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難道又出什麼變故了?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媒體們一貫的德行了,明星們沒交往的時候整天給他們拉郎配,傳亂七八糟的緋聞,等明星們交往了,卻又開始想他們什麼時候分手,或者他麼怎麼還沒有分手。這種事,就算是明星們結婚了,也不能停止,結婚後不是還有懷孕啊,出軌啊,離婚啊什麼的嗎。除非明星們過氣了,沒有任何新聞價值了,否則就等著被新聞報導吧,誰讓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呢。
在葛瑞絲的新聞上,英媒們還是收斂了的,他們並沒有上手寫唱衰的新聞,更多就是報導了這樣一新聞,順帶還提了提她最近上映的《朱莉與朱莉婭》,還有即將上映的《成長教育》。當然了,更多還是提到《成長教育》,畢竟這是一部以英國六十年代為背景的,而且還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備受讚譽的英國電影。
到這兒,都還是正常的走向。
嗯,媒體的走向正常,然而“糙木皆兵”的影迷們就提出他們的懷疑了:他們是能確定被記者們拍到的,確確實實是葛瑞絲·格林博士本人,鑑於除了她本人誰也沒能有那樣獨特的氣場,還有那神乎其神的街頭變裝術。可媒體們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條幸運的金魚,咳咳,傳聞中的不可說先生並沒有跟著回來,這好像太早下結論了吧?說不定他變了裝呢?
這樣的猜想,也不是不可能,對吧?
只能說影迷們的腦洞,都是被葛瑞絲神奇的街頭變裝術給磨練大的。
以及,這樣的猜測還是得到不少人附議的。
托比·迷弟·馬奎爾,他也是其中之一。
他當然知道萊昂納多沒有去倫敦,為此還幸災樂禍過呢,但是吧,誰讓萊昂納多得意忘形的說他通過了葛瑞絲哥哥的那一關呢(這只是萊昂納多本人的想法,和安格斯·格林先生沒有任何關係),這不可謂不是公然放閃,托比翻了個大白眼,轉身在看到網上的新聞以及影迷們的猜想後,就毅然決然的…睜眼說瞎話。
托比在他的臉書主頁——他其實還有推特帳號,但誰讓葛瑞絲就只有臉書帳號,她的很多粉絲們都跟著轉戰臉書了——還不是小號,就是他經過認證的臉書帳號主頁上轉了影迷的猜想,並提出了可行性。
還記得萊昂納多被私生子事故嗎?
那會兒大眾關注的焦點都在風華正茂的、後來證實那是葛瑞絲變裝的小迪卡普里奧先生身上了,卻忽略了當時萊昂納多也變裝了。托比當時就在臉書上發了他們仨的合影,變裝後的合影,他現在又把那張照片找了出來,著重圈出了變裝的,通俗來講,萊昂納多他媽媽都認不出來的萊昂納多。
不僅有圖,托比還講述了當時的經過,總結下來就是“夜店驚魂記”——可不是驚魂嗎?當時托比先是被那麼像年輕時萊昂納多的‘蘭波’嚇一跳,緊接著又被頂著不認識的臉卻是熟悉聲音的‘無名氏’即萊昂納多給嚇得不輕,手機都掉了。
托比一爆料,就知有沒有!
各路影迷們,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圍了過來,這裡面還有渾水摸魚的記者媒體們。一時間呢,話題就成功的偏到了影迷們的迷之猜想上,他們還把英媒們拍的機場照給po了上來,開始在那張照片裡被照到的其他人中,猜測哪一個可能會是真面目見不著人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先生。
這根本就不可能會有啊,萊昂納多現在就還在比弗利山莊呢。
托比傻眼了,這好像玩得有點大了。
作為浸yín娛樂圈多年的“老人”,托比深知轉移注意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再製造一個更大的話題。他想了想,在製造更大話題前,還是心虛著給萊昂納多打個電話知會一聲。
“你現在知道問我了?”
托比本來是不好意思,可他現在怎麼聽萊昂納多的語氣都怎麼覺得…欠揍,他琢磨了下試探著說:“你是知道我在臉書上說夜店的事的,是不是?但你就沒想著阻止我,也沒有在你的臉書帳號上聲明你真的沒有跟著格林博士去了倫敦……這就有點意思了,難道里奧你在自欺欺人讓外界認為你是去了嗎?我可不覺得格林博士知道後,會認為你這樣的做法是好的。”
托比還在‘好的’上面加重了音節。
萊昂納多:“……”
托比說的太理直氣壯了,一下子就將住了萊昂納多。再然後,他就徵求到了萊昂納多的同意,把墨西哥餐廳事故說出來轉移大眾的視線。當然了,這還是有前提條件的,托比不能實話實說,畢竟這整樁事還涉及到了某些不光明的手段,像是臉書的CEO黑進監控攝像頭,又或者葛瑞絲假裝NSA探員的,這些都是不能講出去的。再有呢,這裡的‘不能實話實說’,並不是說不能有任何的藝術加工,而是萊昂納多認為托比必須得進行藝術加工,不能把他講得和當時那麼的…遲鈍和痴漢,用葛瑞絲的話來說,就是像條發育不良的金魚一樣。
托比在聽完萊昂納多的要求後,不由得咂嘴:“你可真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里奧。”
萊昂納多:“……滾!”
第114章
萊昂納多的願望是好的,然而現實卻更加的曲折。
在托比把經過了相當程度的藝術加工後的故事po出去後,他的臉書主頁差點癱瘓了。
顯然,比起媒體們反推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相親式的認識,托比說的這件事才更對影迷們的胃口,而且這很葛瑞絲。
只是吧,影迷們的關注點,隨著時間的偏移也發生了偏移。
第一個偏移後的關注點是臉書的CEO馬克·扎克伯格是怎麼在短時間內識破葛瑞絲的偽裝的——這件事麼雖然是以托比的角度講的,但其中的邊邊角角影迷們就自動給補全了,所以他們大致就猜出了當時葛瑞絲和馬克·扎克伯格先生是在比賽什麼,甚至連比賽輸贏後的籌碼都推測出來了,這也虧得托比把當時他們的對話還記得七七八八。
可以說,托比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
這好像並不太是重點,反正影迷們這群“喜新厭舊”的就把關注力放到“如何識破葛瑞絲·格林博士的偽裝”這一偉大的猜想上了。
是的,他們已經不再局限於馬克·扎克伯格是怎麼認出來的了,畢竟作為臉書的CEO,他也不是一般人,是被世人公認的天才,所以他怎麼推論出來的不具備通用性。
因此,影迷們就將這一話題進行擴大化與普遍化了,討論最多的就是“在人群里,一般人怎麼識破出來葛瑞絲”這一條了。
有影迷回復了一條神評論:首先你得先確定在‘人群’中有偽裝過後的葛瑞絲·格林博士。
他說的好有道理,所有人都無言以對,只有紛紛給這條評論點讚。
此路不通,但在這關鍵時刻又有人冒出來了。
還記得在墨西哥餐廳里,以為‘多莉絲’是她曾經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而她自己卻忘記了還感到抱歉的安琪兒嗎?就是‘多莉絲’當時在餐廳里的同伴。
她這次就作為…“反面教材”,來用真實經歷給那條神評論添磚加瓦了。
其實安琪兒也在托比的故事裡被提及了,只是托比並不知道她的名字,而且他也只是猜測葛瑞絲當時很有可能並不認識安琪兒。現在正主出來作證了,也算是具備呼應性,當然最開始也有人覺得這有可能是在“碰瓷”,畢竟托比是有認證的,安琪兒並沒有,但隨著安琪兒的講述,大家就打消了這樣的念頭——那種葛瑞絲式的演繹,可是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編的那麼有始有終,而且還基本沒有漏洞的。
更重要的,是托比還通過安琪兒在臉書上的照片證實了。
這就是第二個偏移點。
因為安琪兒的故事還有更精彩的後續,當時‘多莉絲’和她總共相處了二十分鐘,在最後臨走時,向安琪兒提到了她的前男友,並建議她去和她父親談一談她前男友的事。
安琪兒半信半疑的去問了她的父親,結果才知道了她的前男友是個有婦之夫,這件事被她父親知道後,她父親就勒令她的前男友離開她,於是她前男友才沒了音訊,她和她父親就冰釋前嫌了,現在想起來還得感謝葛瑞絲。
嗯,安琪兒是這麼說的。
然而影迷們的想法就各異了:
——細思恐極的二十分鐘!
——同樣覺得敬畏有加,要知道格林博士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就能把一條金魚(原諒我用這個梗)的人生全面剖析出來了!
——呃,拋開這細思恐極的部分,我覺得格林博士好像又做了一次“小奶貓”,用她的方式回報了安琪兒。PS.
現在覺得梅麗爾·斯特里普把格林博士形容成小奶貓不是沒有道理的,貓吃魚啊,雖然不是天然的克星,但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就是有高低之分的。
——所以才會覺得有種詭異的感動啊。
——贊同,而且突然想要這樣一個心理醫生是怎麼回事。
——格林博士去做心理醫生,這可以有,只是我為什麼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食人魔’漢尼拔·萊克特醫生呢hhhh——只有我想到的是那誰如果在以後做出類似出軌的事情來,他就不用肖想著隱瞞了嗎?
——不,我覺得那誰在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前,就會被格林博士察覺到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我並沒有盼著這種事情發生。
——不敢想像。
——‘多莉絲’x安琪兒,你們覺得怎麼樣?
——等一下,上個話題和這個話題之間是不是少了兩季劇情?
——我剛看完安琪兒的故事,就有感而發了。你們不覺得拋開現在的現實情況來看,這個故事有沒有一種現代騎士(格林博士)與公主(安琪兒)的即視感?再聯想下浪漫愛情電影裡會有的套路,安琪兒後來發現了一直默默守護她的騎士,才是她的真愛,他們再經歷過重重磨難,主要來源於安琪兒的父親後最終長相廝守了。
——這個有趣啊,安琪兒不是還說她當時以為多莉絲是整容過的嗎?可以把這個設定加進來啊,如果再重口味一點的話,可以設定多莉絲以前是個男孩子什麼的,是不是還有點小浪漫呢?
——仔細想想的話,變性、婚外戀、百合戀……這完全是小成本獨立文藝電影喜歡的元素啊,如果拍得再鏡頭搖擺一點,高深一點,那很有可能就是橫掃各大電影節的節奏啊。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媒體們一貫的德行了,明星們沒交往的時候整天給他們拉郎配,傳亂七八糟的緋聞,等明星們交往了,卻又開始想他們什麼時候分手,或者他麼怎麼還沒有分手。這種事,就算是明星們結婚了,也不能停止,結婚後不是還有懷孕啊,出軌啊,離婚啊什麼的嗎。除非明星們過氣了,沒有任何新聞價值了,否則就等著被新聞報導吧,誰讓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呢。
在葛瑞絲的新聞上,英媒們還是收斂了的,他們並沒有上手寫唱衰的新聞,更多就是報導了這樣一新聞,順帶還提了提她最近上映的《朱莉與朱莉婭》,還有即將上映的《成長教育》。當然了,更多還是提到《成長教育》,畢竟這是一部以英國六十年代為背景的,而且還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備受讚譽的英國電影。
到這兒,都還是正常的走向。
嗯,媒體的走向正常,然而“糙木皆兵”的影迷們就提出他們的懷疑了:他們是能確定被記者們拍到的,確確實實是葛瑞絲·格林博士本人,鑑於除了她本人誰也沒能有那樣獨特的氣場,還有那神乎其神的街頭變裝術。可媒體們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條幸運的金魚,咳咳,傳聞中的不可說先生並沒有跟著回來,這好像太早下結論了吧?說不定他變了裝呢?
這樣的猜想,也不是不可能,對吧?
只能說影迷們的腦洞,都是被葛瑞絲神奇的街頭變裝術給磨練大的。
以及,這樣的猜測還是得到不少人附議的。
托比·迷弟·馬奎爾,他也是其中之一。
他當然知道萊昂納多沒有去倫敦,為此還幸災樂禍過呢,但是吧,誰讓萊昂納多得意忘形的說他通過了葛瑞絲哥哥的那一關呢(這只是萊昂納多本人的想法,和安格斯·格林先生沒有任何關係),這不可謂不是公然放閃,托比翻了個大白眼,轉身在看到網上的新聞以及影迷們的猜想後,就毅然決然的…睜眼說瞎話。
托比在他的臉書主頁——他其實還有推特帳號,但誰讓葛瑞絲就只有臉書帳號,她的很多粉絲們都跟著轉戰臉書了——還不是小號,就是他經過認證的臉書帳號主頁上轉了影迷的猜想,並提出了可行性。
還記得萊昂納多被私生子事故嗎?
那會兒大眾關注的焦點都在風華正茂的、後來證實那是葛瑞絲變裝的小迪卡普里奧先生身上了,卻忽略了當時萊昂納多也變裝了。托比當時就在臉書上發了他們仨的合影,變裝後的合影,他現在又把那張照片找了出來,著重圈出了變裝的,通俗來講,萊昂納多他媽媽都認不出來的萊昂納多。
不僅有圖,托比還講述了當時的經過,總結下來就是“夜店驚魂記”——可不是驚魂嗎?當時托比先是被那麼像年輕時萊昂納多的‘蘭波’嚇一跳,緊接著又被頂著不認識的臉卻是熟悉聲音的‘無名氏’即萊昂納多給嚇得不輕,手機都掉了。
托比一爆料,就知有沒有!
各路影迷們,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圍了過來,這裡面還有渾水摸魚的記者媒體們。一時間呢,話題就成功的偏到了影迷們的迷之猜想上,他們還把英媒們拍的機場照給po了上來,開始在那張照片裡被照到的其他人中,猜測哪一個可能會是真面目見不著人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先生。
這根本就不可能會有啊,萊昂納多現在就還在比弗利山莊呢。
托比傻眼了,這好像玩得有點大了。
作為浸yín娛樂圈多年的“老人”,托比深知轉移注意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再製造一個更大的話題。他想了想,在製造更大話題前,還是心虛著給萊昂納多打個電話知會一聲。
“你現在知道問我了?”
托比本來是不好意思,可他現在怎麼聽萊昂納多的語氣都怎麼覺得…欠揍,他琢磨了下試探著說:“你是知道我在臉書上說夜店的事的,是不是?但你就沒想著阻止我,也沒有在你的臉書帳號上聲明你真的沒有跟著格林博士去了倫敦……這就有點意思了,難道里奧你在自欺欺人讓外界認為你是去了嗎?我可不覺得格林博士知道後,會認為你這樣的做法是好的。”
托比還在‘好的’上面加重了音節。
萊昂納多:“……”
托比說的太理直氣壯了,一下子就將住了萊昂納多。再然後,他就徵求到了萊昂納多的同意,把墨西哥餐廳事故說出來轉移大眾的視線。當然了,這還是有前提條件的,托比不能實話實說,畢竟這整樁事還涉及到了某些不光明的手段,像是臉書的CEO黑進監控攝像頭,又或者葛瑞絲假裝NSA探員的,這些都是不能講出去的。再有呢,這裡的‘不能實話實說’,並不是說不能有任何的藝術加工,而是萊昂納多認為托比必須得進行藝術加工,不能把他講得和當時那麼的…遲鈍和痴漢,用葛瑞絲的話來說,就是像條發育不良的金魚一樣。
托比在聽完萊昂納多的要求後,不由得咂嘴:“你可真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里奧。”
萊昂納多:“……滾!”
第114章
萊昂納多的願望是好的,然而現實卻更加的曲折。
在托比把經過了相當程度的藝術加工後的故事po出去後,他的臉書主頁差點癱瘓了。
顯然,比起媒體們反推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相親式的認識,托比說的這件事才更對影迷們的胃口,而且這很葛瑞絲。
只是吧,影迷們的關注點,隨著時間的偏移也發生了偏移。
第一個偏移後的關注點是臉書的CEO馬克·扎克伯格是怎麼在短時間內識破葛瑞絲的偽裝的——這件事麼雖然是以托比的角度講的,但其中的邊邊角角影迷們就自動給補全了,所以他們大致就猜出了當時葛瑞絲和馬克·扎克伯格先生是在比賽什麼,甚至連比賽輸贏後的籌碼都推測出來了,這也虧得托比把當時他們的對話還記得七七八八。
可以說,托比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
這好像並不太是重點,反正影迷們這群“喜新厭舊”的就把關注力放到“如何識破葛瑞絲·格林博士的偽裝”這一偉大的猜想上了。
是的,他們已經不再局限於馬克·扎克伯格是怎麼認出來的了,畢竟作為臉書的CEO,他也不是一般人,是被世人公認的天才,所以他怎麼推論出來的不具備通用性。
因此,影迷們就將這一話題進行擴大化與普遍化了,討論最多的就是“在人群里,一般人怎麼識破出來葛瑞絲”這一條了。
有影迷回復了一條神評論:首先你得先確定在‘人群’中有偽裝過後的葛瑞絲·格林博士。
他說的好有道理,所有人都無言以對,只有紛紛給這條評論點讚。
此路不通,但在這關鍵時刻又有人冒出來了。
還記得在墨西哥餐廳里,以為‘多莉絲’是她曾經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而她自己卻忘記了還感到抱歉的安琪兒嗎?就是‘多莉絲’當時在餐廳里的同伴。
她這次就作為…“反面教材”,來用真實經歷給那條神評論添磚加瓦了。
其實安琪兒也在托比的故事裡被提及了,只是托比並不知道她的名字,而且他也只是猜測葛瑞絲當時很有可能並不認識安琪兒。現在正主出來作證了,也算是具備呼應性,當然最開始也有人覺得這有可能是在“碰瓷”,畢竟托比是有認證的,安琪兒並沒有,但隨著安琪兒的講述,大家就打消了這樣的念頭——那種葛瑞絲式的演繹,可是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編的那麼有始有終,而且還基本沒有漏洞的。
更重要的,是托比還通過安琪兒在臉書上的照片證實了。
這就是第二個偏移點。
因為安琪兒的故事還有更精彩的後續,當時‘多莉絲’和她總共相處了二十分鐘,在最後臨走時,向安琪兒提到了她的前男友,並建議她去和她父親談一談她前男友的事。
安琪兒半信半疑的去問了她的父親,結果才知道了她的前男友是個有婦之夫,這件事被她父親知道後,她父親就勒令她的前男友離開她,於是她前男友才沒了音訊,她和她父親就冰釋前嫌了,現在想起來還得感謝葛瑞絲。
嗯,安琪兒是這麼說的。
然而影迷們的想法就各異了:
——細思恐極的二十分鐘!
——同樣覺得敬畏有加,要知道格林博士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就能把一條金魚(原諒我用這個梗)的人生全面剖析出來了!
——呃,拋開這細思恐極的部分,我覺得格林博士好像又做了一次“小奶貓”,用她的方式回報了安琪兒。PS.
現在覺得梅麗爾·斯特里普把格林博士形容成小奶貓不是沒有道理的,貓吃魚啊,雖然不是天然的克星,但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就是有高低之分的。
——所以才會覺得有種詭異的感動啊。
——贊同,而且突然想要這樣一個心理醫生是怎麼回事。
——格林博士去做心理醫生,這可以有,只是我為什麼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食人魔’漢尼拔·萊克特醫生呢hhhh——只有我想到的是那誰如果在以後做出類似出軌的事情來,他就不用肖想著隱瞞了嗎?
——不,我覺得那誰在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前,就會被格林博士察覺到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我並沒有盼著這種事情發生。
——不敢想像。
——‘多莉絲’x安琪兒,你們覺得怎麼樣?
——等一下,上個話題和這個話題之間是不是少了兩季劇情?
——我剛看完安琪兒的故事,就有感而發了。你們不覺得拋開現在的現實情況來看,這個故事有沒有一種現代騎士(格林博士)與公主(安琪兒)的即視感?再聯想下浪漫愛情電影裡會有的套路,安琪兒後來發現了一直默默守護她的騎士,才是她的真愛,他們再經歷過重重磨難,主要來源於安琪兒的父親後最終長相廝守了。
——這個有趣啊,安琪兒不是還說她當時以為多莉絲是整容過的嗎?可以把這個設定加進來啊,如果再重口味一點的話,可以設定多莉絲以前是個男孩子什麼的,是不是還有點小浪漫呢?
——仔細想想的話,變性、婚外戀、百合戀……這完全是小成本獨立文藝電影喜歡的元素啊,如果拍得再鏡頭搖擺一點,高深一點,那很有可能就是橫掃各大電影節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