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除了小學時寫過描紅格子之外,我從來沒練過字,封面上所寫的書名和簽名,不值書法家一哂。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直到最近修改本書,才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學平平仄仄。擬乾隆的詩也就罷了,擬陳家洛與余魚同的詩就幼稚得很。陳家洛在初作中本是解元,但想解元的詩不可能如此拙劣,因此修訂時削足適履,革去了他的解元頭銜。余魚同雖只秀才,他的詩也不該是這樣的初學程度。不過他外號「金笛秀才」,他的功名,就略加通融,不予革除了。本書的回目也做得不好。本書初版中的回目,平仄完全不葉,現在也不過略有改善而已。
本書最初在報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修改校訂後重印,幾乎每一句都曾改過。第三版又再作修改。內地、港台、海外讀者大量給作者來信,或撰文著書評論,指正錯字或提意見,熱誠可感。
《書劍恩仇錄》是我平生所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既欠經驗,又乏修養,行文與情節中模仿前人之作頗多,現在將這些模仿性的段落都刪除或改寫了,但初作與幼稚的痕跡仍不可免,至少,那是獨立的創作。
本書第三版修改時,曾覓得伊斯蘭教《可蘭經》全文,努力虔誠拜讀,希望本書所述,不違伊斯蘭教教義,蓋作者對普世宗教,均懷尊崇虔誠之意。唯各宗教教義深奧,淺學者不易入門也。
《金庸作品集》每一冊中都附印彩色插圖,希望讓讀者們(尤其是身在外國的讀者)多接觸一些中國的文物和藝術作品。如果覺得小說本身太無聊,那就看看圖片吧。書後那枚「金庸作品集」的印章是香港金石家易越石先生所作。本書之出版,好友沈寶新兄、王榮文兄、同事陳華生先生、許孝棟先生、吳玉芬女士、徐岱先生、李佳穎小姐、鄭祥琳小姐、蔣放年先生等各位賜助甚多,謹志感謝之意。嚴家炎、馮其庸、陳墨三位先生多賜教言,大都已嘉納而收入改正版中,極感。
一九七五年五月初版
二〇〇二年七月三版
本書最初在報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修改校訂後重印,幾乎每一句都曾改過。第三版又再作修改。內地、港台、海外讀者大量給作者來信,或撰文著書評論,指正錯字或提意見,熱誠可感。
《書劍恩仇錄》是我平生所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既欠經驗,又乏修養,行文與情節中模仿前人之作頗多,現在將這些模仿性的段落都刪除或改寫了,但初作與幼稚的痕跡仍不可免,至少,那是獨立的創作。
本書第三版修改時,曾覓得伊斯蘭教《可蘭經》全文,努力虔誠拜讀,希望本書所述,不違伊斯蘭教教義,蓋作者對普世宗教,均懷尊崇虔誠之意。唯各宗教教義深奧,淺學者不易入門也。
《金庸作品集》每一冊中都附印彩色插圖,希望讓讀者們(尤其是身在外國的讀者)多接觸一些中國的文物和藝術作品。如果覺得小說本身太無聊,那就看看圖片吧。書後那枚「金庸作品集」的印章是香港金石家易越石先生所作。本書之出版,好友沈寶新兄、王榮文兄、同事陳華生先生、許孝棟先生、吳玉芬女士、徐岱先生、李佳穎小姐、鄭祥琳小姐、蔣放年先生等各位賜助甚多,謹志感謝之意。嚴家炎、馮其庸、陳墨三位先生多賜教言,大都已嘉納而收入改正版中,極感。
一九七五年五月初版
二〇〇二年七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