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逸郡王就順理成章的提出讓她給北晉群臣倒酒,還順帶給北晉皇后投去一個你懂得眼神。

  北晉皇后失笑,還真沒見過像謝大人這樣懂人心思的臣子,想事情面面俱到,只要一句話,他就能幫你辦的妥妥噹噹,難怪皇上寵信他,好在他是向著自己的。

  端敏公主就被壓著給群臣倒酒了。

  一圈之後,北晉皇后也高興夠了,不想見到她,就讓人送她會冷宮。

  就在回去的路上,逸郡王派人調換了端敏公主,趙神醫連二皇子的臉都能換了,將女暗衛易容成她的模樣,那是信手捏來。

  再加上,宴會場上,群臣百官做遊戲,熱鬧一片,誰還主意到這些。

  將端敏公主打扮成一個進宮表演的姑娘,宴會過後,得了皇上的打賞,輕輕鬆鬆就混出宮了。

  那一天,逸郡王喝的爛醉如泥,是被人抬著出宮送回謝府的。

  皇上還特別恩准,這些天他受累了,給他放兩天假,在家好好歇歇。

  逸郡王也很聽話,當場謝恩,然後表示這兩日要在府里睡他個天昏地暗,誰也別上門,否則亂棍打出去。

  大家笑笑,都說不去打擾。

  謝府大門緊閉了兩天,到第三條早朝,也沒有打開。

  逸郡王沒有上早朝,北晉皇帝和群臣還很擔憂他,派了人來謝府傳他,人剛到謝府,就看到謝府沖天的濃煙。

  謝府著火了。

  火勢大的,隔了好幾條街都聞得見濃煙火熏味兒。

  再加上逸郡王沒有上早朝,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不少官兵前來救火,可是火勢太大,還是將屋子給燒了個乾淨。

  有人還在書房裡發現了一具坐著的屍體,那具屍體手指上還有一枚戒指,是當初皇上賞賜給逸郡王的。

  謝大人死了,在北晉皇帝壽宴過後被人殺了。

  誰殺的,沒人知道。

  這案子轟動整個京都。

  而此刻的逸郡王,正帶著趙神醫和端敏公主喬裝打扮,以買東賣西的商人身份帶著一堆貨物往邊關趕。

  兩國交戰,邊關幾乎就斷了往來,想出去,難呢。

  一行人在邊關耽誤了好幾天,還差一點露了餡,不過花了大筆的銀子後,最終順利的出京了。

  踩著大錦的地盤,逸郡王跳了幾下,笑道,“這感覺就是和在北晉不一樣!”

  二皇子見他歡快的樣子,笑道,“別耽誤時間了,先去軍營吧,他們還不知道我們回來了。”

  逸郡王就笑了,“是該去軍營了,我立了這麼大一功勞,怎麼也能封王了吧?”

  救了寧王,又救了端敏公主,再加上當初阻擋了威遠大將軍的腳步,給皇上爭取了時間,將雍州奪了回來,這功勞,封王是足夠了。

  逸郡王美滋滋的想,他的功勞比祖父大,他現在是郡王了,郡王之上就該是親王了,和祖父平起平坐了。

  只是他去軍營的不湊巧,進了軍營,看見了皇上,皇上拍著他的肩膀,誇他好樣的。

  逸郡王正覺得腳底飄飄然,仿佛要飛起來了,其他大將軍也都跟他行禮,敬佩有加。

  他正打算謙虛兩句,好了,外面戰鼓敲響了。

  然後,就沒人理會他了,皇上親自去城門上看兩軍交戰。

  逸郡王那個窩囊啊,心底把北晉恨的牙根痒痒,太過分了,他長這麼大,除了在北晉,還從來沒有這麼多人誇過他呢,正享受著這樣別具一格的感覺,北晉就來掃他的興!

  他也要跟去看看。

  可是走到一半,就被接二連三的驚雷聲給炸懵了。

  什麼情況?大白天打雷也沒這個打的吧?

  “好像不是雷聲,”二皇子就道。

  兩人循著聲音,追到了城門處。

  看著大錦的將士們奮力的往下丟黑球,逸郡王有些醉醉的,不應該丟石頭嗎?

  可是臨近了,才知道那驚雷聲就是炸彈發出來的。

  一顆炸彈丟下去,在北晉攻城的官兵中炸開,炸的是人仰馬翻。

  逸郡王有些呆呆的了,什麼時候打仗是這樣打的,不是拼刀槍矛盾的嗎?

  他抓了最近一個將軍,在此起彼伏的炸彈聲中,那將軍給他解釋了什麼是炸彈,還笑道,“這是第一次用炸彈上陣殺敵,郡王爺回來的真湊巧。”

  這一仗,大錦百來名官兵死在北晉的箭下,而北晉則被打的是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這一仗,贏的漂亮!

  再加上逸郡王和二皇子,還有端敏公主回來了,皇上高興,軍中免不了又是一番熱鬧。

  大錦軍中熱鬧,北晉則死氣沉沉,威遠大將軍是怒不可抑,他沒想到大錦居然有那麼厲害的東西,攻擊力勝過弓箭百倍還不止,這叫他如何攻城?

  這一仗,損失了六千多人,不少將士們都怕了,動了求和的心。

  不過提出來的那官兵,被威遠大將軍砍了腦袋,殺一儆百,他沒說求和,誰也不許吭半個字。

  可還是有將軍偷偷送了奏摺給北晉皇帝,順帶把逸郡王和端敏公主的事稟告皇上。

  北晉皇帝後知後覺,才知道端敏公主被人掉了包。

  他趕去冷宮,哪裡還有端敏公主的人影啊。

  端敏公主失蹤了,再加上逸郡王之前要她獻舞,謝府著火,大家還能不明白?

  他們的謝大人是大錦派過來救寧王和端敏公主的細作啊!

  就這樣一個細作和他們勾肩搭背,笑嘻嘻的,稱兄道弟……竟然沒一個人懷疑他是細作,這也太可怕了吧?

  北晉群臣甚至是北晉皇帝都毛骨悚然,汗毛林立。

  而此時,邊關大敗,損失慘重的消息接連傳來。

  朝中不大部分臣子都主張求和了。

  北晉皇帝下了聖旨,派人送去邊關,要威遠大將軍鳴金收兵,和大錦和談。

  大錦答應和談。

  但有一個條件。

  殺了威遠大將軍。

  第四百六十九章 琵琶骨

  這個和談的條件傳回北晉,威遠大將軍當時就氣的叫人鳴戰鼓,要和大錦再開戰。

  可是威遠大將軍氣頭上,其他將軍雖然懼怕他,卻還有幾分理智,那炸彈的威力,他們是親眼見過的,血肉之軀如何抵抗的了?

  頑強抵抗,唯一的下場,就是被炸的血肉橫飛。

  他們是將軍,渴望建功立業,可誰不惜命呢,明知道抵抗沒有什麼好結果,那堅持還有什麼用?

  北晉挑釁在前,現在又主動求和了,要是北晉拒絕了,一旦再開戰,大錦是絕對不會再接受和談的,那樣,北晉就完了。

  可要北晉殺了威遠大將軍,這也太為難人了。

  北晉皇上哪不想除掉威遠大將軍,威遠大將軍在北晉可以說隻手遮天,不少臣民只知道有威遠大將軍,而不是有他這個皇帝,當初逸郡王能輕易說服他,不就是因為逸郡王說他能幫他除掉威遠大將軍嗎?

  可現在情況又不同了,威遠大將軍雖然霸道,不敬皇帝,但誰也不能否認,威遠大將軍驍勇善戰,要不是大錦有炸彈在手,這一仗,北晉不是沒有贏的勝算。

  正因為威遠大將軍太霸道,北晉一大半的兵權都握在他手裡,其他將軍也都是以他馬首是瞻,威遠大將軍說怎麼打,他們就怎麼打,極少有提反對意見的,因為威遠大將軍不止霸道,而且專橫。

  是以,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如果威遠大將軍死了,還有誰能取代他。

  那時候,兵權四分五裂,那些將軍們為了爭奪兵權,爾虞我詐,還談什麼共同禦敵?

  北晉皇帝思前想後,覺得不能拿威遠大將軍去和談。

  一來,威遠大將軍確實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朝廷有赫赫戰功,對於這樣一個戰功彪炳的大將軍,一旦戰敗,大錦提出和談,要他的命,朝廷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大錦的請求,這不是寒了那麼多將士們的心嗎?

  二來,威遠大將軍雖然抵抗不了大錦,可連他都抵抗不了了,其他將軍還有指望嗎?萬一大錦嘴上答應和談,等將威遠大將軍的命送上,就不和談了,那北晉豈不是滅亡的更快?

  有威遠大將軍在,好歹還有些迴轉的餘地。

  北晉答應和談,但是堅持不交出威遠大將軍,讓大錦提別的條件。

  大錦還是那話,就這一個條件,否則就繼續戰。

  雙方僵持不下。

  就這樣過了半月。

  北晉打算拖的更久一些,讓北晉的將士們能有喘息的機會,可皇上什麼人,能看不出北晉那點小心思?

  半個月期限一過,就發出了最後的通牒。

  三天之內,必須要給一個答覆!

  北晉還打算拿安郡王作為求和的條件,被大錦給鄙視了,安郡王雖然謀逆了,犯了死罪,可他還是大錦人,拿大錦的罪人來跟大錦和談,北晉的誠心真是夠足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