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十日之後,祝堯禪終於合上了早已無用的雙眼,嘴角帶笑,流下兩行辭母淚。
地君仁慈,用十日的寬限,補償他人世的天倫。
他去時無比安詳,躺在溫暖的床榻,太后和祝北狩握住他兩隻手。
————————————————————————————
老邁的劉寧跪在新靈前。
“二十多年前,先帝(祝堯齡)邂逅了一位韃靼少女。那姑娘聰穎明艷,就像是漫天烏雲中的一絲陽光。到韃靼這些年,頭一次,老臣見先帝笑。可是後來,就在二人已兩情相悅時,那姑娘卻說,她其實是韃靼汗的妹妹,血蓮公主,來到他身邊,只是為了以□□他叛敵。”
“先帝那時年輕氣盛,當即怒斬情絲,與她一刀兩斷,還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那姑娘一言不發,離開了,從此,再沒回來。先帝是怒火攻心,老臣年長些,卻是旁觀者清。如果那姑娘真欲坑害,怎麼會自露行跡?也許當初她的確是受韃靼汗之命而來,可少男少女,日久生情,必定是動了真心,不忍繼續瞞騙。”
“見先帝從此形單影隻、鬱鬱寡歡。老臣幾次想要從旁提點,但終於還是忍住了,畢竟,那姑娘是敵邦公主。可後來老臣似乎明白了,以先帝的聰慧,公主是真心是假意,又怎麼會感受不到?只是他更清楚,二人為身份所累,各為其主,永無來日。”
“一年之後,公主托人送來了一個男嬰。那孩子的臉廓、眉眼,像極了先帝,只是,不會愁眉不展。抱著孩子,先帝他哭了,可是,仍不肯相見。”
“又過了十來年,公主又托人來說,她知道兒子乳名阿南,他父子心心念念的,都是南歸。她窮盡十年之力,在青邊口附近開了一條地下密道,雖未完全打通,卻已接近長城。她願意離開草原,與他們一起入邊關,從此相夫教子做一個漢人,並約定了時間,與先帝會面。”
祝北狩一直在靜靜聽,這時抬起頭來,十來歲的少年已有記憶,他當然知道,父親後來並沒有去赴母親之約,只是有那麼一段日子,他整日寢食不安、長吁短嘆。
果然劉寧繼續說道:“可是,先帝並沒有相信——畢竟一條尚未打通的密道,的確難以讓人相信。所以,他並沒有去赴約。不久之後便傳來消息,公主她……香消玉殞。”
太后嘆道:“難怪三郎說,對她不起。如果那時他肯同她一起,那可憐的姑娘,就不會不久便鬱鬱而終。只是,她既已用十年之力籌劃,為什麼再等些時日,待密道完全打通?”
劉寧愕然,這一點,他也一直沒有想通。
祝北狩道:“您知道,我娘其實本是越家之後,也許就在那時,她因什麼機緣知道了自己身世,這才決心離開草原。至於為什麼那麼急,會不會是韃靼汗也是在那時覺察到她的身世已露,她這才不得不倉促行事。如果孫兒猜得不錯,我娘她之後便暴亡……未必是因病,更有可能是遭了毒手。”
劉寧發了一陣呆,當事人已去,一切都是猜測,真相已永遠無法大白:“後來,尚孝王到了青邊口,這才發現,當真有一條秘道,公主沒有騙他,她用自己的性命為他們父子開出一條南歸之路,而他,卻辜負了。短時致盲的□□毒性無比,可先帝義無反顧。趁著自己還能看見,先帝悄悄來到公主埋骨之處,臣不放心,也陪伴在側。想不到堂堂公主陵墓,卻是那樣荒涼,到處長著野花野草。站在碑前,先帝他只說了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
祝北極要離開了,臨行前,他與已經繼位的祝北狩作別。
“其實不一定要走。”祝北狩最後一次設法挽留,“大不了將你們雙胞胎之事昭告天下,你無過有功。”
“江湖自在,餘生平安。”祝北極道,“那才是我的去處。”
其實,他不說,祝北狩也清楚,只是,終歸覺得可惜。
祝北極眼神一黯:“只是,不是所有人都看得開。”
祝北狩會意:“你放心,國喪一畢,我立即給你娘貴太妃之尊,從此,也會像對待伯母一樣待你盡孝。”
“還有小阿懺。”
吳貴妃已經臨盆,是個男孩兒。
祝北狩道:“我會好好撫養他,將來,他若有什麼過失,我也會寬容相待……”
“不。”祝北極道,“金尊玉貴,不是人人能享。只是他生在帝王家,我也無權替他選擇。但將來你若一旦發現他有任何不軌,不要半點縱容,讓我知道。我立即帶他離開,嚴加管教。”
——————————————————————————————————
又是一年東風度。百花爭艷,終不如月季長春。
關道之上,兩馬並轡。祝北極布衫素帶,長發束而不簪,隨風飄飄。
一切依稀初見。只是——
“我已毫無內力,武功再不如前。”
越季看向他,含情脈脈,許下這一世最動人的誓言:
“我絕不揍你!”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結文了。不管這個文有多少缺點和問題,請相信作者已經盡全力了。感謝堅持下來的讀者們,謝謝所有的收藏、留評、打賞和液體(有幾位特別讓人暖心(#^.^#)),是才氣不足的作者堅持下去的動力。再另外感謝一下所有支持正版的天使們。
如果大家能接受耽美,咱們江湖再見。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言情小說以及耽美小說等,http:///】
地君仁慈,用十日的寬限,補償他人世的天倫。
他去時無比安詳,躺在溫暖的床榻,太后和祝北狩握住他兩隻手。
————————————————————————————
老邁的劉寧跪在新靈前。
“二十多年前,先帝(祝堯齡)邂逅了一位韃靼少女。那姑娘聰穎明艷,就像是漫天烏雲中的一絲陽光。到韃靼這些年,頭一次,老臣見先帝笑。可是後來,就在二人已兩情相悅時,那姑娘卻說,她其實是韃靼汗的妹妹,血蓮公主,來到他身邊,只是為了以□□他叛敵。”
“先帝那時年輕氣盛,當即怒斬情絲,與她一刀兩斷,還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那姑娘一言不發,離開了,從此,再沒回來。先帝是怒火攻心,老臣年長些,卻是旁觀者清。如果那姑娘真欲坑害,怎麼會自露行跡?也許當初她的確是受韃靼汗之命而來,可少男少女,日久生情,必定是動了真心,不忍繼續瞞騙。”
“見先帝從此形單影隻、鬱鬱寡歡。老臣幾次想要從旁提點,但終於還是忍住了,畢竟,那姑娘是敵邦公主。可後來老臣似乎明白了,以先帝的聰慧,公主是真心是假意,又怎麼會感受不到?只是他更清楚,二人為身份所累,各為其主,永無來日。”
“一年之後,公主托人送來了一個男嬰。那孩子的臉廓、眉眼,像極了先帝,只是,不會愁眉不展。抱著孩子,先帝他哭了,可是,仍不肯相見。”
“又過了十來年,公主又托人來說,她知道兒子乳名阿南,他父子心心念念的,都是南歸。她窮盡十年之力,在青邊口附近開了一條地下密道,雖未完全打通,卻已接近長城。她願意離開草原,與他們一起入邊關,從此相夫教子做一個漢人,並約定了時間,與先帝會面。”
祝北狩一直在靜靜聽,這時抬起頭來,十來歲的少年已有記憶,他當然知道,父親後來並沒有去赴母親之約,只是有那麼一段日子,他整日寢食不安、長吁短嘆。
果然劉寧繼續說道:“可是,先帝並沒有相信——畢竟一條尚未打通的密道,的確難以讓人相信。所以,他並沒有去赴約。不久之後便傳來消息,公主她……香消玉殞。”
太后嘆道:“難怪三郎說,對她不起。如果那時他肯同她一起,那可憐的姑娘,就不會不久便鬱鬱而終。只是,她既已用十年之力籌劃,為什麼再等些時日,待密道完全打通?”
劉寧愕然,這一點,他也一直沒有想通。
祝北狩道:“您知道,我娘其實本是越家之後,也許就在那時,她因什麼機緣知道了自己身世,這才決心離開草原。至於為什麼那麼急,會不會是韃靼汗也是在那時覺察到她的身世已露,她這才不得不倉促行事。如果孫兒猜得不錯,我娘她之後便暴亡……未必是因病,更有可能是遭了毒手。”
劉寧發了一陣呆,當事人已去,一切都是猜測,真相已永遠無法大白:“後來,尚孝王到了青邊口,這才發現,當真有一條秘道,公主沒有騙他,她用自己的性命為他們父子開出一條南歸之路,而他,卻辜負了。短時致盲的□□毒性無比,可先帝義無反顧。趁著自己還能看見,先帝悄悄來到公主埋骨之處,臣不放心,也陪伴在側。想不到堂堂公主陵墓,卻是那樣荒涼,到處長著野花野草。站在碑前,先帝他只說了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
祝北極要離開了,臨行前,他與已經繼位的祝北狩作別。
“其實不一定要走。”祝北狩最後一次設法挽留,“大不了將你們雙胞胎之事昭告天下,你無過有功。”
“江湖自在,餘生平安。”祝北極道,“那才是我的去處。”
其實,他不說,祝北狩也清楚,只是,終歸覺得可惜。
祝北極眼神一黯:“只是,不是所有人都看得開。”
祝北狩會意:“你放心,國喪一畢,我立即給你娘貴太妃之尊,從此,也會像對待伯母一樣待你盡孝。”
“還有小阿懺。”
吳貴妃已經臨盆,是個男孩兒。
祝北狩道:“我會好好撫養他,將來,他若有什麼過失,我也會寬容相待……”
“不。”祝北極道,“金尊玉貴,不是人人能享。只是他生在帝王家,我也無權替他選擇。但將來你若一旦發現他有任何不軌,不要半點縱容,讓我知道。我立即帶他離開,嚴加管教。”
——————————————————————————————————
又是一年東風度。百花爭艷,終不如月季長春。
關道之上,兩馬並轡。祝北極布衫素帶,長發束而不簪,隨風飄飄。
一切依稀初見。只是——
“我已毫無內力,武功再不如前。”
越季看向他,含情脈脈,許下這一世最動人的誓言:
“我絕不揍你!”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結文了。不管這個文有多少缺點和問題,請相信作者已經盡全力了。感謝堅持下來的讀者們,謝謝所有的收藏、留評、打賞和液體(有幾位特別讓人暖心(#^.^#)),是才氣不足的作者堅持下去的動力。再另外感謝一下所有支持正版的天使們。
如果大家能接受耽美,咱們江湖再見。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言情小說以及耽美小說等,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