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陸長亭頓時放下了心。他提筆寫了兩封信,交予張行瑜。
“一封是秦王的,一封是燕王的。”
張行瑜笑道:“您倒是不怕我轉手交給建文帝。”
“不怕。”
張行瑜臉上笑容更甚:“那便請您等著吧,必然不會有半點疏漏。”張行瑜能做上千戶,手底下自然有能派出去的人,而建文帝一向不喜錦衣衛舊部,自然對其掌控力是遠遠不如洪武帝的。而錦衣衛舊部也對新帝有所不滿。這時候被派出去與藩王送信,最合適不過。
朱允炆身邊的幾個人,著眼於大局,自然不會注意到這些微末小事。哪怕整個皇宮內宦都掌於朱棣之手,他們也未必會注意到。
朱允炆身邊的幾人終究是理論性強,但真要實幹起來,沒一個頂用的。
張行瑜拿了信便走了。
陸長亭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去一趟東宮,這時候三子倒是進來了。三子帶著滿面疑惑之色,見了陸長亭,躬身道:“主子,外頭來了個人不肯走,非說是要見您。”
這時候還能有什麼人來尋他?若是同僚,那麼必然便會報上官職姓名了,聽三子的口吻,這人倒不像是官員。
“那便請進來。”陸長亭道。陸長亭也有些好奇,這人會是誰。
陸長亭在花廳中見到了此人。
那是個中年男子,面容俊美,歲月在他的臉龐上增添了更多成熟穩重的魅力。他見到陸長亭,便先拜了拜,道:“見過陸侍郎。”
陸長亭盯著他的面容瞧了一會兒,微微有些不確定地道:“……安老爺?”
跟前站著的,不是安喜的父親是誰?
“安喜呢?”陸長亭緊跟著問。
安父笑了笑,道:“侍郎果真不曾忘記我們。今日前來,我並未帶上安喜。”
陸長亭神色一動,轉而將安父請到了書房。
“你們自中都走後,過得如何?”雖然一眼瞧安父的打扮,就能知道他們應當過得不錯,但陸長亭還是問了。
安父立即娓娓道來。
安父交友遍天下,倚靠朋友,安父很快再度起了家,手中資產不菲,而這個時候,安父著重提到了一句話:“我手中囤積了一些糧食,怕是不大好賣……”
陸長亭看著他的目光微微變了。
糧食哪有不好賣的道理?不少富商都會囤積糧食,選擇在災年賣出,絕對能賺上極為豐厚的一筆。而安父驟然提到糧食……糧糙,糧糙。若無糧糙,兵馬如何能行?
陸長亭是真沒想到,瞌睡來了便正巧有人遞了枕頭。
只是安父為何肯襄助?過去的那點情誼?陸長亭倒是覺得也不值一提。現在的事可是會丟性命的大事,摻和進來並不值當。
想了想,陸長亭還是提醒了他:“賣糧容易,運糧艱難,途中多盜匪,還得小心才是。”
安父卻是神色輕鬆,道:“沿途雖有盜匪,卻也有官兵,有何懼?”
陸長亭便不再說什麼了,他寫了封信交給安父,令安父隨身帶上。安父若要尋朱棣投誠,光靠嘴皮子說兩句是不成的,這樣的敏感時刻,朱棣未必會信他。
安父接下了書信,又告知了陸長亭,他已然更名烏明江,之後才從陸宅離去。
安父一來,陸長亭倒是有些想念安喜了,也不知道安喜如今變成了什麼模樣。不過陸長亭再好奇,也沒叫安父將安喜帶來。這時候於陸宅出入,實在太過敏感。安父來一次便已然足夠了。
……
北平。
一封書送到了朱棣的跟前。
程二站在他身側,低低地道:“他們都已態度堅定。”
朱棣展開了跟前的布帛。
極長。
但上面卻記下了不少的名字。
乃是當年那些曾得陸長亭施以援手,改了風水,之後在林老爺的主持之下,全部寫就血書,留了名字給陸長亭,說是將來要報恩的。只是今日這個恩情可能會叫他們丟了性命。他們又如何不知?
他們並非怕了陸長亭的手段。只是恩情在前,朱棣在封地上的作為早令人對其愛戴不已,這是在後。更別說從商的大都是精明人,他們也知道該作出如何的選擇。——這時候選擇鼎力以助,日後所得只會加倍!
如今兵將錢糧具在,整個平燕府儼然已經成為了身後最大的依仗與底氣。
朱棣按下了跟前的布帛,神色出奇的平靜:“陛下受jian人蒙蔽,先是未將先皇病情告知於諸叔父,後更聽信jian人進言,亂了朝政。先皇有祖訓,若jian臣亂政,藩王便應帶兵入京勤王。”
“清君側,靖國難。”
“發布文告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上五王倒台就很快,全部是在一年之內搞定的,那時候二哥已經病死了,只有四哥最棘手,朝廷對他下手的時候就格外小心謹慎,結果給了四哥坐大的機會。當時因為四哥的兒子被扣在南京,所以四哥不敢擅動,四哥就裝瘋裝病折騰了大半年,到建文元年,建文帝把四哥兒子放回去了,四哥立馬就動手了……
現在沒了兒子,長亭又給了信去,讓他後顧無憂,四哥動手就更快了!種種優勢握在手,靖難之役結束得也會很快的……
第230章
建文元年, 七月末,北平封地的兩名下級官員被抓, 並被送往應天府, 欲以煽惑罪將其處死。八月,燕王朱棣進攻了臨近州縣。
陸長亭忍不住思考,這一場戰役又會進行多久?
他在兵部任職, 沒有比他更清楚朝廷兵力情況的了。朝廷兵力的常備軍多達燕軍的三倍。正因為此,所以歷史上靖難之役長達三年。三年……他在應天,朱棣還在攻來的路上。想一想,陸長亭便覺得不能好了。
“侍郎,請。”太監的聲音打斷了陸長亭的思緒。
陸長亭抬頭走進了跟前的大殿。
殿內站著黃子澄、齊泰等人, 全都是朱允炆的忠實擁躉。其中有不少都是洪武帝特地留給朱允炆的。而這些人在陸長亭踏進來的那一瞬,目光都微微變了。陸長亭恍若未覺一般, 走到了朱允炆的跟前, 依舊姿態恭敬。
突然之間,陸長亭聽人提起了一個名字。
“他王寧得了提拔,半分不知感恩不說,卻還朝叛賊傳遞消息!”開口的人說話分外激憤, “這樣的人,便該下獄, 以儆效尤!”
這人當著他的面開口, 是特地諷刺他的嗎?不過王寧這名字倒是有些耳熟。
朱允炆似乎嘆了口氣:“……抄沒公主府家產,將王寧押入大牢吧。”
陸長亭這才想起來,當年他與朱棣一同在應天府過年的時候, 曾經在宮中見過三位公主。汝寧、懷慶、大名。三人幾乎同時出嫁。其中懷慶公主便是嫁了這個王寧。哦……原來王寧給朱棣傳了消息,卻被抓了個正著。陸長亭倒不是太擔心,畢竟以朱允炆的性子,就算將王寧關起來,卻不見得一定會下殺手。
他記得其中大名公主的夫婿,似乎恰恰相反,這人分外迎合建文帝,甚至主動請求出戰攻打朱棣。歷史上,朱棣做了皇帝,似乎毫不留情地殺掉了這個妹妹的夫婿。
如此一看,當年的三位公主,竟是沒一位得了好運。
汝寧公主的夫婿陸仲亨已經胡黨案中被殺。懷慶公主的夫婿如今被下獄。日後大名公主的夫婿也活不了……
還真是,明朝公主最苦逼啊。
想起當年三人少女時的模樣,陸長亭還是頗有些惋惜憐憫的。
但這樣的神色落在旁人的眼中,便成了陸長亭心生畏懼了。也就一會兒的功夫,陸長亭就見他們莫名其妙地露出了得意歡欣的神色。
陸長亭覺得有些好笑,難不成這些人認為,過不久他便也要落個下大獄的下場了?
接下來,他們便在陸長亭的跟前,討論了一番戰況,說那燕王大軍如何如何不堪,朝廷軍隊多少人數,如何剿滅他們,定然要不了多久就能拿下朱棣。陸長亭就覺得更好笑了,這番話明顯是說給他聽的。他們真當他不了解燕軍?不了解朝廷軍隊?
燕軍多了火器火炮,武器之上已經比朝廷軍隊更高一籌。後有北平作後備,錢糧不缺。
更別說,瞧一瞧這幾年的戰役。朱棣多參與其中。別說原本的軍事天分,光是經驗都已經足夠甩開建文朝的一批年輕將領了。陸長亭都忍不住感嘆,這裡在座的人,都只會提意見,少根據實際去分析局勢,更缺乏經驗。更莫說朱允炆選將領的眼光也著實不大好,要麼是年老古稀之將,要麼是沒甚經驗和軍事素養的年輕將領……當然這也是建文朝可用之兵將越發地少了。
而朱棣、朱樉幾個藩王鎮守一方邊鎮,手中軍隊都是從廝殺中歷練出來的。其軍事素養哪裡是建文朝將士可比的?
這些人見陸長亭又滿面不以為然,頓時覺得心底的那點歡欣感沒了,再看陸長亭自然又沒了什麼好臉色。
這時候,朱允炆也終於開口讓眾人散去了。
那些人頓覺舒服了,陸長亭也頓覺舒服了。終於不必再和他們互看不順眼了。
待到他們離開,朱允炆才道:“方才侍郎為何不說話?”
陸長亭淡淡一笑:“摻和進去本就尷尬,那又何必硬要摻和呢?”
朱允炆低聲道:“侍郎果真是向著四叔的吧。”
陸長亭沒說話。
朱允炆轉聲道:“方才他們說得誇張了些,朝廷軍隊並沒有那般神勇,四叔的軍隊也並非那樣不堪一擊。我聽聞四叔軍隊中有不少火器、火炮,而且都是便於攜帶的,較之朝廷火器廠制出的火器要先進許多。我早早就聽聞,侍郎不僅通風水,不僅文采出眾,更曾經改進過火器,說是隨手做的風水物,獻與了皇爺爺……那麼四叔的這些,也都是侍郎隨手做出來的風水物嗎?”
不等陸長亭回答,朱允炆又道:“還有奏報,說四叔身邊有神兵利器,戰場之上令人見之瑟瑟,自覺臣服。那也是侍郎隨手做的風水物嗎?”
“朝廷兵將不及四叔,火炮兵器不及四叔,就連騎兵馬匹都不及四叔……”這個十三歲的少年,臉上顯露了些微的疲累和茫然,他還沒有到達歷史上的那個年紀,所以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削藩的堅定。他也會覺得前路無望。
陸長亭是有些心疼他,但陸長亭無法出聲安慰他。
“侍郎,連你也心向他。這一仗當真能贏?”朱允炆充滿希冀地看向了陸長亭,似乎希望從陸長亭的口中聽見安撫之語也好,至少這說明陸長亭也會偏向他的。
“一封是秦王的,一封是燕王的。”
張行瑜笑道:“您倒是不怕我轉手交給建文帝。”
“不怕。”
張行瑜臉上笑容更甚:“那便請您等著吧,必然不會有半點疏漏。”張行瑜能做上千戶,手底下自然有能派出去的人,而建文帝一向不喜錦衣衛舊部,自然對其掌控力是遠遠不如洪武帝的。而錦衣衛舊部也對新帝有所不滿。這時候被派出去與藩王送信,最合適不過。
朱允炆身邊的幾個人,著眼於大局,自然不會注意到這些微末小事。哪怕整個皇宮內宦都掌於朱棣之手,他們也未必會注意到。
朱允炆身邊的幾人終究是理論性強,但真要實幹起來,沒一個頂用的。
張行瑜拿了信便走了。
陸長亭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去一趟東宮,這時候三子倒是進來了。三子帶著滿面疑惑之色,見了陸長亭,躬身道:“主子,外頭來了個人不肯走,非說是要見您。”
這時候還能有什麼人來尋他?若是同僚,那麼必然便會報上官職姓名了,聽三子的口吻,這人倒不像是官員。
“那便請進來。”陸長亭道。陸長亭也有些好奇,這人會是誰。
陸長亭在花廳中見到了此人。
那是個中年男子,面容俊美,歲月在他的臉龐上增添了更多成熟穩重的魅力。他見到陸長亭,便先拜了拜,道:“見過陸侍郎。”
陸長亭盯著他的面容瞧了一會兒,微微有些不確定地道:“……安老爺?”
跟前站著的,不是安喜的父親是誰?
“安喜呢?”陸長亭緊跟著問。
安父笑了笑,道:“侍郎果真不曾忘記我們。今日前來,我並未帶上安喜。”
陸長亭神色一動,轉而將安父請到了書房。
“你們自中都走後,過得如何?”雖然一眼瞧安父的打扮,就能知道他們應當過得不錯,但陸長亭還是問了。
安父立即娓娓道來。
安父交友遍天下,倚靠朋友,安父很快再度起了家,手中資產不菲,而這個時候,安父著重提到了一句話:“我手中囤積了一些糧食,怕是不大好賣……”
陸長亭看著他的目光微微變了。
糧食哪有不好賣的道理?不少富商都會囤積糧食,選擇在災年賣出,絕對能賺上極為豐厚的一筆。而安父驟然提到糧食……糧糙,糧糙。若無糧糙,兵馬如何能行?
陸長亭是真沒想到,瞌睡來了便正巧有人遞了枕頭。
只是安父為何肯襄助?過去的那點情誼?陸長亭倒是覺得也不值一提。現在的事可是會丟性命的大事,摻和進來並不值當。
想了想,陸長亭還是提醒了他:“賣糧容易,運糧艱難,途中多盜匪,還得小心才是。”
安父卻是神色輕鬆,道:“沿途雖有盜匪,卻也有官兵,有何懼?”
陸長亭便不再說什麼了,他寫了封信交給安父,令安父隨身帶上。安父若要尋朱棣投誠,光靠嘴皮子說兩句是不成的,這樣的敏感時刻,朱棣未必會信他。
安父接下了書信,又告知了陸長亭,他已然更名烏明江,之後才從陸宅離去。
安父一來,陸長亭倒是有些想念安喜了,也不知道安喜如今變成了什麼模樣。不過陸長亭再好奇,也沒叫安父將安喜帶來。這時候於陸宅出入,實在太過敏感。安父來一次便已然足夠了。
……
北平。
一封書送到了朱棣的跟前。
程二站在他身側,低低地道:“他們都已態度堅定。”
朱棣展開了跟前的布帛。
極長。
但上面卻記下了不少的名字。
乃是當年那些曾得陸長亭施以援手,改了風水,之後在林老爺的主持之下,全部寫就血書,留了名字給陸長亭,說是將來要報恩的。只是今日這個恩情可能會叫他們丟了性命。他們又如何不知?
他們並非怕了陸長亭的手段。只是恩情在前,朱棣在封地上的作為早令人對其愛戴不已,這是在後。更別說從商的大都是精明人,他們也知道該作出如何的選擇。——這時候選擇鼎力以助,日後所得只會加倍!
如今兵將錢糧具在,整個平燕府儼然已經成為了身後最大的依仗與底氣。
朱棣按下了跟前的布帛,神色出奇的平靜:“陛下受jian人蒙蔽,先是未將先皇病情告知於諸叔父,後更聽信jian人進言,亂了朝政。先皇有祖訓,若jian臣亂政,藩王便應帶兵入京勤王。”
“清君側,靖國難。”
“發布文告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上五王倒台就很快,全部是在一年之內搞定的,那時候二哥已經病死了,只有四哥最棘手,朝廷對他下手的時候就格外小心謹慎,結果給了四哥坐大的機會。當時因為四哥的兒子被扣在南京,所以四哥不敢擅動,四哥就裝瘋裝病折騰了大半年,到建文元年,建文帝把四哥兒子放回去了,四哥立馬就動手了……
現在沒了兒子,長亭又給了信去,讓他後顧無憂,四哥動手就更快了!種種優勢握在手,靖難之役結束得也會很快的……
第230章
建文元年, 七月末,北平封地的兩名下級官員被抓, 並被送往應天府, 欲以煽惑罪將其處死。八月,燕王朱棣進攻了臨近州縣。
陸長亭忍不住思考,這一場戰役又會進行多久?
他在兵部任職, 沒有比他更清楚朝廷兵力情況的了。朝廷兵力的常備軍多達燕軍的三倍。正因為此,所以歷史上靖難之役長達三年。三年……他在應天,朱棣還在攻來的路上。想一想,陸長亭便覺得不能好了。
“侍郎,請。”太監的聲音打斷了陸長亭的思緒。
陸長亭抬頭走進了跟前的大殿。
殿內站著黃子澄、齊泰等人, 全都是朱允炆的忠實擁躉。其中有不少都是洪武帝特地留給朱允炆的。而這些人在陸長亭踏進來的那一瞬,目光都微微變了。陸長亭恍若未覺一般, 走到了朱允炆的跟前, 依舊姿態恭敬。
突然之間,陸長亭聽人提起了一個名字。
“他王寧得了提拔,半分不知感恩不說,卻還朝叛賊傳遞消息!”開口的人說話分外激憤, “這樣的人,便該下獄, 以儆效尤!”
這人當著他的面開口, 是特地諷刺他的嗎?不過王寧這名字倒是有些耳熟。
朱允炆似乎嘆了口氣:“……抄沒公主府家產,將王寧押入大牢吧。”
陸長亭這才想起來,當年他與朱棣一同在應天府過年的時候, 曾經在宮中見過三位公主。汝寧、懷慶、大名。三人幾乎同時出嫁。其中懷慶公主便是嫁了這個王寧。哦……原來王寧給朱棣傳了消息,卻被抓了個正著。陸長亭倒不是太擔心,畢竟以朱允炆的性子,就算將王寧關起來,卻不見得一定會下殺手。
他記得其中大名公主的夫婿,似乎恰恰相反,這人分外迎合建文帝,甚至主動請求出戰攻打朱棣。歷史上,朱棣做了皇帝,似乎毫不留情地殺掉了這個妹妹的夫婿。
如此一看,當年的三位公主,竟是沒一位得了好運。
汝寧公主的夫婿陸仲亨已經胡黨案中被殺。懷慶公主的夫婿如今被下獄。日後大名公主的夫婿也活不了……
還真是,明朝公主最苦逼啊。
想起當年三人少女時的模樣,陸長亭還是頗有些惋惜憐憫的。
但這樣的神色落在旁人的眼中,便成了陸長亭心生畏懼了。也就一會兒的功夫,陸長亭就見他們莫名其妙地露出了得意歡欣的神色。
陸長亭覺得有些好笑,難不成這些人認為,過不久他便也要落個下大獄的下場了?
接下來,他們便在陸長亭的跟前,討論了一番戰況,說那燕王大軍如何如何不堪,朝廷軍隊多少人數,如何剿滅他們,定然要不了多久就能拿下朱棣。陸長亭就覺得更好笑了,這番話明顯是說給他聽的。他們真當他不了解燕軍?不了解朝廷軍隊?
燕軍多了火器火炮,武器之上已經比朝廷軍隊更高一籌。後有北平作後備,錢糧不缺。
更別說,瞧一瞧這幾年的戰役。朱棣多參與其中。別說原本的軍事天分,光是經驗都已經足夠甩開建文朝的一批年輕將領了。陸長亭都忍不住感嘆,這裡在座的人,都只會提意見,少根據實際去分析局勢,更缺乏經驗。更莫說朱允炆選將領的眼光也著實不大好,要麼是年老古稀之將,要麼是沒甚經驗和軍事素養的年輕將領……當然這也是建文朝可用之兵將越發地少了。
而朱棣、朱樉幾個藩王鎮守一方邊鎮,手中軍隊都是從廝殺中歷練出來的。其軍事素養哪裡是建文朝將士可比的?
這些人見陸長亭又滿面不以為然,頓時覺得心底的那點歡欣感沒了,再看陸長亭自然又沒了什麼好臉色。
這時候,朱允炆也終於開口讓眾人散去了。
那些人頓覺舒服了,陸長亭也頓覺舒服了。終於不必再和他們互看不順眼了。
待到他們離開,朱允炆才道:“方才侍郎為何不說話?”
陸長亭淡淡一笑:“摻和進去本就尷尬,那又何必硬要摻和呢?”
朱允炆低聲道:“侍郎果真是向著四叔的吧。”
陸長亭沒說話。
朱允炆轉聲道:“方才他們說得誇張了些,朝廷軍隊並沒有那般神勇,四叔的軍隊也並非那樣不堪一擊。我聽聞四叔軍隊中有不少火器、火炮,而且都是便於攜帶的,較之朝廷火器廠制出的火器要先進許多。我早早就聽聞,侍郎不僅通風水,不僅文采出眾,更曾經改進過火器,說是隨手做的風水物,獻與了皇爺爺……那麼四叔的這些,也都是侍郎隨手做出來的風水物嗎?”
不等陸長亭回答,朱允炆又道:“還有奏報,說四叔身邊有神兵利器,戰場之上令人見之瑟瑟,自覺臣服。那也是侍郎隨手做的風水物嗎?”
“朝廷兵將不及四叔,火炮兵器不及四叔,就連騎兵馬匹都不及四叔……”這個十三歲的少年,臉上顯露了些微的疲累和茫然,他還沒有到達歷史上的那個年紀,所以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削藩的堅定。他也會覺得前路無望。
陸長亭是有些心疼他,但陸長亭無法出聲安慰他。
“侍郎,連你也心向他。這一仗當真能贏?”朱允炆充滿希冀地看向了陸長亭,似乎希望從陸長亭的口中聽見安撫之語也好,至少這說明陸長亭也會偏向他的。