩,掐指算來也不過十幾個,正邪十大金丹,其中有許多是憑了類似龍虎混天丹等外力,才能晉級此一境界。所以顧龜靈才說,他們有金丹的戰力,卻無金丹的修為。

  陳七閉門參悟《龍象金剛經》的時候,其實聖壽萬金寺已經頗有些波瀾,說起來此事也非秘密,歷代朝廷都會供奉仙官,為文武百官之外的另一股勢力。雖然仙官都沒有實權,但卻地位尊崇,品階甚高。所以也有許多旁門鍊氣士,欲投靠朝廷,拿著俸祿,過些安穩的富貴日子。

  伏虎尊者想要把自家門徒,打入帝都,成為佛門中興的一枚棋子,當然也就惹怒了許多人物,其中就包括了現今大雲王朝的幾位天師。

  天師是三品的仙官,雖然在真人之下,卻在師君之上。當初王長生那般地位,也只是一名四品的師君罷了。這幾位天師,雖然沒有名門大派的出身,但是一身道法都不弱,智真和尚拜訪各路大員,奉送禮物,擺明了要做一番大事兒,這些仙官們如何容得?

  二百四十七、鬥法

  只是此番伏虎尊者,早就料到了這些事情,故而派了的徒弟甚多,其中頗有幾個修為十分高明之輩。倒也能夠跟各路前來拜會的旁門修士,爭鬥一番。陳七閉關修煉,並無理會外面的事兒,故而一開始,這小賊頭還真不知道,這帝都城內也是波濤洶湧。

  陳七閉關了數日,估算快要到了日子,自家參悟《龍象金剛經》又沒有什麼進展,這才想要尋個人來問問看,法會的時候,要準備些什麼。

  從陳七所居的院子,下到聖壽萬金寺的正殿,路途也頗崎嶇。加之陳七所修的金剛三昧法,跟智冠所修的頗有不同,他想要下去見人,還不能就這麼下去,還得準備一番手段。

  陳七亦是想到這些,才略覺有些無奈。

  金剛三昧法,本來是佛門弟子,一心念誦佛經十萬遍,心中空明,去了俗念,才能一念生發,觀想諸佛,顯化金剛,天龍,佛塔,金蓮,佛燈等諸物護體。陳七因為有金剛塔在手,所以參悟出來的金剛三昧法就化為一尊金光寶塔虛影。但是智冠修煉出來的護身諸天,卻是一尊孔雀明王。

  陳七想要顯化孔雀明王,還得另有一番苦修,方能掩人耳目。加之他琢磨,自己出入如此不便,須得「儘快」把步步生蓮神足通修成,不然上山下山一次,就夠難為人的了。

  為了把智冠這個身份,冒充的沒有破綻,陳七不得不在準備下山之前,當著兩個小沙彌和四名雜役僧人的面,忽然「頓悟」身上放出一圈佛光來,然後又苦修數日,把金剛三昧法凝出一尊孔雀明王,雖然這臨時急就章修煉的神通,護身之能實在堪虞,但至少糊弄人足夠可以了。

  做了這些準備之後,陳七這才動身下山,去見智真和尚。

  智真和尚這些時日,不知經歷了多少為難,但仍舊保持了雍容氣度,不愧是伏虎尊者首徒。陳七下山的時候,恰好有三名仙官來訪,明是為了問道,實際就是來為難,智真和尚正覺得應付為難,忽然聽得門下知客僧人來報,說智冠師叔下了山來,還似乎道行突破,不由得微微心喜,忙讓人把陳七迎了進來。

  陳七踏入正殿的時候,卻見三名道人也自正殿之中,只是每個人都頗有傲岸之意,竟然無一人跟他招呼。陳七本來也不是禮儀之輩,當下也不管那三個人,只是對智真和尚當胸一禮,正要問起法會的事兒,智真和尚卻和氣的招呼道:「智冠師弟,這三位乃是本朝仙官,都是三品天師的品階,你快來跟三位道友見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