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葛瑞絲就從單人沙發上站了起來,走回到她的電腦前,在萊昂納多一口氣說那麼多話後,抬頭問他:“你有想演但沒有演過的角色類型嗎?”

  萊昂納多愣了下:“啊?”

  葛瑞絲掏出她的記事本,翻到沒用到的一頁,明亮的灰藍色眼睛漫不經心地落在萊昂納多身上,然後就轉回到記事本上,“與其修改你手中拿著的劇本,我寧願再寫一個新的,所以迪卡普里奧先生,你有想演但沒有演過的角色類型嗎?唔,這個問題有那麼難理解嗎?”

  萊昂納多終於反應了過來,他舔了舔嘴唇:“你要專門為我寫個新劇本?”

  ——這才是萊昂納多作為葛瑞絲男朋友的正確打開方式嘛。

  葛瑞絲在眼皮底下翻了個白眼,“看來它真的很難被理解。”

  萊昂納多咧開嘴笑了起來,完全把葛瑞絲這否定的意思給無視了,臉上藏不住笑的湊到書桌旁,還順手搬了書桌另一邊的椅子坐到葛瑞絲旁邊:“我想嘗試的角色有很多,不過在我最想拍攝的就是根據丹尼爾·凱斯所撰寫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改編的電影。天吶,我想死了演比利這個角色!”

  這倒是真的,早在97年剛拍完《鐵達尼號》後他就想挑戰這個擁有24重人格的角色了。好萊塢也傳出過改編的消息,只是因為改編難度太大後來就不了了之了,但萊昂納多就沒有放棄過。

  還有,這很萊昂納多。

  萊昂納多本來就偏愛邊緣角色,精神上有問題的角色自然就在其中。像是在04年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飛行家》中,他就曾挑戰著扮演串有恐懼症和強迫症的霍華德·休斯;就是被改檔期到明年2月上映的《禁閉島》里,他演的角色就更是個徹頭徹尾的精神病人。另外,嚴格來講,萊昂納多在《盜夢空間》里所飾演的柯布,也存在一些精神問題,只是並不嚴重,並不能把它歸於精神病的範疇。

  葛瑞絲偏過頭來:“我讀過這本書,還看過這本書的續作《比利戰爭》。在讀心理學時和我的導師,還曾經就比利·米利根的案例做過一個課題。”

  她頓了頓又說,“我還看過案宗和庭審記錄,這是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為此我還一度想和米利根先生直接對話,但很遺憾的是他並沒有答應和我的見面。”

  《24個比利》是作家丹尼爾·凱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紀實傳記,這裡的‘比利’就是指比利·米利根,他在1977年因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犯下三宗強姦罪被警方逮捕,在審訊過程中,比利·米利根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因此被判無罪,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多重人格分裂而被判無罪的嫌疑犯,但無罪歸無罪,比利·米利根還是在精神病院接受了長達12年的治療。

  萊昂納多後知後覺的說:“也是,你在心理學方面造詣那麼高。”

  葛瑞絲挑了挑眉梢,隨即就對著萊昂納多笑靨如花,聲音甜度也隨之跟上來了:“你知道嗎,里奧?我非常想看看你的腦掃描X光片長什麼樣子,你會願意去醫院做個腦掃描的,對嗎?”

  萊昂納多根本沒心思多想,他就稀里糊塗的點頭答應了。

  “Good.”葛瑞絲意味不明的說道,她低下頭來時,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然後就繼續了他們原先的話題,“將《24個比利》改編成電影劇本,我想我可以做到。”

  萊昂納多高興的就把腦掃描的事給選擇性無視了,他已經開始暢想起未來了,“我可以試著說動老馬丁來拍,他擅長拍攝這類題材,而且他也曾經表示過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

  葛瑞絲也覺得它很有趣,不過和萊昂納多感興趣的方向不一樣,萊昂納多是想演這個具有史詩般難度的角色,而葛瑞絲她更想近距離研究下比利本人。要知道的是《比利戰爭》,這本講述比利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經歷的續作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一直無法出版,葛瑞絲卻看過,由此可見她確實對這個案例非常好奇。

  所以,這算是另類的一拍即合?

  不管怎麼說,這個在萊昂納多看來有著旖旎向開頭的夜晚,最終就以葛瑞絲陷入頭腦風暴中——葛瑞絲看過的和比利·米利根有關的資料,都存在她的思維宮殿裡,她現在只需要把它們調出來——而作息相對比較規律的萊昂納多,抵抗不了睡意在葛瑞絲家的客房裡睡著了做結尾。

  往好的方面看,這其實還是不小的進步了。

  ……

  先前也說過,《朱莉與朱莉婭》在北美是8月7號上映,輪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就比這個日期晚了最起碼一個月,就像英國,《朱莉與朱莉婭》在英國上映時已經是9月11日了,比北美的上映日期晚了整整5個星期,而且《朱莉與朱莉婭》在英國的放映時長是一個月,也就是說等葛瑞絲在拍完《盜夢空間》,回到英國時,就基本上沒踩住《朱莉與朱莉婭》的尾巴。

  不過,《朱莉與朱莉婭》這部電影在英國的口碑不錯,票房也有將近700萬美元,這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差強人意的成績。相比於英國的票房,北美的票房才能說是亮眼,《朱莉與朱莉婭》兩個月的北美總票房有1.72億美元,目前還排在年度北美票房榜前二十位,擊敗了索尼斥資2億美元打造的《2012》、環球的《速度與激情》,還有和《朱莉與朱莉婭》同期開畫的《特種部隊:眼鏡蛇崛起》這幾步商業大片。當然了,《朱莉與朱莉婭》的海外票房成績是沒辦法和它們比的,尤其是《2012》這部災難片,海外票房高達6億美元,還有這放在一起比本來就沒有什麼有建設性意義的可比性。

  只是媒體們不這麼想,他們想知道《朱莉與朱莉婭》這部都不能稱為中等成本製作(預算4000萬美元)的電影,是怎麼在北美有這麼強悍的吸金能力的。同時被媒體們拿來舉例的還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喜劇《假結婚》,這部和《朱莉與朱莉婭》同等製作成本的電影,全球票房高達3.17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將近1.64億美元。

  這兩部電影也不嚴格屬於同類型電影,《假結婚》是一部愛情喜劇電影,男主角的扮演者是瑞安·雷諾茲,帥哥和老牌甜心的組合,而《朱莉與朱莉婭》,它的側重點並非是浪漫愛情故事,即使在這部電影裡,兩位丈夫都稱得上楷模了,它更側重於美食與生活。

  如果硬要說的話,那可以套用曾經看過《朱莉與朱莉婭》的影迷的評價:“這部電影裡,看完之後恍然意識到它可以看做是一部愛情電影,愛情的主角是葛瑞絲·格林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假設她們相遇在同一個時空,總覺得她們很有可能成為一對好朋友和情侶。”

  這其實還可以用梅麗爾曾經說過的“我們在談一段柏拉圖式的戀愛”來形容。

  這樣一來,兩部電影的重合性好像就高起來了。

  不過,媒體們會把這兩部電影相提並論,除了票房亮眼外,還因為頒獎季就要來臨了,是時候開始預熱了。《朱莉與朱莉婭》里,梅麗爾的表演得到了影評人一致好評,外界認為這基本上將會為梅麗爾再贏得一個奧斯卡提名,而葛瑞絲呢,她贏得提名的機率就要小一些,這是要考慮到她還有一部《成長教育》,媒體們更看好她憑藉《成長教育》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像《泰晤士報》的影評人就曾針對《成長教育》寫道:“如果她沒有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我就把帽子吃了!”

  至於《假結婚》,這部電影倒是和奧斯卡提名沒關係,但它的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今年是她事業回春的一年,除了《假結婚》這部票房亮眼的喜劇片外,她還有一部被評論界認為有可能衝擊奧斯卡提名的劇情片《弱點》,這也是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目前還沒有大規模上映,但前期影評已經新鮮出爐了,口碑相當不錯。

  說這麼多呢,好像有點偏移最開始想說的話題了。

  其實最開始想說的話題,是葛瑞絲在英國為《成長教育》做宣傳時,給《VOGUE》英國版拍攝的雜誌封面和時尚大片。

  ……這偏移了好多呢。

  《VOGUE》雜誌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領先的時尚雜誌,它的影響力非同一般,英國版雖不如美國版名氣更廣和影響力更大,但光是《VOGUE》本身就可以傲視同領域除《Harper.sBazaar》和《ELLE》外的時尚雜誌了。

  這一期《VOGUE》英國版發行後,只能對著葛瑞絲給阿斯頓·馬丁拍攝的那組宣傳硬照,還有GG截圖,以及她參加首映禮時拍的照片舔屏的影迷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在這期《VOGUE》里,葛瑞絲就只是葛瑞絲,她本身就具備著強烈而有著獨特辨識度的風格,讓她嘗試其他不是她本身風格的風格,拍出來的效果雖然會很好,但絕對沒有這麼令人驚艷,想想看阿斯頓·馬丁的GG就知道了。

  不過呢,考慮這是時尚大片,所以還是得注入時尚界元素什麼的,因此有一張可以說是作為“彩蛋”出現的照片。在這張照片裡,有著在雨幕中,撐著一把黑傘,穿著及膝大衣、西裝褲和牛津皮鞋,垂著眼睛,抽著一根香菸的葛瑞絲。

  著重提到這是黑傘,是因為這張照片是黑白的,單看照片的話那把傘是黑色的,但實際上它就是黑色的……反正那是一把黑傘。

  就不說當時攝影師是什麼想法,反正時尚界人士的想法總是很抽象又時尚即讓一般人聽不懂,單就是這麼一張圖,就足夠讓讀者們遭受會心一擊,想拜倒在她西裝褲下的了。

  以及,水仙黨又在搖旗吶喊了。

  至於現實里被正過名的男朋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先生,那是誰啊。

  ——這真是個略悲傷的故事。

  第119章

  這一期《VOGUE》英國版,帶來了深遠的“後遺症”。

  對影迷們的影響,已經說過了。

  那麼對於被水仙黨選擇性無視的You-Know-Who即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先生呢,影響也不是沒有的。其中一點就是他終於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全世界都是他情敵,而最有威脅力的一個竟然是他男裝下的女朋友。

  這簡直不能再悲傷了,好嗎?

  可萊昂納多能有什麼辦法呢,他自己也是承認葛瑞絲做這種偏向於中性打扮的時候,非常有魅力的,並且拜託比所賜,他還知道葛瑞絲在LGBT群體中非常受歡迎,不然他也不會說全世界都是他情敵麼。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跑去跟葛瑞絲說“寶貝兒,咱以後不要隨便散發荷爾蒙了,行不行?”,他就只有痛並快樂著——他才是葛瑞絲的正牌男朋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