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頁
趙乾低聲道:“他出咸陽往南邊去了,要追回來麼?”
“由他去。”胡亥淡聲道。
嬴祚就坐在近旁,得知這側消息,不禁有些失魂落魄。
老師就這樣離開了嗎?像所有曾對他有所照拂的人一樣。
仿佛在此刻,嬴祚才明白了幼年為張良求肯時,皇帝所說的那句話。
“朕有什麼不能赦免?是他自己過不去。”
好在不只又讓人悵然的消息,也有好消息。
二十年來,項羽始終沒有降秦。
但是當日胡亥送去的項氏子已經長大了。
如今項羽重病臥榻,在胡亥鍥而不捨的邀請下,終於讓兒子項輝走出了夏臨淵的後院,走向了皇帝的朝堂。
項羽不會降秦,但是自他而下,子子孫孫都無法再逆著天下大勢、獨立於大秦之外了。
這時趙高上前祝酒,笑道:“臣沒有旁的獻禮,只是從書院中發現了好文章,願奉與陛下賞閱。”
看時,卻見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子虛賦》,借楚國子虛先生之口,答齊王之問,極言楚國之廣大豐饒,以至雲夢不過是其後花園小小一角。而烏有先生不服,以齊之名川大海、異方殊類,傲視子虛。通篇賦辭,盡顯大國風采、帝王氣象,很適合在這樣的大宴會上捧出來獻給皇帝。
更不必提其文辭精彩,有如“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等語。
胡亥笑道:“做賦之人何在?”
趙高笑道:“此人名喚司馬相如,是咸陽書院的學生,因文章精彩,臣今日帶他赴宴,如今在底下候著呢。”
一時司馬相如近前來,正忐忑激動,難以自抑,就聽上首皇帝問道:“你妻子可是卓文君?”
司馬相如一愣,道:“學生妻室乃是王氏。”
胡亥也是一愣,又問了幾句。
原來這司馬相如家境貧寒,卻有才學,得當地縣令青眼,將女兒許配給了他。於是司馬相如也得了資助,如此才入咸陽,就讀書院,因文章被引薦於皇帝面前。
歷史上的卓文君原是大鐵商卓王孫的女兒,朝廷早已將鹽鐵管營,卓王孫沒做成大鐵商,也沒有宴請文士,女兒卓文君便也沒有聽到司馬相如的琴音。
胡亥嘉賞了司馬相如的文章,賜予他中郎將的職位,勉勵幾句,讓他下去了。
一旁劉螢見皇帝神色恍惚,問道:“可是這人有什麼不妥?”
“那倒沒有。”胡亥嘆道:“只是朕從前讀過一則故事,裡面的人也叫司馬相如,有一位才學驚艷的妻子名叫卓文君……”
於是把文君夜奔、當壚賣酒,後來司馬相如得皇帝賞識,想要納妾,文君作《白頭吟》、又作《訣別詩》,挽回了司馬相如心意的故事講了一遍。
眾人都聽得神往。
劉螢喃喃道:“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卓文君真是寫盡情事。這樣好的故事,臣也想尋來看看。”
不防一旁“呸”的一聲,卻是李婧惱了。
“這算什麼好故事?”李婧冷笑道:“那司馬相如好不要臉,沒錢就聽妻子的,故意回妻子娘家去賣酒做活,羞辱卓文君的家人,叫她父親不得不出錢認下他,等發達了又想著納妾,什麼玩意兒!”又道:“這卓文君若真為了情郎不要家人,何必又回去要錢?丈夫老了要納妾,早有前因!若不是看她最後還算有幾分氣性,我連她一塊罵!”
眾人都笑了。
劉螢親自斟酒,端給李婧,笑道:“嘗嘗這西域來的蒲桃酒——不過是一則故事,也值得你大動肝火?”
李婧自飲了酒,猶自忿忿然,又覺殿內燥熱,便避了出去。
胡亥無奈一笑,由她去了。
李婧出殿,坐在階前,抱膝望著一輪冷月,忽聽有笛聲隱隱、漸響漸近,低頭一望,卻見蒙鹽自牆邊轉過來。
兩人目光相觸,彼此都是一愣。
蒙鹽道:“你怎得出來了?”走近幾步,看得真切,才又道:“怎得哭了?”
李婧抹去臉上淚痕,道:“想起我父親了。”
蒙鹽挨著她坐下來。
兩人默默看了一會兒月亮,宴終便也散了。
第246章
眨眼之間, 皇孫輩也都到了嫁娶之時。
“嫣兒, 你看拓曼如何?”
面對皇帝的問話, 已經十七歲的嬴嫣當然明白背後的意思。
“拓曼?”嬴嫣皺起小臉, 道:“我們一同長大。他就像親弟弟一樣。皇爺爺,您該不會是想要我嫁給他?他可是要回南匈奴去的,我可不要去胡地——我要留在咸陽陪著您!”
胡亥雖然動念,卻也深知嬴嫣的直脾氣, 不適合做兩國之間的樞紐, 於是笑道:“那嫣兒喜歡什麼樣的?皇爺爺把符合條件的都找來,全憑你挑。”
嬴嫣歪頭想了想, 忽然頰上飛紅, 小聲道:“我看馮訥那樣的呆子就挺好……”話音未落, 便跑開了。
馮訥乃是馮劫嫡孫, 曾為嬴祚伴讀,比嬴嫣年長五六歲, 倒也相宜。
胡亥望著嬴嫣跑遠的背影, 不禁失笑, 不知不覺間, 連嫣兒都已思嫁——他可不就老了麼?
“由他去。”胡亥淡聲道。
嬴祚就坐在近旁,得知這側消息,不禁有些失魂落魄。
老師就這樣離開了嗎?像所有曾對他有所照拂的人一樣。
仿佛在此刻,嬴祚才明白了幼年為張良求肯時,皇帝所說的那句話。
“朕有什麼不能赦免?是他自己過不去。”
好在不只又讓人悵然的消息,也有好消息。
二十年來,項羽始終沒有降秦。
但是當日胡亥送去的項氏子已經長大了。
如今項羽重病臥榻,在胡亥鍥而不捨的邀請下,終於讓兒子項輝走出了夏臨淵的後院,走向了皇帝的朝堂。
項羽不會降秦,但是自他而下,子子孫孫都無法再逆著天下大勢、獨立於大秦之外了。
這時趙高上前祝酒,笑道:“臣沒有旁的獻禮,只是從書院中發現了好文章,願奉與陛下賞閱。”
看時,卻見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子虛賦》,借楚國子虛先生之口,答齊王之問,極言楚國之廣大豐饒,以至雲夢不過是其後花園小小一角。而烏有先生不服,以齊之名川大海、異方殊類,傲視子虛。通篇賦辭,盡顯大國風采、帝王氣象,很適合在這樣的大宴會上捧出來獻給皇帝。
更不必提其文辭精彩,有如“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等語。
胡亥笑道:“做賦之人何在?”
趙高笑道:“此人名喚司馬相如,是咸陽書院的學生,因文章精彩,臣今日帶他赴宴,如今在底下候著呢。”
一時司馬相如近前來,正忐忑激動,難以自抑,就聽上首皇帝問道:“你妻子可是卓文君?”
司馬相如一愣,道:“學生妻室乃是王氏。”
胡亥也是一愣,又問了幾句。
原來這司馬相如家境貧寒,卻有才學,得當地縣令青眼,將女兒許配給了他。於是司馬相如也得了資助,如此才入咸陽,就讀書院,因文章被引薦於皇帝面前。
歷史上的卓文君原是大鐵商卓王孫的女兒,朝廷早已將鹽鐵管營,卓王孫沒做成大鐵商,也沒有宴請文士,女兒卓文君便也沒有聽到司馬相如的琴音。
胡亥嘉賞了司馬相如的文章,賜予他中郎將的職位,勉勵幾句,讓他下去了。
一旁劉螢見皇帝神色恍惚,問道:“可是這人有什麼不妥?”
“那倒沒有。”胡亥嘆道:“只是朕從前讀過一則故事,裡面的人也叫司馬相如,有一位才學驚艷的妻子名叫卓文君……”
於是把文君夜奔、當壚賣酒,後來司馬相如得皇帝賞識,想要納妾,文君作《白頭吟》、又作《訣別詩》,挽回了司馬相如心意的故事講了一遍。
眾人都聽得神往。
劉螢喃喃道:“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卓文君真是寫盡情事。這樣好的故事,臣也想尋來看看。”
不防一旁“呸”的一聲,卻是李婧惱了。
“這算什麼好故事?”李婧冷笑道:“那司馬相如好不要臉,沒錢就聽妻子的,故意回妻子娘家去賣酒做活,羞辱卓文君的家人,叫她父親不得不出錢認下他,等發達了又想著納妾,什麼玩意兒!”又道:“這卓文君若真為了情郎不要家人,何必又回去要錢?丈夫老了要納妾,早有前因!若不是看她最後還算有幾分氣性,我連她一塊罵!”
眾人都笑了。
劉螢親自斟酒,端給李婧,笑道:“嘗嘗這西域來的蒲桃酒——不過是一則故事,也值得你大動肝火?”
李婧自飲了酒,猶自忿忿然,又覺殿內燥熱,便避了出去。
胡亥無奈一笑,由她去了。
李婧出殿,坐在階前,抱膝望著一輪冷月,忽聽有笛聲隱隱、漸響漸近,低頭一望,卻見蒙鹽自牆邊轉過來。
兩人目光相觸,彼此都是一愣。
蒙鹽道:“你怎得出來了?”走近幾步,看得真切,才又道:“怎得哭了?”
李婧抹去臉上淚痕,道:“想起我父親了。”
蒙鹽挨著她坐下來。
兩人默默看了一會兒月亮,宴終便也散了。
第246章
眨眼之間, 皇孫輩也都到了嫁娶之時。
“嫣兒, 你看拓曼如何?”
面對皇帝的問話, 已經十七歲的嬴嫣當然明白背後的意思。
“拓曼?”嬴嫣皺起小臉, 道:“我們一同長大。他就像親弟弟一樣。皇爺爺,您該不會是想要我嫁給他?他可是要回南匈奴去的,我可不要去胡地——我要留在咸陽陪著您!”
胡亥雖然動念,卻也深知嬴嫣的直脾氣, 不適合做兩國之間的樞紐, 於是笑道:“那嫣兒喜歡什麼樣的?皇爺爺把符合條件的都找來,全憑你挑。”
嬴嫣歪頭想了想, 忽然頰上飛紅, 小聲道:“我看馮訥那樣的呆子就挺好……”話音未落, 便跑開了。
馮訥乃是馮劫嫡孫, 曾為嬴祚伴讀,比嬴嫣年長五六歲, 倒也相宜。
胡亥望著嬴嫣跑遠的背影, 不禁失笑, 不知不覺間, 連嫣兒都已思嫁——他可不就老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