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新帝突然愣住了:「但宋固他已經……」
沈浪再點頭:「是,宋固已經死了。這丫頭還不知道,興沖衝過來的,卻只能在墳前拜宋固。微臣見她哭而不哀,便問她為何。」
「她說,她的心愿已經達成了,她會一直陪著宋固。」沈浪笑看著新帝,「或許是微臣覺悟不夠,死了相伴又有什麼意義呢?既然想在一起,就該在活著的時候,爭取惺惺相惜。」
·
新帝放了沈浪回去,在書房裡枯坐了許久,盯著桌案上的奏摺。他知道沈浪是個人才,但挽留不住。
燭台上的一捧燈火,十分的透亮,但是透過這一抹透亮,他望向過去的那個三皇子,他什麼也沒有。
忽而,外頭的小太監送來夜宵。
這幾日夜宵都是香菇豬肝粥,他喜歡這個,但是吃多了有些膩,叫先放一邊。
小太監有些不忍,他乾爹是李公公。太子逼宮那一晚,李公公被斬殺之前曾告誡他,往後要細心照顧新帝。一個合格的太監,該是打心眼裡關心自己的主子。
小太監說:「皇上,您多少吃一點吧。」
新帝收起心思,他該要把眼前的摺子都批完才能去休息。他爭取這個位置,是為了百姓,不是為了自己享福。
一直到三更時分,小太監跪在外頭,粥也冷了,便問新帝要不要去休息。
「嗯。」還有兩個摺子,新帝頭也不抬。
摺子批完,小太監的粥也端上來,換了皮蛋瘦肉粥,夾著幾絲青蔥,十分好看,味道也香。
幾口吃完,新帝出了書房,伸個懶腰,望著偌大的宮殿。
宮殿裡一片燈火,有明亮,也有暗影。而他站在光影的中央,俯視他的山河。
遠處走過兩個女子,似乎一主一仆,後頭丫鬟提著燈籠,看不清楚。但那身姿,新帝能分出,是他的趙貴妃。
趙貴妃剛從御膳房出來,趕回山嵐居,沒想到新帝竟先在她這裡等著。
心中有些惶恐,剛行了禮。
新帝便將她扶起來:「朕聽小順子說,這幾日晚間用膳都是你做的?」
「是。」趙曉稼起身。
新帝也沒有繼續表揚趙曉稼,也沒有問她為何,話題就此打住。
新帝要在這裡歇著,是很突然的事,山嵐居的人一下人仰馬翻。終於服侍主子睡了,小順子自覺將人都揮出去,自己也退了出去,畢竟事關皇家繁衍子嗣的大業。
批改一整天奏摺,新帝根本就沒有心思和精力再做其他,他明日還要早朝。
趙曉稼也知道新帝的意思,他就是想要到這裡來躺一躺。太子心中總是有事,他不怎麼記掛男女那些事。趙曉稼閉了眼。
新帝睡不著,睜眼望著帳頂,突然問:「聽說,你以前對唐閣老的孫女婿示好。」
這不是個問句,趙曉稼心裡有些緊張,她握緊了拳頭,盡力表現得風平浪靜:「那日在馬場,臣妾也未出閣,見著他行為處事穩重,為人忠厚老實,覺得還不錯。但……也沒有示好那樣的事。」
馬場那一日,她確實有些心急,表現得明顯,但趙曉稼她不後悔。人都說她出身不錯,父親是翰林院侍郎。但她嫡母早逝,父親又續了弦。她只是個嫡長女,母親是真真同父親從微末走來的糟糠妻,她連沈浪都比不得。
後母對她客氣,但是有了好機會,總是會先照看自己親生的女兒。妹妹明明才十三,未到及笄的年紀,但有些好人家,後母寧願放爛了讓別人家看了去,也不願意給她說親,剩下的便指著自己女兒及笄了便說親。
父親又不管,只覺得她這個嫡長女有吃的有喝的,家裡也不像別人那樣一堆腌臢事,沒有讓她受半點委屈,還有什麼不滿意?
眼看著年紀大了,趙曉稼明白,她只能靠自己。愛情對於她來說是奢望,她只希望有個忠厚的夫君,有個遮風擋雨的屋檐便滿足了。所以,見到姜莊蒙,她也不會矜持,但也不至於說示好那麼明顯。
馬賽那種場合,就是給許多青年男女相看的機會。她並沒有半分逾越。但被新帝這樣問,她還是有些緊張。
肯定是有人說了什麼,但趙曉稼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解釋。有時候,解釋更像是掩飾,在某些人看來。
新帝又問:「那你為什麼會選擇嫁給我?」
當初,長公主找沈浪的麻煩,還要把趙曉稼推給沈浪。長公主就是個毒瘤,還不能正面抗衡,沈浪便找三皇子商量——我給你辦事,你總得幫我解決一下麻煩吧。
正好三皇子那時候花名在外,常常去酒樓,便順手幫了,找了個機會同周圍人暗示,他覺得那趙家小姐很是不錯。
周圍自然有人願意幫他去辦。唯一沒料到的是,趙曉稼竟然願意嫁給他這毫無前途的皇子。世人都知道,若太子繼位,他這個三皇子定然沒有好下場。看他上一世便如此,他身邊的人都死了,所以這一世,幹不成大事之前,他沒打算娶女人。
聽說,趙曉稼被她父親說了幾天,讓她嫁給沈浪做正妻,她倒哭了幾天,死活不願意。一聽三皇子提親,馬上就同意了。
三皇子也很好奇,趙曉稼同意的理由是什麼。
趙曉稼咬著唇:「臣妾未嫁之時,便已仰慕皇上。」
三皇子閉了眉眼,不再說話。
趙曉稼提心弔膽許久,急了:「臣妾是說真的。」
沈浪再點頭:「是,宋固已經死了。這丫頭還不知道,興沖衝過來的,卻只能在墳前拜宋固。微臣見她哭而不哀,便問她為何。」
「她說,她的心愿已經達成了,她會一直陪著宋固。」沈浪笑看著新帝,「或許是微臣覺悟不夠,死了相伴又有什麼意義呢?既然想在一起,就該在活著的時候,爭取惺惺相惜。」
·
新帝放了沈浪回去,在書房裡枯坐了許久,盯著桌案上的奏摺。他知道沈浪是個人才,但挽留不住。
燭台上的一捧燈火,十分的透亮,但是透過這一抹透亮,他望向過去的那個三皇子,他什麼也沒有。
忽而,外頭的小太監送來夜宵。
這幾日夜宵都是香菇豬肝粥,他喜歡這個,但是吃多了有些膩,叫先放一邊。
小太監有些不忍,他乾爹是李公公。太子逼宮那一晚,李公公被斬殺之前曾告誡他,往後要細心照顧新帝。一個合格的太監,該是打心眼裡關心自己的主子。
小太監說:「皇上,您多少吃一點吧。」
新帝收起心思,他該要把眼前的摺子都批完才能去休息。他爭取這個位置,是為了百姓,不是為了自己享福。
一直到三更時分,小太監跪在外頭,粥也冷了,便問新帝要不要去休息。
「嗯。」還有兩個摺子,新帝頭也不抬。
摺子批完,小太監的粥也端上來,換了皮蛋瘦肉粥,夾著幾絲青蔥,十分好看,味道也香。
幾口吃完,新帝出了書房,伸個懶腰,望著偌大的宮殿。
宮殿裡一片燈火,有明亮,也有暗影。而他站在光影的中央,俯視他的山河。
遠處走過兩個女子,似乎一主一仆,後頭丫鬟提著燈籠,看不清楚。但那身姿,新帝能分出,是他的趙貴妃。
趙貴妃剛從御膳房出來,趕回山嵐居,沒想到新帝竟先在她這裡等著。
心中有些惶恐,剛行了禮。
新帝便將她扶起來:「朕聽小順子說,這幾日晚間用膳都是你做的?」
「是。」趙曉稼起身。
新帝也沒有繼續表揚趙曉稼,也沒有問她為何,話題就此打住。
新帝要在這裡歇著,是很突然的事,山嵐居的人一下人仰馬翻。終於服侍主子睡了,小順子自覺將人都揮出去,自己也退了出去,畢竟事關皇家繁衍子嗣的大業。
批改一整天奏摺,新帝根本就沒有心思和精力再做其他,他明日還要早朝。
趙曉稼也知道新帝的意思,他就是想要到這裡來躺一躺。太子心中總是有事,他不怎麼記掛男女那些事。趙曉稼閉了眼。
新帝睡不著,睜眼望著帳頂,突然問:「聽說,你以前對唐閣老的孫女婿示好。」
這不是個問句,趙曉稼心裡有些緊張,她握緊了拳頭,盡力表現得風平浪靜:「那日在馬場,臣妾也未出閣,見著他行為處事穩重,為人忠厚老實,覺得還不錯。但……也沒有示好那樣的事。」
馬場那一日,她確實有些心急,表現得明顯,但趙曉稼她不後悔。人都說她出身不錯,父親是翰林院侍郎。但她嫡母早逝,父親又續了弦。她只是個嫡長女,母親是真真同父親從微末走來的糟糠妻,她連沈浪都比不得。
後母對她客氣,但是有了好機會,總是會先照看自己親生的女兒。妹妹明明才十三,未到及笄的年紀,但有些好人家,後母寧願放爛了讓別人家看了去,也不願意給她說親,剩下的便指著自己女兒及笄了便說親。
父親又不管,只覺得她這個嫡長女有吃的有喝的,家裡也不像別人那樣一堆腌臢事,沒有讓她受半點委屈,還有什麼不滿意?
眼看著年紀大了,趙曉稼明白,她只能靠自己。愛情對於她來說是奢望,她只希望有個忠厚的夫君,有個遮風擋雨的屋檐便滿足了。所以,見到姜莊蒙,她也不會矜持,但也不至於說示好那麼明顯。
馬賽那種場合,就是給許多青年男女相看的機會。她並沒有半分逾越。但被新帝這樣問,她還是有些緊張。
肯定是有人說了什麼,但趙曉稼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解釋。有時候,解釋更像是掩飾,在某些人看來。
新帝又問:「那你為什麼會選擇嫁給我?」
當初,長公主找沈浪的麻煩,還要把趙曉稼推給沈浪。長公主就是個毒瘤,還不能正面抗衡,沈浪便找三皇子商量——我給你辦事,你總得幫我解決一下麻煩吧。
正好三皇子那時候花名在外,常常去酒樓,便順手幫了,找了個機會同周圍人暗示,他覺得那趙家小姐很是不錯。
周圍自然有人願意幫他去辦。唯一沒料到的是,趙曉稼竟然願意嫁給他這毫無前途的皇子。世人都知道,若太子繼位,他這個三皇子定然沒有好下場。看他上一世便如此,他身邊的人都死了,所以這一世,幹不成大事之前,他沒打算娶女人。
聽說,趙曉稼被她父親說了幾天,讓她嫁給沈浪做正妻,她倒哭了幾天,死活不願意。一聽三皇子提親,馬上就同意了。
三皇子也很好奇,趙曉稼同意的理由是什麼。
趙曉稼咬著唇:「臣妾未嫁之時,便已仰慕皇上。」
三皇子閉了眉眼,不再說話。
趙曉稼提心弔膽許久,急了:「臣妾是說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