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被說是「好像沒必要」作亂的太子,他很不開心:「三弟,你為何獨獨將你自己摘出去?你也是皇子哦。」
這話說的,三皇子趕緊往後跳一步,摸著小心臟,如同受了巨大驚嚇,趕緊跪在地上給他老子磕頭:「父皇,你是知道我的,一片赤子之心,日月可鑑,別人不知道我,您是知道我的,我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情?」
皇帝也不知道是被他哭煩了,還是咋的,把那拓印本直接扔了,好巧不巧,正好扔在了太子腳邊。
眾人屏息凝神,只聽皇帝說:「好了好了,這明顯就是胡人用來離間我朝的,何必當真,互相猜忌?」
所以,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麼?三皇子第一個高聲大呼:「父皇英明。」
「皇上英明。」群臣和太子都跪下,高聲道。
晚上,三皇子去給他老子送丹藥,他還給繼續分析了一波:「父皇,兒臣回去想了很久。這造謠的人,明顯就是看您治理盛世,嫉妒心起,所以詛咒父皇你活不了多久。」
皇帝歪著腦袋一想,可不是麼?他這身體好好的,手能動腳能走,渾身有勁,如同回到了三十歲,左擁右抱不是夢。這樣一來,皇帝的心更冷了。
他的那個傻兒子做了太子,竟然還想著要和他的三弟爭。有什麼好爭的呢?他又沒有犯什麼大錯,做父親的怎麼可能隨便摘了他的帽子。做事還不嚴謹,找的人辦事不牢靠,裡頭有好幾個字,根本就不是同一朝代的。
這就是不好好學習的後果啊,就連宮廷權謀的腿都摸不上,自己給自己挖坑,還自己把自己埋了。看著眼前一臉狗腿的三兒子,皇帝心裡更加拔涼了。這孩子以前挺愛讀書的,現在也愛搞些歪門邪道了。不過,他喜歡。
·
三皇子愛上煉丹,不僅皇帝喜歡到心坎,三皇子他媽珊妃也是歡喜到喜極而泣:「你這孩子可終於開竅了。」
聽說自己兒子常去養心殿走動,皇帝也十分歡迎。這可不就是形勢大好麼?
珊妃終於找機會將三皇子叫到她宮裡,同他一起吃頓飯:「以後再接再厲啊,趁你父皇喜歡你,你還有機會。」
還有機會奪得儲君的位置。三皇子知道他娘的意思,所以,他撇了撇嘴:「母妃,你以後可不要再提這樣的事,不然,被人聽到,我也保不住你。」
「哎呀,沒事的。你那麼聰明,肯定能化險為夷,救出母妃。」珊妃是真的開心。
三皇子翻了個白眼:「被人聽到,不止保不住你,我也會被人藉機錘死。」
珊妃嚇得喲,趕緊伸手捂住兒子的嘴:「你你你——以後不許說這樣……的話。」
說著,珊妃似乎都要哭了。
「那你以後也不許再說這樣的話了。」三皇子面無表情看著他母妃,也不知道她這個性子是怎麼在宮裡活到現在的。
「好好好,不說了。」珊妃連連點頭,接著又問,「我可以在心裡想吧?」
想一想也不可以嗎?
看著母妃期待的小眼神,三皇子只能點頭。
這一頓飯吃得很開心,珊妃幾乎把三皇子的肚子填成了個西瓜才罷休。她是真的感到欣慰。她這個兒子說聰明吧,從小便善觀察,識人心,懂用人,辦事的手段那也是老辣的。只可惜,他不想用,且還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一直以來都以為,只要得到他父皇的承認和尊重,他就可以大展宏圖;只要他對自己的兄弟坦露胸懷,太子便會讓他繼續為老百姓做好事。
事實上呢,他老爹不喜歡他,覺得他一板一眼,說的話不中聽,似乎老在唱反調。而太子呢,則將他視作眼中釘。沒人能容忍自己的弟弟比自己優秀,比自己的聲望更高。
是的,她兒子盡心盡力關心國事有啥用?他爹不喜歡,他太子哥哥忌憚。也就百姓還挺喜歡他。可是等他爹西去了,那他以後的日子就難熬了。
珊妃一直為他操心,保養再好,白頭髮還是層出不窮,幾乎都給拔禿了。現在可好了,她兒子終於上道了,懂得討當權者的歡心,說不定能掙些什麼。
上一世,三皇子也知道母妃的好意,但是他並不認同母妃。因為他自己並不貪戀權利,他並不想走上最高的那個位置,他只是想要為黎民百姓做些什麼,不要讓他們衣衫襤褸,不要讓他們繼續水深火熱的生活,卻沒有任何變好的希望。
他痛恨朝內一片歌舞昇平的假象,他也痛恨父皇和太子的裝聾作啞,似乎這樣國弱民衰就不復存在。
所以,上一世,他以為剖開真心,太子就會知道,他只是想要做好事。總有哪一天,他的努力會感動太子,那是他的信仰。
可是,上輩子父皇臨終之前,對他多有疑慮,就因為今日這紫色石頭的「預言」。誰都能看出這石頭上的話,是假的。
但父皇還是選擇了相信,又或者,他不是選擇了相信,他是藉此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借著此事,說他有謀逆之意,徹查他的過往,還真翻出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其實都是微末,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三皇子在牢獄中呆著時,忽然想通了一點。他這一輩子兢兢業業,一輩子克勤克己,一輩子真心待人,可是別人就是想要找他的麻煩。
那些愚蠢的人啊,他們每天不干正事,面對問題只會逃避。可是他們吃飽了撐的,就喜歡互相算計,君臣之間,父子之間。
這話說的,三皇子趕緊往後跳一步,摸著小心臟,如同受了巨大驚嚇,趕緊跪在地上給他老子磕頭:「父皇,你是知道我的,一片赤子之心,日月可鑑,別人不知道我,您是知道我的,我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情?」
皇帝也不知道是被他哭煩了,還是咋的,把那拓印本直接扔了,好巧不巧,正好扔在了太子腳邊。
眾人屏息凝神,只聽皇帝說:「好了好了,這明顯就是胡人用來離間我朝的,何必當真,互相猜忌?」
所以,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麼?三皇子第一個高聲大呼:「父皇英明。」
「皇上英明。」群臣和太子都跪下,高聲道。
晚上,三皇子去給他老子送丹藥,他還給繼續分析了一波:「父皇,兒臣回去想了很久。這造謠的人,明顯就是看您治理盛世,嫉妒心起,所以詛咒父皇你活不了多久。」
皇帝歪著腦袋一想,可不是麼?他這身體好好的,手能動腳能走,渾身有勁,如同回到了三十歲,左擁右抱不是夢。這樣一來,皇帝的心更冷了。
他的那個傻兒子做了太子,竟然還想著要和他的三弟爭。有什麼好爭的呢?他又沒有犯什麼大錯,做父親的怎麼可能隨便摘了他的帽子。做事還不嚴謹,找的人辦事不牢靠,裡頭有好幾個字,根本就不是同一朝代的。
這就是不好好學習的後果啊,就連宮廷權謀的腿都摸不上,自己給自己挖坑,還自己把自己埋了。看著眼前一臉狗腿的三兒子,皇帝心裡更加拔涼了。這孩子以前挺愛讀書的,現在也愛搞些歪門邪道了。不過,他喜歡。
·
三皇子愛上煉丹,不僅皇帝喜歡到心坎,三皇子他媽珊妃也是歡喜到喜極而泣:「你這孩子可終於開竅了。」
聽說自己兒子常去養心殿走動,皇帝也十分歡迎。這可不就是形勢大好麼?
珊妃終於找機會將三皇子叫到她宮裡,同他一起吃頓飯:「以後再接再厲啊,趁你父皇喜歡你,你還有機會。」
還有機會奪得儲君的位置。三皇子知道他娘的意思,所以,他撇了撇嘴:「母妃,你以後可不要再提這樣的事,不然,被人聽到,我也保不住你。」
「哎呀,沒事的。你那麼聰明,肯定能化險為夷,救出母妃。」珊妃是真的開心。
三皇子翻了個白眼:「被人聽到,不止保不住你,我也會被人藉機錘死。」
珊妃嚇得喲,趕緊伸手捂住兒子的嘴:「你你你——以後不許說這樣……的話。」
說著,珊妃似乎都要哭了。
「那你以後也不許再說這樣的話了。」三皇子面無表情看著他母妃,也不知道她這個性子是怎麼在宮裡活到現在的。
「好好好,不說了。」珊妃連連點頭,接著又問,「我可以在心裡想吧?」
想一想也不可以嗎?
看著母妃期待的小眼神,三皇子只能點頭。
這一頓飯吃得很開心,珊妃幾乎把三皇子的肚子填成了個西瓜才罷休。她是真的感到欣慰。她這個兒子說聰明吧,從小便善觀察,識人心,懂用人,辦事的手段那也是老辣的。只可惜,他不想用,且還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一直以來都以為,只要得到他父皇的承認和尊重,他就可以大展宏圖;只要他對自己的兄弟坦露胸懷,太子便會讓他繼續為老百姓做好事。
事實上呢,他老爹不喜歡他,覺得他一板一眼,說的話不中聽,似乎老在唱反調。而太子呢,則將他視作眼中釘。沒人能容忍自己的弟弟比自己優秀,比自己的聲望更高。
是的,她兒子盡心盡力關心國事有啥用?他爹不喜歡,他太子哥哥忌憚。也就百姓還挺喜歡他。可是等他爹西去了,那他以後的日子就難熬了。
珊妃一直為他操心,保養再好,白頭髮還是層出不窮,幾乎都給拔禿了。現在可好了,她兒子終於上道了,懂得討當權者的歡心,說不定能掙些什麼。
上一世,三皇子也知道母妃的好意,但是他並不認同母妃。因為他自己並不貪戀權利,他並不想走上最高的那個位置,他只是想要為黎民百姓做些什麼,不要讓他們衣衫襤褸,不要讓他們繼續水深火熱的生活,卻沒有任何變好的希望。
他痛恨朝內一片歌舞昇平的假象,他也痛恨父皇和太子的裝聾作啞,似乎這樣國弱民衰就不復存在。
所以,上一世,他以為剖開真心,太子就會知道,他只是想要做好事。總有哪一天,他的努力會感動太子,那是他的信仰。
可是,上輩子父皇臨終之前,對他多有疑慮,就因為今日這紫色石頭的「預言」。誰都能看出這石頭上的話,是假的。
但父皇還是選擇了相信,又或者,他不是選擇了相信,他是藉此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借著此事,說他有謀逆之意,徹查他的過往,還真翻出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其實都是微末,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三皇子在牢獄中呆著時,忽然想通了一點。他這一輩子兢兢業業,一輩子克勤克己,一輩子真心待人,可是別人就是想要找他的麻煩。
那些愚蠢的人啊,他們每天不干正事,面對問題只會逃避。可是他們吃飽了撐的,就喜歡互相算計,君臣之間,父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